《建築的無為:造屋、常民、謝英俊》
𝙸𝚗𝚊𝚌𝚝𝚒𝚘𝚗 𝚘𝚏 𝙰𝚛𝚌𝚑𝚒𝚝𝚎𝚌𝚝𝚞𝚛𝚎
作者:謝英俊、阮慶岳
沒有建築師的建築,會是什麼樣子?
他深入災區,協助社區及家屋重建,解決偏鄉及弱勢族群地區住居問題。他是 #謝英俊。
他開發造價低廉、安全抗震的常民強化輕鋼結構系統,強調「簡單技術」的觀念,使非專業技術者、老人、小孩都能參與造屋,並注重建材的環保及在地化。
他主張建築是一個集體的創作,建築師和居民是「互為主體」的關係,建築師應該知所「為」和「無為」,讓居民參與並且發揮他們的所長。在「為」與「無為」間,思索現代民居的可能性。
書籍簡介
本書以建築師謝英俊的八個核心作為 為起始,闡述說明他如何從輕鋼結構系統的簡化工法,衍生到允許居民參與 的開放系統;從虛心向傳統工匠學習的態度,到參數載體的先進科技運用;從對地域、文化、社經條件差異的認知,到可持續建築的普世價值的堅持。書中精選謝英俊自1995年至2018年的15件代表作品及各類常民屋型,讓讀者能一探其致力於環保、社會、文化、永續等議題的堅定信仰與理念。
同時本書更收錄由建築評論家阮慶岳所策劃的四場演講內容以及精彩的對談實錄,可謂為謝英俊建築生涯至今的階段性回顧與總結。
四講中,第一講談「美學」,美學是天機,是個人的感受,是個人希望,這些是可以溝通、可以分享的,但永遠沒辦法取代「那個東西」:美。論述都只是「標月指」,指出月亮的那個指頭,它沒有辦法替代月亮。
第二講是「常民建築」,是我們這二十年來所做的事,也是我這一輩子花最多心思的地方,想破解一個謎,就是所謂「70%人類居所的課題」。大家對這問題意識可能沒那麼強烈,但這是我真實面對的課題,會把為什麼做這件事,還有實踐的狀況,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三講是「為 無為」,重點是「為」,我們所為何事?這就牽涉到比較專業的執行方法,牽涉到數位化語言、模式語言、物件導向設計以及工業4.0。專業者的重點在「為」,居民參與並發揮他們所長,是開放「無為」的介入。
第四講談「部落」,我們二十多年來的實踐,大部分是在原住民部落。對建築學來講這是一個新的視野,所謂正統的建築史,非常偏狹也很難觸及這個領域,我會站在人類學及人類文明的立場來看這件事,那可能是另外一種文明的想像。
⧉ 更多書訊&購買連結
亦歡迎至獨立書店、實體書店購書🙋♀️
⧉ 延伸閱讀
內頁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