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長照現場的有感而發

2022/11/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心理師,我們真的太忙了,家屬一定要到嗎?不能你跟我爸媽談就好了。
在長照復能服務中,也會遇見許多子女與長者不同住的家庭,子女各自成家,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然而隨著長輩生病,常常需要在職場上請假或是撥出額外時間來處理長輩狀況,也使得在居家復能時,有些家屬會不願意到場參與。然而在老老照顧的長照家庭中,家屬的協助與參與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因為可能共同生活的兩個長者都出現疾病或功能退化的現象,而無力照顧對方,且長照2.0的居家復能服務之用意,是促使個案儘可能參與執行有意義的活動,提升其自主性及生活品質,以促進或維持個案之最大功能表現,同時也減輕照顧者負擔及降低照護支出與成本。要促使個案能遵守居家復能治療師的建議,參與與執行有意義的活動,是相當需要家屬的協助與支持的。
家屬不願意在居家復能時出現,往往除了工作忙碌外,更有一些家庭互動的因素存在,人喜歡相處起來舒服快樂的人,而想遠離會讓自己難受痛苦的人。每個家庭裡都有著他們所共構的故事。例如:小時候被忽略家暴的孩子,長大後卻被親戚要求要回來照顧父母;在手足中有經濟能力的單身女兒,被要求獨自承擔起照顧父母責任等等。在居家長照進入的每個家庭,都有著屬於他們過往的互動經驗,在案家進行的居家長照服務比起諮商室裡的晤談,更加的處在家庭系統與環境當中。除了可以觀察到家庭動力(如:誰較偏愛誰、誰又佔據了家中大部分資源),也能看到居家環境(如:居住地點、房間擺設、格局、使用物品等等),而能看見多元的面貌。
當負擔照顧的家屬越多人,面對長者的照顧及健康狀況也會產生責任分散效應及訊息不流通的情況,例如家屬A這個月陪長者去看心臟科,家屬B下個月陪長者去看神經內科,家屬C負責聯絡個管師安排居家復能,但ABC三位家屬都沒有交流訊息,都只了解某部分訊息,結果到最後沒人知道長者整體的健康狀況和適合的照顧方式。使得即使有多位照顧者,卻也亦陷入人多口雜又各自行事的窘境。獨自照顧長者的照顧者雖了解照顧狀況與長者健康的全貌,但照顧負荷沉重,也常常因為照顧工作而捨棄了自身職涯。
在老老照顧的家庭中(子女各自有家庭,和長者不同住),子女們會期望長者中功能較好的那一位,能照顧另一位,同時也協助居家復能的建議,畢竟他們各自的家庭和工作兩頭燒已經夠忙了,但這樣下來的結果就是除了居家復能的時間外,長者在生活中無法落實居家復能治療師的建議,畢竟許多老老照顧者其實是努力的撐著身體不想麻煩子女,而年老也使得體力和認知能力下降,生活型態也已經形成慣性,在無人協助下要去做到居家復能建議並不容易。
在家庭系統中,每個人承受壓力時,很容易陷入爭執的僵局,特別是長者健康狀況惡化時,每個家庭成員都很累又無力。適時的引進外在資源如居服員、看護、日照中心等,以及明確的討論家庭照顧分工是重要的。
生、老、病、死,走到人生的後半場,或許誰是誰非都已不再那麼重要,家庭的鎖,要回到家庭關係中解開,比起逃跑、閃避、視而不見,不如就好好表達吧!表達並非是要對方接受與理解,而是要跟在生命裡曾因家庭受傷的那個自己對話,當那些隱而未說的感受能夠釋放,在人生中我們從來就只能改變自己,而無法改變別人,但神奇的是,當自己改變了,用不同的因應模式去面對與互動時,關係轉變了,對方也與以往不同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5會員
1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