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童年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說來可能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一直覺得我的童年被割裂,在祖輩的生活,與在父母身邊的生活,一個天堂,一個地獄。
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的發現不是每個小孩都過得如我艱難,我有記憶以來就開始幫忙家中各種家務事,除了買菜煮飯這種要用錢的、或者根本拿不起炒菜鍋這類家務,其他幾乎可以說是我都統包了...然而家中三個小孩,偏偏只有我需要承受大量的家務事,這到底合理與否也無法去抗議了,畢竟而今的我也已經在外生活。
除了大量的家務事,還要承受被母親當作出氣包的生活,我有意識以來胃病就很嚴重,最主要的原因大概也逃不過,每次在飯桌上就要被罵上一個多小時,飯菜完全無法正常下嚥,還有動不動就要被挨打挨罵、罰站無法用餐的狀況吧,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次,在用餐時間無法用餐,被罵了不知多久,我血糖過低昏了過去,但朦朧的意識到,母親走到我的身邊,似乎踢了我兩腳試探我是真的昏過去還是假的,等我悠悠醒來,看到母親在客廳吃著便當,並沒有問我是甚麼狀況,只叫我去吃飯......
自此,我對他們失去了對家長的渴望跟信賴,母親任意在我身上宣洩生活上的情緒與不滿,父親無視這件事,犧牲我一個,就能讓家庭看上去足夠和諧。
縱然成長後進修了無數心靈成長課程,還是難以面對我"可能"是個受虐兒的事實,找了無數為他們開脫的理由,可能他們的成長跟生活環境就是那樣、家庭或許就是需要這樣的犧牲者......但最後也只能得到一個結論,他們並沒有那麼的愛我。
的確,沒有規定父母一定要深愛自己的孩子不是嗎?只能說我與他們的愛的緣分不夠深。在經歷太多太多時間的練習,嘗試抽離了情緒,擁抱曾經受創的自己,一切都已經過去,長大後的我已經懂得如何保護自己,與切割與他們的負面連接的情緒,一切都那麼不容易,在反覆練習的過程中,我也傷害了他人,無法面對、自我防衛過度甚至攻擊、逃避,回頭再看,都讓我想流下眼淚。
有朋友說,如果我是你,成年後就離家出走了,但我知道我無法。儘管他們給予痛苦,卻也給予安穩的生活,這點不能不感激,或許就是我把所有正向的、負面的付出,都計算的太過明白,在這之中相互拉扯,才讓人糾結至今吧。
或許再過上幾年,可能又會有不同的成長體驗,但人會遇上甚麼歷練,都是未知。
avatar-img
6會員
21內容數
生活&心靈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RE小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份短篇的回憶錄就這樣告一段落了,在他們都離開我的十多年後,當回憶起他們不再感到那麼的悲傷時,能夠去回想曾與他們共同經歷的、帶著微甜的記憶。         興許是我的童年被分裂得太開,令我感到痛苦的人、令我感到喜悅的人,我像個無法適應環境的小孩,在愛與不愛之間、在相聚與切割之間,令
        我多想要告訴你們,你們是我童年時候的光,是我最初記憶的起始,與你們在一起的時光永遠是快樂而無憂,年少時每當感到難受或痛苦時,我都努力回想著那裏,有盛夏的海風、竹林的清香、西瓜的香甜,而載著我的腳踏車車軸轉動著…         有時在想,甚麼是故鄉?我想就是這樣了吧,讓你一輩子都不想
        印象中阿公總是很沉默,不多說話,但卻能感受到他的疼愛。他常常載著我去村子前面的柑仔店買仙楂餅跟麥芽糖給我甜甜嘴,會用竹葉折出小昆蟲逗我玩,而且很有音樂才華,常常吹著口琴、或是吹葉笛給我們聽,還常常聽日文的廣播節目,雖然我都聽不懂就是了…後來阿公去世後我才知道,原來阿公在少年時是個高知
        小學放暑假時,常常到附近的小溪泡泡腳玩玩水,早期還會有人在溪邊洗衣服,看她們拿著一個棒子一直打衣服,常常讓我覺得衣服肯定會壞掉…或是叔叔會拿著用竹子自製釣竿讓我們在那邊釣魚,但從來沒釣上過一隻魚,蝌蚪倒是撈了很多,但是到最後都放生去了。         午後的時光常常會跟附近鄰居的小
        可能是因為海島國家又接近海邊,老家的氣候不論冬夏溫度都不低的關係,是以自家耕種的小菜園總是會有新鮮的蔬果,但客家人還是喜歡吃醃製的蔬菜瓜果,是故鄉、與童年的滋味。         阿婆經常上菜園摘採要做菜脯的青菜,我跟阿婆會推著小小一車的蔬菜回家,然後幫蔬菜洗好澡、泡鹽水、之後切塊或
