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當早產兒媽媽,我盡力調適好自己的身心狀態,不再用過多的自責綁架自己,而是以最好的狀態面對挑戰。
我的二寶是34週出生,twins是36週出生。在嚴格定義下,他們都是未滿足月(37週)的早產兒。
當然再細分之下,他們也算是不嚴重的早產兒。
胎兒不是只衝體重,也要在意週數
新手爸媽(非新手爸媽也可能)常常過於在意腹中胎兒的體重,而忽略了週數其實相當重要。寶寶被認定37週才足月,是因為他的呼吸器官發展相對完整而成熟。即使寶寶體重足夠,但卻是不滿37週出生,都可能在出生後需要配戴呼吸器一段時間,監測他的呼吸是否穩定。
以我家二寶34週出生為例,2220g的體重其實不算太小,但出生後因為呼吸不穩,住了12天的新生兒加護病房。Twins的哥哥36週出生,2280g,卻只住了6天便可以出院。即使是1680g的twins弟弟,呼吸也相對穩定許多,住院只是在養體重。
週數的重要性在後期常常被忽略,尤其在孕後期諸多不舒服的加乘下,常常有家人因為心疼孕媽媽,希望早點將寶寶生出來,「抱出來養」。但是胎兒的發展每週都有他的目標要完成,操之過急有時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若是有特殊情況,在醫生的建議下,提早將寶寶抱出來養也是一種處置。以我這次的孕期為例,twins的弟弟連續2次產檢的體重都沒有變化,停留在1600多克。若非產兆自然發生,醫生建議提早剖腹的機會也是很高。
媽媽的狀態也會決定生產經驗
寶寶的提早出生雖然未必是件壞事,依舊會造成媽媽不小的心理壓力。
二寶的早產算是我自己健康管理不慎,因為腸胃炎造成脫水,讓寶寶覺得「待在媽媽體內已經不安全了」。生產當天,我們還抱著可以安胎的希望,但到院時子宮頸已經全開,醫生說這種情況是安不住的,連衣服也沒換就上了產檯。如果有看過《俗女養成記2》中陳嘉玲生產的橋段,和我當時生產有八成像:各種扭動、夾腿等不配合,也被醫生斥責「媽媽不要扭(夾),寶寶會受傷!」諸多不配合舉動,其實只是當時內心太過慌亂,既希望寶寶可以待到足月,卻又不得不在現實因素下讓他誕生,我的自我掙扎完全反應在生產時的行為上。
即使我家的早產兒是不那麼危急的情況,二寶出生時第一次在新生兒加護病房看到臉上戴著呼吸器、身上有著大小管子的寶寶時,仍是忍不住哭了出來。但在長輩面前,卻又不得不以樂觀態度佯裝一切都好時,可能還有產後荷爾蒙變化影響,真心覺得自己的情緒處於錯亂邊緣。當時,和老公去逛醫院書店時,看到了葉揚的新書《我所受的傷》,有點自虐地買了下來,在病房花了一個多小時讀完,也藉機大哭了一場,宣洩自己的不安與懊惱。
相較之下,twins雖然早產了一週,但由於產檢醫生一直說雙胞胎36週就可以視為足月,因此內心對於寶寶們的出生並沒有過多的擔心,可以冷靜地聽從醫護人員的引導,產程也相對順利。雖然twins的弟弟體重過輕(或許這也是提早出生的原因之一,寶寶們總會自己選擇最好的時間到來),但整體而言寶寶們並無大礙。而我在產後,也有較為安祥平和的感受。
Keep balance,保持自身的平和
或許因為這次是我第二次迎來早產兒,心情上比較坦然;加上我相信寶寶選擇自己到來的時間都是有理由的,不論是身體上的或是性靈上的。
因此,比起第一次面對早產兒時的不安、無助以及自責,這次更能夠把焦點聚集在重要的事情上:關心孩子們的狀況、關心自己的狀況。維持自己狀態的平和,對於產後媽媽其實是一件不簡單的事。光是維持餵奶/擠奶和睡眠的平衡,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關於母奶這件事,對於我這位三胎媽媽,也仍然是一件充滿挑戰的事。
這次我很關注於自身的狀態,利用了花精來穩定自己狀態,也算是學以致用:在六年前學習了巴哈花精後,一直斷斷續續的使用與感受。產前使用了急救花精,產後則使用橄欖花精和菊苣花精,用來平衡疲累的身心和避免自己把焦點過於投注在孩子上。雖然我還沒找回運動和冥想的步調,但畢竟生產完也還沒有一個月(感覺已經過了好久好久),給自己多一點時間,讓身心都好好回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