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書店》試演(2022年11月12日於華山,聯合文學閱讀俱樂部提供)
今(2022)年12月4日開始,「詩皇」羅智成的詩集《迷宮書店》將以「全境式舞台劇」的方式在華山文創園區展演,同時詩集也
由聯合文學重新出版(修訂新版)。除了內文經過修訂、封面重新設計,書中更新增了〈二○二二年修訂版後記〉,從中可以窺見羅智成對於「詩作劇場化」的現象有何看法。
▍藏身於「故事雲」當中的詩劇
回到那家書店
已是很久很久以後的是
也許隔了一個世紀
也許是一輩子
這距離得用記憶來丈量
羅智成在近年《問津:時間的支流》、
《荒涼糖果店》等「故事雲」系列詩集中,動輒千行的長詩屢屢獲得臺灣文學金典獎的肯定。綜觀羅智成的創作生涯,早期的詩作和近年這類重視情節的長篇「故事雲」創作,在風格上存在著巨大差異。
儘管不是「故事雲」的起始,但初版發行於2016年的詩集《迷宮書店》作為羅智成故事雲系列的第一部「詩劇」創作,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初版時標榜「詩劇」的頭銜,但《迷宮書店》在今年再版、搬上大舞台時,經過了些許的「修訂」;而羅智成在後記中,也說明了實際演出腳本經過大幅度「重寫」,和詩集的版本有所不同:
由於整個腳本經過多次重寫,和此刻這部詩劇有著極大出入;大量的獨白被對白與旁白替代,閱讀的探討也向愛情與兩性議題偏移,文字更加口語,表現更具親和力。
在網路世代,羅智成強調並實踐的「詩劇」創作,無疑展現了「長篇詩作」也能受到讀者歡迎的可能。雖然並非以往文學獎的敘事詩類型,但這類易於閱讀、趨於口語、重視情節與思想的「長詩」嘗試,著實提供了現代詩這個文類一個「文學轉譯」的切入點。
▍讀者與作者的「非法關係」
捧一本書
不被打擾
一翻開書
再次翱翔
就是我和那本書的世界了
《小王子》、《追憶似水年華》、《紅樓夢》、《孔乙己》、《世界文明史》、《希臘的黃金時代》、《浮士德》……眾多的經典書籍在羅智成的詩集《迷宮書店》中形成了複雜而龐大的潛文本系統;在這些錯綜複雜的軸線當中,羅智成不只「閱讀」這些書籍,更透過詩句與之「對話」。除了以上各種不同文化脈絡下的知名著作,羅智成還偷偷在其間藏入了「不知名的作者」所寫的詩集《夢中邊陲》:
在忽明忽暗的閃光中
我看到角落裡一套黑色詩集
厠身《荒原》和《馬爾泰手記》之間
不知名的作者還親自畫了
封面和插圖
全書以黑底反白呈現的
《夢中邊陲》以一行行的詩句
帶領我
回到早先的心緒
眾多書籍穿插其間,有些如《追憶似水年華》篇幅比重極大、為詩集中極其重要的部分,有些則輕輕帶過。從這些文本的選擇與敘述方式,可以觀察出羅智成對於這些書籍的重視程度;而在他將自己所寫的
詩集《夢中邊陲》加入之後,更顯得如此的安排饒富趣味且值得探究。
不過,這本詩集的重點並不在於「綜合所有的故事」,而是聚焦於「閱讀」這個行為,其中有許多概念如「所有讀者都是創作者」甚至可以連結到「讀者反應理論」等文學理論。如此後設且重視思想層面的作品,對於「創作」與「閱讀」的關係提供了一種特殊的思考角度:也許就是如此「非法」、如此地不可預測,才使得「閱讀」成為一件如此令人愉悅的事。
▍「詩作劇場化」的系統性嘗試
8月中有幸在
文房・文化閱讀空間搶先欣賞《迷宮書店》的讀劇排練,當時的排練對照加上了視覺投影和角色的演繹,正式版本無論是書店的整體呈現或是劇中《小王子》的星空沙漠,都讓人更加置身於詩劇所營造的故事情境。
《迷宮書店》試演(2022年11月12日於華山,聯合文學閱讀俱樂部提供)
雖說如此,但這並不表示詩集「只是作為腳本」或「比較單調」,反而在詩集的版本有更多因為劇場演繹而被刪除的部分。若單就兩者進行比較,會發現劇場版本為便於觀眾理解,劃分為幾個單獨的故事軸線;而詩集的版本則更加統整、融合全部的潛文本,「互文」的手法更加複雜,有興趣的讀者歡迎自行閱讀。
給我一個好的鬧鐘吧
給我一個安靜的空間
我將好好地讀一本書
我最珍貴的夢想
就在裡頭。
以羅智成的詩句作結,讓我們期待往後的藝文場域,出現更多這類「詩作劇場化」的嘗試。
由左至右:林宇軒、台師大國文系林佳蓉教授、詩人羅智成、王羽禾、葉映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