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盡善盡美,卻盡力還原:從《大俠胡金銓》認識武俠世界的「一代宗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俠胡金銓》以客觀角度看待的話,優點是明顯的,反面來說,缺點亦是。以單純二分法來假設,對於喜歡、熟悉胡金銓電影的觀眾來看此部紀錄片,絕對看得熱血沸騰,身歷其境,甚至會再次愛上胡金銓所悉心建構的武俠世界。透由電影工作人員、導演、朋友、影評人等人,以聚焦的角度解讀胡金銓的創作思維與脈絡,再將每部電影拆解談敘,探索其中美學,揭秘背後心路歷程。當回朔那些往事的同時,也無不帶領觀眾從「入門」到「驚嘆」到「著迷」的過程,如此,以這樣的觀賞方式走進胡金銓偉大的影像世界。
但對於某些不熟悉胡金銓的人來說,也許將紀錄片與上課類的教材視為本質上的相似,這樣的形式內容看多也感到審美疲勞,有些枯燥乏味。學者講解,仿似直面地逼人吞下所有東西,單方面接受人們傳遞胡金銓的「好」,我想這亦是《大俠胡金銓》被些許人詬病的問題。在紀錄片中,幾近大部分以訪談作為支撐,配合石隽走訪過往電影的拍攝地點,再不時穿插電影片段、照片、文獻資料,加上京劇演員們實地演練電影情節,這便是整部影片的概要內容。老實說,如果以這類訪談式的內容來說,比起紀錄片比較適合拍成迷你影集,要不然《大俠胡金銓》也不會分成上下集來發行。因片中幾乎把胡金銓的作品分年份,系統化的展開來談,導致有著大量素材卻無法有效剪輯,但也知道觀眾的耐心有限,只能盡量把握在類似名人講座與紀錄片之間取得平衡。
「他的血液裡藏著電影。」——吳宇森
不過,至我而言,無關紀錄片的技術面考量,光胡金三個字就足以使我在看電影時感到無比的真切,十分的過癮,然後深深地被感動吸引。譬如紀錄片裡胡金銓為了等蘆葦收成,不惜明年再重新開機拍攝、想讓鏡頭有美感,等待好幾天才盼到美麗的日出、從無到有親手搭建了一座客棧只為呈現電影的真實感和歷史感,諸如此類的事跡,不止感佩胡金銓精雕細琢的做事態度,也讓人感受到武俠真正從書中活過來並鮮活生動的走到現實世界,一了想像中的美夢。
在武俠片未被世人全面認識前,胡金銓就先顛覆了武俠的定義和精神。從前,武俠片總是粗制濫造,是他扭轉情勢,首創並發展出一套屬於武俠電影的完整架構。無論場景、服化、打鬥,每一幕鏡頭的形成都是用盡心思、精心設計。從紀錄片裡,我們得以看見胡金銓對歷史的考究,對自身作品的用心。從勘景、搭景、美術道具、分鏡、剪接、演員妝髮,大小項目都親力親為,為了最終成品所付出的心力、血汗絕不是旁人三言兩語能一言以蔽的——這是「完美主義者」不得不承受的責任之必要,但同是一場場驚心動魄又精彩絕倫的旅程。所以,當聽演員們說道胡金銓拍攝一部電影的時常動輒得一年以上不無道理,我想這是身為導演的職業道德卻也亦是超越導演所能的範疇太多又太多。這樣的「瘋魔」,也未必有多少人能親自做到。在有「造神」的嫌疑之說前,他早已用作品訴說、證明一切——當後人乘涼,已有先知前訪栽樹。
如果《大俠胡金銓》第一部曲是從電影的角度來認識胡金銓,那第二部曲則是試圖走進這位主角內心,從晚年生活裡重新檢視胡金銓本人以及那份未完的心繫。
幾年半載,胡金銓掀起的熱度逐漸淹沒在人群當中,觀眾對武俠片不再感到新鮮有趣。與此同時,也迎來武俠片的衰退、電影講求快速製作的「素食年代」,不再有製片方願意花錢投資耗時長時間拍攝的作品。是以,胡金銓的盛世狂潮悄然劃下句點是有跡可循。
胡金銓晚年移民美國,但美國的消費水準高,長年累月無疑是筆大支出,在日子拮据的情況下他只得靠四處演講、教書維生。不過,他非但不覺自憐自艾,甚至因想出拍「英文教學錄影帶」來賺錢這件事而開心不已。他是十足的樂觀,正因這樣的樂觀旁人才替他感到不值,國際級的殿堂大師如今卻走到這般田地。在時不我予的情況下,電影夢依舊在他的心中持續不斷燃燒著且越燒越旺,足以支撐到人生的最終點。然而,只差臨門一腳就能開拍他費時多年所準備的劇本——《華工血淚史》,卻遭逢病逝而未有機會完成了。假如這部電影能如期完成或許就能再次創造胡金銓的電影高峰,替臺灣電影史寫下輝煌的一筆紀錄。只能說,真的非常令人扼腕。
