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之一:臺灣教會公報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或許這一篇應該用台語白話字(Pe̍h-ōe-jī或POJ)來書寫才對味。

台南青年路上的臺灣教會公報社正好就在育樂街底部的路沖位置上,五六層高的大樓頂部安了閣樓和八角屋頂,屋頂上紅色十字醒目,站在路口對角的巴克禮公園裡抬頭望去,視野幾乎全被建物整體給佔據。

綠燈亮起過街,騎樓下的電箱特意包裝成藍底白線的插畫設計,印刷機分解成像是拆封鋼彈模型時的零件,一旁鐵製扶手雕花華麗,拾階而上便能進到轉型為禮品販賣部的臺灣教會公報社總社一樓,適逢聖誕節前夕,許多跟救主誕生相關的商品一字排開,從項鍊首飾到蠟燭燈具、鋼筆卡片,一應俱全。

不同時期的打字機也和商品們擺在相同空間,和印刷機成對角分佈的位置特意鏤空裝上玻璃,能直接看見地下室成捆成冊的報紙和雜誌,託大學部課程的福,許多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聚在中央樓梯左前方小小的空間旁,聽牧師用台語解說當年馬雅各的事蹟,同時引導每個人操作那台印刷機的複製品,那天可以選三種拓印版本體驗印刷,臺灣府城教會報的首刊封面、用白話字拼寫的「Khiam-pi tsiū ē ū Chun-kuì」、或是春聯上的中文「福」字。

基督長老教會19世紀中來到台灣之後,先後在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創立醫院和宣教,北部也有從淡水開始行醫的馬偕博士,而創立台南新樓醫院的馬雅各醫生於1880年捐贈了台灣第一台臺語白話字印刷機和鉛字等印刷工具給教士們使用,可當時並沒有人懂得如何操作,因此巴克禮牧師回英國學習印刷技術,並在1884年再次來到台灣之後,借用新樓醫院的東北角作為工作室,命名為「聚珍堂」,也可喚做「新樓書房」,也就是教會公報社的前身。

當時臺灣人的普遍不識字,漢字的認識只掌握在極少數的知識份子手中,長老教會的牧師們認為問題出在漢字無法表達當時人們嘴裡說出的話語,導致學習跟使用上的困難,因此他們大力推廣「直接拼寫出語言」的白話字,並透過發行報紙來傳遞資訊,雖然當時南部地區的教徒總數約莫只有兩千多位,嚴格說起來不能算作是「大眾媒體」,但確實也算是一種開創性的嘗試。

「只要會講,那白話字你很快就能上手,因為你怎麼講就怎麼寫,不用再多記另一套文字。」牧師這麼說道。

教會報本身改名多次,從一開始的《臺灣府城教會報》到現在是為《台灣教會公報》,發行至今只停刊兩次,一次是二戰期間,另一次則是1969年國民黨政府以「可能鼓吹台獨」的理由禁止其使用白話字發刊,因此公報社只得全部改為漢字重新出發,也是前後延續一百三十多年仍持續出刊的報紙。從創報初期貼近教民生活的各項知識(從聖經釋義、國際時事到婚喪喜慶都有)到戒嚴時期的政治參與(如1991年的〈台灣主權獨立宣言〉),雖然根本大方向的信仰意味仍濃厚,但仍舊是積極入世影響社會運作,宗教組織對於整體社會最直接的貢獻或許就在此也不一定。

這在我們的思維之中或許較難以理解認同,畢竟台灣歷史中跟宗教牽扯上關係的許多都是官方定調的「叛亂」,然而宗教在歐美國家卻和社會關係密切,像是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開始有屬於自己階級意識的時期,循道宗便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是凝聚和聯繫彼此信念的存在,甚至間接導致後來獨裁政府的崩台瓦解。

但用這種形式來看待台灣的宗教組織似乎又過於簡化,姑且不論年輕人之間風行的新興宗教,無論是哪種宗教好像都是在一個大架構大目標下包裹著各種意識形態、目的、私慾、風土民情等⋯⋯錯綜複雜的關係,又或許得像是布迪厄所要傳達的那樣,必須把每個個體或組織視為個案來處理,如果真的必須如此,可能窮盡人生也無法參透所有事情吧?可是回過頭來,所有的領域似乎也都是這樣,總不能因為沒辦法完成所有事情便一步也不敢踏出去吧?

