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中國人的忍耐性格從何而來(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週我們聊到中國自從秦國一統天下後整個政治體制趨勢基本上就是往中央集權去發展,尤其唐宋以後皇帝的權力更是一直不斷的擴大,講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說中國人的天性就是充滿奴性,但是其實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文獻紀載也顯示前工業時代的普羅社會大眾都差不多「奴」,就算是西方那些有議會的政體,主要的參政權基本上還是掌握在諸侯、地主與富商等上層階級手上。(十九世紀前即便是英國等民主國家,投票資格都具有財富門檻)

而這些上層社會人士其實也是近代歐美國家民主化的重要推手,同時這些人雄厚的財力某種程度上也讓工業革命得以發生。不過同時期處在明朝及清朝的中國社會,其實也發展出蓬勃且廣大的貿易體系,也誕生出類似歐洲銀行的錢鋪負責資金周轉,但各位讀者你們看現在的中國,覺得中國政治體系有轉型成功嗎?顯然不是,反而利用高科技更加嚴密的監控人民。

那究竟在中國,是什麼樣的隱藏力量在推動這一切呢?

與大一統體制息息相關

自從戰國時代起居住在華夏大地的人們都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整個華夏大地一定要維持統一且要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統治者,整個中華民族的生命財產方能得到保障,事實上這個信念在西方人眼裡真的很不可思議,因為即便是明朝以前中國的疆域(當時蒙藏疆及東北地區遼寧以外的區域皆非中國領土),其面積也與整個歐洲相仿,卻還維持高度中央集權的體制。

