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執不斷,五蘊不空,煩惱不止,痛苦無盡,成就無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從新法音個別帶〔十二〕的《貪能壞道》直至個別帶〔十三〕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邪惡見,形式上的懺悔全是假的,不是真修行》,這十多盤的法音聞過之後我心生大歡喜!若以粗略法來說心得:「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簡潔扼要的再次重申告誡行人,要斷我執、要關愛眾生,不要貪,要明一分因一分果真正地修行才能成就解脫。」若要細說,則新法音令我最有感觸的是《在英國說法之二:我執是不容易發現的,也是墮輪迴的根子》,以及《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邪惡見,形式上的懺悔全是假的,不是真修行》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新法音讓我迴光返照一個問題:「我執,到底有多不容易發現呢?」前幾天自己在騎車的路程上,後方忽然竄出一個騎士與我擦身而過差點撞上我,瞬間受到驚嚇的我生氣地在心裡叨唸:「搞什麼東西?怎麼騎車的!」當我回神後,心頭一驚:「剛剛我著了境起嗔心了,這就是我執啊!」又多次在買便當時,看著老闆夾起一隻破了皮賣相不好的魚給我時,當下就暗自想:「怎麼不給我旁邊那條完整的魚呢?」拎起便當走出便當店霎那回神,這種「好的應該給我」就是我執。早晨起床打開手機,我看見昨晚深夜孩子留了一些抱怨負面的訊息給我,看完訊息眉頭一皺心裡有些不平的情緒和煩惱,胸口悶悶的影響上班的心情,直到忘我的投入工作後重新檢視自己早上的不平情緒和煩惱,我知道我又「執著」了。大家同桌吃飯時,一盤小碟中就剩一尾蝦子,我走過去一把夾起往自己碗裡放,口裡吃著蝦子眼睛看著還在一旁夾菜的人,心中一陣慚愧:「我應該把那尾蝦子留給別人的。」這種只想到自己口慾的貪行,便是我執。到佛堂共修前,大夥各自幫忙打掃環境,但我卻看見一位師兄總是無所事事或忙著看自己手機不幫忙打掃,心裡頓時起了:「每次都只忙自己的事也不幫忙打掃整理佛堂,那他那麼早來幹什麼?」這種向外比較、批評、不歡喜的心境,再現我執!有時共修後師父特地喊了某位師兄姐進去說話,在外面的我便不著痕跡地嫉妒暗忖:「師父叫他們進去要做什麼?」這樣的猜忌妒心,又陷我執之坑了。

還有一種我執,看似利益他人謙虛敬誠,卻是隱藏著彰顯自己的驕慢我執。譬如無法站在對方的感受或立場設想,只是好為人師指點他人該如何又如何。表面上是和顏教導,實地裡卻是想:「彰顯我強你弱,我高你低」的驕心作祟,這種驕心即是我執。記得一次同修為我們買了晚餐回家,我一看到晚餐馬上露出一副「嫌棄」的表情,然後責備他:「以後不要再買這種東西了,一看就很難吃!」語畢,看到同修一臉無辜做錯事的樣子,再度提醒我那嫌棄傲慢的表情,是多麼的我執無知啊!我喜歡用佛理教訓同修,看似為了鼓勵懶散的他好生修行,殊不知那「教訓」的態度言行正是我執用「利益他人」微妙包裝後的樣貌。當同事好意提醒我記得填寫工作回報單,我當下對他投以感謝之意,但早在感謝之詞出口前,我早已先一步對他起了「厭煩」的惡心。這種表面虛偽的謙虛感謝,就像有一些佛教徒見人便合十說:「感恩您、感恩唷!」而心中其實毫無感恩之情。這猶如家常便飯的口頭禪,其中包藏著虛假的謙虛敬誠,也就是難以覺察的強烈我執我慢。

很多時候「我執」是以這樣的方式顯露─我要表現出最好的樣子贏得關注、我要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別人看見我的付出、希望他人知恩圖報、期待別人要公平對待我、我做的方式比較對比較好、佛堂有什麼事我應該先被告知、見他人得利歡欣,卻無法同喜於他人的快樂,甚而覺得:「那又沒什麼好高興說嘴的……。」心中總是我思、我想、我見、理應如此、理所當然、事情不該這樣應該那樣,這就是不折不扣的「我執」。難以發現,卻時時刻刻在我心中上演的我執輪迴戲碼。

