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很自然,但很不簡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母乳」是每位媽媽育兒路上的一大議題,無論是親餵、瓶餵、母乳、配方奶都有著各種不同的意見紛沓而至。不同世代的意見、不同身分的意見,都會對媽媽造成程度不一的困擾。「母乳」已經不只是母親如何哺育孩子的方式,已經成為不同族群的政治語言。

六年前我懷大寶時,參加了孕婦瑜珈課程,當時一群準媽媽們,現在仍是會連絡的line友。課程的老師致力推廣自然生育以及母乳哺育,因此當時我決定可以的話,以母乳哺育孩子。

斷裂的母乳哺育世代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六年前大寶出生後,就因為低血糖被餵了配方奶,暗示了母乳這條路並非只有「理想」就可以實現。實際上,當年的母乳宣導不知道有意或無意,將哺餵母乳這件事情描述得極為簡單,卻忽略了我們實為「斷裂的母乳哺育世代」:我們的媽媽輩幾乎都沒有哺育母乳的經驗。也就是說,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母執輩的經驗不僅無法協助我們,她們甚至無法理解我們的問題,只覺得我們是庸人自擾,自找麻煩。

即使政府大力推廣母乳哺育,但感覺成效並不彰。因為多數的長輩雖然理解母乳最好,但他們並不理解哺餵母乳實際上會遭遇的問題與情境,對他們而言,母乳是文宣中的簡單、畫面中的美好,如果有問題,一定是「哺育的人的問題」。因為文宣中並沒有列出這些問題啊!所以這些問題,都變成了媽媽們的壓力來源:沒有母奶、不會餵、沒營養…。

瓶餵,是一件與親餵同樣辛苦的事

母乳是需要寶寶和媽媽一起配合的行為,當寶寶的含乳不正確、吸吮不專心時,媽媽即使奶量夠,也無法達成親餵的目的。加上新手媽媽常常被月子應該好好休息的觀念所囿,認為親餵又累又辛苦,可能還加上一點「害怕與寶寶共處一室」的心理,寧可多費一道工地擠奶交由護理師或是老公等人瓶餵。但實際上每3個小時一次的擠奶排程,對於擠奶並不熟練的新手媽媽而言耗時許久,也無法好好的休息。

許多新手媽媽會認為電動集乳器放上胸部後,自己就可以放鬆追劇或是休息,但就自身經驗而言,集乳器吸放時並不舒適,這種不舒服的感覺甚至造成心理壓力,讓我每到集乳時間就心情低落。(至此之後,我對於乳牛備感尊敬。)幾位網紅都寫過自己集乳時的心理不適:自己像是一頭滴著乳汁的獸,或是看著乳頭被集乳器的吸力拉長又縮短,被物化的身體彷彿失去自主。

當媽媽只將自己視為「乳汁的提供者」時,對於「何為母職」這個問題便會更感到疑惑。難道媽媽的職責,只是關在房間內集乳;親愛的寶寶則在老公,或是長輩、護理師的臂彎中,看著第三者給予的關愛,卻不曾感受到媽媽真實的溫度與味道。這是否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呢?

「母乳最好」,是情緒勒索嗎?

如果餵母乳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那麼為什麼我們仍被宣導「母乳最好」呢?甚至有不少人認為「母乳最好」這句標語,根本就是「情緒勒索」,好像逼得所有媽媽都一定要餵母乳?我想,這是因為在學理上,「母乳最好」的確是一個事實。無論多貴的配方奶,都以「接近母乳」作為最高的理想,如果母乳不是最好,也不會成為各家配方奶廠商仿效、聲稱的目標了。

