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滅滅千百回—觀趨勢教育基金會詩劇《光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趨勢教育基金會繼過去紀念楊牧《愛是我們的嚮導》等詩劇演出後,再次與劇場導演徐堰鈴聯手,由詩人羅智成親自精選四十首詩作,推出《光年》詩劇。被稱為「詩性體驗」的詩劇,雖然詩作文本只是其中的基底,但劇中的影像、聲音、演員互動都必須與詩作相互對話,進而使整個劇場成為各種感官交雜的展演。

文學轉譯的結構鋪排

在詩壇素有「教皇」之稱的羅智成,從過去的詩集中親自挑選40首詩作,作為詩劇場轉譯的底本。從這些被挑選的詩作來觀察,可以發現羅智成不選擇早期的作品,也沒有選擇近年發展的「故事雲」長篇系列作品,反而有意地將重點放在文明、愛情、知識等面向的小詩,有系統地配合演出的主題:「光年」──《地球之島》、《夢中邊陲》乃至《光之書》,整出詩劇挑選最多的詩作來自於《寶寶之書》以及《黑色鑲金》。這兩本詩集都是以「小詩」組成,透過編號作為詩題,納編於各自的書籍主題之中。

相較於小說或散文,詩的文學轉譯難免在篇幅上顯得尷尬。過往的詩劇演出大多採取一個個單獨詩作,最後合併為一個大的主題,詩作與詩作間除了「作者為同一人」,並沒有緊密的關聯性(如《愛是我們的嚮導》),僅在等少數詩劇中,透過主角的現身來隱隱串起整部演出(如《迴流以後》)。這是進行轉譯的策略差異,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是不同的選擇會導致觀者產生不同的體驗:各自獨立會使得個別詩作被相互比較;串聯整部作品則會使敘事邏輯與流暢度受到檢驗。

raw-image

《光年》詩劇融入了羅智成的創作核心,包括「眼睛」代表的知識、書籍代表的「文明」等,乃至於將其自己所繪製的《諸子之書》書籍封面的「側臉」成為視覺展演的一部份(儘管詩劇中並未選用該本詩集的詩作),頗有要呈現一位詩人完整創作觀的企圖。

脫胎於文字的感官與物件

整齣《光年》詩劇的轉譯,就聽覺而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一支蠟燭在自己的光焰裡睡著了〉。透過互動與對唱,氛圍與文本交相輝映;而在視覺的層次上,則不斷與舞台上方流瀉下來的布幕「對話」,演出者在其中穿梭、觸碰、遮掩、包裹,形成了一個具有異質性的空間,和現實世界區隔開來。

raw-image

除了舞台上原有的斜坡與布幕,和演出者互動的具體物件也成為觀者關注的焦點:紙箱、花灑、鋁梯、書捆,種種與生活切身相關的意象在詩劇/詩句中,被賦予開展為各式隱喻的可能──透過肢體展演,無數紙箱的空間形成一種「疊加狀態」,演員可以選擇隱身或現形,讓實際的視覺畫面和詩句朗讀的聽覺聲音相互照映。同樣地,鋁梯在劇中的功能並非僅用於高度的轉換,更成為了兩位演員和對方、和地板,乃至於和世界的平衡。

raw-image

其中有一幕,演出者們的角色是「老人」。除了以聽覺上的聲線、視覺上的駝背彎腰與緩速行動來演繹「老人」,同時更透過和實際物件、場景的互動,讓物件成為一種具備象徵潛能的「意象」,進而讓觀者更容易進入詩中。

舞台空間與燈光布置

「光年」本身是一種距離,卻由於「光」與「年」字面上的意義,而被賦予了視覺、觸覺的「感覺」以及時間性的「知覺」。配合這次的詩劇名稱「光年」,羅智成在籌備期間特別寫了一首同名詩〈光年〉,陳義芝在「遇見一首詩」中賞讀這首詩,認為相較羅智成近年潛心投入的「故事雲」長篇系列創作,這近40行的〈光年〉是一首「短詩」;雖然是「短詩」,但羅智成卻將自己的個人情志與創作格局的理想寄託於其中,成為了一首「自剖詩」。

