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也以為少奶就沒有資格餵母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實際餵母奶以前,聽到很多以訛傳訛的謠言,例如有沒有奶是體質問題,喝發奶食物沒有發奶就是沒奶,沒脹奶就是沒奶等等錯誤觀念,甚至還誤以為要裝滿滿的冷凍庫才有資格餵母奶,總之,能餵母奶才是天選之人,少奶奶就不要發豪語要全母奶餵飽孩子。
生下孩子後,真正開始餵奶,也是傻傻地把孩子抱在胸口就餵,直到出院前晚,才知道寶寶生理性脫水超過7%(建議不超過10%),才發現寶寶原來都在空吸。被護士“提醒”後,我努力擠了一小時,也才勉強擠出1ml,拿著辛苦奮鬥後的針筒送到嬰兒室,坦白說打擊很大。
雖然嬰兒室的護士也說也有少奶先補配方,之後奶量衝上來就做到全母奶。
隔天,來到月子中心,把孩子和配方奶送到嬰兒室,心想沒奶就餵配方,沒打算逼自己,因為以為自己是少奶體質。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生產完前3天少奶很正常,生理性漲奶前的奶是濃稠不好擠的初乳,再加上擠奶量跟擠奶技巧有關(月子中心護理師一看我的手勢就知道是錯的,雖然我看了還是學不好。),甚至寶寶生理性脫水10%以內都是正常。這些“正常”,我都是事後才知道,也才明白當時的自責是沒必要的,都只是單純的生理現象罷了。
在月子中心時,一開始看到別的媽媽都是拿著滿滿一瓶(120ml)送到嬰兒室,我也心想遲早一天我也能做到,但直到最後一天,我最好的唯一一次也只有80ml,當時寶寶已經能喝110ml。
即使如此,我還是不灰心,當我看到媽媽論壇曾有人發問「只有60ml靠親餵有辦法追奶嗎?」,得到是肯定的答覆,於是從月中回家後,沒有隨時可以推回去的嬰兒室,24小時不分晝夜把孩子帶在身邊傻傻的親餵,不再擠奶。
也因為掛奶到懷疑人生(家人也質疑我的做法),才開始做功課。
當我在查資料時,看到擠奶量值表示妳至少生產這些奶量,是擠奶技巧的問題,我也瞬間對月中時期的奶量釋懷,再加上我當時是用單邊手動擠奶器,擠右奶時,左奶滴奶也沒接到,反之亦然。就跟單輪腳踏車,怎麼可能跑贏雙輪機車(雙邊電動擠奶器)呢?當然手擠奶技巧夠好也是有可能贏過電動擠奶器,但是幾乎第一胎的媽媽都很生手啊!與其把時間精進在手擠奶,不如省下力氣學習如何照顧寶寶。只有親餵傻傻餵就行,吸吮技巧是寶寶的功課,媽媽甚至可以學會躺餵姿勢,邊休息邊餵奶。
另外,我還看了黃瑽寧醫生的youtube提到奶量一事,他不贊成將奶水擠出來看ml數,全親餵就是不知道小孩吃多少,但小孩吸的量比媽媽擠出來還多。
現在,在家不擠奶,坦白說也不知道奶量,但寶寶的成長曲線有穩定增加,一個月也有長500公克就算達標了。
最後,就來聊聊吊詭的迷思吧!配方奶也只不過發明一百年,一百年以前的媽媽難道就沒有少奶疑慮?雖然以前有“奶媽”(或稱乳母)的職業,但也不是窮人隨便可以請的吧?古代人隨便都可以用母乳餵飽孩子,怎麼到了現代已開發國家就成了難事呢?非洲難民媽媽沒錢買奶粉,照樣可以用一己之奶養活7、8個孩子,沒有太多媽媽有少奶的疑慮。
少奶體質恐怕又是行銷造成的恐慌,宣傳少奶,不只是肥了配方奶廠商的荷包,還讓一堆自稱泌乳師、通乳師,還有賣媽媽茶的廠商荷包滿滿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5會員
325內容數
雖然才短短三十載的平順人生, 但確有許多煩惱。 如果的事,如果當年怎麼做,當年怎麼想, 可以造就今日不同的我嗎? 無論如何,明天依舊會吹著明日的風。過去的我,無論再細小的事,都形成今日的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S. Leona(茹) 的其他內容
雖然我很想吐槽懷孕時的婦產科衛教提到母奶都只是教條式的說母奶有多好(光是吐槽又可以寫一篇文了),但是,提到對母體的好處有一點可以打動人,餵母奶助於瘦身。 根據資料,全母奶媽媽一天平均可以多消耗500大卡,相當於慢跑一小時消耗的熱量。