但這其實與中國的自然環境與水文地形息息相關,可以參考筆者之前的文章。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29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經濟、科學、歷史發展新天地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illiam Liou的沙龍
44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William Lio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7
隨著大航海發現新大陸與新航路,除了找到新資源與新貿易路線,同時因為發現更多新土地上述三者相互結合引發數百年的殖民熱潮,而台灣也是在大航海時代開啟後的一百年走進世界歷史的舞台。 殖民主義 殖民主義是指一個國家通過戰爭或其他方式尋求或取得另外土地及其土著居民的政策。殖民者通常會取得當地的實質性特權,
2025/01/07
隨著大航海發現新大陸與新航路,除了找到新資源與新貿易路線,同時因為發現更多新土地上述三者相互結合引發數百年的殖民熱潮,而台灣也是在大航海時代開啟後的一百年走進世界歷史的舞台。 殖民主義 殖民主義是指一個國家通過戰爭或其他方式尋求或取得另外土地及其土著居民的政策。殖民者通常會取得當地的實質性特權,
2024/12/31
征服的開始與發現美洲 首航美洲(1492~1493) 1492年8月3日夜裡,哥倫布的艦隊從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出發了。他的艦隊由3艘帆船和90名船員組成,旗艦是一條大型的克拉克帆船——聖瑪利亞號(諢名「加利西亞」號),以及兩艘小型的卡拉維爾帆船——平塔號和聖塔克拉拉號(諢名尼尼亞號)。平塔
Thumbnail
2024/12/31
征服的開始與發現美洲 首航美洲(1492~1493) 1492年8月3日夜裡,哥倫布的艦隊從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出發了。他的艦隊由3艘帆船和90名船員組成,旗艦是一條大型的克拉克帆船——聖瑪利亞號(諢名「加利西亞」號),以及兩艘小型的卡拉維爾帆船——平塔號和聖塔克拉拉號(諢名尼尼亞號)。平塔
Thumbnail
2024/12/24
在伊比利半島發展出卡拉維爾帆船後,歐洲人終於開始將目光瞄向神秘的東方。 探索東方的渴望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尋找獲取香料的新航線,以取代受政治環境影響而隨時可能停止供應的陸地貿易。貨幣主義者則認為,開啟探索時代的主要原因是歐洲貴金屬的劇烈流失。歐洲經濟建立在金、銀貨幣的流通上,
Thumbnail
2024/12/24
在伊比利半島發展出卡拉維爾帆船後,歐洲人終於開始將目光瞄向神秘的東方。 探索東方的渴望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尋找獲取香料的新航線,以取代受政治環境影響而隨時可能停止供應的陸地貿易。貨幣主義者則認為,開啟探索時代的主要原因是歐洲貴金屬的劇烈流失。歐洲經濟建立在金、銀貨幣的流通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當代台灣民族意識的興起肇因於任何中國政權企圖以專斷的方式宰制台灣本土的反彈,不論是中國國民黨或中國共產黨,透過獨裁統治的手段侵害台灣人之權力的過程中也只得自身被台灣人「敵對化」,進而在意識形態方面產生的「中國」與「台灣」兩個互不相容的鬥爭路徑。
Thumbnail
當代台灣民族意識的興起肇因於任何中國政權企圖以專斷的方式宰制台灣本土的反彈,不論是中國國民黨或中國共產黨,透過獨裁統治的手段侵害台灣人之權力的過程中也只得自身被台灣人「敵對化」,進而在意識形態方面產生的「中國」與「台灣」兩個互不相容的鬥爭路徑。
Thumbnail
事實上,中共也不只將中國帝王奴化百姓的馭民之術,用在監控奴役大陸同胞。且也將此馭民五術,同樣一步一步用在企圖圈禁與奴化台灣。然多數的台灣人,卻依然醉生夢死而不自知。不知「一個中國」爽的!絕對不是台灣。因為在那個野蠻與不文明的國度,台灣一旦被併吞,頂多又將淪為被蠻族圈禁的賤民與家奴。...
Thumbnail
事實上,中共也不只將中國帝王奴化百姓的馭民之術,用在監控奴役大陸同胞。且也將此馭民五術,同樣一步一步用在企圖圈禁與奴化台灣。然多數的台灣人,卻依然醉生夢死而不自知。不知「一個中國」爽的!絕對不是台灣。因為在那個野蠻與不文明的國度,台灣一旦被併吞,頂多又將淪為被蠻族圈禁的賤民與家奴。...
Thumbnail
經歷了多次的失敗後,中國引入了列寧式政黨,列寧式政黨才能實現中國人建立一個強大政權,動員和凝聚全體人民以擺脫西方國家干預中國政治的願望。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主線和底層邏輯,但卻被各種政治宣傳有意無意的偏離、掩蓋和隱瞞。或者把中國近現代歷史描述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建立社會主義的奮鬥歷程;或者描述
Thumbnail
經歷了多次的失敗後,中國引入了列寧式政黨,列寧式政黨才能實現中國人建立一個強大政權,動員和凝聚全體人民以擺脫西方國家干預中國政治的願望。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主線和底層邏輯,但卻被各種政治宣傳有意無意的偏離、掩蓋和隱瞞。或者把中國近現代歷史描述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建立社會主義的奮鬥歷程;或者描述
Thumbnail
中國共產黨政府會選擇採取直接統治的原因,說來很簡單,那就是一個專制獨裁政府永遠擔心自己的政權不穩,因此必需嚴厲控制國內的每一吋角落。古代的帝王們其實也有一樣的心態,只是過去的通訊與交通都不發達,因此有實際上的困難,要直接統治邊疆地區太過不切實際。而中國共產黨政府在建政後的前幾十年裡.......
Thumbnail
中國共產黨政府會選擇採取直接統治的原因,說來很簡單,那就是一個專制獨裁政府永遠擔心自己的政權不穩,因此必需嚴厲控制國內的每一吋角落。古代的帝王們其實也有一樣的心態,只是過去的通訊與交通都不發達,因此有實際上的困難,要直接統治邊疆地區太過不切實際。而中國共產黨政府在建政後的前幾十年裡.......
Thumbnail
自2014年「佔中」後,「一國兩制」如很多中國製造的產品一樣,走樣、變型。最露骨的說法要算「堅持「一國」之本  善用「兩制」之利」。
Thumbnail
自2014年「佔中」後,「一國兩制」如很多中國製造的產品一樣,走樣、變型。最露骨的說法要算「堅持「一國」之本  善用「兩制」之利」。
Thumbnail
儒家的「忠孝」價值與「大一統」還有相互加強的效應。兩者構成倚生關係。儒家價值為「家國同構」或「家國一體」的「大一統」集權專制提供支撐,「大一統」集權專制又成為儒家價值的堅固堡壘。
Thumbnail
儒家的「忠孝」價值與「大一統」還有相互加強的效應。兩者構成倚生關係。儒家價值為「家國同構」或「家國一體」的「大一統」集權專制提供支撐,「大一統」集權專制又成為儒家價值的堅固堡壘。
Thumbnail
這就導致中國將更多的資源和時間投入到凝聚大眾成為一個統一行動整體,而不是增強個體能力上。在「改造國民性上」,就著重培養國民對組織的適應性,而反對培養國民的獨立性和發揮個性,要求一致性和消除差異。「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注重提高國民的教育水準和才能,僅僅夠用就行了,而不能損害組織的統一性和一致性。
Thumbnail
這就導致中國將更多的資源和時間投入到凝聚大眾成為一個統一行動整體,而不是增強個體能力上。在「改造國民性上」,就著重培養國民對組織的適應性,而反對培養國民的獨立性和發揮個性,要求一致性和消除差異。「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注重提高國民的教育水準和才能,僅僅夠用就行了,而不能損害組織的統一性和一致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