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懷舊和鄉愁——羅卓瑤導演與《外國的月亮圓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2金馬影展系列專題
華人移民離散與嚮往中華文化,是羅卓瑤電影的兩大主題,這點從她在1990年前後的創作便可看出端倪。1988年的《我愛太空人》處理了香港八〇年代的移民現象;1990年的《愛在他鄉的季節》描繪中國人美國夢碎的悲慘境遇;1994年的短片《雲吞湯》和1996年的《浮生》等,也都在談移民者的失落與掙扎。
至於將潘金蓮轉世投胎成現代上海人作為故事原初的《潘金蓮之前世今生》(1989)和以唐代玄武門之變為背景的《誘僧》(1993)則扣合中國古典意象,體現了羅卓瑤的文化鄉愁。而關於羅卓瑤對中華文化的嚮往,早就有跡可循。她在1985年英國電影學院碩士班的畢業作品《外國的月亮圓些?》裡,就曾以〈梁祝〉故事貫穿全片,直抒鄉愁情懷。
圖片來源:《外國的月亮圓些?》劇照

鏡頭裡的小敘事展演

我們不妨先用後現代學者李歐塔(Jean-François Lyotard)對小敘事論述來思考《外國的月亮圓些?》。李歐塔強調在大敘事的崩潰之後,取而代之的小敘事強調的是每一則故事都具有獨特性且每一個敘事者持續散播故事的可能性。因為李歐塔相信「當下」或「真確」的呈現是不可能的,「此刻」的呈現必無法以此刻的語句名之,需留待另外的語句將其情境描述出來,進而導出相對「共識」而言,「異議」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新浪潮後的導演,羅卓瑤更在意的是電影藝術與風格的建立。她不刻意凸顯政治,反而在深具溫婉情致和文化底蘊的風格之中操作政治。所以在《外國的月亮圓些?》一開始,就能看見兩名外國舞者穿著中國服飾演繹〈梁祝〉舞劇,女主角劉玲則在舞台一側拉奏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西方樂器和西方人搬演的卻是經典的中國民間故事,複雜的政治與歷史則被悄無聲息地縫合進淒美的琴聲和優雅的舞蹈之中。這就是小敘事獨有的魅力所在。
圖片來源:《外國的月亮圓些?》劇照

是,也只能是羅卓瑤的電影

澳門出生,畢業於香港大學英國文學系,並遠赴英國進修導演和編劇,後來定居澳洲的的羅卓瑤,她的生命始終有個繞不開的主題——身分認同。她經歷過「葡屬澳門」、「英屬香港」、「香港回歸」等各個階段,就連後來定居的澳洲,也曾是英屬殖民地(澳洲直至1986年才正式脫離英國成為獨立國家)。羅卓瑤就是一名曾經「花果飄零」最終才「靈根自植」的移民者。回過頭來細品《外國的月亮圓些?》的第一場戲,那種「中西並置」的不和諧感,不正是羅卓瑤在追尋身分認同過程裡,某種感同身受的歷史記憶嗎?
然而,就算親身經歷過這麼多重要的歷史時刻與重大的政局轉變,羅卓瑤卻轉身從中國文化脈絡裡,選擇了〈梁祝〉這樣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將歷史與政治推向浪漫的神話式想像。好比片中,當電視正在播放香港回歸的新聞時,劉玲的小阿姨告訴劉玲,在我這裡不要聊政治。片中最多,也只是唱了一曲《黃河頌》、放了一張毛澤東像、做了紅衛兵的裝扮,如此而已。甚至連文革,都只是以一句「寫梁祝的兩個作曲家,在文革都被批鬥過」即順勢帶過。
羅卓瑤並非刻意避開歷史和政治不談,而是她更關注的是在這段歷史與政治變遷的過程中,個人的內在經驗。她想說的是關於男女主角劉玲與黃漢華的故事,同時也是她自己的生命史。正因為從小敘事的角度切入,才讓電影和導演交互影響,流露出強烈的鄉愁。可以說,《外國的月亮圓些?》是,也只能是羅卓瑤才能拍出來的電影。
圖片來源:《外國的月亮圓些?》劇照

