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 》一到四集觀後感

《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 》一到四集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心血來潮,看了台劇《你的婚姻不是婚姻》的第一個故事《聖筊》和第二個故事《尾號1314》。《聖筊》描述的是一對結婚三年的夫妻,丈夫健身教練阿保,有些不會察言觀色一條筋到底,有些粗心大意,惹得老婆雅雅不開心,在雅雅的青梅竹馬大仁返國後,阿保感覺到了危機,使用朋友發明的讀心神器BWEI(台語音同筊)預測伴侶喜好。岳母嫌棄阿保沒車沒房,只能租房子和雅雅一起住的話語,阿保都聽見了,在事業有成又了解雅雅的大仁面前似乎矮人一截,似乎也讓阿保對這段感情失去了自信。但雅雅在意的卻是阿保幫她找到耳環,在夫妻吵架生氣時會出錢讓雅雅點一整桌的東西吃,那些點點滴滴的相處日常,而非那些事業或財富的外在條件。

《聖筊》其實談的是關係中的『信任與自信』。人們通常是感到迷惘、沒自信、對現在或未來困惑時,想聽聽神的意見,才會擲筊。擲筊的當下卻也會看見自己內心的渴望,在信任彼此的感情,心意相通後,對阿保而言讀心神器BWEI也變得不再需要了。

《尾號1314》談的是大雁爸爸李國華和在英國追求自我夢想的妻子徐曉芬及兩個在英國就學的孩子長期分居兩地,李國華打算賣掉牙醫診所及台北的住家,而在家鄉買了一間房子,逼著妻子帶著兩個孩子返台。在返台後卻也發現了彼此所想像的未來已經不同。李國華希望能與家人一起生活,一直以來他只能透過科技遠端與妻子孩子聯繫,即使到英國看妻子與孩子卻顯得格格不入;妻子徐曉芬則是一個人在異鄉打理兩個孩子的一切,在英國攻讀了碩士博士,現在希望能有英國的工作經驗。長期的分隔兩地,無形中也避免了去戳破這一切,但關係議題總是會浮現,聚在一起的他們,不得去看見現在的對方,也因為了解彼此以非當初,而選擇分開,踏上不同的旅程。

《尾號1314》是李國華第一台貸款買來送給老婆的車的車牌號碼,影片呈現的是李國華追不上妻子,但某個角度看卻只是他們行駛的方向不同罷了,這也讓我想起一位當小留學生朋友的故事,那位朋友在國中畢業就出國,在外國讀到了大學,大學四年裡有一個穩定交往的男友,他們在畢業時分手,當時還沒戀愛經驗的我很納悶,朋友只是悠悠的說:「我想回台灣,而他想留在外國發展,所以我知道我們只能交往大學的這四年。」當時的我發現原來兩個人並不是相愛就能在一起的。直到我在離島工作卻遇上了在台灣北部的魯夫,當時我也面臨選擇,為了工作留在離島勢必感情岌岌可危,然而捨棄工作去到陌生北部無非是一場冒險,最後還是選擇了冒險,有了和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或許伴侶是攜手往同一個方向前進的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些彼此相伴的日常就是所謂的婚姻吧!

《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因為婚姻關係是兩個人的共構而成的。也是如此雙方的溝通與共識顯得格外重要。在這兩個故事裡,其實發生摩擦當下都藏著彼此的隱而未說,在《聖筊》裡,阿保懷疑雅雅和大仁關係,卻又未曾和雅雅坦白,反而越發不自信。《尾號1314》則是一方隱藏自己的孤單,一方逃避面對,用空間距離拉開衝突,卻雙方都越走越遠而走向了不同的未來。戀愛和結婚是一種緣份,從戀愛走進婚姻中經營與交流,相伴一生細水長流,更多是因為『愛』而願意的包容與妥協。


