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 常見元件整理】Feedback 回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Feedback 回饋」是最直接面向使用者的一種元件分類,最常被拿來討論「這個功能友不友善」,這篇會整理常見的回饋元件,包含:模態(警示 Alert、工具提示 Tooltip、通知 Notification、流程 Progress)、非模態(互動元件 Modal、對話 Dialog)。
模態和非模態,差異在於「是否會暫停使用者操作」。 模態:視窗彈出後,使用者需要點擊完才能進行下一步;非模態,使用者不須點擊或動作,也可以進行其他步驟。
下方會針對 6 個常見 Feedback 元件進行整理與分享。

一、警示 Alert

「警示 Alert」是 UI Feedback 最常見的元件之一,除了彈出視窗的警示之外,直接在輸入框的外圍顯示紅框,也是一種方式,如下圖。
以 104、1111 的登入頁,輸入完要點擊「登入」按鈕,才會跳出警示,但 Yourator、518 的頁面,則是會在你輸入的當下,直接顯示該帳號是否正確。
以我自己的使用體驗,會比較偏好 Yourator 這種「立即性的回饋」,輸入後就能得到即時的系統回饋。因為多按一下就會造成使用者停頓,雖然有些使用者習慣這種操作(點擊按鈕才知道資料有沒有正確),但如何讓各個輸入框都能更迅速、更即時的出現提醒,會讓使用流程更順暢。

二、工具提示 Tooltip

「工具提示 Tooltip」是當滑鼠移到圖示上方,會自動彈出的提示文字。
目前比較多看到的位置是「使用者後台」,用途像是:按鈕提示、功能提示、數字的來源說明等,這些說明文字若都要完整打在介面上,會導致頁面文字繁多,或是導致介面密密麻麻不好閱讀。
有些 Tip 需要滑鼠點擊才會跳出,但對使用者來說需要多一個點擊的動作,因此我偏好設計成 Hover(滑鼠移到 Icon 上方)就跳出提示,是目前操作上最順利的設計方式。但要讓使用者知道那個 icon 有額外資訊的話,針對 icon 本身也要另外設計,目前比較主流通常是用 ⓘ 的圓圈方式設計。

三、通知 Notification、吐司 Toast

「通知 Notification」、「吐司 Toast」會放在一起是因為兩者比較接近,都是使用者執行了一個動作,而跳出的視窗。會有「吐司」這個名稱是因為該視窗跳出的方式很像吐司從吐司機跳出的樣子,但近期看到滿多文章都是用「通知」來介紹這個樣式。
常用的地方像是:登入/登出、儲存成功/取消儲存等。
目前通知的位置就差異較大,有在左上角、螢幕正上方、螢幕正中間、按鈕旁邊,多數的通知視窗都比較小,都是一行文字+一個 icon 的組合。但也有通知視窗較大,因為視窗內的文字較多,通常這類型的通知都會在角落(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

四、流程 Progress

「流程 Progress」又可以稱為「進度條」,樣式則有圓形 Circle、線型 Line、文字 Text、箱型 Box 等。
至於哪個網站要選擇哪一種,目前看起來仍跟整體視覺規範有關,像是網站在哪些地方需要呈現、以及用哪一種款式比較不會干擾到使用者。
目前看到多數網站都是轉圈圈的 Circle Progress 為主,少數則是用 Line Progress。

五、互動元件 Modal

「互動元件 Modal」若非重要設定,通常會很少使用,因為 Modal 會使得主視窗看得到,但無法使用,對於使用者的操作是單向的。
根據 Google 的定義,使用 Modal 畫面的目的是:「讓使用者進行特定工作、決定或知曉的重要資訊」。
目前除了 104、1111 的篩選器較為複雜會用到 Modal 之外,Yourator、CakeResume 都是用「彈出視窗 Popcomfirm」的下拉式選單。以我自己的使用習慣,找職缺時,最常用到的是地點、職務、性質、薪資這四種,因此是否需要 Modal 這種視窗,確實有討論的空間。

