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電影。李安透過電影極美或超越現實的畫面,和可怕又浪漫的求生故事,傳達很深層次的人性意象與哲思。
「情」這個字,有三層含義:第一是情緒與情感,第二是情勢與情況,最後則是情懷。當我們描述一個故事時,我們都是帶著自身的情感描繪一個情況,試圖傳達出一種情懷,這種情懷表徵著我們對於自己的認知,或我們想成為怎樣的人。
所以Pi對於那段海上漂流,給出了兩個版本的故事。第一個故事裡的Pi充滿勇氣,在海上與老虎共存,依然沒有放棄最後的人性;第二個故事裡,鬣狗是廚師,斑馬是水手,猩猩是母親,老虎則是那個充滿原始慾望的Pi。廚師殺了水手與母親,Pi因此憤而殺死廚師。
食人島上充滿隱喻。有些影評家因為島的輪廓似女性,以及蓮花裡的牙齒,帶出了第三個版本的故事:Pi吃了自己的母親。其他證據包括老虎Richard Parker這個名字,那是著名的船難中,人吃人的主角啊。李安不斷的透過各種比喻,暗示觀眾第一個故事的不可信。真的不可信嗎?
我覺得,電影演出的那個充滿勇氣與希望的第一個故事,就是Pi的那三種「情」。他描繪出一個自己需要且能夠相信的真實,讓故事裡的他,不會失去其所信仰的情懷。
“Believe the unbelievable.”是電影海報的標題。其實中文翻譯成「因為相信而真實。」有點怪,「真實」應該是不變的,會變的,是人們的敘事方式。「相信難以置信的。」才是比較正確的翻譯,畢竟李安並沒有給出一個答案,哪個版本的故事是真實的,取決於我們的「相信」。不管是人與虎的共存,還是人吃人,都是難以置信的故事,都需要相信,才能保有生命力。
電影提到的信仰就是一種相信。信仰不是單純的理性與感性的對決,也不是一道證明題。信仰是一種相信的力量,是心無處可去時的家、需要傾訴時的回音,或迷路時的燈。“Religion is a house with many rooms.”沒有人能知曉全部房間的秘密,所以我們不斷地探問,最後有所選擇,那個選擇,就是屬於自己的相信。
「真實」雖然不變,卻難以得知。人們以「情」敘述每個故事,最後終究是看你選擇相信或信仰什麼。佛教、印度教或基督教?如同Pi一樣的泛神論者,還是他父親那樣的無神論者?是第一個故事裡,奇妙又蕩氣迴腸的海上漂流,還是第二個或第三個故事裡,人吃人的危境求生?
Pi最後回到了陸地,開始他新的人生,然而他始終有個遺憾:沒能好好地告別。「我想,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地放下。但最讓我傷心的是:我總是來不及告別。」李安以Richard Parker頭也不回的背影,讓我們明白有些時刻、有些事情,再見是真正的再也不見。
結束一個故事,總會有另一個故事開始。「情」佔據我們的心、我們的腦、我們的言語,所以,我們說故事,都是以情開始,然後以情結束。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描述我為什麼存在,我經歷了什麼,我有什麼樣的渴求;證明自己來自何方,又將去往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