我執何以不斷,因根塵相對心染於境五蘊不空所致,而五蘊之所以不空又因執我使然。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曾在法音中打了個比喻: 佛陀說如果你聽到有人在說你怎麼怎麼的不好,那你心中馬上就要起嗔心了!說不定見到那個人你就不理他了,可能還想找機會報復他的嘛!但如果你沒聽到他在說你,當你看到他時,你還會笑嘻嘻地問他:「師兄吃飯了沒?」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你的耳根聽到他說你怎麼怎麼了,你的心識開始分別了,如果你沒聽到他說的話,你根本不會起分別心還會對他笑咪咪的!這就是耳根對塵境讓你執著啦。(以上應以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法音內容為準則,我僅能憑凡夫駑鈍記憶敘述大意)所以只要我執不斷,五蘊就不空,五蘊不空我執也不可能斷除。而我執不斷五蘊不空,煩惱自然接踵而至,痛苦更是不用多說了!我常跟同修聊一件事:「要知道有沒有我執就看自己有沒有痛苦、煩惱,越是感到痛苦無比煩惱無盡,那麼表示『我執』了!」同修還常跟我說:「世界上誰最痛苦?我執的人最痛苦。」因為我執的人看到的都是他人的錯與非,感受到的是別人沒有尊重我,我好委屈好可憐,我是受害者,我是老闆、長官、長輩,下屬晚輩怎麼都不聽我的……。我執的人感受不到自己的幸福、快樂、幸運,我執使人不停地向外攀比、馳求。更可怕的是, 佛陀說我執的人不會真心懺悔,只會口頭上說說懺悔,卻不是打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真正的過錯與邪惡。

佛陀在新法音中重重地訓誡了一位出家眾。這位出家眾因自己的錯誤知見而在 佛陀說法前一天做了懺悔,但在 佛陀說法當天被 佛陀訓誡後,又理直氣壯的說明解釋自己所懺悔的那件事,並要在場的另外兩位出家眾為他作證! 佛陀見這位昨天才懺悔過的出家眾如此態度便再度嚴峻的訓誡了他,也因此而為在場的行人說法《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邪惡見,形式上的懺悔全是假的,不是真修行》。 佛陀何其慈悲為我等修行眾生說懺悔的真諦,教我等行人有機會得以真切自省迴光返照,我們自己平時口頭禪般形式上的懺悔全是假的,不是真修行! 佛陀疾言厲聲的訓誡讓我回思自己過往有哪些是真實的懺悔?而哪些又是形式上的懺悔?當沉澱內心後,我覺察到真心懺悔與形式上的懺悔有很大的差別:真心的懺悔中,沒有「但是」,沒有「討好」,也沒有「討拍」的言辭或隱晦不宣的委屈或一絲絲憤恨未消的意念存在其中,唯有一種說不出的羞愧懊悔與發自內心深深的歉疚難過之受。

raw-image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親說的新法音使我連結起過去「東行說法」中的一盤法音《在修行過程中如何穿釘耙、杵拐杖》,以及另一盤法音《不要上魔的當,斷除我執向菩提》。修行要想成就解脫,首先必斷除我執,我執不斷五蘊無以自然空寂,煩惱、痛苦自然也沒有止盡的一天。那麼任憑我們如何聲嘶力竭喊著:「我要成就解脫!」全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全成了自我安慰的欺騙。多年以來在 佛陀正法的菩提道上,我體悟到沒有誰會壞了誰的慧命,只有不依 佛陀教戒樹立起正知正見老實修行的我執行者,才會斷了自己解脫成就的慧命。因此,我祈願自己能以如實聞法樹立修行正法的正確知見,時時自省迴光返照那些難以發現的我執根子並予以刨根挖除。祈願我若修行知見偏邪、言行有誤時能真心懺悔改過不自欺欺人,更願我念念淨念、大悲菩提面對一切、學佛如初成就有餘。

