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精神疾病手足】─手足樣貌圖像I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誰是精神疾病手足】─手足樣貌圖像I:精神疾病手足家屬聚會經驗整理

文/謝宜恩(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社工)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於去年(110年)3月開啟了精神疾病手足的帶狀聚會,以一個月兩次的頻率,定期與彼此碰面,交流故事、傾訴心情、分享經驗。前後共有40位兄弟姊妹有精神疾病的成員參加,現仍有30位的夥伴持續參與聚會。
專線成立7年以來,從早期多數由父母組成的來電者,到後幾年多元身分的家屬與我們接上線,我們發現不同身分類別的家屬或照顧者處境差異很大,經驗也非常不同,因此,我們訂定了一系列的家屬聚會規劃:110年手足、111年子女、112年伴侶的社群經營藍圖。
本系列文章由專線的工作人員,同時身為聚會的參與者,整理歸納我們所認識的手足樣貌、處境與故事,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多元的照顧/陪伴者,對於家屬群體有更寬廣的視野。
文章的基礎在於專線所接觸到的家屬,有一定程度的偏誤,或許有意願參與家屬聚會、來電諮詢家庭狀況的手足,本身就有某種同質性,這些書寫將奠基在這群「相對甘願」的兄弟姊妹,提供讀者某個手足社群的切片。
在開啟這一系列文章之前,我詢問了同在專線工作的同事,他在聚會之前有沒有對於「手足」這個身分的印象,他回應我「其實是一片空白」。我們熟知的故事版本,通常都是「父母親照顧生病的孩子」,但當試圖讀取這群手足在面臨兄弟姊妹生病的故事時,我們是沒有資訊的。

「我、兄弟姊妹與爸媽」:手足跟父母間的三角關係多樣態

在聚會的分享裡,可以聽到許多故事中主角除了自己與生病的兄弟姊妹以外,有很大部分的比重都有「父母親」。手足間、親子間的關係、互動與動力,參與照顧決策、影響心情狀態的多寡,超出我們的預期。
我們姑且使用「健康手足」與「生病手足」來區分家屬與疾病當事人,以下簡單用父母是否在世、父母的期待與照顧想像、家庭內的互動關係等幾個面向來歸類初步的手足群體圖像。

一、「你過好你的人生」─父母在世,希望健康手足不受影響

這類家庭中的父母為主要照顧者,面對健康手足的態度是希望生病的手足不要成為健康手足的負擔,甚至有些父母親會說「我已經幫你弟準備好一筆錢了,你以後不用擔心。」,顯示照顧與陪病的責任是親代的工作,子女是不同的個體,儘管是有血緣身分的手足,仍希望不互相影響,不要「耽誤或拖累」健康手足的未來。
而健康手足的回應方式則端看跟生病手足的關係,以及對於父母照顧的心疼,實際上並不會真的對於生病手足的狀況毫無概念,資訊的流通以及參與協助照顧的程度因人而異,但大體而言仍擁有自己的生活,不會太受到生病的影響。

二、「我需要你的幫忙」─父母在世並為主要照顧者,但希望健康手足支援照顧

雖然並非主要照顧者,但被期待以不同方式支援照顧者的手足,會因家庭內的關係而有不同狀態的參與與反應。有些健康手足被期望透過經濟上的支持、幫忙勸生病的兄弟姊妹吃藥、提供家人情緒支持等,以支援的方式參與照顧,但面對這樣的期待,不同手足則可能會用不同方式回應,包含遠離家裡(用物理空間取得不能協助的正當性)到積極協助(多想一步以幫忙主要照顧者爸媽)都有可能。

三、「我們決定就好」─父母在世,希望健康手足不要干涉決策

第三種家庭則因父母可能考量各種原因─從有自己的精神疾病認識論(如不信任精神醫療,選擇民俗療法),到採保守作法以減少照顧上的變動(較低意願接觸外界資訊),身為主要照顧者,希望健康手足不要干涉照顧決策。
在這種情境中,被排除在照顧之外的健康手足,並不會因為不需實際負擔照顧而鬆一口氣,反而可能因為跟生病手足的關係良好,或是認為父母離世後將接手照顧,以後終究是自己的責任,對於被排除感到無力或憤怒,也因此時常在照顧決策上跟父母有衝突。

