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成專題:前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身為中學教師,在課本裡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家,其實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可以「公器私用」地在課堂上表達對偶像的崇拜,憂的是走離課文太遠,可能會讓學生無感、無措,以致於「安利」的效果適得其反。
龍騰版高中國文課本第四冊選錄了羅智成的〈尋找部落〉作為課文,這是為了結合資訊科技的議題,從主題意義來說當然不是沒有教學的重要性;然而就我個人而言,講羅智成卻沒提到他的詩作,其實是有些可惜的。
當然,課本本來就會為了議題而編,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有時候不見得適合給高中生,可能是太難、也可能是不能建構想要給中學生的能力素養。
所以我只能慶幸自己的學生還算可以勉強接受,他們的老師就是在這一課想要發個瘋XD,而且課文也足夠簡單、議題足夠明確單純,讓他們願意收著我給的資料自己念,然後在課堂上跟我一起看羅智成的其他作品。
我總共用了約三節課的時間講羅智成的文學史意義及其作品,然後大概有一、二節的時間是放手讓學生做上台報告。我會給他們羅智成的原詩,詩作都會有「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的賞析(在此感謝「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真是幫了國文老師很多忙!XD),同一作品會有兩組人報告,以此作為PK,讓學生做自評、他評,報告完也會給他們意見、查缺補漏。
我覺得自己也是為偶像爆過肝了,讀了作品、讀了相關論文、自己打字把很多網路上搜不到的詩都建檔,所以想說接下來用幾篇文章來把我的資料PO出來。雖然資料是看來的,可能有一點、兩點我個人的意見,而且對於一般高中國文老師來說可能也用不太上(甚至對於教〈尋找部落〉這一課而言也沒太大幫助XD),但也許對於讀到這些文章的網友,還是或多或少節省了一些自己去找資料、找作品的時間吧。
囉哩囉嗦地講了一大串引言了,總之有什麼未盡之言就有緣分再分享。以下簡單說說我這幾篇文章的架構。
羅智成是個跟時代政治、經濟大事件沒有太大涉入關係的作家,但這不意味著時代的背景對他來說不重要;毋寧說,時代環境是一個人曾經經歷的時空,與個人的養成許是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看不見的影響。
所以這一篇前言,我會把大時代背景的框架簡單交代一下,也說一說我在課堂上介紹羅智成用的自編講義的大致架構。
第一篇,我會從羅智成個人生命史與他的早期作品來談。
第二篇,我會從羅智成的《寶寶之書》、《黑色鑲金》談他詩作中的傾談特徵。
第三篇,我會談羅智成以古典題材為主題的長篇敘事詩。
第四篇,是羅智成的「夢中三書」。
第五篇,我會談《地球之島》和《透明鳥》,以空間性為切入角度。
第六篇,是羅智成近年的「故事雲」系列。
當然我也不能說對羅智成的作品完全熟稔,即使我自認是個粉絲,也不敢打包票說他的東西都有看完、看懂;我是參考了些學術論文,所以蠻多意見都是我消化過後的產物,本篇的最後面我會附上自己的參考資料,如果有需要的可以自行查閱。
那麼,以下開始簡介時代背景的框架與我講義的大綱。
時代背景要怎麼介紹?要交代得很詳細那是沒必要的,哪些事要提、哪些不用也都各有考量。所以在課堂上介紹時,我把時代以十年為斷限去切,然後簡單提些我私心想談的事。
1970年代時代背景
羅智成在1974年入學臺大哲學系,所以「臺大哲學系」事件的餘波是他所親身經歷的,在這張投影片時我會介紹這個事件。
1980年代時代背景
1979年時報設立長篇敘事詩獎,該年羅智成即以〈一九七九〉一詩入選佳作,這張投影片我會簡單交代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的台灣民主化過程。
1990至2000年代時代背景
1990年代跟2000年代我放在同一張投影片,2010年代的背景我沒有做投影片。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是對台灣而言很大的創傷,羅智成也有寫一首詩,我有讓學生報告。
以上是我會穿插在我的投影片裡面的時代背景框架介紹,以下是我介紹的大綱:
一、羅智成的「智教」:以《畫冊》、《光之書》、《泥炭記》為範圍
二、羅智成詩的傾談特徵:以《寶寶之書》、《黑色鑲金》為範圍
三、羅智成的古典題材長篇敘事詩:以《傾斜之書》、《擲地無聲書》、《諸子之書》為範圍
四、羅智成的「夢中文明」探索:以《夢中書房》、《夢中情人》、《夢中邊陲》為範圍
五、羅智成知感經驗的空間性:以《地球之島》、《透明鳥》為範圍
六、羅智成的「故事雲」企劃
基本上就是以大致上的時間順序,根據要談的主題將詩集分類。這個架構就會是我在方格子這裡的架構,之後就分篇慢慢PO上來。
以下附上我參考的資料,感謝這些前輩學者或媒體單位。在這些之外還有些我沒有列到的,在此一併致謝。
網路資料、採訪稿、專書論文:
劉曉頤:〈詩話》心有所愛,不忍讓世界傾敗:羅智成與他的詩〉,轉載自「OPEN BOOK閱讀誌」,網址: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20075 ,2022年2月20日查閱。
陳怡安:〈永恆的鄉愁──羅智成《問津:時間的支流》中的詩境〉,發表於「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網址: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1.html ,2022年2月20日查閱。
