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的教育與父母的再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小孩是件很有趣的事。除了因為小孩們都很可愛,有時童言童語讓人哭笑不得之外,看著小孩就像看著他們背後整個生活環境,成長過程中受著怎麼樣的薰陶。小孩當然有他們自己天生的性格,但價值觀、待人處事的心態、情緒的表露都很大程度上是後天育成的。
小孩遇到不順意的事就哭,然後大人就馬上衝去呵他哄他為他解困,久而久之,小孩就愈來愈自我中心、不懂自己去解決問題;相反,如果大人先讓他冷靜下來,教他鼓勵他再次努力嘗試,久而久之,小孩就愈來愈有自信,勇於自己去解決問題。小孩和同伴一起玩玩具,大人教他要爭取自己想要的,感到吃虧就要反擊和投訴,久而久之,小孩就愈來愈自私霸道、不懂與人相處和合作;相反,如果大人教他要分享,想融入時就要有禮貌地請求,久而久之,小孩就愈來愈有同理心,建立起健康的社交圈子。小孩對外面的新事物感到好奇,大人為了保護他就不允許他接觸,久而久之,小孩就愈來愈懦弱怕事,不敢接受挑戰;相反,如果大人讓他知道怎樣安全地嘗試並且在旁支持,久而久之,小孩就愈來愈有冒險家精神,敢於持開放態度接受挑戰。
這些都不是必然,不過從小孩身上,不難推斷他是從一個怎樣的家庭中成長。常常咯咯笑的寶寶,大概被滿滿的愛包圍著;喜歡和別人聊天的小孩,大概家中大人常常跟他傾談互動。甚至在大一點的人身上,也會帶著不少反影家庭特色的痕跡,就如本屆的奧運獎牌得主︰張家朗在場上表現冷靜,於大落後的情況下打好每一劍,最後反超勝出,賽後遇上金牌公仔被拿走及訪問記者的失禮表現皆從容大方應對,相信是從小在父母的支持和尊重下長大,才能養成在高壓下仍然堅定專注的自信和目光遠大而不著眼於小事的心胸;何詩蓓於奪得第二面獎牌後訪問提到之前準決賽已游出個人最佳時間,所以很開心,決賽時是以平常心去面對,希望享受比賽,更提到餘下的50米自由泳比賽是for fun,看看能不能也做出個人最佳時間,多次訪問、拍照都是笑得很燦爛,相信她應該有一個很愉快、充滿愛和鼓勵的家庭,才能養成輕鬆面對挑戰、懂得定立適合自己的目標並為自己成就喝采的正面心態;蘇慧音在團體賽發揮出超強水準,成為摘牌功臣,贏得比賽後本能似的望向隊友分享成功喜悅,在訪問時,沒有一絲的驕傲,反而不斷多謝隊友們給予的支持及在比賽早段給對手壓力助她後來獲勝,相信她成長路上應該得到很多人的陪伴和愛護,才會這麼珍惜團隊並且懂得欣賞和感激他人的付出。
所以,做父母的,到底要怎樣對待子女?處處呵護備至?還是適當時侯讓他們自己嘗試?事事為他們辦妥?還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求他們成為你心目中的模樣?還是讓他們有主見地過想要的生活?於表現未如理想時責怪痛罵?還是鼓勵支持不斷學習再接再厲?過份保護把他們擁在懷中?還是放手讓他們往外闖見識一下?遇到不稱心之事時要教他們以勢凌人?還是教他們明辨是非尊重別人?做錯事時教他們勇於承擔並且改進?還是教他們隱暪淡化或諉過於人?視他們為自己的財產要求絕對的服從?還是視他們為獨立的個體予以尊重?以命令迫使他們擁戴自己?還是真心愛護他們至一個即使見盡世界一切仍然由心感到濃濃歸屬之情的程度?