影片的後半部大多都在提及《華工血淚史》背後的創作脈絡,可見胡金銓力求突破的野心、重述歷史的決心,還有那份為人民發聲的勇氣皆不在話下。其實他後期的作品——《空山靈雨》、《山中傳奇》都不再只是圍繞於武俠的框架空間裡,還探討著情愛與人性之間的問題,著實多了幾分粉紅柔情與貼近生活的味道,也象徵著胡金銓蛻變的心境。
《大俠胡金銓》上下兩集歷時四年半的時間完成,十分不易,每人一瓢的灌溉,皆試圖拼湊出接近胡金銓電影的藝術,本真的原貌;只願讓他們記憶中所熟悉的胡金銓再離觀眾近一點。或許,這不是一部盡善盡美的紀錄片,但再某種程度上,它延續了胡導未盡的電影之路,亦同時象徵著傳承意味,胡金銓三個字將在在光影裡永遠閃爍耀眼。
鳴謝胡金銓導演將一生奉獻於電影之中,使我有機會觀賞到這部不可思議又令我感動落淚的紀錄片。相信喜愛電影的朋友都會被胡導的職人精神有所震撼。
「在此之後可能十幾年之內都不會有人再拍胡金銓了,如果不好好怕,不是很可惜嗎?」——監製塗翔文
兩部曲現正熱映中,請把握機會觀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跟徐漢強聊《鬼才之道》,幾乎都在聊「創傷」。在這部鬼比人多的電影裡,每個角色出身都很悲情,而徐漢強形容,這是他總結前半生的自傳式作品,也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傷疤揭開。他甚至說,如果這就是他的最後一部片,「也已經夠了,沒有遺憾了。」
Thumbnail
儘管如此,如果讀者或玩家沉溺於遊戲或小說之中的同時,也想要將自己代入到角色身上,甚至想成為角色發展出自己的故事。那麼《活俠傳》主角的「醜」、經常性的「失意」、令人絕望的「未來」,最嚴重的是,要逆轉悲劇竟是那麼困難時。就目前來看,這些「反英雄」敘事,似乎還難以被武俠市場所理解。
Thumbnail
充滿新舊世代交接感的武打片, 在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場景發生, 算是近期相當不錯的功夫片。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1983年版《雲州大儒俠》是現存的早期電視布袋戲劇集,共十三集,由黃俊郎主演,製作人劉文雄,王卿、稻草人編劇,陳碧珍編審⋯⋯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有人說過一部好戲,第一要能看見自己;第二要能見天地;第三要能見眾生。 由長腿男神胡一天、張婧儀主演《惜花芷》,本山人「猜不透」認為此劇兼具好戲的三大元素,果真此戲的熱度與點播率不斷升高,真搞不懂網上那些莫名的批評。《惜花芷》每集都有緊湊劇情在推進,可以看見個人與家庭的羈絆、君臣政治之詭譎,以及如何
Thumbnail
影片劇情 電影第一幕的聞善(胡歌)是無奈憂鬱又沒有自信的、看起來被生活所迫,那一幕的胡歌,顛覆了我印象中帥又有魅力的胡歌,讓我品到演員的專業。 聞善原來是個編劇,不知為什麼開始以寫悼詞為生,個性認真也老實,評價極佳,一般人接活兒是越多越好,這老兄卻是做完一個才做下一個,不肯同時進行。接案第一時間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武俠電影的文章,講述了通過觀看邵氏出品武俠電影,體會父母童年並產生個人經驗,同時還對電影中的動作設計、劇本及攝影進行指明重點。整體上,這篇文章既是一個人的情懷回憶,也是對武俠電影藝術和技術的思考。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及《關鍵評論網》刊登) 上兩回分析了胡金銓早晚期電影中,女性形象之異同。胡金銓電影之所以出現如此獨特的女性形象,必有當時環境以至他個人的因素;所以,今回將談討胡金銓電影出現獨特女性形象之原因。 一、電檢 胡金銓電影出現這女性形象,電檢或許是一個誘因。