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購物」,多數極簡人都相當敏感,彷彿其他事情都能出錯,就這件事不能出錯。(XDD)
購物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而且一天內還會出現好幾次。
------
早上出門時搭大眾運輸交通工具時需要刷票卡,然後到工作地點附近再買杯飲品,而為了要實踐168斷食且不吃早餐,則黑咖啡變成了當天的選擇,接著工作告一段落後去買今天的第一餐,路上想到昨天新探的店還不賴,於是今天決定再度造訪。
下午時段發現常去的便利商店剛好又推出買六送六,為了節省日常消費,採取線上訂購不無小補。
回家前順路到超市補充快用完的衛生用品以及更替清潔工具,然後再買個喜歡的小點心解饞。
洗完澡後看了一集網路說書影片覺得振奮人心,於是到博客來購入電子書,沒想到正巧還遇見打折,完美符合當下的需求,不禁莞爾一笑,接著決定和室友一起叫個外送享用飲料,度過愜意的夜晚,直至星辰降落,並滿足地入眠。
------
這樣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其實購物已然融入於每一刻,不僅僅是劈頭先想到的娛樂相關用品、電子3C用品、廚具電器或衣物配件,光是食物、交通、清潔等日常所用都需要消費決策,如今市場提供的選擇越來越多,誘發心理滿足的產品更多,但往往我們也不太清楚這種滿足愉悅感會維持多久,或是該面臨幾次期待落差的體驗,畢竟就連牙刷也可能會買錯,而導致自己的牙齦流血。
有趣的是,想要真正了解自己與一件物品究竟合不合似乎真的又只能透過「購物」本身。
一杯手沖咖啡到底「好不好喝」,即便咖啡店老闆再怎麼自誇,或是咖啡豆包裝上呈現它的品質有多優秀,抑或最好的摯友當面極度地推薦,依然無法確定這杯咖啡絕對符合自己偏愛酸甜或習慣苦澀的味蕾,直到自己喝下它。
一台平板電腦到底「好不好用」,即便硬體資訊再怎麼清楚詳細地標示,或是網路上對其效能一面倒的評價,抑或外型有多亮麗新潮而讓人動心,依然無法確定這台平板電腦絕對符合自己偏愛到處探訪咖啡廳的行為或純粹拿來打遊戲的欲望,有時候也容易落於大材小用,更無需提自己使用習慣都還沒建立就先花下大筆的鈔票。
這樣的交通方式到底「方不方便」,即便開車的速度與機動性最高,但可能需要忙於找車位與付出較高的費用;即便大眾運輸工具最為省錢並補足一些自己懶得運動的習性,但可能需要花時間等待並與陌生人同行;即便我們覺得自己十分清楚哪項優點更吸引自己,實際上我們可能多數時候更希望待在家中或減少社交次數,於是易於文不對題、常常卡關。
與其分析評斷「物品好壞優劣」,不如分析評斷「自己使用習慣」,不過講到習慣也很容易傷感情。(XD)
近期我面臨到十分頭痛的購物抉擇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