佛弟子 正信行人 合十

2022.9.30


『歡迎分享、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文章摘自〔大悲.柔軟.菩提心 | Mercy.Softness.Bodhicitta〕:

https://mercysoftnessbodhicitta.org/學佛心路/學佛體悟_我執不斷,五蘊不空,煩惱不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悲.柔軟.菩提心
5會員
56內容數
分享佛教相關文章。學佛,學習「如來正法」。 為什麼要學佛?學佛人都在做什麼?為什麼有些人學佛後日漸有了正向的改變,有些人卻不見進步?如何辨別真假佛法?學佛單位是否如實遵循佛陀教法,依教奉行,還是假借名義真行騙? 就讓我們透過文章來了解筆者們在學佛路上所遇、所見、所感、所聞的一切經歷與改變……。
2025/03/17
本文分享參與蛇年新春加持祈福供燈法會的深刻體悟,從法會的過程、金剛棒加持的意義、師父的慈悲教誨,到自身在生活和工作上的改變,闡述了感恩、懺悔、依教奉行,以及找回初發心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17
本文分享參與蛇年新春加持祈福供燈法會的深刻體悟,從法會的過程、金剛棒加持的意義、師父的慈悲教誨,到自身在生活和工作上的改變,闡述了感恩、懺悔、依教奉行,以及找回初發心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2/11
本文列出十點放生注意事項,包括勿分別大小貴賤、不可預約放生、勿隨意勸說出售眾生者、不可不觀察放生地點環境及時間、不可放入養魚塭、勿因噎廢食、倘使工作失誤勿輕易自咎、隨緣放生、放生儀軌功德迴向、如不便放生餵生亦應鼓勵與讚等,旨在引導大眾以正確方式進行放生,並強調慈悲心及隨緣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2/11
本文列出十點放生注意事項,包括勿分別大小貴賤、不可預約放生、勿隨意勸說出售眾生者、不可不觀察放生地點環境及時間、不可放入養魚塭、勿因噎廢食、倘使工作失誤勿輕易自咎、隨緣放生、放生儀軌功德迴向、如不便放生餵生亦應鼓勵與讚等,旨在引導大眾以正確方式進行放生,並強調慈悲心及隨緣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2/06
佛陀在好多法音中都曾提到過三業相應的問題,《瑜伽根本法的開示》中曾説法,三業相應是萬法之母,而且一業不應萬法不靈,三業的關係是:意業統領身口二業,只有意業的想,才能支配身口二業的行,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的把握住意業,平時的起心動念要看是否符合佛菩薩的教戒,如有不符,馬上改正。
Thumbnail
2024/12/06
佛陀在好多法音中都曾提到過三業相應的問題,《瑜伽根本法的開示》中曾説法,三業相應是萬法之母,而且一業不應萬法不靈,三業的關係是:意業統領身口二業,只有意業的想,才能支配身口二業的行,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的把握住意業,平時的起心動念要看是否符合佛菩薩的教戒,如有不符,馬上改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前一篇上述業力〈化瞋心為慈心-來討報的鄰居(上)〉的過程之中,我認知到一個很重要的重點,但是執行起來真的很困難。這個重點是,除了已經在償還的業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心性,要怎麼樣在這樣的困境裡面,保持如如不動、忍辱波羅蜜的狀態,才是我真正要學習的功課。這是訓練自己色、受、想、行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前一篇上述業力〈化瞋心為慈心-來討報的鄰居(上)〉的過程之中,我認知到一個很重要的重點,但是執行起來真的很困難。這個重點是,除了已經在償還的業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心性,要怎麼樣在這樣的困境裡面,保持如如不動、忍辱波羅蜜的狀態,才是我真正要學習的功課。這是訓練自己色、受、想、行
Thumbnail
呈上篇繼五想聽聞之後,由五處六事聽聞正法行之,避免自己犯錯。對於師父的錄音聽了好幾遍才懂一點點,寫一點點,真的很難。主要還是思惟。法師教我們要尋找更動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然後放下自己的心性。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者如地藏經云:專信恭敬聽聞法不應彼起毀謗,於說法師供養者謂於師起如佛想,應視如佛……不應