負責解說的風趣牧師終於介紹完畢,大家排隊體驗,我選了首刊封面作為圖案,擺在面前的複製品已再次改良過,聽說是之前在台北展出時被小朋友玩壞,只好想辦法更簡化使用方法,只要一拉一壓,圖案就全轉印到了紙上。

紙製資料夾收好圖樣,沿著牆面整排不同時期的打字機來到中央樓梯,二樓是主打宗教相關書籍的書店和自助式咖啡吧,可以自由投錢入捐獻箱換得一杯咖啡,幾個大學生在大桌邊坐下看書,風乾方才印在厚紙上的油墨圖案,靠近靠近路口處那側也有另一個隔間專門販賣基督教音樂CD,我和學姊晃了兩圈後只看了幾本繪本,便再度下樓。

體驗完印刷之後就是自由活動時間,學姊和我在門口處分道揚鑣,我過了馬路後才注意到和大樓相對的大石碑,上頭紅字明顯「馬雅各青年公園」是標楷體,「二〇一六.六.十九」是新細明體,標準便宜行事的中華民國美學,和對面百年多來傳承的信念形成強烈對比,不過台灣的街景(包括道路設計)一直都是這樣充滿衝突及違和,多一點理解,或許就能像巴克禮當年被民眾潑糞時一樣溫和回應:「朋友,你們這樣做太可惜。」

