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聰明成就不了大智慧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孩子出生後,你發現對父母的認知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尤其是當你禁疑惑,他們真的是你所熟悉的父母嗎?他們面對孫兒時一臉詳和的表情聽到父母不斷盛讚孫兒時,不禁疑惑他們真的是你所熟悉的父母嗎?他們面對孫兒時一臉親切和譪,以及有求必應的態度,在在挑戰著你的兒時記憶,當年不斷批評你、否定你、責罵你的父母,從甚麼時候開始變成正向教養法的信徒?

每次跟孫兒見面,你父母的正能量也滿瀉,平常掛在嘴邊的負面說話統統變了調,跟孫兒說話時要麼溫聲細語、要麼變成小孩的聲調哄他們。那些年的威嚴都到哪裏去了?

孫兒第一次站起來、第一次說話、第一次唱歌……都獲你父母大讚“好叻呀”,往後不管孫兒做甚麼說甚麼,也被他們視為能人所不能,然後理所當然地大讚孫兒很叻很聰明,其他同齡小孩唸同一首唐詩是死記硬背,孫兒則是聲情俱備;其他小孩是小時了了,但孫兒永遠出眾。你難以理解父母為甚麼如此吹捧孫兒,答案當然是因為愛,然而,盲目的愛容易出現盲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讚賞比責罵成效更好,讚賞讓孩子得到認同,建立起自信心。孩子需要讚賞,卻不能亂讚,更不能謬讚,否則只會適得其反。長輩不斷讚孩子很叻很聰明,反而對他們有害無益。

