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中學教師,在課本裡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家,其實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可以「公器私用」地在課堂上表達對偶像的崇拜,憂的是走離課文太遠,可能會讓學生無感、無措,以致於「安利」的效果適得其反。
龍騰版高中國文課本第四冊選錄了羅智成的〈尋找部落〉作為課文,這是為了結合資訊科技的議題,從主題意義來說當然不是沒有教學的重要性;然而就我個人而言,講羅智成卻沒提到他的詩作,其實是有些可惜的。
當然,課本本來就會為了議題而編,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有時候不見得適合給高中生,可能是太難、也可能是不能建構想要給中學生的能力素養。
所以我只能慶幸自己的學生還算可以勉強接受,他們的老師就是在這一課想要發個瘋XD,而且課文也足夠簡單、議題足夠明確單純,讓他們願意收著我給的資料自己念,然後在課堂上跟我一起看羅智成的其他作品。
我總共用了約三節課的時間講羅智成的文學史意義及其作品,然後大概有一、二節的時間是放手讓學生做上台報告。我會給他們羅智成的原詩,詩作都會有「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的賞析(在此感謝「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真是幫了國文老師很多忙!XD),同一作品會有兩組人報告,以此作為PK,讓學生做自評、他評,報告完也會給他們意見、查缺補漏。
我覺得自己也是為偶像爆過肝了,讀了作品、讀了相關論文、自己打字把很多網路上搜不到的詩都建檔,所以想說接下來用幾篇文章來把我的資料PO出來。雖然資料是看來的,可能有一點、兩點我個人的意見,而且對於一般高中國文老師來說可能也用不太上(甚至對於教〈尋找部落〉這一課而言也沒太大幫助XD),但也許對於讀到這些文章的網友,還是或多或少節省了一些自己去找資料、找作品的時間吧。
囉哩囉嗦地講了一大串引言了,總之有什麼未盡之言就有緣分再分享。以下簡單說說我這幾篇文章的架構。
羅智成是個跟時代政治、經濟大事件沒有太大涉入關係的作家,但這不意味著時代的背景對他來說不重要;毋寧說,時代環境是一個人曾經經歷的時空,與個人的養成許是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看不見的影響。
所以這一篇前言,我會把大時代背景的框架簡單交代一下,也說一說我在課堂上介紹羅智成用的自編講義的大致架構。
第一篇,我會從羅智成個人生命史與他的早期作品來談。
第二篇,我會從羅智成的《寶寶之書》、《黑色鑲金》談他詩作中的傾談特徵。
第三篇,我會談羅智成以古典題材為主題的長篇敘事詩。
第四篇,是羅智成的「夢中三書」。
第五篇,我會談《地球之島》和《透明鳥》,以空間性為切入角度。
第六篇,是羅智成近年的「故事雲」系列。
當然我也不能說對羅智成的作品完全熟稔,即使我自認是個粉絲,也不敢打包票說他的東西都有看完、看懂;我是參考了些學術論文,所以蠻多意見都是我消化過後的產物,本篇的最後面我會附上自己的參考資料,如果有需要的可以自行查閱。
那麼,以下開始簡介時代背景的框架與我講義的大綱。
時代背景要怎麼介紹?要交代得很詳細那是沒必要的,哪些事要提、哪些不用也都各有考量。所以在課堂上介紹時,我把時代以十年為斷限去切,然後簡單提些我私心想談的事。
羅智成在1974年入學臺大哲學系,所以「臺大哲學系」事件的餘波是他所親身經歷的,在這張投影片時我會介紹這個事件。
1979年時報設立長篇敘事詩獎,該年羅智成即以〈一九七九〉一詩入選佳作,這張投影片我會簡單交代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的台灣民主化過程。
1990年代跟2000年代我放在同一張投影片,2010年代的背景我沒有做投影片。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是對台灣而言很大的創傷,羅智成也有寫一首詩,我有讓學生報告。
以上是我會穿插在我的投影片裡面的時代背景框架介紹,以下是我介紹的大綱:
一、羅智成的「智教」:以《畫冊》、《光之書》、《泥炭記》為範圍
二、羅智成詩的傾談特徵:以《寶寶之書》、《黑色鑲金》為範圍
三、羅智成的古典題材長篇敘事詩:以《傾斜之書》、《擲地無聲書》、《諸子之書》為範圍
四、羅智成的「夢中文明」探索:以《夢中書房》、《夢中情人》、《夢中邊陲》為範圍
五、羅智成知感經驗的空間性:以《地球之島》、《透明鳥》為範圍
六、羅智成的「故事雲」企劃
基本上就是以大致上的時間順序,根據要談的主題將詩集分類。這個架構就會是我在方格子這裡的架構,之後就分篇慢慢PO上來。
以下附上我參考的資料,感謝這些前輩學者或媒體單位。在這些之外還有些我沒有列到的,在此一併致謝。
網路資料、採訪稿、專書論文:
鴻鴻(閻鴻亞):〈如何讓透明鳥重新歌唱〉,《聯合文學》2012-4期,2015年。
林燿德:〈微宇宙的教皇——初窺羅智成》,收入氏著:《一九四九》,1986年。
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
張光達:〈臺灣敘事詩的兩種類型:“抒情敘事”與“後設史觀”——以八〇~九〇年代的羅智成、陳大為為例〉,《中國現代文學》14期,2008年,頁61-84。
鄭智仁:〈永恆的鄉愁——羅智成的夢想詩學〉,《華文文學與文化》創刊號,2011年,頁197-263。
曾琮琇:〈從自轉到公轉——論羅智成《黑色鑲金》中的後設美學〉,《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1期,2010年,頁175-198。
陳俊榮:〈羅智成詩中的情人形象〉,《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1期,2012年,頁203-236。
黃琬瑜:《夢想的文明:羅智成新詩研究》(臺北:臺灣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許俊雅先生指導,2004年)。
許凱超:《以《地球之島》、《透明鳥》為中心論羅智成現代詩》(臺北:臺灣師大台文系碩士論文,林巾力先生指導,2015年)。
以上,先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