六、對話 Dialog

「對話 Dialog」跟 Modal 有一點接近,都是一個彈出視窗,需要使用者點選後才能進行下一步。
通常用在需要使用者同意的事,像是變更資料、刪除提示、取得攝影機權限、訂閱電子報與否等。
Dialog 以各大求職平台來看都是大同小異,主要還是設計風格的不同,但功能幾乎是一樣的,這部分優化幅度不大。

以上是 UI 元件系列的第二篇,由於我目前正在熟悉 UI 這個領域,因此有滿多 UI 解釋、操作說明都是先參考不同 UI 前輩的文章,再進行轉譯,若有任何用詞不精確的地方,都歡迎讀者給予回饋。
未來也會持續記錄不同場景、不同產品、不同產業的 UI 元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觀看:
  1. 【UI 常見元件整理】Navigation 導覽
  2. 【UI 常見元件整理】Input 輸入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主要整理常見的 Navigation 導覽元件,像是:選單 Menu、抽屜式導覽 Navigation drawer、標籤列 Tab Bars、多元選單 List、Gird、Card、麵包屑 Breadcrumb、進度表 Stepper。
上一篇《產品開發的黃金圈理論 Why-How-What》提到產品開發的黃金圈,接下來我想列舉我在產品規劃時,曾犯下的幾個失誤,也作為未來的警惕,(1) 確認好需求才進規劃、(2) 確認好解方要有框架、(3) 確認好框架才進開發。
上一篇提到在從彙整產品需求,到決定產品開發順序的流程,接著我將繼續以一個產品專員的角色,來記錄產品開發的關鍵決策點,這篇會包含 (1) Why 為什麼我們要做這個產品、(2) How 我們要透過什麼方式傳達價值、(3) What 我們要透過什麼功能達到目標。
上一篇《訂定產品策略的難點,拆解團隊分歧點|EP2》提到在決定產品方向時,常遇到的內部爭執點,接著我將會以一個產品專員的角色,來記錄收到產品需求時,決定開發與否的思考環節,這篇會包含 (1) 產品需求彙整、(2) 產品願景梳理、(3) 產品開發排序。
上一篇《產品管理的首要任務,重視每位利害關係人》提到各種利害關係人的應對,這篇將接續分析這些利害關係人會如何影響產品策略、產品定位,包含,包含 (1) 產品定位、(2) 產品開發目的、(3) 產品需求順序。
在群眾集資平台除了擔任平台顧問,同時也協助產品開發管理,因此這系列文章將會整理我在產品管理所學到的教訓,以及在跨部門溝通的收穫,這篇會先著重在 (1) 利害關係人怎麼協調 (2) 重視但不忽視。
這篇主要整理常見的 Navigation 導覽元件,像是:選單 Menu、抽屜式導覽 Navigation drawer、標籤列 Tab Bars、多元選單 List、Gird、Card、麵包屑 Breadcrumb、進度表 Stepper。
上一篇《產品開發的黃金圈理論 Why-How-What》提到產品開發的黃金圈,接下來我想列舉我在產品規劃時,曾犯下的幾個失誤,也作為未來的警惕,(1) 確認好需求才進規劃、(2) 確認好解方要有框架、(3) 確認好框架才進開發。
上一篇提到在從彙整產品需求,到決定產品開發順序的流程,接著我將繼續以一個產品專員的角色,來記錄產品開發的關鍵決策點,這篇會包含 (1) Why 為什麼我們要做這個產品、(2) How 我們要透過什麼方式傳達價值、(3) What 我們要透過什麼功能達到目標。
上一篇《訂定產品策略的難點,拆解團隊分歧點|EP2》提到在決定產品方向時,常遇到的內部爭執點,接著我將會以一個產品專員的角色,來記錄收到產品需求時,決定開發與否的思考環節,這篇會包含 (1) 產品需求彙整、(2) 產品願景梳理、(3) 產品開發排序。
上一篇《產品管理的首要任務,重視每位利害關係人》提到各種利害關係人的應對,這篇將接續分析這些利害關係人會如何影響產品策略、產品定位,包含,包含 (1) 產品定位、(2) 產品開發目的、(3) 產品需求順序。
