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要臉,鬼都怕;人性厚黑學

DYSE-avatar-img
發佈於書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21231-010400002

人不要臉,鬼都怕;人性厚黑學-誠品

人不要臉,鬼都怕;人性厚黑學-誠品


書名:人不要臉, 鬼都怕: 人性厚黑心理學
作者:李宗吾
發行:讀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宗吾

四川人,原名李世楷,字宗儒,據維基百科所說他在25歲的時候,覺得與其跟隨孔孟之道,不如跟隨自己,才改名宗吾。

他這一生也是寫了不少書,花了非常多心思在研究厚黑學。
50多歲出版《厚黑叢書》,後以「厚黑教主」字號,開創「厚黑學派」,名列「影響中國文化的20大奇才怪傑」之一。

直接結論=觀後感

厚黑學好像有流行好一段時間了,從我讀大學前就一直看到便利商店裡陳列著這種厚黑學的書,一直到現在才有機會拿一本起來看看。

我感覺...這本書是有用的,但以一本工具說來說,這本書似乎有很多可以更完好的地方...。

以章節排版來看,這本書有點像是一本成語字典,就是一堆沒有次序故事。
是可以從故事裡面學到一些生活上可以用到的東西,但故事之間並不連貫,必須要自己整理出一個所以然,才能作為一種策略使用(雖然有很多書都是這樣)。

以下就來整理一下我學到的東西們吧!

重點整理=內容

前言

以下是我自己整理的資料,跟書裡的排序差很多,但我自己覺得這樣看比較舒服,所以如果想要了解厚黑學,還是找本李宗吾的書來看看比較好。

低調做人

.理由:槍打出頭鳥
李宗吾以「三國時期的揚修才華洋溢、思維敏捷,屢次讀懂曹操的心思,令曹操不悅,最終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斬了揚修」的故事來告誡大家「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
他認為做人應該謙虛,把才華能力藏好,等待時機。
.方法:不揣摩他人心思,不迴避敏感的事物,就能表現的平庸。
.Tip:人生在世,違心之舉常有,勿較真。

.實際做法
1. 適當緘默:多言取厭,虛言取薄,輕言取侮,多言如不打自招。
2. 欲擒故縱:當你發現了別人的計謀,應該不動聲色的計劃對自己有利的應對方式,讓對方卸下心防,才有機會反客為主。
3. 嘻笑怒罵表心意:在決定做出反應時,應該選擇能達到目的的最好作法行動。
比如,用眾人聽得進去的話,提出建議;或是以暗喻的方式讓眾人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與人為善

.Tip:權衡利弊。(以下以能力大小作為權衡依據)

.能力 ≤ 他人
1. 吃得眼前虧:在理虧的情況下,好好道歉以示負責,是最好的做法;而不需要爭贏的情況下,禮讓也是一種解決衝突的方式。
2. 甘居一人之下:老二哲學,借用《易經》的「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善用前面有人擋風的時後,多學學他們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就是搭便車),等待合適的機會嶄露頭角。

.能力>他人:恩威並重

1. 纖細陰柔之術:書裡提到,蔣介石會記錄國民黨官員的各種資訊,在官員的父母生日的時候給予祝福,讓他們感受到極大的尊重(應該也有不少壓力),從而為蔣介石赴湯蹈火、肝腦塗地(這裡是我自己加的)。
2. 得民心者得天下:階級就像金字塔,越底層的人數越多,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即便不是真理,也可能成為對的一方(這裡也是我自己的解釋)。


1. 強硬:要能贏,必須以解決衝突(對事不對人)的心態做事,才能成。
.Tip:得饒人處且饒人,凡事給人留點後路,對方才不會背水一戰。
2. 蛇打七寸:無論是唇槍舌戰,亦或是真槍實彈,靜待對方失誤,就是一擊即殺的時機。

如何混水摸魚

.資料語言
1. 總帳:大環境動態,可對應管理學常用總體環境概念SLEPTI。
2. 細帳:個體不同時空動態。
3. 縱橫對比:縱,甲乙丙個體或群族相互比較;橫,甲國不同個體相互比較。

.說話藝術
1. 實際行為作為語言材料:直接示範或直接讓對方體驗。
2. 拒絕回答:道破無理之處,結束話題。
3. 另設問題:接受對方要求,另設題目給對方,反客為主。
4. 借力使力:讓對方去填自己挖的洞。
5. 模糊答案:曲解詞意或改變提問和答案的立腳點。
6. 直接認輸(極盡誠懇的那種,如:姿態遊戲),送自己和對方台階,以結束話題。
.Tip:可以善用類比和幽默,甚至帶點娛樂效果,緩和氣氛。

心得

我覺得把以上的技能學習好,可以成為豆漿的朋友(老油條,抱歉是個爛笑話)。

我自己也不確定自己想不想學會這些明哲保身的能力,畢竟以我的個性還是喜歡直來直往,最好大吵一架把話說開來最好。

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是沒有覺得他黑到哪裡去啦!
也沒感覺到什麼臉皮厚的部分,就是哪裡有禍害就繞開,哪裡可以達到目標就從哪過去而已。

