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戲真做:成績

2022/11/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要看出一個人能不能成事,看他怎麼運用時間就好。
an investment in knowledge always pays the best interest.
一直很好奇一個大家都知道,但又不覺得奇怪的想法,
那就是「一定要考到 x x 名」。​
我們先來看兩個事實。​
事實1:每班都只有一個第一名​
事實2:當我考到了第一名,就會讓原本的第一名被擠到第二名​
觀念1:為善不欲人知、唸書是為了自己。會了的就是會了,跟考第幾名根本無關。​
觀念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沒有人甲意輸的感覺,那我們為什麼不讓別人贏就好了?​
這些事實跟觀念一直伴隨著我成長,
在無關緊要、與資源分配無涉的競爭裡(段考期中期末考、模擬考...),與其考高分爭取排名,不如將名次落在心裡舒服的位置就好。​
關於考試,我一直認為:「因為你有能力,所以至少要考到xx名」,是種本末倒置的情勒。怎麼說呢?
首先,學習的意義,
是將來我們可以把學會的知識技能拿出來用,說實話,誰答得出來國中時,你學了什麼現在還能用的知識?
再來,名次是結果,也只能驗證這次考試有考到的範圍,而學習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對於很務實主義的目標導向者而言,確認自己學會、能用就好,多投入任何一分鐘的時間,反而是很耗損的痛苦。
所以成為老師後,學生每次問起分數、當人標準、要怎麼樣才能學得開心...等種種提問時,我會強調核心是時間的運用,再因人而異回覆下面的原則。​
1. 降低期望​
一開始就不要考太好,把平均區間抓在全班的40%-60%之間,就是不會被過度期待,也不會被抓起來揍的程度。​
久而久之,我們身上就不會背負太多別人的「應該」、「你可以」,進而換取到較多自主的時間空間。​

2. 學聖賢事,不要呆讀聖賢書​

大部分實事幹得好的人,書都是別人幫他事後編撰的;用上述方法降低期待後賺到的時間,我一概建議去看前人們「做事的記錄」。​
例如破關了戰神、地平線等等的電玩神作後,花數倍時間去研究Making of ... 的訪問、紀錄片、開發花絮、技術研討... 這些內容,收穫是可以跟遊戲本身相乘而得到次方級別的效益。​
​也就是說,多花時間在Why、How的理解和學習,而不只是What層次的看。​

3. 多看人​

大數據當道的時代,最有趣跟價值的不再是知識,而是能好好deliver知識的載體,也就是人。​
這是知識型網紅們的盛世。與其跟著他們學那些知識,去研究(吸收)他們如何消化、拆解、重組、轉譯出淺顯易懂,甚至饒富趣味的語言來,絕不是:​
噢他的學養很夠!​
他這個人很風趣!​
這樣表淺的概括帶過就停。​
遇到喜歡的YTer、VTuber、直播主、帶貨團購主的時候,由衷建議去看他們的「準備」,幸運的是,大方的他們大多很樂於分享這些。​
台下十年功,就算這些努力你知我知了,也從來無法輕易做到。​
多年下來,把這些做成習慣的人,​
不出事的就都出師了,​
不出師的也都出線了,​
站到那條名為庸庸碌碌的線的另一側,​他們多數都不曾去追求「要考到xx名」的人生,而是確實把學習的時間和要做到的事,連在一塊兒。​
假戲真做。Josh
假戲真做。Josh
遊戲軟體研發管理職十餘年,2012在台北東區開了桌遊店:桌遊地下城;認真不搞笑的Slogan是:『遊戲的感動,來自人與人的溫度』。十多年過去,店活著,人到了企業做講師,這世界好像什麼都變了;不曾改變,也不會改變的是,要讓遊戲的有趣,成為更多人的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