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2018年開始駐點高涅,只因為那裏沒有教會、沒有基督徒,當地人甚至沒聽過耶穌,所謂的「福音未及之地」。宣教上身的人就知道—「福音未及之地」對宣教士有致命的吸引力。吸引力是強大的磁場,讓你身不由己、不斷不斷再靠近一點;致命也不是膨風誇張,你會不顧生死、一路HIGH到底。來認識高涅,就知道高涅的魅力。
高涅是甚麼?
高棉文កោះញែក,中文音譯「高涅」,意譯「離島」。問題來了:高涅不在海上、不是島嶼,怎麼會這麼離譜叫離島呢?
高涅是縣級行政區,隸屬蒙多基里省,是柬埔寨面積最大的省分,佔全國土地面積近十分之一。「蒙多基里」មណ្ឌលគីរី 意譯「山的中心」,位處柬埔寨東北、鄰境越南。
不到一甲子前,高涅這片山區的林木蔥鬱、人煙罕至,是飛禽走獸的快樂天堂,只有一些少數民族世居。後來軍隊進駐,起初各級官兵一律平等、人人一頂吊床了事,慢慢地、眷屬遷入,找著水源地,沿著溪流河川、開發住家營地,篳路藍縷、伐木、割草、鋪橋、造路…,一片綠油油的森林、硬是被刨出一塊光禿禿的空地,零星紛落幾座草房、炊煙裊繞,就像浩瀚汪洋中的一個小島,附近沒有其他的島嶼陸地,像個離島。剛開始誰也不知道這地方叫什麼名字,也可以說根本還沒有名字,問起駐軍所在地,「就是那個離島」,叫得可順口、又寫真,人人聽得懂、也找得到,等到正式劃分行政區,必也正名,順理成章叫「高涅」。
高涅位居偏鄉,是柬埔寨少數民族的原鄉、高棉人心目中的化外之地,直到如今、還是地廣人稀,雀屏中選成了縣級行政區,和政治軍事脫不了干係。
三波移民潮
1. 獨立建國充實邊防之必要
1953年柬埔寨獨立建國,脫離法國九十年殖民,獨立之父施亞努國王無縫接軌擔任首相,推行「佛教社會主義」,躊躇滿志、經略治國,制定第一個五年計畫 (First Five-Year Plan, 1960—1964),旨在提高國民人均,之後延長兩年達標,備受鼓舞,緊接著規劃第二個五年計畫 (Second Five-Year Plan, 1968-1972),惜因國內不靖而中止。
經濟略顯起色的同時,柬埔寨和鄰國的齟齬日深,左鄰泰國、右舍越南,蠢蠢欲動、虎視眈眈,已經讓人坐立不安,北邊新興的巴特寮 (Pather Lao) ,大分貝對柬寮邊境、柬埔寨境內的上丁省和臘塔納基里省發表領土主張,更是如芒刺在背,施亞努首相拉高國際聲量,強調柬埔寨的獨立、中立和完整,公開要求國際強權介入,國內部分也自立自強,首要之務是充實東北邊防。1963年起,職業軍人部隊陸續奉派攜眷駐紮高涅,因為人多事雜、管理的需要迫在眉睫,追加派令文官常駐、眷屬也隨即跟進。這是高涅第一次有高棉人集體移入的記錄。
上世紀六零年代進駐高涅的高棉人,或文官、或武將,都和這批駐軍有關。這些人也因為捷足先登、加上官場出身,如今在高涅多半富賈一方,世居蛋黃區、擁良田美地,兒孫滿堂、永世其昌。
2. 紅高棉民主柬埔寨時期 1975.04.17-1979.01.07
1975年四月十七日紅軍入城、攻陷金邊,柬埔寨變天!紅色政權執政掌權,作為「紀元零年」的起點。「一號大哥」一聲令下,師法中國大躍進,以文化大革命為好樣,成立人民公社,全國人民大風吹。高棉人通通被連根拔起,離開本地本族本家、開步走向未知之地。這些不明所以被配送到高涅的人,來了才知道這地方叫高涅,真是離島,根本瘴癘之地!避之唯恐不及,偏偏由不了你,好死不如賴活,認命才可能活命。這是高棉人集體遷入高涅的第二筆紀錄。
糾纏十年的柬越戰爭 (1978-1989),地利之便、高涅始終是熱點。1979年越南人跨境打跑紅高棉,一月三日拿下高涅、先馳得點,請神容易送神難,越南人在高涅如入無人之境,你家就是我家,成群結隊、喧嘩橫行,有些高棉人看著苗頭不對,高涅不能再待了,捲起包袱走人,往東就到越南,當然不能自投羅網,只有一路向西、離越南越遠越好,結果到了泰國邊境、進了難民營。
紅色政權垮台,人民用腳投票,有人離開高涅、更多人選擇留在高涅,因為不知道能去哪裡,卻也因此吸引不少人來!主要是當初被人民公社拆散的千家萬戶,想方設法要找生死不明的家人下落,一旦連繫上,許多人不遠千里、從山南水北到高涅,只為了和家人團圓,高涅人口排列組合、再度更新。
新政府上台,管不了有如末梢神經的高涅,這些在高涅重新起家的高棉人,當年兩手空空、一文不明,如今多半安家落戶在村落田間、世代務農,雖然翻不了身,卻是有田有地、有兒有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3. 聯柬時期1992-1993
為了落實1991年十月簽訂的巴黎協定:全面政治解決柬埔寨衝突,聯合國依約成立柬埔寨過渡時期聯合國權力機構 (United Nations Transitional Authority in Cambodia, UNTSC),簡稱聯柬,全面接管柬埔寨,維持局面穩定及進行選舉。
聯柬完成柬埔寨第一次民主選舉,籌組民選政府,讓柬埔寨拿到民主國家俱樂部的會員資格,重回國際社會,堪稱壯舉!高涅人不痛不癢、完全無感。可是,聯柬同時解散難民營!為了讓選舉結果更有代表性、也更具正當性,所以把赤柬當家後,魚貫而至難民營的高棉人,全數遣返回國。高涅人有如切膚,非常有感!