在詩劇演出中,另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段落是羅智成「拋棄詩人身分,以廣告人的身分」書寫的〈書的遊行〉

raw-image

換幕後,光線直接打在羅智成觀眾席的座位上,照映他招牌的黑衣與笑臉。他時而搓揉雙手,時而露齒微笑,看著演員們在詩句的朗讀聲中穿梭舞台上下,以「詩籤」與觀眾們互動。他什麼話也沒說,卻透過演員口中的詩,將一切心目中的理想都說了。

從「光年」感知各自的宇宙,舞台上的演員擷取日常的「小物件」表現詩中宏觀的思維。詩劇的最後,羅智成在夏宇朗讀〈光年〉的聲音中,彷彿他的詩作、他的文明與牽掛,也「已生生滅滅千百回」。

raw-image

詩劇的更多可能?

陳柏言〈一齣詩劇的完成──記《光年》構想及其後台〉採訪中,陳怡蓁執行長說「詩劇場」的發想源於2012年,在國圖舉辦的《詩的立體書:九十九種讀詩的方法》。

身為「文學轉譯」的一種表現形式,儘管不如吳明益小說《天橋上的魔術詩》轉譯為「影集」與「漫畫」、駱以軍散文《小兒子》轉譯為「動畫」與「舞台劇」可以得到極大的關注,但定位獨特的「詩劇」在近年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文學研究者的注意,包含解昆樺《繆斯與酒神的饗宴:戰後台灣現代詩劇文本的複合與延異》、白靈《新詩跨領域現象》、顧蕙倩《台灣現代詩的跨域研究》有整體性的觀察,對於個別詩劇的研究也在2021年出現了林庭宇的論文〈趨勢教育基金會之「愛是我們的嚮導」詩劇對楊牧〈春歌〉詩文本的視聽覺修辭詮釋〉

「詩是一種非常害羞的文學形式。」曾在台師大多次開設「現代詩寫作指導」課程的羅智成,第一堂課便是對台下的學生說:「上過我的課,當別人問你『詩是什麼』時,你一定能回答出來。」詩劇場的演出,可以說讓詩作順理成章地在環境氛圍的營造下,直面「對的人、對的心情、對的場合」。

值得注意的是,趨勢教育基金會在訪談中更透露除了《光年》詩劇場,他們將在2022年啟動「趨勢・詩劇場」系列,連續五年推出以「當代詩人」主題、一年兩齣的詩劇,相信值得現代詩與劇場愛好者的關注。


演出時間:2022年3月19-20日
演出地點:國家圖書館B1多功能展演廳
演出人員:羅智成、大甜、呂名堯、林子恆、周明宇、張可揚、游以德(是以德!)、蔡亘晏(爆花)、簡慈儀
聲音演出:向陽、夏宇、陳育虹、陳義芝、須文蔚、楊佳嫻、廖咸浩、鴻鴻