四、「未來只剩你們兄妹了」─父母在世,交託健康手足照顧中

上述幾種狀態都可能會隨著父母親的年紀漸長,發展成此類互動:負責主要照顧的父母像是「安排後事」般的,可能時不時會透露或傳達給健康手足「要有心理準備接手照顧」的想法,父母期待健康手足成為替代的照顧者,以保全生病手足未來的生活與安全。面對像是「託孤」般的期許,健康手足則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反應,包含不願思考、排拒對話到積極安排等。

五、「一言難盡」─父母在世,但健康手足成為主要照顧者

在傳統華人家庭的想像與慣習之下,多半孩子生病,主要照顧者都是父母,但可能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健康手足會在父母仍在世的條件下,上位成為主要照顧者。
形成這樣現象的原因非常多元,從因為父母一方也是病人,另一位父母不願再照顧第二位病人;父母本身也有疾病經驗,無法負擔照顧者責任;生病手足與父母的關係惡劣,主要由健康手足陪病等等都是可能的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年輕的健康手足親職化,有時候會對於照顧有些無力與疲乏,但由手足成為主要照顧者的關係易位、排序瓦解,並不因照顧者的年齡有很大的影響,將在第二篇文章中再說明手足成為照顧者的挑戰與現象。

六、「我是他唯一的親人」─父母已離世或失能,健康手足接手照顧

多半此類健康手足落在45-70歲之間,過去主要照顧者由父母擔任,因父母已離世,或可能因失智、中風等失能,所以由健康手足接手照顧。
有些健康手足會表示憾恨,過去沒能參與照顧,許多陪病歷程需從頭摸索、或是過去父母走了許多冤枉路,讓現在接手照顧更加辛苦、也須讓生病的手足重新適應不同的照顧方法,有些健康手足會有無奈的心情,當遇到照顧議題時,要面對的不只是離世父母的期望,更有道德上的壓力和斷不開的血緣羈絆。