我自己是覺得我整理的很好,這本書的敘述方式真的很沒有前因後果,感覺很像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真的很沒秩序,等你們真的拿一本《厚黑》來看,你們就會懂我現在的心情的。

總之,希望大家把以上技能用在好的地方,成為好的人們,最後好好的活下來,一起創造更好的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YSE-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31
看一本書只需要3天,整理一本書要10天...。
avatar-img
DYSE的沙龍
1會員
2內容數
記錄閱讀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寫於2017年,當時還是101課綱,顧炎武〈廉恥〉是30篇核心古文之一。2023年,因為區桂芝老師的「108課綱是無恥課綱」的言論,這篇文章火紅了起來。連我都好奇當年的我是怎麼上這一課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寫於2017年,當時還是101課綱,顧炎武〈廉恥〉是30篇核心古文之一。2023年,因為區桂芝老師的「108課綱是無恥課綱」的言論,這篇文章火紅了起來。連我都好奇當年的我是怎麼上這一課了🤣🤣🤣🤣。
Thumbnail
※[ 太上老君 ]教誨,造作[入輕為重]~~[見殺加怒]惡因惡果的現象,關於決定獎懲、輕重判決的人,應該注意謹慎之處及標準。 尤其有家人、朋友、同事擔任類似的工作、職務,都應該當他們的善知識,勸導他們日日熟讀、閱讀此因果善書,為自己及他人做正確謹慎的決定,趨吉避凶,累積福德。
Thumbnail
※[ 太上老君 ]教誨,造作[入輕為重]~~[見殺加怒]惡因惡果的現象,關於決定獎懲、輕重判決的人,應該注意謹慎之處及標準。 尤其有家人、朋友、同事擔任類似的工作、職務,都應該當他們的善知識,勸導他們日日熟讀、閱讀此因果善書,為自己及他人做正確謹慎的決定,趨吉避凶,累積福德。
Thumbnail
【了凡四訓】原文 (積善之方) 【原文】天地鬼神之福善禍淫。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捨。凡欲積善。絕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 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辯。 從此篇文章學習、分析自己觀念、言行是真善假善?! 會發現世俗中的善惡大都是荒謬的假善!!
Thumbnail
【了凡四訓】原文 (積善之方) 【原文】天地鬼神之福善禍淫。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捨。凡欲積善。絕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 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辯。 從此篇文章學習、分析自己觀念、言行是真善假善?! 會發現世俗中的善惡大都是荒謬的假善!!
Thumbnail
阿崴閱讀-人生迷惘時,就問老子 不是以道德經內的各個篇章去研讀與應用。而是作者透過他自己的人生不同階段的歷程,困頓與突破,結合了道德經中的些許段落有的人生思考。所以非常容易閱讀,也不經發現竟然是由日本人來著作的書籍,讀來也無違和,同時印證了古老的智慧的確有它歷久不衰的價值。
Thumbnail
阿崴閱讀-人生迷惘時,就問老子 不是以道德經內的各個篇章去研讀與應用。而是作者透過他自己的人生不同階段的歷程,困頓與突破,結合了道德經中的些許段落有的人生思考。所以非常容易閱讀,也不經發現竟然是由日本人來著作的書籍,讀來也無違和,同時印證了古老的智慧的確有它歷久不衰的價值。
Thumbnail
前面三種絕棄(聖智、仁義、巧利),是為避免人心紊亂,像是三到閘門,若放開,人心便如大水奔流,往複雜迷亂奔去,但即使設閘,卻也只能防止,難以改變源頭,真正的核心在於心之歸屬,這是比認知想法更早形成的意識意念,人的一切由此開始衍生,所以源頭應為: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Thumbnail
前面三種絕棄(聖智、仁義、巧利),是為避免人心紊亂,像是三到閘門,若放開,人心便如大水奔流,往複雜迷亂奔去,但即使設閘,卻也只能防止,難以改變源頭,真正的核心在於心之歸屬,這是比認知想法更早形成的意識意念,人的一切由此開始衍生,所以源頭應為: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Thumbnail
2015.6.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龍牙才和尚①曰: 「欲革前人之弊,不可亟去。須因事而革之,使小人不疑,則庶無怨恨。 予嘗言:『住持有三訣,見事,能行,果斷。』 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小人忽慢,住持不振矣。」 《山堂小參》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對龍牙寺智才禪師說:
Thumbnail
2015.6.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龍牙才和尚①曰: 「欲革前人之弊,不可亟去。須因事而革之,使小人不疑,則庶無怨恨。 予嘗言:『住持有三訣,見事,能行,果斷。』 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小人忽慢,住持不振矣。」 《山堂小參》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對龍牙寺智才禪師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