至於「母乳最好」是不是情緒勒索?可能還是要回到眾人心裡會不會被這句話勒索而定。(謹記「情緒勒索」需要在雙方都買帳的情況下才成立的鐵則。)但我認為,很多媽媽們會感覺到「被勒索」的原因,仍是回到「自己有沒有選擇權」這個核心上。一位媽媽選擇餵或不餵,親餵或是瓶餵,似乎總是由周邊的人幫忙決定:生完太累了,不要親餵、用瓶餵比較好;你的奶不夠營養,餵配方奶比較好。反之,自然也有要求媽媽一定要餵母乳的情境。然而,這些決定很少是由媽媽「主動」提出,都是來自於身邊人的建議。(當然,這個問題又回到了前面,我們的身邊擁有母乳經驗的人太少,有效的參考價值很低。)

而政府所宣導的,又是另一種不切實際、美得冒泡的溫馨畫面:媽媽慈愛地看著懷中的孩子,孩子大口吞嚥乳汁,還會露出一個甜蜜微笑的「擺拍」場景。真實的場面或許是:孩子已經餓得大哭;媽媽急得冒汗,胸部明明發脹到疼痛了,卻無法將乳房塞入寶寶口中;爸爸在一旁手足無措,時不時拋出一句「餵不了我就去泡奶了」的「看似體貼」言論。

一家三口各有說不出來的苦處,只差沒有抱在一起哭真實上演時,「放棄」成為不得不選的選項。因為我們並沒有被教導如何解決母乳哺育的問題,有的只有「餵養母乳最好」的大餅。

與其說「難」,母乳哺育更具有「學習曲線」

從第一胎到現在,台灣的母乳環境有改善嗎?某部分有,某部分也沒有。大家似乎已經接受了母乳最好的說法,哺集乳室等硬體使用上也有可見的進步。但是在觀念上的進展,似乎比硬體上來得更慢一些,或者說往另一個方向前進了。

社會似乎仍未正視母乳哺育的難度。「母乳哺育一件自然的事情,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然與容易之間的落差問題持續存在。許多不曾擁有親身經驗的人,大放厥詞地認為「這有什麼難的?」(這個或許才是情緒勒索的主因吧)進而成為評估女性母職的標準之一。一些女性則開始把「不餵母乳」當作新式權力的發聲,好像選擇不餵母乳,代表著自己不被母職勒索,仍保有自身完整性。母乳,從母親與孩子之間被拉扯出來,成為另一種政治的話語符號。

回歸到哺育這件事情上,母乳無疑地具有學習曲線,而且是一條頗坎坷的學習曲線。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母乳經驗,也只有自己的經驗可以幫助自己的母乳之路,甚至不同胎次之間的母乳問題都不一定相同。別人的經驗都只能「參考」,難以被視為準則。除非尋求真正專業的協助,才能釐清問題,不然多半有著「見樹不見林」的偏頗。

以我的經驗為例,母乳哺育的最大問題,來自於「控制」。每當我對於孩子控制欲稍稍冒頭時,就一定會被打臉:原本一次可以擠50ml,下一次一定會減少;原本小孩吃40ml可以撐3小時,下一餐就突然吃超多(或超少)。在「後科學育嬰」(我自己創的詞)的時代,推崇「自然的母乳」不僅僅是將嬰孩的食物由配方奶改回母乳,更是一種要求父母、社會必須放下過去數據化育兒的觀念。我們不能再看著時鐘照表操課,幾個小時吃多少不再是準則,孩子也不再是包緊緊地睡著(因為會看不到他的飢餓訊號)。我們彷彿回到原始部落中,將視線放在孩子身上,觀察他們不定時釋放出的訊號,看看是否餓了、渴了、睏了。有段時間,我側躺餵寶寶時,會看著手機裡母貓躺餵仔貓的照片,照片裡的母貓十分chill,也沒有痛苦神情,只是自然地躺下,等待仔貓們吃完。

