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白紙革命如火如荼?牆內朋友說:我比較關心連續劇演到哪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新聞媒體鋪天蓋地報導牆內人民無法忍受長時期封控,適逢烏魯木齊火災,觸發民眾自發舉白紙上街示威。Facebook上都炸了,好像百年難得一遇的顏色革命終於在牆內爆發。

本來想靜觀一個月才說,不過仍然忍不住問牆內的朋友們近況。

此前試過失言令朋友行政拘留三日。微信緊張,不能直說。只問健康。沒想到他們更直白勇敢:

raw-image


我不關心發生甚麼事

幾位朋友都在單位工作,其中一位在疫情開始至今,偶爾要去防疫旅館支援:

廣州封控了一個月,久不久有人跑出來鬧事。領導都係廢㗎啦,報喜不報憂。我不嬲都唔關心呢啲,追追劇,關心吓娛樂新聞好過。

這邊廂才講完,另一位朋友說她遺留了會員卡信用卡或不知甚麼卡在A店鋪。騎車回程撿回的路上,看到這樣的風景: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4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Meetnwalk|原地遊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et'Off
22會員
256內容數
在點與線之間建立幸福的平面
Let'Off的其他內容
2024/09/08
找照片,花了點時間。 本系列因為抽奬原故,分三篇刊出,卑鄙地。 找照片花了點時間,陸續更新到截稿為主。 第一篇:20歲前 那是她的20歲,不是我的。那年她剛好從大陸來港,短期課程結束後,認識了我和另一位喜歡拍照的朋友。我們假日出門拍照,那是休息時拍的照。 那個夏天,在赤柱她跟我說起她的髮小
Thumbnail
2024/09/08
找照片,花了點時間。 本系列因為抽奬原故,分三篇刊出,卑鄙地。 找照片花了點時間,陸續更新到截稿為主。 第一篇:20歲前 那是她的20歲,不是我的。那年她剛好從大陸來港,短期課程結束後,認識了我和另一位喜歡拍照的朋友。我們假日出門拍照,那是休息時拍的照。 那個夏天,在赤柱她跟我說起她的髮小
Thumbnail
2024/09/03
28歲相簿裡最捨不得刪的照片 那些年我帶了兩位大陸來的碩士行,走遍了香港。 從銅鑼灣走上山頂,想拍下萬家燈火做cover photo。 遇上大霧。
Thumbnail
2024/09/03
28歲相簿裡最捨不得刪的照片 那些年我帶了兩位大陸來的碩士行,走遍了香港。 從銅鑼灣走上山頂,想拍下萬家燈火做cover photo。 遇上大霧。
Thumbnail
2024/09/03
20歲前最捨不得剛的照片,不解釋。 那些年儲了人生第一筆錢買,買了一台單反和一支定焦鏡頭。 在人生低谷時,在沒有椅子的房間送了一本書給我。 相簿裡最捨不得刪的照片
Thumbnail
2024/09/03
20歲前最捨不得剛的照片,不解釋。 那些年儲了人生第一筆錢買,買了一台單反和一支定焦鏡頭。 在人生低谷時,在沒有椅子的房間送了一本書給我。 相簿裡最捨不得刪的照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新聞媒體鋪天蓋地報導牆內人民無法忍受長時期封控,適逢烏魯木齊火災,觸發民眾自發舉白紙上街示威。Facebook上都炸了,好像百年難得一遇的顏色革命終於在牆內爆發。 本來想靜觀一個月才說,不過仍然忍不住問牆內的朋友們近況。 此前試過失言令朋友行政拘留三日。微信緊張,不能直說。只問健康。沒想到他們更直白
Thumbnail
新聞媒體鋪天蓋地報導牆內人民無法忍受長時期封控,適逢烏魯木齊火災,觸發民眾自發舉白紙上街示威。Facebook上都炸了,好像百年難得一遇的顏色革命終於在牆內爆發。 本來想靜觀一個月才說,不過仍然忍不住問牆內的朋友們近況。 此前試過失言令朋友行政拘留三日。微信緊張,不能直說。只問健康。沒想到他們更直白
Thumbnail
一場社會運動或抗爭,要取得實質的成果,還是需要組織者持續的跟進、對在地持份者充權,配以各種相關研究等作為理據,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叫做可以爭取到一點成果。當一個社會,要淪落到靠媒體不負責任的介入,胡亂把本可發酵的議題浪費扭曲掉,也絕非這個城市之福。
Thumbnail
一場社會運動或抗爭,要取得實質的成果,還是需要組織者持續的跟進、對在地持份者充權,配以各種相關研究等作為理據,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叫做可以爭取到一點成果。當一個社會,要淪落到靠媒體不負責任的介入,胡亂把本可發酵的議題浪費扭曲掉,也絕非這個城市之福。
