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語克利斯‧馬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沒有被《堤》電到幾秒鐘的,都不是影癡。

多年來,這群人先後形成了一個無形的群體。跨國界、跨世代地以這部穿越時空的科幻愛情片為連結。最為著名的就是溫德斯在《尋找小津》途中發現的酒吧「堤」。同樣到此一訪過的還有萬仁導演。
馬克創作遊歷之廣,往往讓許多影癡迷蹤,尤其帶著《堤》那份美麗誤會而身陷其中的,要再重溫,幾無可能,如果你不理解那份對左派的理想主義追求話。如果你不了能享受電影只是他的諸多寫作形式之一的話。當然,你也可能是重中之重,不過我還不到,也再不想那麼重。尤其在影展中密集朝拜。
太任性當不了影癡。當然。
但是,太密集的話,你會知道絕無可能任性的是時間的變化。那份筆記是與時具變,時時修正的。而局勢一直在變化(包括連馬蓋到馬克的翻譯也是)。然而,只是假以時間之名,「局」的轉與變,才是馬克這種導演的紀錄之眼凝視的所在。繼他而後,曾深受影響的高達也死了。時間仍在繼續。有沒有與他們同在,不知道。但,他們不在這一局了,手中的機器不再轉了。
可是,我有個奢望。
想接手那部機器,還有那隻筆。
附上,2002年紀錄片雙年展的馬克局部。
基進而浪漫的影像詩人
──克利斯‧馬克 (Chris Marker,1921–2012)
被世界譽為影像詩人、電影散文家的克利斯馬克,在台灣上映過的作品。不過,1962年他以一系列連續動作的黑白靜照完成的科幻作品的《堤》(La Jetée),獨特的手法,詩化的影像韻律與節奏,多年來一直被少數超級影痴奉為經典。這位奇才與莒哈斯、亞倫雷奈、艾格妮娃達在法國電影新浪潮中一起被歸類為左岸派。馬克在1950年代投入紀錄片的拍攝。在1968年學潮之後,更與同伴成立了SLON製作小組,致力於積極參與社會的電影創作。
《紅在革命蔓延時》(Le Fond de l’air est Rouge)是他長期追蹤全球的左派政治運動的紀錄片:影片分成「脆弱的雙手」與「裁斷的雙手」。紀錄了1967–1977年間世界的重大變動,從越戰、68年巴黎的五月學潮,蘇聯對捷克的入侵、古巴的卡斯楚、切格瓦拉、伊朗的國王,智利薩爾瓦多阿言德等。包括從龐大的官方與偷拍的影像資料裡挑選、重新編織,灌注觀點、脈絡、質疑,讓觀眾能重新閱讀這些影像。透過這個巨大的影像重構,細密地的對於左派所追求的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與失敗,進行深刻的反省與觀照。初版完成於1978年在蘇聯解體後,時長240分鐘,1996年重新修改成180分鐘的版本。(舊譯:赤色風雲)
1993年的《亞歷山大之墓》(Le Tombeau d’Alexandre)透過對蘇聯共產黨派導演亞歷山大‧梅德維金(Aleksandr Medvedkin)出土的作品,進行重新的探索,從舊有檔案、以及導演親友和工作夥伴的訪問,重探亞歷山大的一生。當然蘇聯社會主義又是導演關注的焦點,此外蘇聯電影的脈絡則是馬克因記錄對象而衍生的電影形式,做出另一面向的探索。馬克依然從這些大量檔案進行再編輯,實踐他再閱讀─再創作的方法學。
亞歷山大在那個講究拍片量業績的時代,能以自由而完全不受組織中心控制的拍片方式持續創作,顯然讓馬克對異時異地與自己某些方面不謀而合的創作方式;以及這位每部作品都是絞盡腦汁的要達成黨的目的,卻都被批判為怪異的導演,產生極大的好奇。影片採用書信體的形式,如實呈現導演用影像寫信的風格。而馬克對這些舊作反覆引用,以實驗手法來呈現這位最後的布爾什維克的生活。
小說家、劇作家、詩人、新聞記者、電影導演、甚至裝置藝術、以及多媒體藝術克利斯馬克橫跨多方領域毫無障礙,每每跨一步往往令人驚嘆無法捉摸,然而一個左派的實踐與反思,以及不拘形式的書寫,應是他最本然不變的核心了。至於是要保守、或進步,是要文字、音樂、影像或多媒材,反正馬克絕對不會有基本教義派的答案。
國影中心─「敬永恆的時空旅人-克里斯馬克」回顧展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87內容數