當孩子在耳懦目染下以為自己真的很聰明時,便容易因為自恃聰明而變得驕傲和懶散,失去認真學習和持續改進的動力,結果孩子表現得越來越差,最終一步一步摧毀他們的自信心。

也許孩子確實有一點小聰明,但小聰明成就不了大智慧。告別盲目吹捧,讚賞也講求技巧,讚賞內容必須具體而非虛浮的讚美。不論成敗,孩子在過程中的付出都值得鼓勵,因此讚賞孩子做事認真、努力付出、勇於嘗試更能提升他們的積極性,積累出智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梁淑淇的沙龍
109會員
855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梁淑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我們的身體不斷經歷輸入與輸出的循環,慢慢長成現在的樣子。 生活同樣每天都在輸入和輸出。輸入很簡單,閱讀一篇文章,聽一首歌,瀏覽一下新聞,甚至跟人聊天都是一種輸入。 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吸收外來資訊,經過轉化在腦海中形成念頭,有些念頭一閃而過,有些念頭不斷演化,發展出改變一生的想法。當然,所有想法必須
Thumbnail
2025/04/30
我們的身體不斷經歷輸入與輸出的循環,慢慢長成現在的樣子。 生活同樣每天都在輸入和輸出。輸入很簡單,閱讀一篇文章,聽一首歌,瀏覽一下新聞,甚至跟人聊天都是一種輸入。 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吸收外來資訊,經過轉化在腦海中形成念頭,有些念頭一閃而過,有些念頭不斷演化,發展出改變一生的想法。當然,所有想法必須
Thumbnail
2025/04/29
《直到寫出完美小說》的書名有一定的吸引性,到底什麼是完美小說?由開始到寫出完美小說的過程中,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書中主角提到他心目中的完美小說,是能夠為一個人的人生帶來決定性轉變的小說。在看過那本小說之前和之後,他所看見的世界將截然不同,而且再也無法逆轉。 所以,這是一本關於寫出符合上述條件的小
Thumbnail
2025/04/29
《直到寫出完美小說》的書名有一定的吸引性,到底什麼是完美小說?由開始到寫出完美小說的過程中,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書中主角提到他心目中的完美小說,是能夠為一個人的人生帶來決定性轉變的小說。在看過那本小說之前和之後,他所看見的世界將截然不同,而且再也無法逆轉。 所以,這是一本關於寫出符合上述條件的小
Thumbnail
2025/04/25
《進烤箱的好日子》好看,但好像有點難解釋這本小說怎麼好看法,那不是以情節先行的小說,故事內容不是重點,那是一個女性的成長記,也是關於寫作回憶錄的過程。 主角一開始就表明因為無法寫出小說,於是決定寫回憶錄,而作者表明小說與回憶錄的差別在於「真實」,因此為求真實,主角在寫作回憶錄的過程中,盡可能尋找回
Thumbnail
2025/04/25
《進烤箱的好日子》好看,但好像有點難解釋這本小說怎麼好看法,那不是以情節先行的小說,故事內容不是重點,那是一個女性的成長記,也是關於寫作回憶錄的過程。 主角一開始就表明因為無法寫出小說,於是決定寫回憶錄,而作者表明小說與回憶錄的差別在於「真實」,因此為求真實,主角在寫作回憶錄的過程中,盡可能尋找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大人的眼裡,小孩總是被認為無憂無慮,不需要為沈重的家計煩惱,也無需為生活瑣事煩憂,所以當我們在新聞事件中看見孩子因為不快樂而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時,很容易不自覺產生責怪的心情,時常會聽到這些可憐的孩子被批評:「真是不懂得惜福,做這些事情真的非常不孝。」 我總認為小孩是最弱勢的一群,因為無法獨立而必須
Thumbnail
在大人的眼裡,小孩總是被認為無憂無慮,不需要為沈重的家計煩惱,也無需為生活瑣事煩憂,所以當我們在新聞事件中看見孩子因為不快樂而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時,很容易不自覺產生責怪的心情,時常會聽到這些可憐的孩子被批評:「真是不懂得惜福,做這些事情真的非常不孝。」 我總認為小孩是最弱勢的一群,因為無法獨立而必須
Thumbnail
訪間有太多太多的文章都在告訴父母要看見孩子的優點這件事,作為一個實施【五不】的家庭來說,私心也覺得這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推薦一本書【P.E.T 父母效能訓練】給真的剛好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在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停止對孩子使用評價的話語這件事,對很多父母來說要不評價孩子是非常難的,畢竟我們都生在一
Thumbnail
訪間有太多太多的文章都在告訴父母要看見孩子的優點這件事,作為一個實施【五不】的家庭來說,私心也覺得這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推薦一本書【P.E.T 父母效能訓練】給真的剛好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在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停止對孩子使用評價的話語這件事,對很多父母來說要不評價孩子是非常難的,畢竟我們都生在一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們家有兩寶,大女兒發展得快,沒兩歲就講話清楚,從小除了偶爾少根筋,其他大致不必操煩,在學校表現也算優異,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小女兒就不一樣了,她長得小,發展得慢,做事掉東掉西,都是按照自己的個人觀點,常弄得老師與家長啼笑皆非,她總是一句「沒有關係啦!」帶過所有的問題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們家有兩寶,大女兒發展得快,沒兩歲就講話清楚,從小除了偶爾少根筋,其他大致不必操煩,在學校表現也算優異,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小女兒就不一樣了,她長得小,發展得慢,做事掉東掉西,都是按照自己的個人觀點,常弄得老師與家長啼笑皆非,她總是一句「沒有關係啦!」帶過所有的問題
Thumbnail
兒子與女兒已經脫離了幼稚園階段,離開了我的專業範疇。對於他們的小學生新身份,無論在身心理的轉變,我都是一位邊學邊做的母親。
Thumbnail
兒子與女兒已經脫離了幼稚園階段,離開了我的專業範疇。對於他們的小學生新身份,無論在身心理的轉變,我都是一位邊學邊做的母親。
Thumbnail
孩子出生後,你發現對父母的認知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尤其是當你禁疑惑,他們真的是你所熟悉的父母嗎?他們面對孫兒時一臉詳和的表情聽到父母不斷盛讚孫兒時,不禁疑惑他們真的是你所熟悉的父母嗎?他們面對孫兒時一臉親切和譪,以及有求必應的態度,在在挑戰著你的兒時記憶,當年不斷批評你、否定你、責罵你的父母,從甚麼時
Thumbnail
孩子出生後,你發現對父母的認知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尤其是當你禁疑惑,他們真的是你所熟悉的父母嗎?他們面對孫兒時一臉詳和的表情聽到父母不斷盛讚孫兒時,不禁疑惑他們真的是你所熟悉的父母嗎?他們面對孫兒時一臉親切和譪,以及有求必應的態度,在在挑戰著你的兒時記憶,當年不斷批評你、否定你、責罵你的父母,從甚麼時
Thumbnail
有些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但其实,孩子也会觉得父母越来越讨厌。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会造成亲子之间紧张的关系,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沟通能力,情绪表达和人际关系。
Thumbnail
有些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但其实,孩子也会觉得父母越来越讨厌。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会造成亲子之间紧张的关系,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沟通能力,情绪表达和人际关系。
Thumbnail
看小孩是件很有趣的事。除了因為小孩們都很可愛,有時童言童語讓人哭笑不得之外,看著小孩就像看著他們背後整個生活環境,成長過程中受著怎麼樣的薰陶。小孩當然有他們自己天生的性格,但價值觀、待人處事的心態、情緒的表露都很大程度上是後天育成的。   小孩遇到不順意的事就哭,然後大人就馬上衝去呵他哄他為他解困,
Thumbnail
看小孩是件很有趣的事。除了因為小孩們都很可愛,有時童言童語讓人哭笑不得之外,看著小孩就像看著他們背後整個生活環境,成長過程中受著怎麼樣的薰陶。小孩當然有他們自己天生的性格,但價值觀、待人處事的心態、情緒的表露都很大程度上是後天育成的。   小孩遇到不順意的事就哭,然後大人就馬上衝去呵他哄他為他解困,
Thumbnail
「為你好」 過於為他人著想,不是一種關心,反而是控制。 我想當個教師,教小朋友,欣賞他們的純真, 也想當個媽媽,看著我的孩子去闖蕩世界, 我時常閱讀育兒書籍,我感興趣的是, 如何和孩子相處,而不是如何操控他們, 成為我們認為的“好的模樣”。 我是家裡最大的,有一個六歲的表妹, 一個兩歲的妹妹,還有一
Thumbnail
「為你好」 過於為他人著想,不是一種關心,反而是控制。 我想當個教師,教小朋友,欣賞他們的純真, 也想當個媽媽,看著我的孩子去闖蕩世界, 我時常閱讀育兒書籍,我感興趣的是, 如何和孩子相處,而不是如何操控他們, 成為我們認為的“好的模樣”。 我是家裡最大的,有一個六歲的表妹, 一個兩歲的妹妹,還有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