其他資訊參見「趨勢詩劇場《光年——羅智成詩選》」活動頁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宇軒
82會員
112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林宇軒的其他內容
2025/04/11
閱讀《詩緒》,如果是創作的初心者可以擁有對「詩」的基本觀念;如果是研究者則能夠從中窺見羅智成的心思。書中不只以傳統印象式批評的方式指出「詩是害羞的文體」,更透過長篇幅的散論之後,勇敢地為詩下定義:「詩是一種以創新語言為手段,依循特定節奏經營形式,試圖建立與讀者理想關係的文類。」
Thumbnail
2025/04/11
閱讀《詩緒》,如果是創作的初心者可以擁有對「詩」的基本觀念;如果是研究者則能夠從中窺見羅智成的心思。書中不只以傳統印象式批評的方式指出「詩是害羞的文體」,更透過長篇幅的散論之後,勇敢地為詩下定義:「詩是一種以創新語言為手段,依循特定節奏經營形式,試圖建立與讀者理想關係的文類。」
Thumbnail
2025/03/13
湖南蟲在第一本詩集《一起移動》的專訪表示自己喜歡「不刻意用太多隱晦艱澀的字句」的詩作,如此偏好也延續至第二本詩集的風格,以直白抒情口吻寫成的《最靠近黑洞的星星》。睽違六年,湖南蟲以獨立出版的方式推出了他的第三本詩集《奶油事變》,當中收錄了22首詩作,當中有眾多藝術文本的轉譯和對話。
Thumbnail
2025/03/13
湖南蟲在第一本詩集《一起移動》的專訪表示自己喜歡「不刻意用太多隱晦艱澀的字句」的詩作,如此偏好也延續至第二本詩集的風格,以直白抒情口吻寫成的《最靠近黑洞的星星》。睽違六年,湖南蟲以獨立出版的方式推出了他的第三本詩集《奶油事變》,當中收錄了22首詩作,當中有眾多藝術文本的轉譯和對話。
Thumbnail
2025/02/12
曹疏影問道:「時代的深刻裂變確定無疑發生之後,再提起筆來的時刻,是變得艱難,抑或容易了呢?」作為被留下的人,也許只有繼續書寫才能不再離開,才能超越「能否書寫」的大哉問,同時解決更深一層「如何書寫」的論題。對於這些精神層次的撞擊,曹疏影發揮其擅長的技藝,用這本語言上具有挑釁意味的詩集來回答。
Thumbnail
2025/02/12
曹疏影問道:「時代的深刻裂變確定無疑發生之後,再提起筆來的時刻,是變得艱難,抑或容易了呢?」作為被留下的人,也許只有繼續書寫才能不再離開,才能超越「能否書寫」的大哉問,同時解決更深一層「如何書寫」的論題。對於這些精神層次的撞擊,曹疏影發揮其擅長的技藝,用這本語言上具有挑釁意味的詩集來回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羅智成一向善於以形式塑造詩質。在無目錄的編排下,讀者只能一頁一頁細讀編碼與詩題。在書角快速翻掀之下,另有一層更上位的抽象概念。如此層層疊覆的星系,賦能所有文字,是以詩的意象與意念不僅單首內自轉,也圍繞著眾詩題公轉。 「整整一個世紀/我關在黑暗的書房/聆聽沈重節制的樂曲/為停滯不前的生命/尋
Thumbnail
羅智成一向善於以形式塑造詩質。在無目錄的編排下,讀者只能一頁一頁細讀編碼與詩題。在書角快速翻掀之下,另有一層更上位的抽象概念。如此層層疊覆的星系,賦能所有文字,是以詩的意象與意念不僅單首內自轉,也圍繞著眾詩題公轉。 「整整一個世紀/我關在黑暗的書房/聆聽沈重節制的樂曲/為停滯不前的生命/尋
Thumbnail
《小王子》、《追憶似水年華》、《紅樓夢》、《孔乙己》、《世界文明史》、《希臘的黃金時代》、《浮士德》……眾多的經典書籍在羅智成的詩集《夢中書店》中形成了複雜而龐大的潛文本系統;在這些錯綜複雜的軸線當中,羅智成不只「閱讀」這些書籍,更透過詩句與之「對話」。除了以上各種不同文化脈絡下的知名著作,羅智成還
Thumbnail
《小王子》、《追憶似水年華》、《紅樓夢》、《孔乙己》、《世界文明史》、《希臘的黃金時代》、《浮士德》……眾多的經典書籍在羅智成的詩集《夢中書店》中形成了複雜而龐大的潛文本系統;在這些錯綜複雜的軸線當中,羅智成不只「閱讀」這些書籍,更透過詩句與之「對話」。除了以上各種不同文化脈絡下的知名著作,羅智成還