在群眾集資平台除了擔任平台顧問,同時也協助產品開發管理,因此這系列文章將會整理我在產品管理所學到的教訓,以及在跨部門溝通的收穫,這篇會先著重在 (1) 利害關係人怎麼協調 (2) 重視但不忽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談工作上的成長時,我們多半會聚焦在各種能力的累積與提升,或是選擇賽道、產業跳轉的判斷,然而比較少談到的是工作習慣的養成。 由於近來在社群上,逐漸看到針對新鮮人工作習慣的建議。在此我想分享一個,不論是工作了多久,都相當適用的習慣養成,那就是:關於回饋,請主動出擊,也是所謂的主動尋求回饋。
Thumbnail
什麼是最近火紅的Actions & Blinks? 他的優點是什麼?目前存在什麼問題?本篇文章將會以圖文介紹Actions & Blinks的原理並講講我對此技術的看法
Thumbnail
網頁回應碼是指當網頁伺服器處理完一個請求後所回傳的狀態碼。這篇文章介紹了網頁回應碼的分類,包括1XX、2XX、3XX、4XX和5XX狀態碼,並解釋了各種狀態碼的意義和常見原因。
Thumbnail
我認為現在AI的學習模式就是一種高效回饋,告訴你做錯的同時,還會告訴你怎麼樣做得更好,可怕的是回饋頻率還高的驚人。
Thumbnail
觀察者模式透過主題訂閱/訊息通知的機制,極度增強系統的可擴展性、靈活性以及降低組件間的耦合度。概念直觀簡單,是非常實用的設計模式。
Thumbnail
Heuristic 啟發式設計是用戶體驗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涉及了許多與真實世界匹配、用戶控制、一致性和準則等方面,通過一些具體的例子解釋了這些原則的重要性。本文還提供了一些相關的視覺系統狀態和系統與真實世界匹配的例子,同時附帶了一些相關的教程和資料來源。
Thumbnail
這篇是以預設工作流為基礎,加入提示詞去控制畫面,目的是控制生成圖像的主題跟提升品質。
Typeform 問卷工具好不好用?快來免費試用!詳細教學流程,5分鐘學會用Typeform設計製作線上問卷,調查表單也很容易!為你整理好了Typeform問卷模版和問卷製作關鍵技巧,跟著我們一起學,輕鬆提高你的線上文件回覆率KPI!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談工作上的成長時,我們多半會聚焦在各種能力的累積與提升,或是選擇賽道、產業跳轉的判斷,然而比較少談到的是工作習慣的養成。 由於近來在社群上,逐漸看到針對新鮮人工作習慣的建議。在此我想分享一個,不論是工作了多久,都相當適用的習慣養成,那就是:關於回饋,請主動出擊,也是所謂的主動尋求回饋。
Thumbnail
什麼是最近火紅的Actions & Blinks? 他的優點是什麼?目前存在什麼問題?本篇文章將會以圖文介紹Actions & Blinks的原理並講講我對此技術的看法
Thumbnail
網頁回應碼是指當網頁伺服器處理完一個請求後所回傳的狀態碼。這篇文章介紹了網頁回應碼的分類,包括1XX、2XX、3XX、4XX和5XX狀態碼,並解釋了各種狀態碼的意義和常見原因。
Thumbnail
我認為現在AI的學習模式就是一種高效回饋,告訴你做錯的同時,還會告訴你怎麼樣做得更好,可怕的是回饋頻率還高的驚人。
Thumbnail
觀察者模式透過主題訂閱/訊息通知的機制,極度增強系統的可擴展性、靈活性以及降低組件間的耦合度。概念直觀簡單,是非常實用的設計模式。
Thumbnail
Heuristic 啟發式設計是用戶體驗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涉及了許多與真實世界匹配、用戶控制、一致性和準則等方面,通過一些具體的例子解釋了這些原則的重要性。本文還提供了一些相關的視覺系統狀態和系統與真實世界匹配的例子,同時附帶了一些相關的教程和資料來源。
Thumbnail
這篇是以預設工作流為基礎,加入提示詞去控制畫面,目的是控制生成圖像的主題跟提升品質。
Typeform 問卷工具好不好用?快來免費試用!詳細教學流程,5分鐘學會用Typeform設計製作線上問卷,調查表單也很容易!為你整理好了Typeform問卷模版和問卷製作關鍵技巧,跟著我們一起學,輕鬆提高你的線上文件回覆率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