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筆|《生命是一場尋求慰藉的旅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書籍摘錄

🌿書籍簡介

這本書當初吸引我,是因為作者的序。雖然他沒有信仰,但聽到合唱團唱聖經詩篇時,依然感動流淚...這成為本書的靈感,探討古代名人面對各種生命的困境、命運的無常,如何帶給人慰藉、意義與希望感?
第一章談《約伯記》,主角面對上帝的試煉(奪走他的妻子財產),如何勇敢發出不平之鳴?如何臣服並接受不可知的命運?
這個經典的故事,讓我聯想到小時候看漫畫《天使禁獵區》,失去愛人的主角決定走上尋回的征途,旁白說著:「我們要一直吶喊,直到鮮血流盡的一刻」。雖然很中二...但我印象很深刻。一方面大概就是因為年輕,才能有這種激情和真誠;另一方面是,對那種失去的心痛與不能接受,有種感同身受。
第二章談《保羅書信》,在迫害中傳教、遲遲不見救世主出現、信心一再動搖時,如何從人與人的關心中獲得力量?作者這樣描述:「在他們(信徒)真實、強烈、恆久的愛裡,他才得以窺見上帝之愛的可能面貌」。
第三章談西賽羅如何從一個奉行男兒有淚不輕彈的人(斯多葛學派),投入抒發喪女之慟的書寫。一邊回憶女兒對他的重要性,同時也思考靈魂的本質,試圖相信他的女兒「必定是上天的,神聖的,因此永恆不滅的」。
第四章談羅馬皇帝馬可.奧理略的《沈思錄》,帶領長達十四年的戰爭去對抗蠻族,感到恐懼與厭倦...「不過一轉瞬,存在如潮水不停流動,感官如一抹微弱的火光,肉體是蛀蟲的食物,靈魂是無法平靜的漩渦,命運幽暗未知,名聲亦未可知。」身為帝王,只能演好這個角色到最後一天,無人可訴的心聲,唯有留在書寫中。
作者將這些傳承的書寫描述為「意義之鏈」,探討人類面對希望與絕望之間的掙扎...以及各種尋求慰藉的路徑。