Thumbnail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人性,與其躲在螢幕後面下指導棋和散播仇恨,不如從身邊開始給予關懷,過去這一年多,我在疫情下學會的事,就是,謾罵無法帶著大家去任何地方,負面的言語也許讓你獨自一人逞了一時之快,但是正面的能量,卻能讓所有人一起走得又遠又長。
Thumbnail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人性,與其躲在螢幕後面下指導棋和散播仇恨,不如從身邊開始給予關懷,過去這一年多,我在疫情下學會的事,就是,謾罵無法帶著大家去任何地方,負面的言語也許讓你獨自一人逞了一時之快,但是正面的能量,卻能讓所有人一起走得又遠又長。
Thumbnail
台北進入三級警戒後,在以往人靠人人黏人的捷運板藍線上, 大家好像很怕旁邊的人似的,向同級相的磁鐵,你一靠近,我又遠離。捷運裡突然出現了好多的空間......
Thumbnail
台北進入三級警戒後,在以往人靠人人黏人的捷運板藍線上, 大家好像很怕旁邊的人似的,向同級相的磁鐵,你一靠近,我又遠離。捷運裡突然出現了好多的空間......
Thumbnail
         疫情再度的爆發,現在的情形比起去年剛開始的時候,那時的三、四月還要悽慘。更可怕的是人心惶惶,我們似乎已經慢了好幾拍,整個由被動到不知所措的情況。幾乎可以確定接下來最起碼到六月底,應該都不會太樂觀,甚至要有心理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當然疫情的崩壞有批評聲是很正常的,再
Thumbnail
         疫情再度的爆發,現在的情形比起去年剛開始的時候,那時的三、四月還要悽慘。更可怕的是人心惶惶,我們似乎已經慢了好幾拍,整個由被動到不知所措的情況。幾乎可以確定接下來最起碼到六月底,應該都不會太樂觀,甚至要有心理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當然疫情的崩壞有批評聲是很正常的,再
Thumbnail
明明上週還在為了新專輯跑宣傳通告的說,一夕之間,好像就沒有工作可以執行了。 即便那些宣傳通告是沒有收入的,但我還是跑得很開心啊,可以見到大家很開心啊!可以說說笑笑分享喜怒哀樂是很開心的啊,怎麼一下這些事情都變得非常珍貴的呢? 以前不用戴口罩也可以大搖大擺的出門,家裡酒精原先...
Thumbnail
明明上週還在為了新專輯跑宣傳通告的說,一夕之間,好像就沒有工作可以執行了。 即便那些宣傳通告是沒有收入的,但我還是跑得很開心啊,可以見到大家很開心啊!可以說說笑笑分享喜怒哀樂是很開心的啊,怎麼一下這些事情都變得非常珍貴的呢? 以前不用戴口罩也可以大搖大擺的出門,家裡酒精原先...
Thumbnail
疫情的關係,讓所有人繃緊神經,儘管對於防疫的警戒程度已經明顯跟初期比起來鬆懈許多,但各個有關當局多也認為適度的鬆綁可以有助經濟恢復速度與人民的心理健康。 但近日就遇到兩次「事件」的發生,都在自己身邊,也頗有感觸。 成都的突發疫情 在此文中(https://matters.news/@jerome/
Thumbnail
疫情的關係,讓所有人繃緊神經,儘管對於防疫的警戒程度已經明顯跟初期比起來鬆懈許多,但各個有關當局多也認為適度的鬆綁可以有助經濟恢復速度與人民的心理健康。 但近日就遇到兩次「事件」的發生,都在自己身邊,也頗有感觸。 成都的突發疫情 在此文中(https://matters.news/@jerome/
Thumbnail
        興高采烈地發了訊息出去,目光直視著對話框的左端,期待看到「已讀」2個字躍然出現。10分鐘過去了……怎麼還是沒有出現?百無聊賴的滑開臉書,快速瀏覽一下今天的新聞:「今日確診人數為1人」、「即將進入封城兵推演練」、「羅志祥與周揚清分手」,然後點了幾個youtuber的頻道,看了幾個業配,
Thumbnail
        興高采烈地發了訊息出去,目光直視著對話框的左端,期待看到「已讀」2個字躍然出現。10分鐘過去了……怎麼還是沒有出現?百無聊賴的滑開臉書,快速瀏覽一下今天的新聞:「今日確診人數為1人」、「即將進入封城兵推演練」、「羅志祥與周揚清分手」,然後點了幾個youtuber的頻道,看了幾個業配,
Thumbnail
繼上一篇〈天猶未光: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再來是我開始關心一些社會議題的始末。說也奇妙,轉折點一樣是在大學、還信仰神壇上的國民黨的時候。想想或許是因為人在臺北,離了家更容易接觸到同溫層外的資訊(嗯對我很宅),而當時Facebook亦在臺灣興起的緣故,意外地成為轉變的契機。
Thumbnail
繼上一篇〈天猶未光: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再來是我開始關心一些社會議題的始末。說也奇妙,轉折點一樣是在大學、還信仰神壇上的國民黨的時候。想想或許是因為人在臺北,離了家更容易接觸到同溫層外的資訊(嗯對我很宅),而當時Facebook亦在臺灣興起的緣故,意外地成為轉變的契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