或許吧?或許,也可能是我的底蘊仍然遠遠不足。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建佐 Chazel
25會員
47內容數
還在試圖成為小說家的路上,目標是將民俗、科幻與自然環境議題融合在一起。
陳建佐 Chazel的其他內容
2022/03/08
西曆和農曆過年期間前後拜訪了萬金聖母聖殿兩次,前一次是女友連假期間南下遊玩,一時興起驅車前往,單趟車程約莫四十分鐘;後一次則是與學弟以及兩位香港同學同行⋯⋯
Thumbnail
2022/03/08
西曆和農曆過年期間前後拜訪了萬金聖母聖殿兩次,前一次是女友連假期間南下遊玩,一時興起驅車前往,單趟車程約莫四十分鐘;後一次則是與學弟以及兩位香港同學同行⋯⋯
Thumbnail
2022/02/09
冬日寒風刺骨,即使早早就見到路牌上標示「新城鄉」三個大字,我們還是騎了約莫半小時的機車,才終於抵達厚雲堆積下的新城村。 女友想去練習曲書店看看,店內的書籍只借不賣,而她也有朋友時常在店裡擔任課後輔導的老師,我們把車停靠在店旁大樹下⋯⋯
Thumbnail
2022/02/09
冬日寒風刺骨,即使早早就見到路牌上標示「新城鄉」三個大字,我們還是騎了約莫半小時的機車,才終於抵達厚雲堆積下的新城村。 女友想去練習曲書店看看,店內的書籍只借不賣,而她也有朋友時常在店裡擔任課後輔導的老師,我們把車停靠在店旁大樹下⋯⋯
Thumbnail
2022/01/24
  似乎被安排進包團遊覽的行程之中,早上九點剛過,慶修院外圍停車場便塞了兩台四十人座的大遊覽車,我沒有細看大得嚇人的外側車身到底印著哪一家旅行社名稱,身下二輪持續轉動,經過馬告香腸攤位後的左手邊是魚貫走進老人活動中心的在地鄉親們⋯⋯
Thumbnail
2022/01/24
  似乎被安排進包團遊覽的行程之中,早上九點剛過,慶修院外圍停車場便塞了兩台四十人座的大遊覽車,我沒有細看大得嚇人的外側車身到底印著哪一家旅行社名稱,身下二輪持續轉動,經過馬告香腸攤位後的左手邊是魚貫走進老人活動中心的在地鄉親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三年前,升大二的暑假,對學了一年的東西沒有方向,不知學了幹嘛,有念頭轉學,但考量也不少,所以遲遲不敢行動,常心煩意亂;一次午飯後沒想太多,走進一旁中國宮殿式的教堂,坐著想了一下午,那天的課也就這樣翹了。
Thumbnail
三年前,升大二的暑假,對學了一年的東西沒有方向,不知學了幹嘛,有念頭轉學,但考量也不少,所以遲遲不敢行動,常心煩意亂;一次午飯後沒想太多,走進一旁中國宮殿式的教堂,坐著想了一下午,那天的課也就這樣翹了。
Thumbnail
如果長老教會跟道明會是差不多時期來台宣教的,那麼,當巴克禮和宣教團,在太平境這一端忙碌著的時候,道明會在哪?我對道明會並不熟,一查之下,才知道原來聖功女中是道明會體系的,萬金聖母殿跟高雄的玫瑰堂,也是道明會的。
Thumbnail
如果長老教會跟道明會是差不多時期來台宣教的,那麼,當巴克禮和宣教團,在太平境這一端忙碌著的時候,道明會在哪?我對道明會並不熟,一查之下,才知道原來聖功女中是道明會體系的,萬金聖母殿跟高雄的玫瑰堂,也是道明會的。
Thumbnail
或許這一篇應該用台語白話字(Pe̍h-ōe-jī或POJ)來書寫才對味。 台南青年路上的臺灣教會公報社正好就在育樂街底部的路沖位置上,五六層高的大樓頂部安了閣樓和八角屋頂,屋頂上紅色十字醒目,站在路口對角的巴克禮公園裡抬頭望去,視野幾乎全被建物整體給佔據⋯⋯
Thumbnail
或許這一篇應該用台語白話字(Pe̍h-ōe-jī或POJ)來書寫才對味。 台南青年路上的臺灣教會公報社正好就在育樂街底部的路沖位置上,五六層高的大樓頂部安了閣樓和八角屋頂,屋頂上紅色十字醒目,站在路口對角的巴克禮公園裡抬頭望去,視野幾乎全被建物整體給佔據⋯⋯
Thumbnail
天使姐今天介紹了馬偕博士與淡水的淵源,那麼我在這邊也來跟風發個帖子吧。
Thumbnail
天使姐今天介紹了馬偕博士與淡水的淵源,那麼我在這邊也來跟風發個帖子吧。
Thumbnail
西曆和農曆過年期間前後拜訪了萬金聖母聖殿兩次,前一次是女友連假期間南下遊玩,一時興起驅車前往,單趟車程約莫四十分鐘;後一次則是與學弟以及兩位香港同學同行⋯⋯
Thumbnail
西曆和農曆過年期間前後拜訪了萬金聖母聖殿兩次,前一次是女友連假期間南下遊玩,一時興起驅車前往,單趟車程約莫四十分鐘;後一次則是與學弟以及兩位香港同學同行⋯⋯
Thumbnail
竹東天主堂全名「竹東無玷聖母堂」,佇立在中央市場旁,落成60幾年來默默地服務竹東人。高立良神父是比利時人,在1994年來到台灣,2007年來到竹東服務;寶貴小姐是泰雅族人,信教已28年,長年奉獻在天主教,對於天主堂的歷史及事蹟非常清楚,隨著他們的介紹,一起來認識這座天主堂吧!
Thumbnail
竹東天主堂全名「竹東無玷聖母堂」,佇立在中央市場旁,落成60幾年來默默地服務竹東人。高立良神父是比利時人,在1994年來到台灣,2007年來到竹東服務;寶貴小姐是泰雅族人,信教已28年,長年奉獻在天主教,對於天主堂的歷史及事蹟非常清楚,隨著他們的介紹,一起來認識這座天主堂吧!
Thumbnail
​ 淡水禮拜堂有著仿哥德式的尖塔,採用扶壁,柱頭以小帽尖裝飾,外牆以清水磚砌造,內部採用有鋼筋的 RC 柱及樓板,屋頂大跨距的鐵骨承拖住,再以木板作天花板,左邊是高聳的鐘塔。而該禮拜堂已配合淡水風光,成為有名的觀光景點。淡水區為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展的根據地,而功勞最大者首當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牧師。
Thumbnail
​ 淡水禮拜堂有著仿哥德式的尖塔,採用扶壁,柱頭以小帽尖裝飾,外牆以清水磚砌造,內部採用有鋼筋的 RC 柱及樓板,屋頂大跨距的鐵骨承拖住,再以木板作天花板,左邊是高聳的鐘塔。而該禮拜堂已配合淡水風光,成為有名的觀光景點。淡水區為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展的根據地,而功勞最大者首當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牧師。
Thumbnail
蒙他馬克小火車邀約,老亞有幸在四月間兩度造訪桃園埔心長老教會,參加其主日禮拜,在此將兩次冒昧叨擾之所見以及感想記錄如下。
Thumbnail
蒙他馬克小火車邀約,老亞有幸在四月間兩度造訪桃園埔心長老教會,參加其主日禮拜,在此將兩次冒昧叨擾之所見以及感想記錄如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