        老宅的旁邊還有一個破舊瓦厝,外面安置的水塔已然作廢多年,裏頭有一台很傳統的脫殼機,稻米採收後要先拿去曬上兩日,再蒐集起來送進脫殼機,變出一包一包的白米,第一次看到脫稻殼的我蹲在一旁,注視著機器發出轟隆隆的聲響,覺得就像是在變魔術一樣,機器裏面是發生了甚麼事情啊?米怎麼都不見了?怎麼出
        這份短篇的回憶錄就這樣告一段落了,在他們都離開我的十多年後,當回憶起他們不再感到那麼的悲傷時,能夠去回想曾與他們共同經歷的、帶著微甜的記憶。         興許是我的童年被分裂得太開,令我感到痛苦的人、令我感到喜悅的人,我像個無法適應環境的小孩,在愛與不愛之間、在相聚與切割之間,令
        我多想要告訴你們,你們是我童年時候的光,是我最初記憶的起始,與你們在一起的時光永遠是快樂而無憂,年少時每當感到難受或痛苦時,我都努力回想著那裏,有盛夏的海風、竹林的清香、西瓜的香甜,而載著我的腳踏車車軸轉動著…         有時在想,甚麼是故鄉?我想就是這樣了吧,讓你一輩子都不想
        印象中阿公總是很沉默,不多說話,但卻能感受到他的疼愛。他常常載著我去村子前面的柑仔店買仙楂餅跟麥芽糖給我甜甜嘴,會用竹葉折出小昆蟲逗我玩,而且很有音樂才華,常常吹著口琴、或是吹葉笛給我們聽,還常常聽日文的廣播節目,雖然我都聽不懂就是了…後來阿公去世後我才知道,原來阿公在少年時是個高知
        小學放暑假時,常常到附近的小溪泡泡腳玩玩水,早期還會有人在溪邊洗衣服,看她們拿著一個棒子一直打衣服,常常讓我覺得衣服肯定會壞掉…或是叔叔會拿著用竹子自製釣竿讓我們在那邊釣魚,但從來沒釣上過一隻魚,蝌蚪倒是撈了很多,但是到最後都放生去了。         午後的時光常常會跟附近鄰居的小
        可能是因為海島國家又接近海邊,老家的氣候不論冬夏溫度都不低的關係,是以自家耕種的小菜園總是會有新鮮的蔬果,但客家人還是喜歡吃醃製的蔬菜瓜果,是故鄉、與童年的滋味。         阿婆經常上菜園摘採要做菜脯的青菜,我跟阿婆會推著小小一車的蔬菜回家,然後幫蔬菜洗好澡、泡鹽水、之後切塊或
        老宅的旁邊還有一個破舊瓦厝,外面安置的水塔已然作廢多年,裏頭有一台很傳統的脫殼機,稻米採收後要先拿去曬上兩日,再蒐集起來送進脫殼機,變出一包一包的白米,第一次看到脫稻殼的我蹲在一旁,注視著機器發出轟隆隆的聲響,覺得就像是在變魔術一樣,機器裏面是發生了甚麼事情啊?米怎麼都不見了?怎麼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靜心的內心獨白 回想起小學時期的我 活潑樂觀好動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 雖說如此 但我的家庭並不好 我的父母 啥都能吵起來 媽媽去打麻將 輸了好幾萬 爸爸喝酒會打媽媽 每次最害怕的就是回家 太壓抑了 要我選擇 選爸爸還是媽媽 好討厭 爸爸叫我做事情 我太累了 "嘖"了一聲 下一秒一張椅子就往我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相信對自己的人生,也有不少的經歷跟磨練,或許是自己的命運,我也不得不跟現實生活低頭,都是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別人而活,那麼接下來由我來解說吧 ! 我出生於一個很平凡的家庭,在我的印象中,家庭裡老是吵吵鬧鬧的,家裡事情,原以為我出生在個很快樂的家庭,從幼稚園開始,我是個很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靜心的內心獨白 回想起小學時期的我 活潑樂觀好動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 雖說如此 但我的家庭並不好 我的父母 啥都能吵起來 媽媽去打麻將 輸了好幾萬 爸爸喝酒會打媽媽 每次最害怕的就是回家 太壓抑了 要我選擇 選爸爸還是媽媽 好討厭 爸爸叫我做事情 我太累了 "嘖"了一聲 下一秒一張椅子就往我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相信對自己的人生,也有不少的經歷跟磨練,或許是自己的命運,我也不得不跟現實生活低頭,都是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別人而活,那麼接下來由我來解說吧 ! 我出生於一個很平凡的家庭,在我的印象中,家庭裡老是吵吵鬧鬧的,家裡事情,原以為我出生在個很快樂的家庭,從幼稚園開始,我是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