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就是當你努力的把生活過好的時候,發現永遠都有人過的比你更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學生的日子很單純,滿分就是100分、書本就是那些,努力讀得高分,生活就是如此單純。
把書唸好是做學生的本分,似乎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對人生有了交代,把書唸好就是師長眼中的「好學生」。

「好學生」的形象很鮮明,但什麼是「好大人」?

出了社會後評斷「好大人」的條件是什麼呢?如過要用量化的好像就是薪水了。於是隨著每個人的專業不同有了薪資差異,與身邊的人生活差距越來越大。

當你努力的把生活過好的時候,發現永遠都有人過的比你更好

學生時為了省錢去麵店時不會多拿小菜,出社會後有能力多點盤小菜,就會跟自己說犒賞自己一下,下次別太奢侈了。
這些猶豫和選擇從來就不是付不起一盤35塊小菜的問題,而是我發現當我的薪資成長稍微可以滿足更好一點的生活條件時,又再看看跟別人的薪水還差得遠呢!於是察覺「長大就是當你努力的把生活過好的時候,發現永遠都有人過的比你更好。」
剛出社會的時候我不只狼性我還充滿奴性,只要我想要的我通通都要拿下。直到經歷半年多生不如死的焦慮症後,我重新檢視自己的能力、目標、渴求,讓心中需要休息的小孩,和不斷鞭策她的大人討價還價。
如果每天都在羨慕別人的生活,那我們永遠都在為「成為別人」而努力,而為了「成為別人」的同時也迷失了自己。

我不想躺平,更不想有狼性而沒人性

在如此內捲的時代裡,我不想躺平,更不想有狼性而沒人性。所以我選擇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進修、閱讀,因為「有限度的」讓自己進步,薪資也有限度地緩緩成長。
我從渴求「大躍進」到現在的「往前慢跑」,我可以感受沿途的風景、吹過的微風,每一次的努力和跳槽加薪都讓我感到彌足珍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其實出社會後 體現的不是成績 而是社會大眾的眼光 學歷、經歷、位階、薪資⋯ 根本就不知道實際標準在哪裡 只有工作上的能力才會被看見 我們都還不了解世界怎麼回事 卻已經被搞得身心俱疲了 長大後雖然得到了很多小孩子沒有擁有的特權 可同樣也失去孩童時期很多的東西⋯ 想要保持或偶爾回去那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你得有勇氣、得有信心讓許多薪資待遇配不上自己,如此才能笑看那些假道學。
沒錯,正如標題,不管是學生時期的自己還是不久之前的自己都曾經以為自己是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水到渠成的天真小孩,只要我讀書,證照一定上,有了證照,就能上自己理想的工作,有了理想的工作,我就能賺取一定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收入,我就能去搞投資、賺取更多資產,然後讓錢為自己工作,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等等。
到了三下這個距離畢業只剩一哩路的時間,許多學生都在抱著腦袋燒的時期,後段高職的學生卻是過著莫名悠哉的生活,每天在課堂上吃著零食聊著天,時不時的坐著誇張的未來白日夢,在學校的德性幾乎是回到高二之前那種耍流氓的樣子。 原以為高二時同學有變得成熟一點的我,上了三年級看到的卻是他們回歸本性的一面,是因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從現實領域走到身心靈領域 是一個追求最好到體會更好的歷程 現實領域- 年輕時追求金錢的富足 在當時的每個階段 早出晚歸自認比別人更努力 回家繼續K書學習 有自己的小小成績是欣慰的 沒有優渥的家世也沒有淵博的學識 闖蕩江湖的成績算是滿意 記得最讓自己開心的是 一小時約20
身為一個大人,你會是一個好大人嗎? 很多關係中,大人很多都不大人了。而漸漸變成大人的人,曾經抱怨大人總總,當自己也成為大人時,也逐漸變成那樣的大人。 還不是大人的時候,會企盼自己是怎樣的大人,而成為大人後,似乎忘記曾經的企盼,轉眼已消失在時間中。 大人很討厭,總是要我們他說什麼,我們就要做什麼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其實出社會後 體現的不是成績 而是社會大眾的眼光 學歷、經歷、位階、薪資⋯ 根本就不知道實際標準在哪裡 只有工作上的能力才會被看見 我們都還不了解世界怎麼回事 卻已經被搞得身心俱疲了 長大後雖然得到了很多小孩子沒有擁有的特權 可同樣也失去孩童時期很多的東西⋯ 想要保持或偶爾回去那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你得有勇氣、得有信心讓許多薪資待遇配不上自己,如此才能笑看那些假道學。
沒錯,正如標題,不管是學生時期的自己還是不久之前的自己都曾經以為自己是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水到渠成的天真小孩,只要我讀書,證照一定上,有了證照,就能上自己理想的工作,有了理想的工作,我就能賺取一定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收入,我就能去搞投資、賺取更多資產,然後讓錢為自己工作,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等等。
到了三下這個距離畢業只剩一哩路的時間,許多學生都在抱著腦袋燒的時期,後段高職的學生卻是過著莫名悠哉的生活,每天在課堂上吃著零食聊著天,時不時的坐著誇張的未來白日夢,在學校的德性幾乎是回到高二之前那種耍流氓的樣子。 原以為高二時同學有變得成熟一點的我,上了三年級看到的卻是他們回歸本性的一面,是因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從現實領域走到身心靈領域 是一個追求最好到體會更好的歷程 現實領域- 年輕時追求金錢的富足 在當時的每個階段 早出晚歸自認比別人更努力 回家繼續K書學習 有自己的小小成績是欣慰的 沒有優渥的家世也沒有淵博的學識 闖蕩江湖的成績算是滿意 記得最讓自己開心的是 一小時約20
身為一個大人,你會是一個好大人嗎? 很多關係中,大人很多都不大人了。而漸漸變成大人的人,曾經抱怨大人總總,當自己也成為大人時,也逐漸變成那樣的大人。 還不是大人的時候,會企盼自己是怎樣的大人,而成為大人後,似乎忘記曾經的企盼,轉眼已消失在時間中。 大人很討厭,總是要我們他說什麼,我們就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