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自殺者遺族走過傷痛之路?專訪林萃芬心理諮商師

更新於 2023/01/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松德精神科診所・林萃芬諮商心理師
父親送走自殺離開的女兒,幾年後,再送走自殺離開的兒子,其他親友不能諒解地指責他爲什麼無法阻止悲劇發生。我看著這個父親孤單穿梭在靈堂裡,傴僂而孤單的背影,會不會其實他才是最想問「為什麼?」的那個人?
「都是你害死他的!」

不被諒解的自殺者遺族

廣泛來說,自殺者遺族是指「因為自殺事件而受傷的人」。
一個人因為自我傷害逝去,逝者身邊的家人、伴侶、朋友、甚至是工作的同事或是學校的同學,都可以算是「自殺者遺族」。對他們而言,除了為消逝的生命感到悲傷以外,還會夾雜著自責、悔恨,活在無限的懊悔之中,加上社會觀感普遍對此懷有異樣眼光,其他親友甚至有著偏見和批判,「你的家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無法阻止悲劇?」如果是情感問題,伴侶還會面臨到「你為什麼要離開他?」除了這些一連串深具質疑性的問題以外,更甚者,還會被直接指責「都是你害死他的!」
社會用比平常更嚴格的眼光,審視自殺者遺族,更讓他們害怕談論傷痛、難以訴苦,都讓大眾長期忽略:自殺者遺族也是受傷的靈魂。
「如果…是不是就不會發生?」

每個自殺者遺族的必經之路:自責

相較因病或因意外離開的生命,自殺者的親友總是會質疑自己做得不夠多,才讓悲劇發生。如果當時做了什麼事,就能阻止悲劇。尤其收到逝者求救訊息的親友,會反覆的質疑自己:「那個時候,為什麼我就不包個計程車去找他?」原本有答應要陪逝者去一趟旅行的親友,則會假設:「如果我當時陪他去,是不是他心情就會好一點呢?」年輕的學生在校園墜樓,父母直到蓋棺才跪地崩潰,自責自己給孩子的課業壓力太大,成為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每一個自殺者遺族,都活在自責內疚當中,無法自拔,有什麼辦法可以停止這樣的迴圈?
「自責是每個自殺者遺族的必經之路,除了自責,自殺者遺族的情緒是很複雜的。」萃芬老師分享,曾經有位母親,親自將離開的孩子,從繩子上抱下來,最後的這一幕、這個擁抱,讓母親怎樣也忘不了。在諮商的過程,她不只難過孩子的離去,也憤怒孩子的選擇,還夾雜著懊悔,母親問萃芬老師:「如果我做了什麼,是不是就不會發生?」
萃芬老師回答這位母親:「不是妳做了什麼,孩子就一定會選擇不一樣的結局。」母親突然就釋懷了一點點,或許母親本來就知道這個答案,只是需要有別人來提醒他:我盡力了,但悲劇還是有可能會發生。
關懷自殺者遺族的方式

陪伴、傾聽、不做批評

自殺者遺族對於逝去親人的傷痛,往往是不想提、不想談、不想碰觸。身邊的親友即使想關心,也不知道該如何啟齒,就連心理專業的萃芬老師,在陪伴的過程中也會感到無力感。當朋友的母親意外身亡後,兄長也燒炭離開,萃芬老師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朋友從樂觀開朗到悲觀低沈,連身體外觀都有巨大的改變,卻因為對方的抗拒而無從介入。
如果遺族將內心封閉,身為陪伴者也不用過於心急,可以先從「陪伴」開始。陪伴有兩種方式可以參考:
(1)去做他日常就會做的事情,例如逛逛展覽、看看表演,讓日子照常度過。
(2)去創作能短期看到成果的事,例如畫一幅畫、捏一座陶藝品、種種植物,再次看到生命的歷程。
林萃芬老師特別提醒:不建議將遺族帶到郊外散心,避免有意外發生;也建議無論是出門或回家,都要陪在他的身邊,避免讓他落單。
對遺族而言,請求幫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今天是主動求援的遺族,當他願意說出口,代表他願意讓人碰觸傷口進行治療,如此一來,才能讓傷口癒合,走過傷痛,讓悲傷得以紓緩。但相對的,如果他們沒有得到適當的回應,可能又會縮回自己的殼內,下次需要更多的勇氣,才能再次跨出心坎。所以當遺族願意傾訴時,我們能做的就是「傾聽」,盡量讓自己成為一面鏡子,誠實映照對方的情緒,不多做批評的專心聆聽,讓他能宣洩情緒。
每個生命都有不同的故事與傷痛,而在陪伴遺族的過程中,即使說著「我懂、我可以理解、我同理你」,但沒有完全相同的經歷,遺族不一定真的感到被同理。而在美國有一種「傷心小組」,是由一位專業心理諮商師,再上兩位自殺者的親友,一起接受諮商,在彼此安慰的過程中自我療癒,重新找到生命的價值。
讓自殺者遺族完全釋懷、停止自責,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喜怒哀樂,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不用特別提醒要「走出」悲傷才能開始新生活,而是試試看擁抱悲傷,陪伴遺族找到「我們還能多做一點什麼事」的動力,讓自責愧疚的無力感,轉化為繼續正常生活的行動力,一起重新找到生命的價值。

