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懷舊和鄉愁——羅卓瑤導演與《外國的月亮圓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2金馬影展系列專題

華人移民離散與嚮往中華文化,是羅卓瑤電影的兩大主題,這點從她在1990年前後的創作便可看出端倪。1988年的《我愛太空人》處理了香港八〇年代的移民現象;1990年的《愛在他鄉的季節》描繪中國人美國夢碎的悲慘境遇;1994年的短片《雲吞湯》和1996年的《浮生》等,也都在談移民者的失落與掙扎。

至於將潘金蓮轉世投胎成現代上海人作為故事原初的《潘金蓮之前世今生》(1989)和以唐代玄武門之變為背景的《誘僧》(1993)則扣合中國古典意象,體現了羅卓瑤的文化鄉愁。而關於羅卓瑤對中華文化的嚮往,早就有跡可循。她在1985年英國電影學院碩士班的畢業作品《外國的月亮圓些?》裡,就曾以〈梁祝〉故事貫穿全片,直抒鄉愁情懷。

圖片來源:《外國的月亮圓些?》劇照

圖片來源:《外國的月亮圓些?》劇照


鏡頭裡的小敘事展演

我們不妨先用後現代學者李歐塔(Jean-François Lyotard)對小敘事論述來思考《外國的月亮圓些?》。李歐塔強調在大敘事的崩潰之後,取而代之的小敘事強調的是每一則故事都具有獨特性且每一個敘事者持續散播故事的可能性。因為李歐塔相信「當下」或「真確」的呈現是不可能的,「此刻」的呈現必無法以此刻的語句名之,需留待另外的語句將其情境描述出來,進而導出相對「共識」而言,「異議」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新浪潮後的導演,羅卓瑤更在意的是電影藝術與風格的建立。她不刻意凸顯政治,反而在深具溫婉情致和文化底蘊的風格之中操作政治。所以在《外國的月亮圓些?》一開始,就能看見兩名外國舞者穿著中國服飾演繹〈梁祝〉舞劇,女主角劉玲則在舞台一側拉奏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西方樂器和西方人搬演的卻是經典的中國民間故事,複雜的政治與歷史則被悄無聲息地縫合進淒美的琴聲和優雅的舞蹈之中。這就是小敘事獨有的魅力所在。

圖片來源:《外國的月亮圓些?》劇照

圖片來源:《外國的月亮圓些?》劇照


是,也只能是羅卓瑤的電影

澳門出生,畢業於香港大學英國文學系,並遠赴英國進修導演和編劇,後來定居澳洲的的羅卓瑤,她的生命始終有個繞不開的主題——身分認同。她經歷過「葡屬澳門」、「英屬香港」、「香港回歸」等各個階段,就連後來定居的澳洲,也曾是英屬殖民地(澳洲直至1986年才正式脫離英國成為獨立國家)。羅卓瑤就是一名曾經「花果飄零」最終才「靈根自植」的移民者。回過頭來細品《外國的月亮圓些?》的第一場戲,那種「中西並置」的不和諧感,不正是羅卓瑤在追尋身分認同過程裡,某種感同身受的歷史記憶嗎?

然而,就算親身經歷過這麼多重要的歷史時刻與重大的政局轉變,羅卓瑤卻轉身從中國文化脈絡裡,選擇了〈梁祝〉這樣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將歷史與政治推向浪漫的神話式想像。好比片中,當電視正在播放香港回歸的新聞時,劉玲的小阿姨告訴劉玲,在我這裡不要聊政治。片中最多,也只是唱了一曲《黃河頌》、放了一張毛澤東像、做了紅衛兵的裝扮,如此而已。甚至連文革,都只是以一句「寫梁祝的兩個作曲家,在文革都被批鬥過」即順勢帶過。

羅卓瑤並非刻意避開歷史和政治不談,而是她更關注的是在這段歷史與政治變遷的過程中,個人的內在經驗。她想說的是關於男女主角劉玲與黃漢華的故事,同時也是她自己的生命史。正因為從小敘事的角度切入,才讓電影和導演交互影響,流露出強烈的鄉愁。可以說,《外國的月亮圓些?》是,也只能是羅卓瑤才能拍出來的電影。