獻給黃漢華與古老中國

談回電影,片中劉玲將她導演的〈梁祝〉舞劇獻給了黃漢華,本身就寓意深遠。如果仔細思考「黃漢華」這個名字,將會意外發現這個名字可以視作黃皮膚、漢人、華夏民族的總和,這齣〈梁祝〉舞劇其實是要獻給古老中國的。我們可以參照作家白先勇曾在《臺北人》裡寫下的一段文字:
臺北我是最熟的——真正熟悉的,你知道,我在這裡上學長大的——可是,我不認為臺北是我的家,桂林也不是——都不是。也許你不明白,在美國我想家想得厲害。那不是一個具體的『家』,一個孩子,一個地方,或任何地方——而是這些地方,所有關於中國記憶的總和,很難解釋的,可是我真想得厲害。
羅卓瑤也是如此,不論是《外國的月亮圓些?》還是〈梁祝〉舞劇,都是她「所有關於中國記憶的總和」。羅卓瑤的丈夫,編劇方令正先生說過,《外國的月亮圓些?》這部片讓他想起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完美詮釋了羅卓瑤對中國充滿濃厚的眷戀、懷舊的意味。她或許也和黃漢華一樣「沒有另一條路」可以選擇,但古老中國的溫柔召喚,反而讓她能化作一縷幽魂回歸古老的中國大地。想來不也頗有杜甫所謂「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之類的深深感慨嗎?
圖片來源:《外國的月亮圓些?》劇照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第59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已於本月19日順利落幕,擔任典禮主持人的演員謝盈萱,張弛有度和表現力十足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本屆典禮流程得以順暢,控時得當的關鍵,還得歸功於頒獎人與得獎者們盡其所能簡練扼要的致詞。而其中就有幾位得獎者的致詞,讓我深受感動。下面,就趕緊來和大家分享那些光芒閃耀的動人致詞吧
都說電影能反映時代景況,南韓社會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諸如菁英主義、職場霸凌、階級對立、性別歧視等等,自然都被放入影像之中,成為創作者的呈述主題。本屆金馬影展選入四部與南韓相關的電影作品,分別是《陰影下的她》、《私密背叛》、《回到首爾》以及《花路阿朱媽》。四部電影分別從性別不平等/女性地位/職場霸凌/
今年依舊是中國電影幾近缺席金馬的一年,僅有李維導演的紀錄片《塵默呼吸》和李銘導演的《話語》、黃樹立導演的《當我望向你的時候》兩部短片。此外,美國導演班克萊和薇莉哥倫布斯的作品《流亡者們》,則以中韓混血的華裔美國人,同時也是紀錄片導演的崔明慧為主體,通過公開崔明慧於1989年受託拍攝的記錄影片,再次回
《黑的教育》是三幕劇結構,分別以「猴子、好人、壞人」作為標題。從三個章節的命名,隱約就能嗅出故事企圖帶領觀眾思考——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電影亦緊緊把握核心主軸,精鍊扼要地將劇情清楚呈述。
《我心我行》從舞蹈家個人出發,卻能照見所有人在生命中都將經歷的掙扎、轉折、痛苦與榮耀。或許,生身不息方能我心我行,但也唯有我心我行方能生身不息。
張作驥的電影總有他自我生命的痕跡,但也總能折射到每一個觀影人的生命經驗裡,他的影像極富詩意和文學性,但於微小之處又是如此寫實且深具普世性。
第59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已於本月19日順利落幕,擔任典禮主持人的演員謝盈萱,張弛有度和表現力十足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本屆典禮流程得以順暢,控時得當的關鍵,還得歸功於頒獎人與得獎者們盡其所能簡練扼要的致詞。而其中就有幾位得獎者的致詞,讓我深受感動。下面,就趕緊來和大家分享那些光芒閃耀的動人致詞吧
都說電影能反映時代景況,南韓社會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諸如菁英主義、職場霸凌、階級對立、性別歧視等等,自然都被放入影像之中,成為創作者的呈述主題。本屆金馬影展選入四部與南韓相關的電影作品,分別是《陰影下的她》、《私密背叛》、《回到首爾》以及《花路阿朱媽》。四部電影分別從性別不平等/女性地位/職場霸凌/
