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自認為人生目前是走到了後生時光
人生常態生,老,病,死,在我小時就遇見了,是我的爸爸,離開了我,從送走親人那一刻,我的人生也悄悄的改變,當時是看不出有何不同,這兩三年重新調整才看到自己是什麽時候開始變化的。
以前做小孩那懂的什麽是覺察,只是聽到人們說遇到困難可問問神佛就可知道方向(老一輩人都是如此),我不問神佛,只跟著心理的聲音走,每當最無助的時候會去廟裡,走到門口還沒跨進去情緒立馬很高的一把鼻涕跟眼淚,當下無視旁人眼光哭泣了一番,哭完後心輕了也開了然後就喜歡靜靜的座在石階上看著人來人往的人們在那裡又跪又拜。當時的我隨心所欲的生活,連媽媽說的話也是打折,所以媽媽視我為壞小孩,我的媽也是辛苦,現在的我也在走她一樣的路,但是方法卻不是小時候的模式(現在我做媽媽了,同理了當初媽媽的想法與作法,因為女兒也是如此自我,也讓我頭痛中。)
26歲開始離家出走,出去了三年,耍廢的生活,也負債了20萬人生第一次負債阿,花了兩年把它處理了,我算是沒有貴人運吧!我覺得從來沒有人引導我什么該作什麽不該做,都是自己跌跌撞撞的模索一路。從小時立志的不婚主義,延伸出到第一次接觸了性愛,也掀開了愛的議題,當時覺的愛是條件,有目的,就可以得到愛,現在卻非常的清楚過去是這麽白癡啊!
30歲到43歲13年的歲月模索了第二人生的高峰與低谷,認識了婚姻,家庭的我,認識做社區便當,甜點手作的我,認識與機構老人照顧服務的我,認識自己最初心的自己,更認識自己的這一路得到與失去,生命,生活,愛,原來從來沒有離開我,自己就可以讓自己過的更好更精彩。
後生的我從中學的階段,馬上可知道狀態,馬上調整,現任居服工作,盡最大心力去協助案家,同時也讓自己學習情感中的斷,捨,離,無論是對自己,自家人,朋友,服務的案家,相聚就是一個緣,結束最好也是一個善緣。

avatar-img
0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的年紀對於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而言,應該都算小。但活著活著,也要23歲了。 爸爸早逝,單親且不富裕的成長環境,讓我比大部分人來得要早熟。高中畢業後的半工讀、自力更生的生活,讓我半隻腳先提早踏入社會,但真正成為一名社會人後,才真的慢慢有感,所謂的「大人」是怎麼一回事。 過著每天重複的生活,在鬧
什麼是第三人生? 第一人生,出社會以前,或說沒有獨立能力以前。主要是從小到求學階段結束。 第二人生,出社會以後,在職場上努力的階段。 第三人生,為自己活的階段,不在乎別人的眼光的階段。 從出生後,父母打理一切,衣食住行到志願興趣選項,多數的人跟著父母的規劃或期望往前,就算自己有想法,比較多也
Thumbnail
成年後的孩子是否應搬離家獨立生活?首先要學習不要再以小孩的身分與父母相處。 權衡個人需求和家庭期望,在尊重家庭的同時,也走向個人的成長和獨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當平凡的人生出現了不平凡的改變,我會選擇面對
Thumbnail
25歲像是一個人生轉變的起點!一路走來,苦過、痛過、傷過、愛過、哭泣過、微笑過……。人生的艱難,世事的無常,緣分的飄忽都是在所難免,可我依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我學會了寬容,豁達,樂觀,也學會了坦然迎接命運的安排;因為我知道以後人生裡還有更多的滋味等待著我去品嚐,去吞、去咽。我們每個
約莫十年前開始,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父母年華老去,或許這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經歷,相信每個人的經歷或多或少有些相似。 與父母的關係好像在自己成家之後斷了音訊,正確來說,我的工作、家務及育兒的時間幾乎是我的全部,現在回想那時候投入在自己的生活,已經有些超過負荷,因而忽略了與原生家庭親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轉大人的過程,透過諮商梳理自己這些年來的成長與狀態。提及從念大學後離開家鄉,獨立在外生活闖蕩,培養生存技能,面對自己的位置、年齡、狀態,接受伴隨而來的責任與義務。同時也描述了轉大人的關鍵和需要的努力,以及懂得接受生活中各種不完美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改變,例如,16/17歲那一年的青春期蛻變,身上的性特徵變得明顯,我們必須要去適應自己蛻變成小大人後身體的不自在感;還有後來可能要隻身一人到外地求學,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克服許多生活上的難題:租房子、開伙、房間叫修、小病的自我照顧…...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的年紀對於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而言,應該都算小。但活著活著,也要23歲了。 爸爸早逝,單親且不富裕的成長環境,讓我比大部分人來得要早熟。高中畢業後的半工讀、自力更生的生活,讓我半隻腳先提早踏入社會,但真正成為一名社會人後,才真的慢慢有感,所謂的「大人」是怎麼一回事。 過著每天重複的生活,在鬧
什麼是第三人生? 第一人生,出社會以前,或說沒有獨立能力以前。主要是從小到求學階段結束。 第二人生,出社會以後,在職場上努力的階段。 第三人生,為自己活的階段,不在乎別人的眼光的階段。 從出生後,父母打理一切,衣食住行到志願興趣選項,多數的人跟著父母的規劃或期望往前,就算自己有想法,比較多也
Thumbnail
成年後的孩子是否應搬離家獨立生活?首先要學習不要再以小孩的身分與父母相處。 權衡個人需求和家庭期望,在尊重家庭的同時,也走向個人的成長和獨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當平凡的人生出現了不平凡的改變,我會選擇面對
Thumbnail
25歲像是一個人生轉變的起點!一路走來,苦過、痛過、傷過、愛過、哭泣過、微笑過……。人生的艱難,世事的無常,緣分的飄忽都是在所難免,可我依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我學會了寬容,豁達,樂觀,也學會了坦然迎接命運的安排;因為我知道以後人生裡還有更多的滋味等待著我去品嚐,去吞、去咽。我們每個
約莫十年前開始,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父母年華老去,或許這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經歷,相信每個人的經歷或多或少有些相似。 與父母的關係好像在自己成家之後斷了音訊,正確來說,我的工作、家務及育兒的時間幾乎是我的全部,現在回想那時候投入在自己的生活,已經有些超過負荷,因而忽略了與原生家庭親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轉大人的過程,透過諮商梳理自己這些年來的成長與狀態。提及從念大學後離開家鄉,獨立在外生活闖蕩,培養生存技能,面對自己的位置、年齡、狀態,接受伴隨而來的責任與義務。同時也描述了轉大人的關鍵和需要的努力,以及懂得接受生活中各種不完美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改變,例如,16/17歲那一年的青春期蛻變,身上的性特徵變得明顯,我們必須要去適應自己蛻變成小大人後身體的不自在感;還有後來可能要隻身一人到外地求學,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克服許多生活上的難題:租房子、開伙、房間叫修、小病的自我照顧…...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