🌿觸動我的部分

我最有感觸的是對《約伯記》的探討,那種對命運與信仰的質疑,以及如何走上和解。過去幾年經歷家變,我也是這樣走來。
我想知道無信仰的人怎麼看待這些,也幫助我可以去陪伴相似的人。但是,我還沒看到我最想看的解答...我想看到比這樣更多...但我還不確定那是什麼。
本來我以為我要回頭來探討自己,但這好像也不是我想做的。我內心深處有種持續累積的疲累和迷惘,包括生涯、感情、理想、現實、未來...不開心,還有害怕。
假如不能實現最想做的事,好無聊,好無趣。假如最想體驗的不能經歷,那有什麼意義。假如要一直忍耐這些,怎麼辦。
這種焦慮不安,大概就是我網癮的原因之一吧。透過書寫等方式,一層層去深入,也去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一步步調整與嘗試。
以上~感謝閱讀,祝福大家!
——
🏳️‍🌈夜希的談心空間🏳️‍🌈
|牌卡諮詢|催眠|
|繪畫療遇_個別/工作坊|
🌿線上初談:享體驗價!
🌿近期活動:請見置頂公告
藝術連結內在與外在世界,協助遇見自己,啟動自我療癒。夜希從2013年開始接觸表達藝術,2021年完成直觀式歷程繪畫專訓,開始分享創作札記。創作沒有真正完成的一刻;它會跟著生命旅程而發展,融入日常生活的靈感與煩惱,直到最後時刻我們才會知道:到此一遊,留下什麼,帶走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顯化技巧,把未來拉到現在。 技巧很簡單,心法很費工, 因為要讓現在與未來目標的意念達成「一致性」, 好像射出去的箭要穿越很多個靶心, 或是要貫穿到球體的核心。 所以我喜歡用「校準」這個詞, 因為每一次的覺察與調整, 都是在與更深或更高的自我對焦。
溝通若要直達人心, 就是要讓彼此產生共鳴、連結、交疊。 越是在親密關係, 越需要有人願意先表達心聲。 不是那種表面的道歉或原諒,
而是真誠說出那些 「因為在乎」而產生的渴望與受傷, 包括渴望被懂、也渴望去靠近對方。
答案有時不是落在兩邊,——既不是金錢最大,也不是尊嚴第一;而是看懂兩個都有其重要性,並且找到自己彈性的平衡點,讓自己的內在世界能夠穩定。
人需要感受到更大的愛, 才比較能放下,不被恐懼所抓住。 進一步體會到,放下反而擁有一切; 精確地說,因為不去佔有, 所以反而能自由經驗更大的世界。 神聖之愛不只在外,也在其內。 無論是你的身體, 或是你的意志運作, 都來自你內在的生命力本源(佛性、神性)。 「放心吧,沒有靈魂會被丟失」。
所以面對改變的態度很重要。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修行就是練習看到一切的機會, 並選擇堅持信念。
假如很嫉妒某人, 代表他擁有自己渴望但沒有的。 這時如果希望提升自己的好運, 切記要把這個課題收回來: 接納自己正在嫉妒, 正視人與人的差異, 積極探索自己還可以做什麼調整。 這樣才能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
顯化技巧,把未來拉到現在。 技巧很簡單,心法很費工, 因為要讓現在與未來目標的意念達成「一致性」, 好像射出去的箭要穿越很多個靶心, 或是要貫穿到球體的核心。 所以我喜歡用「校準」這個詞, 因為每一次的覺察與調整, 都是在與更深或更高的自我對焦。
溝通若要直達人心, 就是要讓彼此產生共鳴、連結、交疊。 越是在親密關係, 越需要有人願意先表達心聲。 不是那種表面的道歉或原諒,
而是真誠說出那些 「因為在乎」而產生的渴望與受傷, 包括渴望被懂、也渴望去靠近對方。
答案有時不是落在兩邊,——既不是金錢最大,也不是尊嚴第一;而是看懂兩個都有其重要性,並且找到自己彈性的平衡點,讓自己的內在世界能夠穩定。
人需要感受到更大的愛, 才比較能放下,不被恐懼所抓住。 進一步體會到,放下反而擁有一切; 精確地說,因為不去佔有, 所以反而能自由經驗更大的世界。 神聖之愛不只在外,也在其內。 無論是你的身體, 或是你的意志運作, 都來自你內在的生命力本源(佛性、神性)。 「放心吧,沒有靈魂會被丟失」。
所以面對改變的態度很重要。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修行就是練習看到一切的機會, 並選擇堅持信念。
假如很嫉妒某人, 代表他擁有自己渴望但沒有的。 這時如果希望提升自己的好運, 切記要把這個課題收回來: 接納自己正在嫉妒, 正視人與人的差異, 積極探索自己還可以做什麼調整。 這樣才能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約西亞王在得到聖殿中所找出耶和華的律法書後,向他的大臣要求去詢問上帝的先知他該怎樣應對。文章中也分享了作者成長背景以及對律法和福音的想法。最後,以禱告結束,表達了對神智慧的渴求。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追尋可以針對愛情、理想或任何事,共同點為展現出歷經險阻依然至死不渝,仍對追尋的人、事、物滿懷柔情的心志。人在人生道路上存在許多追尋,或許得到後終於能夠得償所願,或許永遠可望而不可及,又或許得到之後悵然若失,等到回首時才發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最美最豐富的滋養其實暗藏在追尋的過程中。
Thumbnail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遭遇到大大小小的苦難。既然苦難是生命中必要的一部分,那我們該如何看待苦難、面對苦難呢?讓我們一起從《舊約聖經》的《約伯記》來探討苦難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約西亞王在得到聖殿中所找出耶和華的律法書後,向他的大臣要求去詢問上帝的先知他該怎樣應對。文章中也分享了作者成長背景以及對律法和福音的想法。最後,以禱告結束,表達了對神智慧的渴求。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追尋可以針對愛情、理想或任何事,共同點為展現出歷經險阻依然至死不渝,仍對追尋的人、事、物滿懷柔情的心志。人在人生道路上存在許多追尋,或許得到後終於能夠得償所願,或許永遠可望而不可及,又或許得到之後悵然若失,等到回首時才發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最美最豐富的滋養其實暗藏在追尋的過程中。
Thumbnail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遭遇到大大小小的苦難。既然苦難是生命中必要的一部分,那我們該如何看待苦難、面對苦難呢?讓我們一起從《舊約聖經》的《約伯記》來探討苦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