雖然我也正在餵奶,但我還無法達到用很Chill的態度執行這件事情。如何相信自己的生物本能,回歸自然的哺育態度,或許是我們這一代人最需要重建的觀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lee的沙龍
78會員
134內容數
對我而言,閱讀是一種休息時間。讓我們一起在忙碌生活中徜游書海,用閱讀豐富人生。
All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1
七月的關鍵字是在月初就決定了:「網站」。 先上網站:http://readingmint.com 月初時在帶路姬粉專上看到 A2 Hosting 特價的消息,決定真正投入資源做自己的部落格。 然後跟著帶路姬的教學一步一步走(當然顯生還是有跳步驟再回頭的啦),摸索著蓋出了一個自己文章的「家」。
2024/08/01
七月的關鍵字是在月初就決定了:「網站」。 先上網站:http://readingmint.com 月初時在帶路姬粉專上看到 A2 Hosting 特價的消息,決定真正投入資源做自己的部落格。 然後跟著帶路姬的教學一步一步走(當然顯生還是有跳步驟再回頭的啦),摸索著蓋出了一個自己文章的「家」。
2024/07/03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2024/07/03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2024/05/30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2024/05/30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真心說出餵母乳很難,不是媽媽的錯。 真正踏上母乳餵哺的實戰後,才深深覺得「母乳最好」只是政策口號。 產檢院所的衛教馬馬虎虎,生產後也是簡單帶過,到月子中心遇到沒有母乳專業的護理師,更會覺得追奶成為壓力,或是沒有正確母乳知識的月嫂,完全無法提供幫助。 帶寶寶去小兒科定期打預防針,也時常聽到因為黃疸、體
Thumbnail
真心說出餵母乳很難,不是媽媽的錯。 真正踏上母乳餵哺的實戰後,才深深覺得「母乳最好」只是政策口號。 產檢院所的衛教馬馬虎虎,生產後也是簡單帶過,到月子中心遇到沒有母乳專業的護理師,更會覺得追奶成為壓力,或是沒有正確母乳知識的月嫂,完全無法提供幫助。 帶寶寶去小兒科定期打預防針,也時常聽到因為黃疸、體
Thumbnail
母奶很好,配方奶也不是毒藥,純母奶也不會有好棒棒印章,放輕鬆可以走更遠。想餵什麼,想怎麼餵,讓主要照顧者決定,請尊重主要照顧者。
Thumbnail
母奶很好,配方奶也不是毒藥,純母奶也不會有好棒棒印章,放輕鬆可以走更遠。想餵什麼,想怎麼餵,讓主要照顧者決定,請尊重主要照顧者。
Thumbnail
「母乳」是每位媽媽育兒路上的一大議題,無論是親餵、瓶餵、母乳、配方奶都有著各種不同的意見紛沓而至。不同世代的意見、不同身分的意見,都會對媽媽造成程度不一的困擾。「母乳」已經不只是母親如何哺育孩子的方式,已經成為不同族群的政治語言。
Thumbnail
「母乳」是每位媽媽育兒路上的一大議題,無論是親餵、瓶餵、母乳、配方奶都有著各種不同的意見紛沓而至。不同世代的意見、不同身分的意見,都會對媽媽造成程度不一的困擾。「母乳」已經不只是母親如何哺育孩子的方式,已經成為不同族群的政治語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只是想在茫茫網路文章當中,多一個「親餵到三四歲也沒關係喔」的聲音。更要強調「沒有親餵、喝配方奶也沒關係喔」,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最好、最完美的教養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只是想在茫茫網路文章當中,多一個「親餵到三四歲也沒關係喔」的聲音。更要強調「沒有親餵、喝配方奶也沒關係喔」,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最好、最完美的教養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Thumbnail