921大地震後,災區展開了重建,我先是到了東勢、然後日月潭遇見邵族,是這二十年間陸續寫成的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立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歷史題材要後設要將創作者從背後翻轉到前頭來,得探索─「為了什麼?」以及「為何用這種方式呈現」,不是說創作者不能站到前頭來,而是想引導出什麼。
《菲林之馬》電影速寫04 《菲林之馬》是繼《空一格,戲院》之後,以老戲院為主題的系列作品,將於2021年10底於高雄電影節播放。除了舊戲院軌跡,這次探索凋零的菲林,尋訪台灣人自製的第一部台語片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演員吳碧玉女士,並與舞者周書毅、陳勇成、以及劇場新秀余潔一起演出,幾段現實、幾分夢想
──探勘紀實與戲劇邊界的杜桑‧哈那克 「在生活之外創造新的真實,那不是報導式的真實;那是我看待生命圖像的方式。」──杜桑‧哈那克
《菲林之馬》電影速寫03 因緣際會,被賣到麥寮拱樂社的她,成了第一部台人自製的台語片女主角。而我是在上個世紀末跟了一部學姐記錄麥寮拱樂社的紀錄片,也才從中碰觸到這塊缺角的影劇史。李香秀導演拍這部片花了十年的歲月,那可是真正用16mm菲林拍的作品,而我僅在最後一階段幫了一些忙,但卻開啟了初次的紀錄片從
《菲林之馬》電影速寫02 要怎麼說一部這樣路數的電影呢,既不是一般故事片,也不是一般紀錄片,又有舞者又有馬的,到底怎樣?還是一個一個說吧。《菲林之馬》就從這位國寶說起。 本公主佇遮,馬當然愛後壁邊仔等。 吳碧玉唱起戲來仍中氣十足、聲如洪鐘 碧玉阿嬤命運比寶釧還要苦,年逾八旬的她,在你眼前幽默風趣、唱
這樣南北一趟走下來,一定會發現老戲院是跟市場總是一起,有舊戲院就有舊市場,有老市場就有老戲院,共構共生的,當初最先鎖定的「中都」就是這樣(不過「中都」因之前有劇組拍完沒有善後導致主人不肯借拍,拍片不善後,害死自己人)。無奈中都之馬只好轉移陣地,說來容易,老戲院幾乎拆光了,整個市區找不到一處滿意的場景
歷史題材要後設要將創作者從背後翻轉到前頭來,得探索─「為了什麼?」以及「為何用這種方式呈現」,不是說創作者不能站到前頭來,而是想引導出什麼。
《菲林之馬》電影速寫04 《菲林之馬》是繼《空一格,戲院》之後,以老戲院為主題的系列作品,將於2021年10底於高雄電影節播放。除了舊戲院軌跡,這次探索凋零的菲林,尋訪台灣人自製的第一部台語片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演員吳碧玉女士,並與舞者周書毅、陳勇成、以及劇場新秀余潔一起演出,幾段現實、幾分夢想
──探勘紀實與戲劇邊界的杜桑‧哈那克 「在生活之外創造新的真實,那不是報導式的真實;那是我看待生命圖像的方式。」──杜桑‧哈那克
《菲林之馬》電影速寫03 因緣際會,被賣到麥寮拱樂社的她,成了第一部台人自製的台語片女主角。而我是在上個世紀末跟了一部學姐記錄麥寮拱樂社的紀錄片,也才從中碰觸到這塊缺角的影劇史。李香秀導演拍這部片花了十年的歲月,那可是真正用16mm菲林拍的作品,而我僅在最後一階段幫了一些忙,但卻開啟了初次的紀錄片從
《菲林之馬》電影速寫02 要怎麼說一部這樣路數的電影呢,既不是一般故事片,也不是一般紀錄片,又有舞者又有馬的,到底怎樣?還是一個一個說吧。《菲林之馬》就從這位國寶說起。 本公主佇遮,馬當然愛後壁邊仔等。 吳碧玉唱起戲來仍中氣十足、聲如洪鐘 碧玉阿嬤命運比寶釧還要苦,年逾八旬的她,在你眼前幽默風趣、唱
這樣南北一趟走下來,一定會發現老戲院是跟市場總是一起,有舊戲院就有舊市場,有老市場就有老戲院,共構共生的,當初最先鎖定的「中都」就是這樣(不過「中都」因之前有劇組拍完沒有善後導致主人不肯借拍,拍片不善後,害死自己人)。無奈中都之馬只好轉移陣地,說來容易,老戲院幾乎拆光了,整個市區找不到一處滿意的場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喬治米勒曾經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
Thumbnail
