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的車廠老闆:一位移民的美國築夢之路|從紐約到Columbus,他的故事映照出一代華人移民的奮鬥與堅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的修車廠基本上是靠中國的留學生撐起來的!」老闆感嘅的回憶著⋯⋯

他的修車廠位於交通便利的市郊,醒目的紅色招牌,清楚的標示「東方」二字,在這華人相對偏少的城市,看來格外親切。

一進門,螢幕上正播放的台灣電視台的新聞節目,一恍惚還以為回到台灣。老闆忙進忙出,一會接電話、一會兒檢修、一會招呼客人的,我估摸著自己得等上一等,沒想到一眨眼的功夫,零件已經換好了!

這速度、這效率,真的是美國當地車廠比不上的讚!但老闆最讓我佩服的不僅是他的專業,還有博古通今的智慧!

作者以 Bing Image Creator 生成圖像,僅供本文視覺輔助(未經授權請勿擷取或另作用途。)

作者以 Bing Image Creator 生成圖像,僅供本文視覺輔助(未經授權請勿擷取或另作用途。)

在我的第一印象中,他是寡言冷淡的,然而一旦開啟問答模式,卻總有分享不完的故事。從移民、教育和資本主義,再談歧視、優勢到文化震盪。十五歲落腳紐約,高中畢業後進入汽修學校取得證照,隨著局勢輾轉待過新澤西、洛杉磯,然後十二年前來到鳥不生蛋的Columbus,就這麼落地深根。這三十餘年來的「美國經驗」,從他的口中變成一個個故事,串成了一部精彩的築夢史。

趕上了中國有錢人大量送孩子留美的時機,過去十年,車廠都是由中國留學生支撐著:「當時進出車廠的都是賓士、奧迪這些車,那些孩子的父母也不會省,什麼都給孩子最好的,卡拿出來就直接刷。」老闆停頓了下:「你們來的真不是時候,剛好遇到Covid,2020那時真的慘,留學生都回中國了,我開始幫美國人修車,才能夠撐到現在。」他繼續說下去:「大家都在賭他們會回來,可是中國留學生沒有回來,至少有錢的那一群沒有,現在來的都是內陸的窮留學生,而他們根本買不起車。」

與老闆遇到一樣困境的還有當地的亞洲超市,從小店面、到大店面、到今日轉型求生。我聽著老闆講古,那曾經的榮景躍然紙上,車廠工作讓他接觸到各種職業與階層,他見證了十多年來Columbus躍升成為新興城市的歷史、也經歷了新冠疫情對中小企業的衝擊、隨之嗅到了美州大國局勢的式微⋯⋯

識多人廣、見微知著,踏實生活的足跡,使老闆說出的見解私豪不差寫出《美國多元假象》的希瑟・麥克・唐納(Heather Mac Donald)或《矛盾的美國人》的作者楊照,更甚,是非常貼近生活軌跡的心得。

多半時間,他說我聽,而且一直想要聽更多。鮮活的歷史,比什麼教材都引人入勝,沒有華麗的詞彙,他訴說的人生,便是一代人的縮影。那跳船的福州人、一間開過一間的川菜店、把黑人趕出社區的韓國移民、把日本人氣回日本的中國移民⋯⋯像看電視劇似的,簡直拍案叫絕。

