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屋時,如何在契約上加註約定,避免因貸款成數不足的違約責任

買屋時,如何在契約上加註約定,避免因貸款成數不足的違約責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上個月有朋友來電,說他要買房子已經和買方簽約,沒有想到銀行最後回覆可貸成數低於自己預期,導致資金週轉有點問題,問我依照買賣契約可以怎麼辦?好險,這位朋友後來找到資金解決問題,也促成我寫這一篇文章。

一、如何預防或解決買房貸款成數不足的問題

根據591房屋交易網報導:「央行打房動作頻頻,未來是否全面限制貸款成數,投下不確定因素,民眾買房最怕貸不到理想的成數,尤其預售屋通常是在簽約後經過2~3年工程期才需要申辦房貸,若突然因政策或是房價下跌等影響之下,貸款成數不如預期,此時除了湊現金應急之外,專家也建議,民眾在簽約前可以先和建商約定是否能提供建商貸款,或是跟銀行協商透過提高利率、加購保險等方式增加貸款成數,以及提供保證人、擔保品等作法,加強自身信用條件,才能避免繳不出來還得支付建商15%的違約金。」

怎麼預防買房貸款成數不足的問題?網路上有許多建議,例如先找銀行估價再出價、多找幾家銀行估價。至於怎麼解決買房貸款成數不足的問題?網路上也有許多建議,例如主動提高利率來增加貸款成數、提供其他擔保增加成數等。

raw-image


二、簽約前的法律建議

上面的網路建議都是不錯的建議,如果以法律專業給予建議,參照法院判決,可以在買賣契約上加註以下條款:

  • 「買方若貸款成數不足成交價之八成,買方得決定是否繼續履行此合約或解除。」
  • 「買方貸款成數須達成交價八成,否則買方得解除契約。」

法院怎麼看這些條款呢?如果買賣雙方約定買方取得價金八成貸款才完成交易,並因此增加意定解約權的約定,來降低買方因無法取得成數的貸款而須承擔違約責任風險。這樣的特約條款是在法定解約權外,另增加意定的解約權,買方可以自行決定繼續履約或解除契約。

參考法條與資料:

  • 民法第258條規定:「解除權之行使,應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契約當事人之一方有數人者,前項意思表示,應由其全體或向其全體為之。解除契約之意思表示,不得撤銷。」
  • 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上易字第51號判決。
  •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07年度訴字第50號判決。
  •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99年度訴字第1201號判決。
avatar-img
P律師的沙龍
1.4K會員
187內容數
將繁雜難懂的法律專業知識,透過淺顯易讀的文章讓你了解問題並應用觀念,讓大家都能逐步建立正確生活法律的觀念,自然能夠選擇「趨吉避凶」的行為模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星期寫了「車禍調解談成了法院卻說不能執行?從法院不核定案例看調解怎麼寫才對」後,收到幾位方格子讀者來訊詢問:律師調解時都會注意避免犯那些錯誤嗎?租約糾紛調解要注意的重點也是一樣嗎?這本篇先看租約糾紛不予核定的案例,再談調解成立時檢視調解成立內容的基本原則。
延續前一篇「車禍調解談成了法院卻說不能執行?從法院不核定案例看調解怎麼寫才對」,這篇討論當法院不核定調解,該怎麼辦?調解還有法律效力嗎?可以拿去刑事程序用嗎?
先前有親戚問我:車禍在區公所那調解成立後,對方反悔,要到法院提告嗎?我回答:不用喔,等到法院「核定」後,對方不付,直接去聲請強制執行,不用再提起民事訴訟。後來有朋友,法院有可能「不核定」區公所或鄉公所的調解嗎?我說:真的有調解成立後法院不核定的案例喔!
上星期寫了「車禍調解談成了法院卻說不能執行?從法院不核定案例看調解怎麼寫才對」後,收到幾位方格子讀者來訊詢問:律師調解時都會注意避免犯那些錯誤嗎?租約糾紛調解要注意的重點也是一樣嗎?這本篇先看租約糾紛不予核定的案例,再談調解成立時檢視調解成立內容的基本原則。
延續前一篇「車禍調解談成了法院卻說不能執行?從法院不核定案例看調解怎麼寫才對」,這篇討論當法院不核定調解,該怎麼辦?調解還有法律效力嗎?可以拿去刑事程序用嗎?
先前有親戚問我:車禍在區公所那調解成立後,對方反悔,要到法院提告嗎?我回答:不用喔,等到法院「核定」後,對方不付,直接去聲請強制執行,不用再提起民事訴訟。後來有朋友,法院有可能「不核定」區公所或鄉公所的調解嗎?我說:真的有調解成立後法院不核定的案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