圖片來源:《外國的月亮圓些?》劇照

圖片來源:《外國的月亮圓些?》劇照


獻給黃漢華與古老中國

談回電影,片中劉玲將她導演的〈梁祝〉舞劇獻給了黃漢華,本身就寓意深遠。如果仔細思考「黃漢華」這個名字,將會意外發現這個名字可以視作黃皮膚、漢人、華夏民族的總和,這齣〈梁祝〉舞劇其實是要獻給古老中國的。我們可以參照作家白先勇曾在《臺北人》裡寫下的一段文字:

臺北我是最熟的——真正熟悉的,你知道,我在這裡上學長大的——可是,我不認為臺北是我的家,桂林也不是——都不是。也許你不明白,在美國我想家想得厲害。那不是一個具體的『家』,一個孩子,一個地方,或任何地方——而是這些地方,所有關於中國記憶的總和,很難解釋的,可是我真想得厲害。

羅卓瑤也是如此,不論是《外國的月亮圓些?》還是〈梁祝〉舞劇,都是她「所有關於中國記憶的總和」。羅卓瑤的丈夫,編劇方令正先生說過,《外國的月亮圓些?》這部片讓他想起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完美詮釋了羅卓瑤對中國充滿濃厚的眷戀、懷舊的意味。她或許也和黃漢華一樣「沒有另一條路」可以選擇,但古老中國的溫柔召喚,反而讓她能化作一縷幽魂回歸古老的中國大地。想來不也頗有杜甫所謂「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之類的深深感慨嗎?