餵母奶真的可以很省錢,除了不用買配方奶(一罐800克大概只能喝一個禮拜,一罐簡單估接近一千,一年52週約省5萬元。)、奶瓶(如果親餵根本不用奶瓶)、奶嘴等等,如果是親餵,連擠乳器都可以省了,其它還有很多費用,商人希望妳掏出腰包,但是妳其實不需要買。
關於如何增加奶量,許多媽媽的想法就是挖掘發奶食物。 關於發奶食物,隨便Google都可以查到密密麻麻的美食清單,甚至伴隨著退奶食物和塞奶食物。但是,這些清單都附加P.S.,效果因人而異,甚至在退奶食物旁再備註,食物荷爾蒙影響很小,偶爾吃一口退奶食物不用緊張。
產後開始餵母奶,才開始做功課,這才發現,原來屬於天性本能的生物繁衍,也可以變得很複雜。 雖然說,政府順應世界衛生組織訂定一歲以下配方奶的限制規範,提倡母奶好處,但是,以新手媽媽角度來觀察,台灣環境對於選擇餵母奶的媽媽並不是很友善。 以下是媽媽們餵哺母奶上常遇到困難:
雖然我很想吐槽懷孕時的婦產科衛教提到母奶都只是教條式的說母奶有多好(光是吐槽又可以寫一篇文了),但是,提到對母體的好處有一點可以打動人,餵母奶助於瘦身。 根據資料,全母奶媽媽一天平均可以多消耗500大卡,相當於慢跑一小時消耗的熱量。
餵母奶真的可以很省錢,除了不用買配方奶(一罐800克大概只能喝一個禮拜,一罐簡單估接近一千,一年52週約省5萬元。)、奶瓶(如果親餵根本不用奶瓶)、奶嘴等等,如果是親餵,連擠乳器都可以省了,其它還有很多費用,商人希望妳掏出腰包,但是妳其實不需要買。
關於如何增加奶量,許多媽媽的想法就是挖掘發奶食物。 關於發奶食物,隨便Google都可以查到密密麻麻的美食清單,甚至伴隨著退奶食物和塞奶食物。但是,這些清單都附加P.S.,效果因人而異,甚至在退奶食物旁再備註,食物荷爾蒙影響很小,偶爾吃一口退奶食物不用緊張。
產後開始餵母奶,才開始做功課,這才發現,原來屬於天性本能的生物繁衍,也可以變得很複雜。 雖然說,政府順應世界衛生組織訂定一歲以下配方奶的限制規範,提倡母奶好處,但是,以新手媽媽角度來觀察,台灣環境對於選擇餵母奶的媽媽並不是很友善。 以下是媽媽們餵哺母奶上常遇到困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永遠擠不乾淨的奶水。 產後住院的時間,擠出來的奶始終裝不滿試管,常常這餐擠了幾毫升就擠不出來了,擠完了也沒有所謂的輕鬆跟排空感。 搭電梯去嬰兒室送母奶的時候,看到其他媽媽拿著一瓶瓶奶瓶裝的母乳,對比我只有一根兩根的試管,總自形殘穢,默默把試管收在口袋裡。 我感到疑惑,脹奶還不是很明顯,乳頭周圍
Thumbnail
在診間偶爾會有家長問歐醫師「可以給孩子喝果汁嗎?」「寶寶可以喝鮮奶嗎?」一般來說歐醫師的回答通常會是:「不建議給果汁,直接吃水果比較好。」或是「一歲內的寶寶主食還是以母奶或配方奶為主,不可以用鮮奶取代。」歐醫師明白爸爸媽媽想要盡力為寶寶準備最好食物的心意,不過對歐醫師來說,果汁跟鮮奶都不是必須的食物
為何自己過去都喝鮮奶喝得如此理所當然呢? 在查了些關於鮮奶產出所伴隨的相關事實後 就自發地減少食用乳製品 改喝豆漿一段時間了 在食物供給不穩定 常會糧食缺乏到無法挑食的古代自然不用說 有甚麼吃甚麼 或者採取些許手段維持食供給 但在糧食豐盛 生活品質大提昇 並有許多選擇的現代
Thumbnail
育兒知識不只會隨時代不同,還有各門各派,光是「食」就有人全親餵、有人母奶擠出全瓶餵,也有加入配方奶混合哺餵、或者全配方奶瓶餵。 無論哪一種餵法,小孩有吃飽就好。所以學會觀察小孩吃飽的訊號就成了很重要的功課,而非依照「餵多少」、「餵多久」來判斷,大人都有大小餐,更何況是孩子。 身體癱軟、嘴巴緊閉、
Thumbnail
孩子以前是個重吃的寶寶,還記得剛開始餵母奶時,他會因為找不到乳頭而大哭(媽媽看了忍不住想笑,心想我的小胸部可能對他來說就像是萬重山一樣,容易迷失在其中吧!),泌乳師教我要先用手擠出一些乳汁讓他嚐到緩解他的情緒,他才能順利喝到母奶。 很難想像這麼愛吃、也會吃的孩子,一夕之間就忘了怎麼吸吮和吞嚥。
Thumbnail