在太平盛世長大的我,知道某些事曾經發生、某些衝突正在醞釀,卻從沒真正經歷過。修好車子的那個週末,當我再去到老闆提到的亞洲超市、日本社區、還走當地老美也愛的中餐館,感受已經完全不同!因為他信手捻來的故事裡,有血汗、有打拼、有那一代人奮鬥的回聲,讓人打從心底對原本理所當然的事物感到「知足」!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車子重新啟動,我特意將窗戶都打開,讓徐徐微風,輕輕的吹進感恩的心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伊太太的沙龍
64會員
140內容數
美國生活去,任何「第一次」都是印記,都很珍貴。 那些忐忑的、興奮的、不安的、新鮮的、大開眼界的, 還是需要留下那麼一筆紀錄的,是吧!
謝伊太太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09
North Market,走過了繁榮與沈寂,最終迎來了新生。我,似乎也走過了低谷與不適應,漸漸擁抱了成長。
Thumbnail
2023/04/09
North Market,走過了繁榮與沈寂,最終迎來了新生。我,似乎也走過了低谷與不適應,漸漸擁抱了成長。
Thumbnail
2023/03/18
那天和D視訊通話,看見她的虛擬背景出現了一道彩虹,彩虹的鏡頭還有個捧著一筐金幣的綠色小矮人,正在疑惑是不是有什麼涵義?她倒是先發問了:「妳知道週五是什麼節日嗎?」 「啥?什麼節日?」我滿臉疑惑。 「是聖派翠克節(Saint Patrick's Day)!」她很興奮的說,期待的看著我。
Thumbnail
2023/03/18
那天和D視訊通話,看見她的虛擬背景出現了一道彩虹,彩虹的鏡頭還有個捧著一筐金幣的綠色小矮人,正在疑惑是不是有什麼涵義?她倒是先發問了:「妳知道週五是什麼節日嗎?」 「啥?什麼節日?」我滿臉疑惑。 「是聖派翠克節(Saint Patrick's Day)!」她很興奮的說,期待的看著我。
Thumbnail
2023/02/17
當友人R說:「我們到了」時,本人還有點疑惑,這不是就個倉庫嗎?怎麼停車場幾乎全滿,只剩下兩個車位。R將車子停進其中一個車位,催促著:「我們晚了七分鐘,東西很有可能剩不多了」便帶頭走進了倉庫。「不會吧?不過也才七分鐘!」半信半疑地,我不禁在心中反駁。
Thumbnail
2023/02/17
當友人R說:「我們到了」時,本人還有點疑惑,這不是就個倉庫嗎?怎麼停車場幾乎全滿,只剩下兩個車位。R將車子停進其中一個車位,催促著:「我們晚了七分鐘,東西很有可能剩不多了」便帶頭走進了倉庫。「不會吧?不過也才七分鐘!」半信半疑地,我不禁在心中反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本移民生活紀錄,作者是正港的台灣人,放棄極好的工作機會與博士生資格,毅然決然前往加拿大技術移民,從零開始。大自然的美景往往藏有令人忽略的危機,而陌生的文化和社會,更讓初來乍到的她,面對叫天不應的冰冷空疾,感受異鄉人在天涯的無力枯虛。經過生活15年後,真人實事親身經驗,分享給有「移加」念頭的讀者。
Thumbnail
這本移民生活紀錄,作者是正港的台灣人,放棄極好的工作機會與博士生資格,毅然決然前往加拿大技術移民,從零開始。大自然的美景往往藏有令人忽略的危機,而陌生的文化和社會,更讓初來乍到的她,面對叫天不應的冰冷空疾,感受異鄉人在天涯的無力枯虛。經過生活15年後,真人實事親身經驗,分享給有「移加」念頭的讀者。
Thumbnail
二零二二年三月三十日,星期三。天氣:陰。 大約一個月前在臉書上看到焦點團體對象招募,多倫多大學一位助理教授(譯名方林)正針對『「反亞」種族歧視』進行社會研究。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英文組,一來想把自己的負面經驗化為間接的社會貢獻,二來想會會其他的參與者,聽聽他們的情況怎樣、又怎麼說。 下午三點一到,
Thumbnail
二零二二年三月三十日,星期三。天氣:陰。 大約一個月前在臉書上看到焦點團體對象招募,多倫多大學一位助理教授(譯名方林)正針對『「反亞」種族歧視』進行社會研究。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英文組,一來想把自己的負面經驗化為間接的社會貢獻,二來想會會其他的參與者,聽聽他們的情況怎樣、又怎麼說。 下午三點一到,
Thumbnail
一進門,螢幕上正播放的台灣電視台的新聞節目,一恍惚還以為回到台灣。老闆忙進忙出,一會接電話、一會兒檢修、一會招呼客人的,我估摸著自己得等上一等,沒想到一眨眼的功夫,零件已經換好了!
Thumbnail
一進門,螢幕上正播放的台灣電視台的新聞節目,一恍惚還以為回到台灣。老闆忙進忙出,一會接電話、一會兒檢修、一會招呼客人的,我估摸著自己得等上一等,沒想到一眨眼的功夫,零件已經換好了!
Thumbnail
一次企業經理人的深度專訪,淬鍊30年的企業人生,一句貫穿他人生的座右銘,意外地和我學外語的心路歷程產生共鳴。企業家的思路、學外語的態度和姿勢,竟然能交錯擦撞出共鳴。他的心得可以帶給學習外語的人什麼樣的思考空間?我們一起來探尋。
Thumbnail
一次企業經理人的深度專訪,淬鍊30年的企業人生,一句貫穿他人生的座右銘,意外地和我學外語的心路歷程產生共鳴。企業家的思路、學外語的態度和姿勢,竟然能交錯擦撞出共鳴。他的心得可以帶給學習外語的人什麼樣的思考空間?我們一起來探尋。
Thumbnail
二零一三年九月七日,星期六。 我的讀者投書意外地被《麥克林》雜誌揀選刊登了,但我不知該笑還是該哭。高興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像得獎。難為情的部份倒想好好記下來。 我讀後有感,寫了一封四分之三頁長的回應文,請Eric修訂後投書,沒想到竟被砍成不到一百五十個英文字,而且聽來酸溜溜──
Thumbnail
二零一三年九月七日,星期六。 我的讀者投書意外地被《麥克林》雜誌揀選刊登了,但我不知該笑還是該哭。高興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像得獎。難為情的部份倒想好好記下來。 我讀後有感,寫了一封四分之三頁長的回應文,請Eric修訂後投書,沒想到竟被砍成不到一百五十個英文字,而且聽來酸溜溜──
Thumbnail
「人可以貧窮,但是經驗不能貧窮。」 最近喜歡翻閱商業周刊出版的《我相信的事》。裡面是上百位成功人士用自己的人生所淬煉出來的智慧精華。商業周刊選取其中一些人或簡或繁的介紹他們的事蹟,其他人則在相關故事的後面,列舉該類成功人士用以惕厲自己的一句格言。所以呢?我喜歡隨意翻閱,有的人生雖然精采,但感覺不深
Thumbnail
「人可以貧窮,但是經驗不能貧窮。」 最近喜歡翻閱商業周刊出版的《我相信的事》。裡面是上百位成功人士用自己的人生所淬煉出來的智慧精華。商業周刊選取其中一些人或簡或繁的介紹他們的事蹟,其他人則在相關故事的後面,列舉該類成功人士用以惕厲自己的一句格言。所以呢?我喜歡隨意翻閱,有的人生雖然精采,但感覺不深
Thumbnail
天下沒有寒酸的衣著,也沒有寒酸的工作,只有寒酸的人生目標。要度過艱困,就要先給自己製造那一個悄悄的未來,然後專心地去熬。
Thumbnail
天下沒有寒酸的衣著,也沒有寒酸的工作,只有寒酸的人生目標。要度過艱困,就要先給自己製造那一個悄悄的未來,然後專心地去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