六、七十年代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及《關鍵評論網》刊登) 胡金銓在武俠片之地位,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中以《俠女》獲得國際肯定和後人爭相模仿。不過,胡的武俠片水準高且具個人風格,非一般導演能達到,特別是其影片女性角色形象,與一般武俠片男性英雄主義的大為不同。 無論是與胡金銓同期的張徹電影,或是現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跟徐漢強聊《鬼才之道》,幾乎都在聊「創傷」。在這部鬼比人多的電影裡,每個角色出身都很悲情,而徐漢強形容,這是他總結前半生的自傳式作品,也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傷疤揭開。他甚至說,如果這就是他的最後一部片,「也已經夠了,沒有遺憾了。」
Thumbnail
儘管如此,如果讀者或玩家沉溺於遊戲或小說之中的同時,也想要將自己代入到角色身上,甚至想成為角色發展出自己的故事。那麼《活俠傳》主角的「醜」、經常性的「失意」、令人絕望的「未來」,最嚴重的是,要逆轉悲劇竟是那麼困難時。就目前來看,這些「反英雄」敘事,似乎還難以被武俠市場所理解。
Thumbnail
充滿新舊世代交接感的武打片, 在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場景發生, 算是近期相當不錯的功夫片。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1983年版《雲州大儒俠》是現存的早期電視布袋戲劇集,共十三集,由黃俊郎主演,製作人劉文雄,王卿、稻草人編劇,陳碧珍編審⋯⋯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有人說過一部好戲,第一要能看見自己;第二要能見天地;第三要能見眾生。 由長腿男神胡一天、張婧儀主演《惜花芷》,本山人「猜不透」認為此劇兼具好戲的三大元素,果真此戲的熱度與點播率不斷升高,真搞不懂網上那些莫名的批評。《惜花芷》每集都有緊湊劇情在推進,可以看見個人與家庭的羈絆、君臣政治之詭譎,以及如何
Thumbnail
影片劇情 電影第一幕的聞善(胡歌)是無奈憂鬱又沒有自信的、看起來被生活所迫,那一幕的胡歌,顛覆了我印象中帥又有魅力的胡歌,讓我品到演員的專業。 聞善原來是個編劇,不知為什麼開始以寫悼詞為生,個性認真也老實,評價極佳,一般人接活兒是越多越好,這老兄卻是做完一個才做下一個,不肯同時進行。接案第一時間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武俠電影的文章,講述了通過觀看邵氏出品武俠電影,體會父母童年並產生個人經驗,同時還對電影中的動作設計、劇本及攝影進行指明重點。整體上,這篇文章既是一個人的情懷回憶,也是對武俠電影藝術和技術的思考。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及《關鍵評論網》刊登) 上兩回分析了胡金銓早晚期電影中,女性形象之異同。胡金銓電影之所以出現如此獨特的女性形象,必有當時環境以至他個人的因素;所以,今回將談討胡金銓電影出現獨特女性形象之原因。 一、電檢 胡金銓電影出現這女性形象,電檢或許是一個誘因。六、七十年代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及《關鍵評論網》刊登) 胡金銓在武俠片之地位,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中以《俠女》獲得國際肯定和後人爭相模仿。不過,胡的武俠片水準高且具個人風格,非一般導演能達到,特別是其影片女性角色形象,與一般武俠片男性英雄主義的大為不同。 無論是與胡金銓同期的張徹電影,或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