說明親餵母乳到六個月大後,為寶寶挑選配方奶粉,挑選過程的過程,並說明寶寶試喝開箱的狀況。能恩全護的表現良好,寶寶一歲後,繼續銜接全護3號奶粉,並將完整的經驗分享給所有媽媽。
Thumbnail
從月子中心回到家中,照顧小鵝的開始困難重重,尤其是在選擇奶嘴頭上面。這篇文章整理了幾個奶嘴頭的小知識,讓父母們更容易做出適合寶寶的選擇。
「你決定要餵母奶或配方奶了嗎?」 對尚未有經驗的人來說,一言以蔽之:親餵是一條艱困難行的荊棘之路、停掉母乳則可能是另一條自我批評的碎石子路。 然後餵母奶真是一門科學。
Thumbnail
本文是一份關於嬰兒餵食操作準備與要點的指引。其中包括了奶和泥的內容。提供了很多細節操作指示,其中包括了一些注重衛生安全的餵食流程。這篇文章主要關於孕期和嬰兒期的飲食指南。目標是提供母親們在喂養嬰兒時,一些安全和科學的餵食程序建議。這份指南主要是給初為人母的媽媽們對嬰兒餵食方面提供忠告和支持。
Thumbnail
獨角獸媽媽在這篇文章分享自己和寶寶的故事和母乳哺乳的經驗教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永遠擠不乾淨的奶水。 產後住院的時間,擠出來的奶始終裝不滿試管,常常這餐擠了幾毫升就擠不出來了,擠完了也沒有所謂的輕鬆跟排空感。 搭電梯去嬰兒室送母奶的時候,看到其他媽媽拿著一瓶瓶奶瓶裝的母乳,對比我只有一根兩根的試管,總自形殘穢,默默把試管收在口袋裡。 我感到疑惑,脹奶還不是很明顯,乳頭周圍
Thumbnail
在診間偶爾會有家長問歐醫師「可以給孩子喝果汁嗎?」「寶寶可以喝鮮奶嗎?」一般來說歐醫師的回答通常會是:「不建議給果汁,直接吃水果比較好。」或是「一歲內的寶寶主食還是以母奶或配方奶為主,不可以用鮮奶取代。」歐醫師明白爸爸媽媽想要盡力為寶寶準備最好食物的心意,不過對歐醫師來說,果汁跟鮮奶都不是必須的食物
為何自己過去都喝鮮奶喝得如此理所當然呢? 在查了些關於鮮奶產出所伴隨的相關事實後 就自發地減少食用乳製品 改喝豆漿一段時間了 在食物供給不穩定 常會糧食缺乏到無法挑食的古代自然不用說 有甚麼吃甚麼 或者採取些許手段維持食供給 但在糧食豐盛 生活品質大提昇 並有許多選擇的現代
Thumbnail
育兒知識不只會隨時代不同,還有各門各派,光是「食」就有人全親餵、有人母奶擠出全瓶餵,也有加入配方奶混合哺餵、或者全配方奶瓶餵。 無論哪一種餵法,小孩有吃飽就好。所以學會觀察小孩吃飽的訊號就成了很重要的功課,而非依照「餵多少」、「餵多久」來判斷,大人都有大小餐,更何況是孩子。 身體癱軟、嘴巴緊閉、
Thumbnail
孩子以前是個重吃的寶寶,還記得剛開始餵母奶時,他會因為找不到乳頭而大哭(媽媽看了忍不住想笑,心想我的小胸部可能對他來說就像是萬重山一樣,容易迷失在其中吧!),泌乳師教我要先用手擠出一些乳汁讓他嚐到緩解他的情緒,他才能順利喝到母奶。 很難想像這麼愛吃、也會吃的孩子,一夕之間就忘了怎麼吸吮和吞嚥。
Thumbnail
說明親餵母乳到六個月大後,為寶寶挑選配方奶粉,挑選過程的過程,並說明寶寶試喝開箱的狀況。能恩全護的表現良好,寶寶一歲後,繼續銜接全護3號奶粉,並將完整的經驗分享給所有媽媽。
Thumbnail
從月子中心回到家中,照顧小鵝的開始困難重重,尤其是在選擇奶嘴頭上面。這篇文章整理了幾個奶嘴頭的小知識,讓父母們更容易做出適合寶寶的選擇。
「你決定要餵母奶或配方奶了嗎?」 對尚未有經驗的人來說,一言以蔽之:親餵是一條艱困難行的荊棘之路、停掉母乳則可能是另一條自我批評的碎石子路。 然後餵母奶真是一門科學。
Thumbnail
本文是一份關於嬰兒餵食操作準備與要點的指引。其中包括了奶和泥的內容。提供了很多細節操作指示,其中包括了一些注重衛生安全的餵食流程。這篇文章主要關於孕期和嬰兒期的飲食指南。目標是提供母親們在喂養嬰兒時,一些安全和科學的餵食程序建議。這份指南主要是給初為人母的媽媽們對嬰兒餵食方面提供忠告和支持。
Thumbnail
獨角獸媽媽在這篇文章分享自己和寶寶的故事和母乳哺乳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