今年依舊是中國電影幾近缺席金馬的一年,僅有李維導演的紀錄片《塵默呼吸》和李銘導演的《話語》、黃樹立導演的《當我望向你的時候》兩部短片。此外,美國導演班克萊和薇莉哥倫布斯的作品《流亡者們》,則以中韓混血的華裔美國人,同時也是紀錄片導演的崔明慧為主體,通過公開崔明慧於1989年受託拍攝的記錄影片,再次回
《黑的教育》是三幕劇結構,分別以「猴子、好人、壞人」作為標題。從三個章節的命名,隱約就能嗅出故事企圖帶領觀眾思考——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電影亦緊緊把握核心主軸,精鍊扼要地將劇情清楚呈述。
《我心我行》從舞蹈家個人出發,卻能照見所有人在生命中都將經歷的掙扎、轉折、痛苦與榮耀。或許,生身不息方能我心我行,但也唯有我心我行方能生身不息。
張作驥的電影總有他自我生命的痕跡,但也總能折射到每一個觀影人的生命經驗裡,他的影像極富詩意和文學性,但於微小之處又是如此寫實且深具普世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雙手緊握,十指緊扣,問君吾憂,且不要戲言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聽著許美靜的《城裡的月光》,自然而然浮上心頭的卻是歐陽修<采桑子>的「猶似當年醉裡聲」。 每個人在成長的歲月裡,總會有幾首當時熟悉、動聽,促動你心弦的歌伴著你。前幾天,小女提到她要去參加梁詠琪的演唱會,那是她高中時伴隨著她的歌手,梁的「膽小鬼」和「短髮」是我在師院早期帶學生去集中實習時,有兩年
Thumbnail
我是個大多數時候都活在過去的人。對於過去有著太多依戀的代價,就是會在自己希望向未來前進時,被過往的人事物,尤其是傷痛,絆倒在地。《莊子》裡寫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但那些對人生有著重大意義的時刻,恰恰是兩條擱淺的魚之間的相濡以沫。
Thumbnail
13歲來台的越南移民羅漪文,在食物味道的記憶裡尋找家族的根,在鄉親互動認識當年未曾長大的故鄉事。本來為了拍紀錄片下鄉田調後,發現影視拍攝的困難點,過程中拿到司法通譯證書的她,開始為越南同胞進行溝通翻譯的工作,藉此反思社會問題與新聞時事。讓我聯想起 2023年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臨時通譯莉娜的劇情。
Thumbnail
◇舊寶物◇ 想看《阮玲玉》的動機,上學期在台灣文化概論認識了阮玲玉這位名伶,被她的故事和《桃花泣血記》中的笑容感到難忘,在IG限時的廣告看到了《阮玲玉》重映的廣告,才知道這部電影和張曼玉主演,再多看幾次預告片就越來越迷住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雙手緊握,十指緊扣,問君吾憂,且不要戲言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聽著許美靜的《城裡的月光》,自然而然浮上心頭的卻是歐陽修<采桑子>的「猶似當年醉裡聲」。 每個人在成長的歲月裡,總會有幾首當時熟悉、動聽,促動你心弦的歌伴著你。前幾天,小女提到她要去參加梁詠琪的演唱會,那是她高中時伴隨著她的歌手,梁的「膽小鬼」和「短髮」是我在師院早期帶學生去集中實習時,有兩年
Thumbnail
我是個大多數時候都活在過去的人。對於過去有著太多依戀的代價,就是會在自己希望向未來前進時,被過往的人事物,尤其是傷痛,絆倒在地。《莊子》裡寫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但那些對人生有著重大意義的時刻,恰恰是兩條擱淺的魚之間的相濡以沫。
Thumbnail
13歲來台的越南移民羅漪文,在食物味道的記憶裡尋找家族的根,在鄉親互動認識當年未曾長大的故鄉事。本來為了拍紀錄片下鄉田調後,發現影視拍攝的困難點,過程中拿到司法通譯證書的她,開始為越南同胞進行溝通翻譯的工作,藉此反思社會問題與新聞時事。讓我聯想起 2023年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臨時通譯莉娜的劇情。
Thumbnail
◇舊寶物◇ 想看《阮玲玉》的動機,上學期在台灣文化概論認識了阮玲玉這位名伶,被她的故事和《桃花泣血記》中的笑容感到難忘,在IG限時的廣告看到了《阮玲玉》重映的廣告,才知道這部電影和張曼玉主演,再多看幾次預告片就越來越迷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