Thumbnail
呈上篇繼五想聽聞之後,由五處六事聽聞正法行之,避免自己犯錯。對於師父的錄音聽了好幾遍才懂一點點,寫一點點,真的很難。主要還是思惟。法師教我們要尋找更動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然後放下自己的心性。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者如地藏經云:專信恭敬聽聞法不應彼起毀謗,於說法師供養者謂於師起如佛想,應視如佛……不應
Thumbnail
……佛陀疾言厲聲的訓誡讓我回思自己過往有哪些是真實的懺悔?而哪些又是形式上的懺悔?當沉澱內心後,我覺察到真心懺悔與形式上的懺悔有很大的差別:真心的懺悔中,沒有「但是」,沒有「討好」,也沒有「討拍」的言辭或隱晦不宣的委屈或一絲絲憤恨未消的意念存在其中,唯有一種說不出的羞愧懊悔與發自內心深深的歉疚……
Thumbnail
……佛陀疾言厲聲的訓誡讓我回思自己過往有哪些是真實的懺悔?而哪些又是形式上的懺悔?當沉澱內心後,我覺察到真心懺悔與形式上的懺悔有很大的差別:真心的懺悔中,沒有「但是」,沒有「討好」,也沒有「討拍」的言辭或隱晦不宣的委屈或一絲絲憤恨未消的意念存在其中,唯有一種說不出的羞愧懊悔與發自內心深深的歉疚……
Thumbnail
以下兩則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自己的盲點需要自己突破,生活就是我們的道場,不讓自己陷入貪嗔癡的迷霧裡。因為在看房子,過程中房價真的越來越貴,自己也知道可能要二年後自己的資金會比較方便。但還有很多業障沒有償還,因此心中無形產生了拉鋸,起心動念陷入了煩惱。 當一件事沒有隨緣的心態,起了貪嗔痴,被外
Thumbnail
以下兩則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自己的盲點需要自己突破,生活就是我們的道場,不讓自己陷入貪嗔癡的迷霧裡。因為在看房子,過程中房價真的越來越貴,自己也知道可能要二年後自己的資金會比較方便。但還有很多業障沒有償還,因此心中無形產生了拉鋸,起心動念陷入了煩惱。 當一件事沒有隨緣的心態,起了貪嗔痴,被外
Thumbnail
……我執真的很狡猾,它藏在那些不經意間,藏在那些憤怒、怨恨裡,藏在那些以愛為名義的言行裡,當我們看到它的時候,明白它的時候,嘿嘿一笑說,我又看到你了。 須知蓮花開在淤泥裡,修行者先在紅塵學做人,哪有什麼恨、怨、怒、罵,那不都是愛的照見嗎?……
Thumbnail
……我執真的很狡猾,它藏在那些不經意間,藏在那些憤怒、怨恨裡,藏在那些以愛為名義的言行裡,當我們看到它的時候,明白它的時候,嘿嘿一笑說,我又看到你了。 須知蓮花開在淤泥裡,修行者先在紅塵學做人,哪有什麼恨、怨、怒、罵,那不都是愛的照見嗎?……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自心歸依覺」就是覺悟,不執著「我執」能夠「平等布施」,就能「慧足」、「福足」名「兩足尊」。眾生因認為還有個「我」,所以汲汲營營於欲望的追求與滿足。 最近對於「我相」與「人相」有很深的感觸。 一、我相 二、人相 以下引用網路文章: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自心歸依覺」就是覺悟,不執著「我執」能夠「平等布施」,就能「慧足」、「福足」名「兩足尊」。眾生因認為還有個「我」,所以汲汲營營於欲望的追求與滿足。 最近對於「我相」與「人相」有很深的感觸。 一、我相 二、人相 以下引用網路文章: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分享二 分享三 當天似乎被黑氣蒙蔽了雙眼,瞬間有貪心、不爽的念頭一直冒出來,還發火……,心中有這樣的念頭真是慚愧。所以不要為了貪、瞋、痴、慢、人、事、物而綁住自己,卻忘了修行。這些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就像海上的泡沫一樣,瞬間消失無蹤。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分享二 分享三 當天似乎被黑氣蒙蔽了雙眼,瞬間有貪心、不爽的念頭一直冒出來,還發火……,心中有這樣的念頭真是慚愧。所以不要為了貪、瞋、痴、慢、人、事、物而綁住自己,卻忘了修行。這些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就像海上的泡沫一樣,瞬間消失無蹤。 (分享完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