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決定量化策略的使用時機?淺談擇時與配置

2022/11/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每個策略皆有自己最適合的時機,如果以長期的角度來看,近期表現不佳的策略在未來也會在某個時間段回歸均值,達到其應有的平均報酬。但是,對於落後大盤一段時間的痛苦會使人們對自己的策略感到遲疑,進而無法長期投入策略,因此以下有幾個方式克服這等困境。
方法一 資產配置:
這是放棄擇時的做法,藉由策略之間相關性,進行資金配置,讓報酬的波動減小。這個方法需要先知道各個策略之間的相關性,以及策略所使用的因子與其他策略使用的因子相關性。最後我們挑出數個報酬及夏普值滿意的策略,同時確認他們之間的相關性不可太高,再來運用凱利公式決定各個策略所佔的比重,並定時做資金比例的再平衡,這樣就完成策略的資產配置了。
方法二 使用擇時指標:
使用VIX之類的指標做策略的配置,例如,在VIX上升時,偏向價值因子的策略,VIX下降時,使用成長型的策略。(可參考<Market timing: Style and size rotation using the VIX>)另外,也可以使用一些大盤濾網,例如季線下使用價值策略,季線上使用動能策略。使用擇時指標需要的是多和多空循環的資料,以供回測驗證,不過也必須小心擇時指標失效的一日。
方法三 策略汰弱留強:
因子本身也具有動能,根據Gupta, T., & Kelly, B. (2019)的研究,過去6個月表現較佳的因子在未來1年表現較佳。因此,可以運用這個特性,降低近半年績效低於大盤的策略之資金比重,增加績效較佳的策略資金比重。有些期貨的程式交易高手也常會根據策略近半年的績效來進行策略的汰弱留強。這個方法可以說是融合了資產配置及擇時的優點,算是近年來較新的方式。
希望大家看完幫我按個愛心跟追蹤,支持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資料來源:
<下重注的本事:當道投資人的高勝算法則> -Mohnish Pabrai
Gupta, T., & Kelly, B. (2019). Factor momentum everywhere.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45(3), 13-36.
Ehsani, S., & Linnainmaa, J. T. (2022). Factor momentum and the momentum factor. The Journal of Finance, 77(3), 1877-1919.
Arnott, R. D., Clements, M., Kalesnik, V., & Linnainmaa, J. T. (2021). Factor momentum. Available at SSRN 3116974.
Copeland, M. M., & Copeland, T. E. (1999). Market timing: Style and size rotation using the VIX.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55(2), 73-81.
Fassas, A. P., & Hourvouliades, N. (2019). VIX futures as a market timing indicator. Journal of Risk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12(3), 11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05會員
53內容數
因子投資在台灣是一直被低估的學問,藉由本專欄可以進一步利用因子投資的知識來改善自己的選股,或者打造自己的量化策略,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系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