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但子女,可以不止是一面鏡子。年幼時,受父母影響,是命運;長大了,得到啟蒙機會,是際遇。可以的話,不妨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多看多聽多想,多挑戰自己既有觀念,多探索不同的可能性,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可以的話,也幫助兄弟姐妹有所覺悟,為自己想要的人生奮鬥。
希望有一天,逆向教育也可以成就美好。
avatar-img
2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純粹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都市生活中,愈來愈發覺很多人不快樂,他們都會分享開心的事,例如去了某某酒店staycation享受一番、男友不時製造小驚喜、放連假瘋狂打機觀看球賽飲酒作樂,但deep down其實不快樂。   開心很簡單,快樂卻不容易。你可以有十萬件讓你開心的事,但並不快樂;但若果你是真的快樂,每件小事都可以讓你很
遇到潑婦罵街,你會怎麼做?有些人會跟她吵起來,場面不堪入目。她是潑婦,沒道理可言,你跟她吵,就表示你也是跟她同一層次的潑婦。只有潑婦才能跟潑婦「溝通」吧?常人都不會理會她,由她發洩過後自我冷靜就算。   那麼如果這潑婦是你重視的人呢?不理她,於心不忍。好吧,嘗試了解一下她的「道理」,然後還是覺得不可
法國導演Luc Besson所執導的電影《LUCY》,整片都是基於一個科幻概念︰人的大腦一直以來只被使用了10%,而且是有被充份使用至100%的可能。有人認為,這是一個迷思而已,因為用MRI掃描一下人腦就會發現,進行不同的活動時,不同的腦部區域會被激活,而這些區域遍佈大腦各處,遠多於10%;另外,在
「你要過一個放任享受不健康美食的短暫人生,還是一個時刻抑制對美食慾望的長壽人生?」一個患病的朋友問我。   這是一個很珍貴的問題。它珍貴的地方在於,它提醒了你,人生中真的有不少時候需要做取捨。同時,亦因為有了這樣的顧慮和抉擇,你才有機會記得起甚麼才是你最在乎的、對你最重要的、讓你感到快樂的。   你
火機「一撻即著」,很好;人「一撻即著」,很傷身。   有些人很易燃,別人一句無傷大雅的說話,就足以令他不受控似的一股怒氣直衝上腦、青筋盡現。問他為甚麼嬲,他說別人這樣那樣,有甚麼可能不嬲?!   有些人像是沒有火,永遠笑臉迎人,甚麼都沒問題,其實一肚子火,燒得旺盛,只是蓋掩得住而已。他們要不在背後破
都市生活中,愈來愈發覺很多人不快樂,他們都會分享開心的事,例如去了某某酒店staycation享受一番、男友不時製造小驚喜、放連假瘋狂打機觀看球賽飲酒作樂,但deep down其實不快樂。   開心很簡單,快樂卻不容易。你可以有十萬件讓你開心的事,但並不快樂;但若果你是真的快樂,每件小事都可以讓你很
遇到潑婦罵街,你會怎麼做?有些人會跟她吵起來,場面不堪入目。她是潑婦,沒道理可言,你跟她吵,就表示你也是跟她同一層次的潑婦。只有潑婦才能跟潑婦「溝通」吧?常人都不會理會她,由她發洩過後自我冷靜就算。   那麼如果這潑婦是你重視的人呢?不理她,於心不忍。好吧,嘗試了解一下她的「道理」,然後還是覺得不可
法國導演Luc Besson所執導的電影《LUCY》,整片都是基於一個科幻概念︰人的大腦一直以來只被使用了10%,而且是有被充份使用至100%的可能。有人認為,這是一個迷思而已,因為用MRI掃描一下人腦就會發現,進行不同的活動時,不同的腦部區域會被激活,而這些區域遍佈大腦各處,遠多於10%;另外,在
「你要過一個放任享受不健康美食的短暫人生,還是一個時刻抑制對美食慾望的長壽人生?」一個患病的朋友問我。   這是一個很珍貴的問題。它珍貴的地方在於,它提醒了你,人生中真的有不少時候需要做取捨。同時,亦因為有了這樣的顧慮和抉擇,你才有機會記得起甚麼才是你最在乎的、對你最重要的、讓你感到快樂的。   你
火機「一撻即著」,很好;人「一撻即著」,很傷身。   有些人很易燃,別人一句無傷大雅的說話,就足以令他不受控似的一股怒氣直衝上腦、青筋盡現。問他為甚麼嬲,他說別人這樣那樣,有甚麼可能不嬲?!   有些人像是沒有火,永遠笑臉迎人,甚麼都沒問題,其實一肚子火,燒得旺盛,只是蓋掩得住而已。他們要不在背後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