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爾王瘋癲之原因與處境 —老化問題之現況反思

2022/11/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源:維基百科
風雨飄搖中,老國王仰望蒼天,發出對生命和人性的怒吼及叩問,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 一《李爾王》中,呈現權力分崩離析後,虛偽的愛面目全非之餘,更探討人的老化命題:生命、身心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刻,那逐漸衰敗凋零的模樣。這裡,我想針對李爾王瘋癲的脈絡 探討其原因,並從這部莎劇作品去試問現今對於「老化」之觀感和風向。
悲劇,是藉由英雄的墮落,去引發觀眾的畏懼與同情共感。《李爾王》中,墮落是李爾最後尊嚴喪盡的失態與瘋癲,而探究其原因,首先我認為和他長年身處高位有關。無邊的權力、諂媚的言語,讓人自視甚高,真以為自己能夠呼風喚雨。而對於權力地位的過度信奉,讓李爾到了渴望愛的晚年時,卻仍然用利益交換、上對下的方式去索求親情,成為這齣悲劇的開端。其次,當他發現自己曾擁有的愛與尊敬全是女兒與臣子的虛與委蛇後,李爾受到強 烈心靈打擊,加劇了他的瘋癲。從「女兒是敬愛著自己的」到「女兒嫌棄自己的老邁」再到 「女兒不過是把自己當作奪取王權、土地過程中的一顆棋子」,李爾的瘋癲不斷惡化,卻從 這才開始對人性有真實的理解。當他在流亡過程中慢慢失去隨從、排場與尊嚴,他才終於發 現眾人曾家追捧的並非他本身,而是財富與權位的具象焦點。
最後,也最根本的原因,是從李爾的言行中透漏出的衰老和失智跡象,從他對出讓權力 後結果過於天真的判斷、與事件內容不成比例的情緒化反應、對於身邊親信的容貌失憶,再 到與他人對話時反覆而碎裂的語句,太多的細節都能將李爾的處境連結到失智症的徵兆,而 這也是他的兩個女兒之所以能將他的權力逐漸坐空的原因之一。《李爾王》裡呈現的是一個 老人身心俱衰的過程,他的昏聵、暴躁、易怒之下,藏著對於內在凋零的不適與無助,我想 這是放到現今社會也有待解決的問題之一。人們一面揮著敬老尊賢的大旗,一面暗地裡為老 人貼上頑固、古板、無法溝通又情緒化的標籤,許多看似有利長者的政策,無非都是對於老人族群的邊緣化。而他們真正在老化歷程裡面對的身心失調問題、對社交關懷的渴望以及對 愛與尊重的需求卻總不被滿足。當論及「敬老金」、「博愛座」等議題,人們或許不會堅決反 對給予老人的福利措施,但總會帶有某中輕蔑敷衍的態度,以一種「我們妥協你們就可以閉 嘴了吧?」的心態,去看待其實對於老年人來說非常嚴肅抑或難以啟齒,關乎生命尊嚴的議題。
為了簡化「年老」的概念,大部分的人們比起從身心狀態去綜合評估一個人的衰老程度, 更傾向於從年齡直接劃分人的生命階段。而這樣的現象,導致了年齡焦慮。例如,「大齡女 子」、「剩女」之類的稱呼,深化女性的價值在於其青春美貌的主張。對於用年齡去評估一個 人的價值這件事情,我認為是非常不利於社會發展的,因為當大部分的人都接受活著的意義 會隨著人生的進程而逐漸下滑,相信「明天的我只會越來越老、越來越糟」,就很難同時對 未來有遠望和憧憬地活著。而強烈的年齡焦慮使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心力去掩蓋歲 月在容貌上留下的痕跡,在奮力維持青春的外表中,逃避面對身體機能老化與心靈亦逐漸老 去的事實。
知名女權主義先驅——西蒙·波娃對老化議題提出了跳脫思考的註解:我們不應該用人 在社會上的產值,來定義人生而為人的價值。人是無法單一存在的,我們必須生在多元和豐 富的世界裡,才能從彼此的關係中建構出自我。同樣的,青春之所以備受推崇,也是因爲人 的生命有限、終將一死,瞬間絢爛之珍貴全仗死滅長長的虛無。因此,回看「老化」,我們 應以中性的眼光,理解它僅是一個生命必經的階段。而面對身處不同生命階段的人們,沒必 要排擠或分化,如不能同理就給予尊重和空間,如有餘力就關懷、幫助。
所有戲劇與故事,無非都是生命之預習,縱然在十八九歲的此時此刻,「老化」是一個 還有些久遠的議題,但從《李爾王》一劇與對相關內容的延伸探討中,我們可以學習面對無法解決的生命問題如何從容以對,面對彼此的差異如何互相園囿與包容。而當我們有天突然 體認到青春不再的事實,就不會受困於否認、懷疑和焦慮太久,而能有足夠的底氣和信念去 開拓人生的下一章節。
(醫學與文學心得四選三之三)
卡呂的清醒狀態
卡呂的清醒狀態
不只有呼吸地活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