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就繼續努力,真的嗎?
昨天臉書推播一則名人董事說:找不到方向的你,更應該努力。
這類貼文動輒幾千、幾百讚,本人其實疑惑的是,為什麼我們要不斷重複「先不為什麼的讀書,就知道什麼校系適合自己」的循環,接下來是什麼,讀完大學就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生小孩才知道自己當了怎麼樣的爸媽。
然後下一代會在 Threads 上揶揄我們八、九年級生:讀了書生活還不是一蹋糊塗。
「努力說」到底有多毒,它會斷絕一切你質疑被剝削的可能性,成功人士會讓你以為努力可以像他這樣子,或是讓你覺得不努力就會失去一切生活順心的條件;那麼請說說你正在努力什麼、你正在為的是什麼。
你真的只是為了自己嗎,真的嗎。
...
我的領域就不在這裡,躺平怎麼了嗎。
早前我觀察一下同學為何要交換、要雙主修,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是:有錢、公司比較需要、履歷好看等答案;其實我想聽到的重點是:為何是這些事情,選別的不可以嗎,我聽不出「你」與這些事情的關聯是什麼。
我很常在論壇上看到一句「大學學歷就是基本」的論述。
這個敘述句會講的像是它很需要你的大學學歷,但實際上你得到的待遇是什麼,多數人得到的待遇又是什麼;基本就是,它需要你備好一切而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大部分大學生買不起房。
就你只是做盡一切維護秩序的舉措,而沒有提供更多價值證明自己適居的結果。
所以你需要多問自己一句:努力了,然後呢。
不妨試想,考大學其實就已經一次,反正耗上大半年先有個成績,愛選什麼就是什麼,進到大學發現不如自己所想之時還沒吃警惕,求職焦慮搞個家教、搞個交換,一畢業不僅人外有人,做這麼多然後社會不斷在告訴自己:你一直不如人。
你有沒有 ... 讀完這趟書,有帶走的不僅是一張紙之外的東西。
有時候我都想敲醒自己到底賭爽沒,上次是學測成績單,這次是大學畢業證書,下次還要是什麼,各種換工作累積經驗的履歷嗎;你有沒有覺得這個過程異常熟悉,甚至是路上有很多用自己的過程和社會一搏卻「賭輸」的人。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
...
這是因為:盲目又外顯的努力,給人有機可乘的空間
拿寫作舉例,如果別人知道我是作家,大學要分組報告湊頁數就躲不掉。
而當時的我只知道寫作「好像」很有用,所以我不斷讓自己有用下去,我會想證明自己真的有用,結果拿的還是同一張畢業證書;這就是「努力陷阱」的其中一種表現,正因為自己不知道會走去哪,所以我更應該要先看路。
然而你已經幾年沒看路了,他們卻指責你不努力就是偷懶。
這點不對、超級不對,一堆人不看路然後責問你停下腳步,太瞎了這一切,甚至我會暗戳戳給點建議:努力這事你只需要自己知道,真實肯定自己就行;社會成就是很光鮮亮麗沒錯,但之於你本人的生活未必有意義。
努力只會讓你更加惋惜潑出去的時間,從沒有主動鼓勵你想通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