當年虎口餘生、苟活難民營的人,想方設法出走,首選是法國、美國,壓根沒想要回國!驟然聽到解散令,豈止五味雜陳。在難民營裡,儘管前途茫茫,至少不愁吃喝;一旦離開難民營,反而頓失所依、開門七件事鋪天蓋地而來!形勢比人強,有人別無選項、直奔當年的老家高涅。
畢竟少小離家、闊別十餘年,遊子返鄉的忐忑、浩劫重生的萬幸,讓回家的長路漫漫。這時候高棉人集體主義的DNA發威,除了攜家帶眷,揪團難民營結識的各路人馬結伴同行,天涯淪落人群聚壯膽。一批接一批、浩浩蕩蕩,前進高涅。這是高涅有高棉人集體遷入的第三筆紀錄。
有別於前兩次出於政令強制而被動移民高涅,這次完全自發,所以這筆紀錄也是非正式的,只因為年代接近,高涅人記憶猶新,一旦開講、個個如數家珍。
1993年選舉完,政局相對安定,搞發展、拚經濟,是全民共識。這些到高涅重新上發條的高棉人,趁著毫無章法,人人劃地為王,有土斯有財,圈多大地、各憑本事,在自己的王國裡,又吃又喝、又買又賣、又嫁又娶、又耕種又建造,心無旁鶩、向錢看,人人忙得帶勁。原來只有軍警農工的高涅,從這時候起,職業開始多樣:軍警公教士農工商…,天天上演百工圖。
高涅的廿一世紀
2013年中國倡議一帶一路,鐵桿朋友共襄盛舉,柬埔寨再也回不去了!
媒體注目焦點是南部臨海的西港,政治、經濟、軍事…,面面方方都吸睛,對東北偏鄉的影響,怎麼都上不了版面頭條,高涅人其實深受其惠!舉交通為例,一帶一路、鋪橋造路,柬埔寨條條大路通金邊,遙想1990年代從金邊到蒙多基里省城,一個禮拜到得了,算你運氣好!從省城到高涅還有一百公里路,只能祝你幸福、一路順風。2018年我們從金邊到高涅,搭乘沿途臨停的野雞車,五百公里路程、十小時完成!這種效率跟當年比,根本是光速!
既然交通便捷、貨暢其流,到高涅不再是離鄉背井、壯士斷腕的移民壯遊,更多是探勘性質濃厚、到此一遊的輕旅漫遊。
這段時間到高涅打卡的高棉人,趨向大富與赤貧兩個極端。有些大亨派買辦來購地炒房,尤其在2019年耳聞蒙多基里省會即將遷到高涅、和2023年據傳高涅內定升級建省的兩個高峰點,雖然事後證明空穴來風,拉抬高涅地價房價的成效卓著;除此之外就是兩手空空的貧民,哪裡都混不下去、來高涅打工碰運氣。
這兩種人都是高涅人眼中的外人,高涅人是不跟外人打交道的!這些高涅的外人,彼此沒有同病相憐,反而因為階級差異、毫無交集。大亨當然不把高涅看在眼裡,只管支使代理人出面洽公,未必吹過高涅的風;赤貧的外地人來測水溫,只要得溫飽、就繼續待著,實在搞不出名堂、當然就是過客一枚,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柬埔寨政府積極開發全國,高涅明顯屬於後段班,沒有礦產、水源不足、土質貧脊,先天不足、輸在起跑點,怪不了誰。今天這個小康局面,已屬萬幸—有省道柏油路穿越,電力、自來水系統和無線網路一一被建立,證實搶搭上開發的列車。
高涅一個上不了檯面小地方,發展迄今的歷程,和地緣政治、國際大事,都有密切直接的因果關係,是大環境創造的有利條件、起了催化作用,帶來質變和量變,可以說是蝴蝶效應、也可以說是天生註定。至於高涅長成今天這個樣子,跟高涅人其實沒太大關係,也就是說,高涅被長成什麼樣子,由不得高涅人作主。
我們來宣教的外國人,常駐高涅,幾年下來,讓高涅成了福音已及,眼看著高涅從一個素樸的村姑,開始擦脂抹粉,若隱若現小資的味兒,只是還沒有基督徒、更談不上教會,對我們來說,致命的吸引力猶存,我們會繼續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