七、「我真的沒有辦法親自照顧他」─父母已離世或失能,安置生病當事人

最後一類手足則是在父母離世或失能後,選擇安置生病的兄弟姊妹,因許多不同的考量而無法承接照顧責任,透過提供經濟支援,讓生病手足在康復之家、慢性病房或療養院中生活。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可見手足選擇的位置會因原生家庭的狀態、人生的階段、關係的親疏遠近等,影響他們的介入程度與方式。而儘管我們在上方很粗略的想要透過讓讀者有更多瞭解而歸類手足,但一來,歷程是會轉變的,現在處在這樣的狀態中,並不表示就不會再移動;另外,我們也並不是想要將手足這個群體分類,而是試圖透過不同狀態的手足處境描繪,打開我們對於手足的多元視野,有機會看見更多樣態的家屬與照顧者,進而有更深一層的同理,甚至是服務發展的可能。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會所 / 不會所」絕對不是服務好壞的評斷基準,何況以工作社群為核心的會所模式,也無法回應所有人的期待與需要。正因為如此,協作模式據點的推展,是臺灣發展精障社區服務多元樣貌的契機點,也是所有願意投入精神障礙社區服務的我們,可以共同想想社區還有哪些可能,還有哪些需要的重要時刻。
我們和精神疾病有距離,但我們的魯蛇經驗沒有距離 強制住院修法後,真的能解決精障者跟家屬困境嗎? 強制住院能解決的,不能解決的是什麼? 我們真的懂家屬正面對著什麼樣的衝擊嗎? 治療不止於精障者個人,也在整個社會關係裡 建構一個「社會支持網絡」,而不只是社會安全網
活泉福利服務中心的社工麗芬,提筆記錄三位精來電者的心聲——會員A、X小姐,以及N小姐的母親——這三位當事人,都是在獨自奮力應對現實狀況後,在精疲力竭時打這可能是最後的一通電話,希望這通電話為他們帶來一絲絲的光線,好讓他們對這個社會還保有一點點信心 ---- 還有人願意聆聽他們的處境,感到他們的感受。
上一期「精神疾病經驗談」分享的文章「你願意和我做朋友嗎:談精障者的人際關係(上)」,紀錄了精障會員們在交朋友時,遇到的困難與困惑。 今天則要與大家分享,精障會員們渴望友誼的種種原因,與曾經為了交朋友而嘗試付出的努力,以及一些相關的反思。
「希望可以有人了解我,可以和我做朋友。」這是〈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中,小霞開放給觀眾書寫的交換日記,這個「互動式作品」背後,是她最初的創作源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際關係變成了一門「學問」,需要特別去學;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際關係也變成精障者關注的題目。
如果今天來上班的新同事是精障者,你可以給他們時間,去重新適應工作。因為這可能是他/她離開職場十幾年後,第一份工作。我們都期待,這個世界是友善的,人是彼此關懷與連結的,社會願意接納不同的人們。與其去期待這樣的世界,不如由我們自己出發,開始去實踐吧。
「會所 / 不會所」絕對不是服務好壞的評斷基準,何況以工作社群為核心的會所模式,也無法回應所有人的期待與需要。正因為如此,協作模式據點的推展,是臺灣發展精障社區服務多元樣貌的契機點,也是所有願意投入精神障礙社區服務的我們,可以共同想想社區還有哪些可能,還有哪些需要的重要時刻。
我們和精神疾病有距離,但我們的魯蛇經驗沒有距離 強制住院修法後,真的能解決精障者跟家屬困境嗎? 強制住院能解決的,不能解決的是什麼? 我們真的懂家屬正面對著什麼樣的衝擊嗎? 治療不止於精障者個人,也在整個社會關係裡 建構一個「社會支持網絡」,而不只是社會安全網
活泉福利服務中心的社工麗芬,提筆記錄三位精來電者的心聲——會員A、X小姐,以及N小姐的母親——這三位當事人,都是在獨自奮力應對現實狀況後,在精疲力竭時打這可能是最後的一通電話,希望這通電話為他們帶來一絲絲的光線,好讓他們對這個社會還保有一點點信心 ---- 還有人願意聆聽他們的處境,感到他們的感受。
上一期「精神疾病經驗談」分享的文章「你願意和我做朋友嗎:談精障者的人際關係(上)」,紀錄了精障會員們在交朋友時,遇到的困難與困惑。 今天則要與大家分享,精障會員們渴望友誼的種種原因,與曾經為了交朋友而嘗試付出的努力,以及一些相關的反思。
「希望可以有人了解我,可以和我做朋友。」這是〈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中,小霞開放給觀眾書寫的交換日記,這個「互動式作品」背後,是她最初的創作源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際關係變成了一門「學問」,需要特別去學;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際關係也變成精障者關注的題目。
如果今天來上班的新同事是精障者,你可以給他們時間,去重新適應工作。因為這可能是他/她離開職場十幾年後,第一份工作。我們都期待,這個世界是友善的,人是彼此關懷與連結的,社會願意接納不同的人們。與其去期待這樣的世界,不如由我們自己出發,開始去實踐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愛奇兒手足在身心障礙家庭中常被忽略,在互助支持網絡、心理健康關照、資訊與資源管道等方面需要幫助。天使心家族基金會首創健康手足服務計畫,期待提供全臺愛奇兒手足1,440人次的服務量能。除了捐款外,公益刊登、公益講座邀請、企業ESG、友好商家合作等方式也能支持愛奇兒手足。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高齡照顧成為越來越多台灣家庭的重要課題,據統計,長者由家人自己照顧的比例最高,其中又以配偶居多,或是子女(孫子女),其次,才是社會熟知的外籍看護工來擔任。但還有一些家庭,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家人不能全天擔任照顧工作,聘請外籍看護工又不符合申請條件,或因經濟因素無法負擔,他們該怎麼辦?   秀琪家