圖片來源:《外國的月亮圓些?》劇照

圖片來源:《外國的月亮圓些?》劇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映画案內所 Arstin的沙龍
204會員
241內容數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2022/11/22
第59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已於本月19日順利落幕,擔任典禮主持人的演員謝盈萱,張弛有度和表現力十足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本屆典禮流程得以順暢,控時得當的關鍵,還得歸功於頒獎人與得獎者們盡其所能簡練扼要的致詞。而其中就有幾位得獎者的致詞,讓我深受感動。下面,就趕緊來和大家分享那些光芒閃耀的動人致詞吧
Thumbnail
2022/11/22
第59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已於本月19日順利落幕,擔任典禮主持人的演員謝盈萱,張弛有度和表現力十足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本屆典禮流程得以順暢,控時得當的關鍵,還得歸功於頒獎人與得獎者們盡其所能簡練扼要的致詞。而其中就有幾位得獎者的致詞,讓我深受感動。下面,就趕緊來和大家分享那些光芒閃耀的動人致詞吧
Thumbnail
2022/11/19
都說電影能反映時代景況,南韓社會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諸如菁英主義、職場霸凌、階級對立、性別歧視等等,自然都被放入影像之中,成為創作者的呈述主題。本屆金馬影展選入四部與南韓相關的電影作品,分別是《陰影下的她》、《私密背叛》、《回到首爾》以及《花路阿朱媽》。四部電影分別從性別不平等/女性地位/職場霸凌/
Thumbnail
2022/11/19
都說電影能反映時代景況,南韓社會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諸如菁英主義、職場霸凌、階級對立、性別歧視等等,自然都被放入影像之中,成為創作者的呈述主題。本屆金馬影展選入四部與南韓相關的電影作品,分別是《陰影下的她》、《私密背叛》、《回到首爾》以及《花路阿朱媽》。四部電影分別從性別不平等/女性地位/職場霸凌/
Thumbnail
2022/11/16
今年依舊是中國電影幾近缺席金馬的一年,僅有李維導演的紀錄片《塵默呼吸》和李銘導演的《話語》、黃樹立導演的《當我望向你的時候》兩部短片。此外,美國導演班克萊和薇莉哥倫布斯的作品《流亡者們》,則以中韓混血的華裔美國人,同時也是紀錄片導演的崔明慧為主體,通過公開崔明慧於1989年受託拍攝的記錄影片,再次回
Thumbnail
2022/11/16
今年依舊是中國電影幾近缺席金馬的一年,僅有李維導演的紀錄片《塵默呼吸》和李銘導演的《話語》、黃樹立導演的《當我望向你的時候》兩部短片。此外,美國導演班克萊和薇莉哥倫布斯的作品《流亡者們》,則以中韓混血的華裔美國人,同時也是紀錄片導演的崔明慧為主體,通過公開崔明慧於1989年受託拍攝的記錄影片,再次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即使當年受到「國語政策」的打壓與排擠,那些在台語片中努力前行的人,沒有輕易放棄,我還是相信林摶秋先生說的那句:「我就毋信台灣人佇台灣拍台語片,台語片興袂起來!」至今,我們還在努力。
Thumbnail
即使當年受到「國語政策」的打壓與排擠,那些在台語片中努力前行的人,沒有輕易放棄,我還是相信林摶秋先生說的那句:「我就毋信台灣人佇台灣拍台語片,台語片興袂起來!」至今,我們還在努力。
Thumbnail
換句話說,在看王家衛電影的時候,導演「怎麼講故事」變得比「故事本身」更為重要,而這種說故事的方法,是電影才獨有的語言,也是電影如此迷人之處。
Thumbnail
換句話說,在看王家衛電影的時候,導演「怎麼講故事」變得比「故事本身」更為重要,而這種說故事的方法,是電影才獨有的語言,也是電影如此迷人之處。
Thumbnail
婁燁的新作《于堇:蘭心大劇院》,是一部極為出色的作品。電影根據虹影《上海之死》及橫光利一《上海》,兩部小說改編而成。講述1941年,知名演員于堇(鞏俐 飾)從香港返回上海,表面上是為了出演其舊愛譚吶(趙又廷 飾)執導的話劇《禮拜六小說》,但實際上她卻是因為其他目的而來⋯⋯。
Thumbnail
婁燁的新作《于堇:蘭心大劇院》,是一部極為出色的作品。電影根據虹影《上海之死》及橫光利一《上海》,兩部小說改編而成。講述1941年,知名演員于堇(鞏俐 飾)從香港返回上海,表面上是為了出演其舊愛譚吶(趙又廷 飾)執導的話劇《禮拜六小說》,但實際上她卻是因為其他目的而來⋯⋯。
Thumbnail
總的來說,這次的入圍片讓我感覺:台灣的青春都很苦,台灣的愛情故事比悲傷更悲傷。台灣非常自由奔放,當你很自由,什麼都可以做的時候,反而會有種危機感,覺得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做的呢?當你沒有事情可以突破,悲觀就來了。因為太自由了,反而困住自己。這次台灣作品從青年男女到夫妻中年危機,把城市人的焦慮做得很好。