Thumbnail
羅智成故事雲的構思,營造一個橫跨古往今來的時空書店。 閱讀的私密體驗,橫越法國領空與荒漠,降落B612小行星;又穿越宋代園林,聲聲慢為李清照的情思愁想;甚或是愛倫坡悚然的身世秘密。文字有聲,或奇想或綺情,自時空深處遙遙傳來,時而昂揚與時而低吟,繚繞光年,迴旋為字的迷宮。 華山魔術方塊的舞台空間,就是
Thumbnail
羅智成故事雲的構思,營造一個橫跨古往今來的時空書店。 閱讀的私密體驗,橫越法國領空與荒漠,降落B612小行星;又穿越宋代園林,聲聲慢為李清照的情思愁想;甚或是愛倫坡悚然的身世秘密。文字有聲,或奇想或綺情,自時空深處遙遙傳來,時而昂揚與時而低吟,繚繞光年,迴旋為字的迷宮。 華山魔術方塊的舞台空間,就是
Thumbnail
《迷宮書店》是羅智成「故事雲系列」第一步詩劇作,從2016年出版以來,在劇場搬演之間不段進行互文對讀與改寫。詩人深入「詩」的本質,從而進行各式延展與揉捏,幻化為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劇幕或即景,讓疲於現實的靈魂,亦得以凌駕於故事雲之上,俯瞰眾生之夢。 全書的詩句如蛛網蔓生,衍為恍若歧路又如運命的文字迷宮。
Thumbnail
《迷宮書店》是羅智成「故事雲系列」第一步詩劇作,從2016年出版以來,在劇場搬演之間不段進行互文對讀與改寫。詩人深入「詩」的本質,從而進行各式延展與揉捏,幻化為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劇幕或即景,讓疲於現實的靈魂,亦得以凌駕於故事雲之上,俯瞰眾生之夢。 全書的詩句如蛛網蔓生,衍為恍若歧路又如運命的文字迷宮。
Thumbnail
被稱為「教皇」的羅智成從第一本詩集《畫冊》開始,便持續不斷挑戰自我的詩藝,在近年《問津─時間的支流》、《荒涼糖果店》等「故事雲」系列詩集中,動輒千行的長詩更屢獲臺灣文學獎的肯定。甫結束趨勢教育基金會的詩劇《光年》,羅智成更聲勢浩大地推出了自己的詩選集《個人之島》,收錄包含三種不同的詩風貌。
Thumbnail
被稱為「教皇」的羅智成從第一本詩集《畫冊》開始,便持續不斷挑戰自我的詩藝,在近年《問津─時間的支流》、《荒涼糖果店》等「故事雲」系列詩集中,動輒千行的長詩更屢獲臺灣文學獎的肯定。甫結束趨勢教育基金會的詩劇《光年》,羅智成更聲勢浩大地推出了自己的詩選集《個人之島》,收錄包含三種不同的詩風貌。
Thumbnail
羅智成詩集《個人之島》由三十六首無命題詩句開篇,如無名星系運行混沌與宇宙,在看似無目的的詩行之中,有一種秩序正在生成。我們都是板塊大陸的碎屑,在詩句囈語之際,悄悄形成個人之島。文字之間的引力,不僅使詩篇運行,也吸引所有流離失所的我們。
Thumbnail
羅智成詩集《個人之島》由三十六首無命題詩句開篇,如無名星系運行混沌與宇宙,在看似無目的的詩行之中,有一種秩序正在生成。我們都是板塊大陸的碎屑,在詩句囈語之際,悄悄形成個人之島。文字之間的引力,不僅使詩篇運行,也吸引所有流離失所的我們。
Thumbnail
除了舞台上原有的斜坡與布幕,和演出者互動的具體物件也成為觀者關注的焦點:紙箱、花灑、鋁梯、書捆,種種與生活切身相關的意象在詩劇/詩句中,被賦予開展為各式隱喻的可能──透過肢體展演,無數紙箱的空間形成一種「疊加狀態」,演員可以選擇隱身或現形,讓實際的視覺畫面和詩句朗讀的聽覺聲音相互照映。
Thumbnail
除了舞台上原有的斜坡與布幕,和演出者互動的具體物件也成為觀者關注的焦點:紙箱、花灑、鋁梯、書捆,種種與生活切身相關的意象在詩劇/詩句中,被賦予開展為各式隱喻的可能──透過肢體展演,無數紙箱的空間形成一種「疊加狀態」,演員可以選擇隱身或現形,讓實際的視覺畫面和詩句朗讀的聽覺聲音相互照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