Thumbnail
「手足競爭」是一個兒時經常發生的現象,但在成年後仍會出現。本文探討成年手足之間競爭的成因,並提供建議方法,協助讀者放下競爭,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成為身心障礙者的家人,帶來許多額外的壓力與挑戰。愛奇兒家庭照顧者需面對照顧工作的負擔、心理壓力、以及在社交關係中的困難。心理諮商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但費用問題讓許多家庭無法承擔,天使心家族基金會提出連署以爭取每年三次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Thumbnail
能夠有手足,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現在的人,孩子愈生愈少,我們常有著各種不同的理由。 但是,身為4個手足之長的我,時時刻刻都覺得,有手足是萬幸之事。 尤其是父母生病的時候,你更能體會,有人與你分憂是件多麼幸福的事。 是故,重述2006年的回憶,借此分享手足親情之彌足珍貴。 那年,我29 /
Thumbnail
回憶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及手足之間的親情和支持。這種親情的溫暖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顯得尤為珍貴。
Thumbnail
我的原生家庭是屬於能量比較沉重的那一種,我感覺此生應該有一部份的任務是要療癒家族所攜帶的沉重能量,我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主要業力關係感覺已經差不多了結了,目前的階段需要我協助的主要是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這次的春節假期引爆了一個存在很久一直被刻意忽視的課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長照家庭成員面臨的諸多問題和壓力,以及作者自己在照顧失智症和失能家人的苦衷。家庭成員之間存在著各種問題,導致長期的精神壓力和痛苦。文章中描述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和不合作,以及作者在面對諸多問題時所經歷的痛苦和掙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愛奇兒手足在身心障礙家庭中常被忽略,在互助支持網絡、心理健康關照、資訊與資源管道等方面需要幫助。天使心家族基金會首創健康手足服務計畫,期待提供全臺愛奇兒手足1,440人次的服務量能。除了捐款外,公益刊登、公益講座邀請、企業ESG、友好商家合作等方式也能支持愛奇兒手足。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高齡照顧成為越來越多台灣家庭的重要課題,據統計,長者由家人自己照顧的比例最高,其中又以配偶居多,或是子女(孫子女),其次,才是社會熟知的外籍看護工來擔任。但還有一些家庭,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家人不能全天擔任照顧工作,聘請外籍看護工又不符合申請條件,或因經濟因素無法負擔,他們該怎麼辦?   秀琪家
Thumbnail
「手足競爭」是一個兒時經常發生的現象,但在成年後仍會出現。本文探討成年手足之間競爭的成因,並提供建議方法,協助讀者放下競爭,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成為身心障礙者的家人,帶來許多額外的壓力與挑戰。愛奇兒家庭照顧者需面對照顧工作的負擔、心理壓力、以及在社交關係中的困難。心理諮商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但費用問題讓許多家庭無法承擔,天使心家族基金會提出連署以爭取每年三次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Thumbnail
能夠有手足,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現在的人,孩子愈生愈少,我們常有著各種不同的理由。 但是,身為4個手足之長的我,時時刻刻都覺得,有手足是萬幸之事。 尤其是父母生病的時候,你更能體會,有人與你分憂是件多麼幸福的事。 是故,重述2006年的回憶,借此分享手足親情之彌足珍貴。 那年,我29 /
Thumbnail
回憶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及手足之間的親情和支持。這種親情的溫暖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顯得尤為珍貴。
Thumbnail
我的原生家庭是屬於能量比較沉重的那一種,我感覺此生應該有一部份的任務是要療癒家族所攜帶的沉重能量,我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主要業力關係感覺已經差不多了結了,目前的階段需要我協助的主要是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這次的春節假期引爆了一個存在很久一直被刻意忽視的課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長照家庭成員面臨的諸多問題和壓力,以及作者自己在照顧失智症和失能家人的苦衷。家庭成員之間存在著各種問題,導致長期的精神壓力和痛苦。文章中描述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和不合作,以及作者在面對諸多問題時所經歷的痛苦和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