Thumbnail
總的來說,這次的入圍片讓我感覺:台灣的青春都很苦,台灣的愛情故事比悲傷更悲傷。台灣非常自由奔放,當你很自由,什麼都可以做的時候,反而會有種危機感,覺得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做的呢?當你沒有事情可以突破,悲觀就來了。因為太自由了,反而困住自己。這次台灣作品從青年男女到夫妻中年危機,把城市人的焦慮做得很好。
Thumbnail
      在LiTV中意外發現了《浮世戀曲》,清晰度是目前最好的,非常喜歡這部30年前的片子,喜歡陳令智,喜歡顧美華,喜歡黃耀明,喜歡陳耀成,他在片尾打上字幕:「送給那些仍被囚在黑暗中的自由戰士」……
Thumbnail
      在LiTV中意外發現了《浮世戀曲》,清晰度是目前最好的,非常喜歡這部30年前的片子,喜歡陳令智,喜歡顧美華,喜歡黃耀明,喜歡陳耀成,他在片尾打上字幕:「送給那些仍被囚在黑暗中的自由戰士」……
Thumbnail
很開心能欣賞到這部記錄香港重量級導演許鞍華的紀錄片。她是七、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電影製作人中的著名一員,亦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紀錄保持者和全球首位獲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的女導演。電影從紅毯獲獎的光鮮亮麗作為起始,再緩緩揭開導演樸實的生活與工作情景,從許鞍華導演的出身、成長、求學、入行作為時間線,
Thumbnail
很開心能欣賞到這部記錄香港重量級導演許鞍華的紀錄片。她是七、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電影製作人中的著名一員,亦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紀錄保持者和全球首位獲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的女導演。電影從紅毯獲獎的光鮮亮麗作為起始,再緩緩揭開導演樸實的生活與工作情景,從許鞍華導演的出身、成長、求學、入行作為時間線,
Thumbnail
利申:我很喜歡許鞍華導演的電影。 不敢說是粉絲或影迷,因為還未看過全部作品。我膽小,不敢看《瘋劫》、《幽靈人間》和《天水圍的夜與霧》。從小不知哪來的資訊,知道她特別關心弱勢社群。每次在收音機聽到政府以越南話錄製的宣傳聲帶響起「不漏洞拉」,就會記起許鞍華。也許因為當年港英政府對越南難民政策的改變,媒體
Thumbnail
利申:我很喜歡許鞍華導演的電影。 不敢說是粉絲或影迷,因為還未看過全部作品。我膽小,不敢看《瘋劫》、《幽靈人間》和《天水圍的夜與霧》。從小不知哪來的資訊,知道她特別關心弱勢社群。每次在收音機聽到政府以越南話錄製的宣傳聲帶響起「不漏洞拉」,就會記起許鞍華。也許因為當年港英政府對越南難民政策的改變,媒體
Thumbnail
這些年來,縱使受到大中華市場打壓,當中亦有人移民、停產,但《十年》幕後班底各只找到生存空間,甚至能夠成長為更成熟的電影創作人。五年後香港社會以狀況證明《十年》不是寓言是預言,而金馬獎則以兩項大獎證明電影幕後班底原來是璞玉,或者要不合時宜地說一句「家國不幸詩人幸」。
Thumbnail
這些年來,縱使受到大中華市場打壓,當中亦有人移民、停產,但《十年》幕後班底各只找到生存空間,甚至能夠成長為更成熟的電影創作人。五年後香港社會以狀況證明《十年》不是寓言是預言,而金馬獎則以兩項大獎證明電影幕後班底原來是璞玉,或者要不合時宜地說一句「家國不幸詩人幸」。
Thumbnail
常見的台灣傳統文化,放進電影成了少見的題材,尤其是把陣頭家將和廟會鋼管作為角色的生命本質,而並非只是部分或者刺激。編導陸慧綿的首部劇情長片從台灣文化開始,也從女性開始。
Thumbnail
常見的台灣傳統文化,放進電影成了少見的題材,尤其是把陣頭家將和廟會鋼管作為角色的生命本質,而並非只是部分或者刺激。編導陸慧綿的首部劇情長片從台灣文化開始,也從女性開始。
Thumbnail
※以下內容有”劇透”,請斟酌”服用”!※ 本片拍攝的地點是在馬來西亞,時代背景包含日本慰安婦、共產黨崛起、與被英國殖民統治等歷史。其實台灣過去也有共同類似的經歷,而本片導演林書宇是個台灣人,雖然有在美國念書,但大部分求學成長工作經歷都在台灣,因此對他的挑戰是跨國製作─不只台灣和馬來西亞,也包含英國和
Thumbnail
※以下內容有”劇透”,請斟酌”服用”!※ 本片拍攝的地點是在馬來西亞,時代背景包含日本慰安婦、共產黨崛起、與被英國殖民統治等歷史。其實台灣過去也有共同類似的經歷,而本片導演林書宇是個台灣人,雖然有在美國念書,但大部分求學成長工作經歷都在台灣,因此對他的挑戰是跨國製作─不只台灣和馬來西亞,也包含英國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