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好好玩~談認知行為療法

2022/10/2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最近很不開心,我和同事一起做一個專案,但我覺得她很莫名其妙,常常針對我,似乎是因為我年資淺,他對其他同事不會這樣,但唯獨常常開會時在我講話時插話,好像我講的都不對似的,讓我感覺到很有壓力,現在只要她又開口要講我,我就心跳加快很緊張。
在上面故事的互動裡,當事人的認知模型如下:
【情緒】:不開心、緊張
【生物反應】:心跳加快
【認知】:我年資比較淺,所以他就針對我,不尊重我
【行為】:不想跟這位同事共識,有壓力
由於「情緒是會累積的,特別是負面的情緒」因此,在與當事人晤談了幾次後,我鼓勵她試著去詢問那位同事這麼做的原因,以及表達自己在會議中被插話的感受。當事人也真的鼓起勇氣去表達了,然後告訴我她的新發現。
我覺得跟她溝通的時候,還是能感覺到她有一些攻擊性,例如會講我哪裡不對,但我有好好表達,如果她有道理我會聽,沒道理我會講清楚不讓他再踩我,我也觀察到其實有些是她把自己的焦慮丟到我身上,她擔心專案沒做好被上層責備,然後就會要求我要怎樣或打斷我講話。和她講完那幾天我還是有些情緒需要沉澱,在過了幾天後,我才慢慢恢復平靜。
在晤談中,我和當事人又一起整理了在溝通後的認知基模,如下:
【情緒】: 生氣到平靜
【生物反應】:一開始會不想動想要休息哭泣,後來情緒比較平復了就恢復往常
【認知】:我發現我很怕她指責我,是因為我以前在職場也有被老鳥欺負的經驗,就是有創傷,原先覺得她因我年資淺欺負我,但在談的時候發現她雖年資深但也沒多厲害,很多時候她提那些莫名其妙的要求是她把自己的焦慮丟到我身上
【行為】:當她提出不恰當的要求時,我會設界線,如果不合理我會反應
當事人和這名同事溝通完的當下甚至一兩天,其實還是沉浸在情緒中的,這個情緒可能是由於過去的創傷,傷口在這件事中又被觸發,當事人需要一些時間去與傷口共處,安撫內在,而在時間沉澱與自我安撫後,當事人慢慢看見其實同事的舉動並非全然是她的原因,而是同事可能把自己的焦慮投射到她身上,在走這個歷程下,當事人逐漸恢復往常,並有更多的覺察和認知的修正,而與這名同事相處時,即使同事行為如常,但當事人較知道如何應對,情緒的波動也較小了。
認知行為療法,其實是一種調整認知進而改變行為、情緒、生物反應的方式,就是大家常說的「轉念」,但偏偏轉念說起來簡單,確是最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的認知其實源於個人的特質、價值觀、過去生長經驗、人生觀、信念等,也有是認知是非常個人且主觀的,且當遇到事件(刺激)時,認知會很快的自動反應,形成「自動化思考」,所以要修正認知其實是不太容易的。在這個當事人的諮商過程中,我並不在一開始就修正認知,反而是著重於讓當事人去覺察自己過去經驗的創傷,以及當事人內在歸因或其他不合邏輯的思考的部分,並鼓勵當事人與對方進行確認與核對,觀察對方的反應,並一起練習可以如何和該同事進行溝通,設想各種情境。畢竟總是要在現實中踏出那第一步,才不會被自己的情緒困住,在當事人勇敢踏出和他人溝通表達後,往往會有新的發現。
華人的文化強調集體主義,很多時候為了合群避免衝突,常常是習慣隱忍的,然而情緒的隱忍卻會累積並無限蔓延,或許情緒不好會回家罵小孩罵老公,情緒也會累積到身體裡引發身體疾病,而鬱鬱寡歡會影響到其他人,畢竟強顏歡笑是更痛苦的。壓力與情緒是種無形的概念,不像物品可以確切抓到碰到,但卻會在人的身上出現,情緒是壓力的最佳警報器壓力下也會伴隨生理反應與戰或逃行為,而在認知行為治療後,當事人不會沒有負面情緒,但會變得較能面對生活中的困境。
有人說憂鬱的人是沒有抗壓性的人,我會說不是的,憂鬱的人是努力撐住的人,努力地在那些創傷下勉強支撐下來的人,面對憂鬱或其他情緒的最好方式是去看看與陪伴自己的內在創傷,鼓起勇氣去面對在困境中的自己,就像人要喝水吃飯才能活著,要心理的傷口也需要擦藥的,不是嗎?當心理的傷口被照顧了,情緒這個警報器自然也就不響了。
註: 「投射」(projection)係個人將自己內心所厭惡、無法接受的特質像投影機那樣投映在別人的身上,當個人看到他人身上出現類似(或根本沒有)的行為或特質時,就會對他產生負面的感受。https://www.storm.mg/lifestyle/83848?fbclid=IwAR0sEQQZclMqTl58QDtOa1nZHq1UehZ1bR31ef4XIxCFWSjrazUsllhyBjc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5會員
1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