☆擠不出母奶不等於沒有奶 ☆手擠奶的奶量不等於寶寶吸吮的量 ☆用手擠奶的奶量來評估寶寶喝進多少奶是錯誤方法 ☆ 正確評估寶寶有沒有喝夠是看尿布數量跟體重
Thumbnail
☆擠不出母奶不等於沒有奶 ☆手擠奶的奶量不等於寶寶吸吮的量 ☆用手擠奶的奶量來評估寶寶喝進多少奶是錯誤方法 ☆ 正確評估寶寶有沒有喝夠是看尿布數量跟體重
Thumbnail
親餵母奶輕鬆又省錢省事,但起步不見得容易。我在磕磕絆絆親餵母乳的過程,找到了一些好的母乳支持資源,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親餵母奶輕鬆又省錢省事,但起步不見得容易。我在磕磕絆絆親餵母乳的過程,找到了一些好的母乳支持資源,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新手媽媽可能遇到的幾個問題: 就像所有媽媽一樣,成為母親這件事,也是經由練習而來,一個面對新生嬰兒的母親,就像剛上場的運動員一樣,親餵的過程可能會遇到幾個常見的問題: 乳頭混淆 含乳姿勢不正確 舌繫帶緊 母親心裡壓力過大或是身體過度勞累 今天我們來先談談這些原因當中最常見的:「乳頭混淆」
Thumbnail
新手媽媽可能遇到的幾個問題: 就像所有媽媽一樣,成為母親這件事,也是經由練習而來,一個面對新生嬰兒的母親,就像剛上場的運動員一樣,親餵的過程可能會遇到幾個常見的問題: 乳頭混淆 含乳姿勢不正確 舌繫帶緊 母親心裡壓力過大或是身體過度勞累 今天我們來先談談這些原因當中最常見的:「乳頭混淆」
Thumbnail
在實際餵母奶以前,聽到很多以訛傳訛的謠言,例如有沒有奶是體質問題,喝發奶食物沒有發奶就是沒奶,沒脹奶就是沒奶等等錯誤觀念,甚至還誤以為要裝滿滿的冷凍庫才有資格餵母奶,總之,能餵母奶才是天選之人,少奶奶就不要發豪語要全母奶餵飽孩子。
Thumbnail
在實際餵母奶以前,聽到很多以訛傳訛的謠言,例如有沒有奶是體質問題,喝發奶食物沒有發奶就是沒奶,沒脹奶就是沒奶等等錯誤觀念,甚至還誤以為要裝滿滿的冷凍庫才有資格餵母奶,總之,能餵母奶才是天選之人,少奶奶就不要發豪語要全母奶餵飽孩子。
Thumbnail
  育兒將要邁入第六年,三個寶貝都是哺餵母奶到完全離乳,從第一胎啃著衛教手冊、上網爬文、拉著朋友跟我分享、纏著醫生問問題,到這些年實際操作而累積下了許多經驗...。再和朋友們聊到哺餵的大小事時就一直很想透過文字紀錄下母乳媽媽難受、挫折、有成就感、滿足的各式日常點滴。
Thumbnail
  育兒將要邁入第六年,三個寶貝都是哺餵母奶到完全離乳,從第一胎啃著衛教手冊、上網爬文、拉著朋友跟我分享、纏著醫生問問題,到這些年實際操作而累積下了許多經驗...。再和朋友們聊到哺餵的大小事時就一直很想透過文字紀錄下母乳媽媽難受、挫折、有成就感、滿足的各式日常點滴。
Thumbnail
到底是對過渡期的痛苦多一點,還是對孩子的同理心多一點,我想問題從來都不會因為做出一個選擇之後便海闊天空。困難和猶豫的當下總是充滿利弊得失的權衡,也許是說成害怕孩子哭泣的軟弱也好,但跨過軟弱之後會不會留下對自己的殘忍記憶?會不會軟弱只是對當下的煎熬所掩上的逃避?
Thumbnail
到底是對過渡期的痛苦多一點,還是對孩子的同理心多一點,我想問題從來都不會因為做出一個選擇之後便海闊天空。困難和猶豫的當下總是充滿利弊得失的權衡,也許是說成害怕孩子哭泣的軟弱也好,但跨過軟弱之後會不會留下對自己的殘忍記憶?會不會軟弱只是對當下的煎熬所掩上的逃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