註:大雁爸爸係指為了子女的教育,將孩子和妻子送往國外,而自己獨自留在韓國賺錢,負擔妻兒海外費用的父親。

avatar-img
小魯心理師的沙龍
35會員
11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魯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心理師,我們真的太忙了,家屬一定要到嗎?不能你跟我爸媽談就好了。 在長照復能服務中,也會遇見許多子女與長者不同住的家庭,子女各自成家,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然而隨著長輩生病,常常需要在職場上請假或是撥出額外時間來處理長輩狀況,也使得在居家復能時,有些家屬會不願意到場參與。然而在老老照
心理師,最近常常和我媽媽起衝突,她就是常常跌倒又哭,我們要她聽復健師的好好復健,但她都不配合,一講她又不高興,但又會跌倒,現在我們都不是很想搭理她。 心理師,我爸都把飯菜煮一次放冷凍庫吃一個月,這樣身體怎麼會好,早就叫他們要注意營養不要吃隔夜菜,營養師講得他們倆老都不聽,我要把菜倒掉,還一副捨不得
這周和社大學員們一起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之前我就有先看過小說,因此大概知道內容,但實際看電影的感受仍是不同,一幕幕畫面觸動那些類似的經驗,情感傾瀉而出,這明明是這樣平凡的故事,在人群中的一個人,卻又那麼的類似,彷彿我的身影裡也有一個金智英,而那些女性的故事也在我生活裡重演著。 「媽蟲」這個
朋友分享了一個困境,我想幫忙她而給予當我遇到相同狀況我自己可能會做的一些事情,但朋友卻很難收下,讓我同時也感染著朋友的無力感,很想逃離這種感覺。 我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困難,他給了我一些建議,但那些建議讓我感到不舒服,好像我是個沒有能力的人。 在人際互動裡,是在「干涉別人的
近幾天我又感冒了,從照顧魯蛋開始,睡不好與肌肉痠痛是常態,魯夫甚至買了維他命D,就怕大人感冒傳染給小孩,更怕一位生病,另一位就得一肩扛起顧孩和家務,這樣遲早都會累出病來。只是在前幾天工作從早上到晚上後,半夜開始流鼻涕和畏寒,隔天一早看醫生被診斷感冒了。 感冒生病這件事,讓
我最近很不開心,我和同事一起做一個專案,但我覺得她很莫名其妙,常常針對我,似乎是因為我年資淺,他對其他同事不會這樣,但唯獨常常開會時在我講話時插話,好像我講的都不對似的,讓我感覺到很有壓力,現在只要她又開口要講我,我就心跳加快很緊張。 在上面故事的互動裡,當事人的認知模型如下: 【情緒】:不開心、緊
心理師,我們真的太忙了,家屬一定要到嗎?不能你跟我爸媽談就好了。 在長照復能服務中,也會遇見許多子女與長者不同住的家庭,子女各自成家,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然而隨著長輩生病,常常需要在職場上請假或是撥出額外時間來處理長輩狀況,也使得在居家復能時,有些家屬會不願意到場參與。然而在老老照
心理師,最近常常和我媽媽起衝突,她就是常常跌倒又哭,我們要她聽復健師的好好復健,但她都不配合,一講她又不高興,但又會跌倒,現在我們都不是很想搭理她。 心理師,我爸都把飯菜煮一次放冷凍庫吃一個月,這樣身體怎麼會好,早就叫他們要注意營養不要吃隔夜菜,營養師講得他們倆老都不聽,我要把菜倒掉,還一副捨不得
這周和社大學員們一起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之前我就有先看過小說,因此大概知道內容,但實際看電影的感受仍是不同,一幕幕畫面觸動那些類似的經驗,情感傾瀉而出,這明明是這樣平凡的故事,在人群中的一個人,卻又那麼的類似,彷彿我的身影裡也有一個金智英,而那些女性的故事也在我生活裡重演著。 「媽蟲」這個
朋友分享了一個困境,我想幫忙她而給予當我遇到相同狀況我自己可能會做的一些事情,但朋友卻很難收下,讓我同時也感染著朋友的無力感,很想逃離這種感覺。 我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困難,他給了我一些建議,但那些建議讓我感到不舒服,好像我是個沒有能力的人。 在人際互動裡,是在「干涉別人的
近幾天我又感冒了,從照顧魯蛋開始,睡不好與肌肉痠痛是常態,魯夫甚至買了維他命D,就怕大人感冒傳染給小孩,更怕一位生病,另一位就得一肩扛起顧孩和家務,這樣遲早都會累出病來。只是在前幾天工作從早上到晚上後,半夜開始流鼻涕和畏寒,隔天一早看醫生被診斷感冒了。 感冒生病這件事,讓
我最近很不開心,我和同事一起做一個專案,但我覺得她很莫名其妙,常常針對我,似乎是因為我年資淺,他對其他同事不會這樣,但唯獨常常開會時在我講話時插話,好像我講的都不對似的,讓我感覺到很有壓力,現在只要她又開口要講我,我就心跳加快很緊張。 在上面故事的互動裡,當事人的認知模型如下: 【情緒】:不開心、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