生於 1935 年的希臘導演泰奧・安哲羅普洛斯,其作品題材向來以國族、歷史、命運見長,並善於運用長鏡頭(Long take)推移來折疊時空變化,營造有別於純粹紀實的魔幻與詩意。約略三十歲才成為導演的他,自陳長鏡頭與畫外空間的美學運用分別受到了溝口健二和安東尼奧尼、以及柏格曼的《假面》啟發
Thumbnail
它必須是短暫的,如同末日裡燃燒綻放的生命;它必須被見證,因為痛苦是那麼的真實,生命卻又那麼虛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乃至結果如何,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付出所有,沒有太多思考和辯證,沒有精心設計的對策,也許太過單純、乏善可陳──但他們已經付出一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克里斯多夫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特別是他在時間與感知方面的探索。從《天能TENET》到《全面啟動》,審視了他對於時間重疊和共時性的詮釋。文章中也提到了其他電影,如《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和《你的名字》,以及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名言。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者舉行了卡薩維蒂的《影子》放映會,選舉播放《影子》,是因為它或許對今天的我們有所啟發。 卡薩維蒂執導前的美國 美國獨立電影歷史悠久,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隨著可攜式攝影機出現,美國獨立電影的數目明顯增加,當中最具象徵式的人物有瑪雅黛倫,拍攝了《午後的迷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喬治米勒曾經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
Thumbnail
生於 1935 年的希臘導演泰奧・安哲羅普洛斯,其作品題材向來以國族、歷史、命運見長,並善於運用長鏡頭(Long take)推移來折疊時空變化,營造有別於純粹紀實的魔幻與詩意。約略三十歲才成為導演的他,自陳長鏡頭與畫外空間的美學運用分別受到了溝口健二和安東尼奧尼、以及柏格曼的《假面》啟發
Thumbnail
它必須是短暫的,如同末日裡燃燒綻放的生命;它必須被見證,因為痛苦是那麼的真實,生命卻又那麼虛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乃至結果如何,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付出所有,沒有太多思考和辯證,沒有精心設計的對策,也許太過單純、乏善可陳──但他們已經付出一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克里斯多夫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特別是他在時間與感知方面的探索。從《天能TENET》到《全面啟動》,審視了他對於時間重疊和共時性的詮釋。文章中也提到了其他電影,如《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和《你的名字》,以及引用了愛因斯坦的名言。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者舉行了卡薩維蒂的《影子》放映會,選舉播放《影子》,是因為它或許對今天的我們有所啟發。 卡薩維蒂執導前的美國 美國獨立電影歷史悠久,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隨著可攜式攝影機出現,美國獨立電影的數目明顯增加,當中最具象徵式的人物有瑪雅黛倫,拍攝了《午後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