江江明:〈點評羅智成《荒涼糖果店》:以琉璃般的字句,創作台灣現代詩壇的斯芬克斯式謎語〉,轉載自「關鍵評論網」,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4889 ,2022年2月20日查閱。
鴻鴻(閻鴻亞):〈如何讓透明鳥重新歌唱〉,《聯合文學》2012-4期,2015年。
林燿德:〈微宇宙的教皇——初窺羅智成》,收入氏著:《一九四九》,1986年。
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
張光達:〈臺灣敘事詩的兩種類型:“抒情敘事”與“後設史觀”——以八〇~九〇年代的羅智成、陳大為為例〉,《中國現代文學》14期,2008年,頁61-84。
鄭智仁:〈永恆的鄉愁——羅智成的夢想詩學〉,《華文文學與文化》創刊號,2011年,頁197-263。
曾琮琇:〈從自轉到公轉——論羅智成《黑色鑲金》中的後設美學〉,《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1期,2010年,頁175-198。
陳俊榮:〈羅智成詩中的情人形象〉,《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1期,2012年,頁203-236。
黃琬瑜:《夢想的文明:羅智成新詩研究》(臺北:臺灣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許俊雅先生指導,2004年)。
許凱超:《以《地球之島》、《透明鳥》為中心論羅智成現代詩》(臺北:臺灣師大台文系碩士論文,林巾力先生指導,2015年)。
以上,先這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7會員
79內容數
針對高中國文課內、課外文學作品,深入細讀、分析寫作手法與內涵,分享中宜師的教學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貝冷絲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破陣子〉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一翦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破陣子〉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一翦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介紹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程,包括文學、詩歌和傳統文化,張一南以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介紹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其中張良澤便是代表人物。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在“荒野”最大的成就應該是他為保育守護,兒童教育,甚至議題抗爭都注入了盎然的趣味,帶動了更多懷著大愛做小事的人一起加入,讓一個個活動都像是廟會趕集,讓參與本身變成青春的巡禮,快樂的啓航。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1988-2012 洛夫.九歌出版.2023/04. 推薦給: ❦ 喜歡讀詩的人 ❦ 喜歡洛夫的人 我一直覺得「詩」很難懂。 可能因為看不懂,無法頓悟詩人想傳達的意思。 也可能因為文體很"不整齊",不知如何規則的讀? 直到有一次聽到楊照談他的《迷路的詩》, 他說,就是詩的
Thumbnail
有「詩壇教皇」之稱的羅智成與現任林榮三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的作家蔡素芬,都在近日推出了各自的新詩集。兩本詩集關懷方向雖然不大相同,但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後設的角度與近於長詩的書寫方式,在創作意識與完整度上都值得矚目。
Thumbnail
這是介紹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程,包括文學、詩歌和傳統文化,張一南以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介紹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其中張良澤便是代表人物。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在“荒野”最大的成就應該是他為保育守護,兒童教育,甚至議題抗爭都注入了盎然的趣味,帶動了更多懷著大愛做小事的人一起加入,讓一個個活動都像是廟會趕集,讓參與本身變成青春的巡禮,快樂的啓航。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1988-2012 洛夫.九歌出版.2023/04. 推薦給: ❦ 喜歡讀詩的人 ❦ 喜歡洛夫的人 我一直覺得「詩」很難懂。 可能因為看不懂,無法頓悟詩人想傳達的意思。 也可能因為文體很"不整齊",不知如何規則的讀? 直到有一次聽到楊照談他的《迷路的詩》, 他說,就是詩的
Thumbnail
有「詩壇教皇」之稱的羅智成與現任林榮三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的作家蔡素芬,都在近日推出了各自的新詩集。兩本詩集關懷方向雖然不大相同,但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後設的角度與近於長詩的書寫方式,在創作意識與完整度上都值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