精彩訪談

原文刊載於:冬瓜行旅點此前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法國電影《友你才精彩》是一部溫暖又勵志的喜劇,它將用高級的幽默帶領你深度探索死亡,劇情是在描述一位職業倦怠的禮儀師-路易,跟積極樂觀的腦性麻痺患者-伊高,陰錯陽差的展開了一段「護送遺體」的旅程。
靈性照顧是什麼?專訪大悲學苑《回眸》紀錄片導演陳志漢!陳志漢花了兩年時間,拍攝三位臨終病人,在病榻上的倒數人生。然後把這段過程,製作成紀錄片《回眸》,陳導演說:「他好像回頭去看了他一生,所發生過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這部影片可以取名做《回眸》。」什麼是「靈性照顧」?到底什麼是「死亡」?
由詹京霖執導的作品《一家子兒咕咕叫》於11月18日上映,作為今年金馬影展開幕片,一開賣就秒殺!真的是必看片單。看完後也立刻理解,大家為什麼搶破頭都想要看,果然不愧是入圍13項大獎的影片。
法國電影《友你才精彩》是一部溫暖又勵志的喜劇,它將用高級的幽默帶領你深度探索死亡,劇情是在描述一位職業倦怠的禮儀師-路易,跟積極樂觀的腦性麻痺患者-伊高,陰錯陽差的展開了一段「護送遺體」的旅程。
靈性照顧是什麼?專訪大悲學苑《回眸》紀錄片導演陳志漢!陳志漢花了兩年時間,拍攝三位臨終病人,在病榻上的倒數人生。然後把這段過程,製作成紀錄片《回眸》,陳導演說:「他好像回頭去看了他一生,所發生過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這部影片可以取名做《回眸》。」什麼是「靈性照顧」?到底什麼是「死亡」?
由詹京霖執導的作品《一家子兒咕咕叫》於11月18日上映,作為今年金馬影展開幕片,一開賣就秒殺!真的是必看片單。看完後也立刻理解,大家為什麼搶破頭都想要看,果然不愧是入圍13項大獎的影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如果你的孩子在20花漾年華,卻驚覺罹癌生病了! 除了身體生理治療外, 你會如何關照孩子的情緒呢 ? 子玲今天要採訪的是一對母女,女兒24歲時, 驚覺罹癌,這對母女在2022年經歷了人生中的幽谷, 這中間這位母親用了什麼智慧,鼓勵女兒、支持自己? 而這女孩,又是如何自我轉念,成功身心靈療癒的呢!
相信看到今天新聞就知道,有時就算有注意路況,問題是,人算不如天算。 颱風天在外的自閉症者遇到因為強颱的肆虐,導致需要換別條路。 而就算有在適應的自閉症者,如何陪伴? 用事先找自閉症者喜愛的事物,在自閉症者的情緒到頂端之前,引開令自閉症者焦慮不安的當下 這不是要求自閉症者迴避,而是先安撫自閉症
相信前幾天有在看新聞的網友,都有見到專家提到,往後有一週兩個颱風的情況。 因此,自閉症者對於到時能否放颱風假而感到焦慮,甚至這焦慮不安影響到日常生活,到底要怎麼陪伴自閉症者呢? 再次強調:務必給自閉症者〝活在當下〞的重要認知 在聖經的馬太福音6章34節: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
在自閉症者的第一印象,是自閉症者總是一個人時,其實,是自閉症者還在準備階段。 那麼,為了協助自閉症者能順利掌握時機,並順利回應地球人的邀請,那該怎麼做? 以扮家家做模擬 簡單說,這基本的社交,是可以用扮家家酒做模擬。 因此,這要做回應訓練。 這需要用獎勵品,在自閉症者有回應,就要給自閉症者
在颱風假時,因為颱風的風力,刮起網路基地。 而自閉症者突然沒有網路,反而出現看起來是抗拒這突然的轉變。 事實上,自閉症者只是需要時間適應轉變。 而陪伴的部分,怎麼做呢? 見到因為突然的沒有網路,先以自閉症者的特有才華(第一時間準備自閉症者的喜愛有興趣活動)進行轉移注意力 簡單說,就是用早有
Thumbnail
斯斯有兩種,功效各不同。遺囑有五種,作法各不同。 人生無常🆘 在法律諮詢時,會有許多長輩詢問遺囑要怎麼預先規劃? 遺囑有分自書遺囑、公證遺囑、密封遺囑、代筆遺囑、口授遺囑 。 但你知道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遺囑類型嗎? 阿洪(洪宗暉律師)跟你說,其實各式遺囑的眉眉角角都不同, 一不小心弄錯, 小心!
Thumbnail
自殺者遺族指的是因為自殺事件的發生,而遭受痛苦及悲傷之人,因此遺族包含親人、朋友,甚至是專業助人者們。 因此如何適當地陪伴自殺者遺族,以下提供參考
Thumbnail
有些人與我說:「我找不到自己的天賦在哪……」 反方向思考:如果花了20~30年時間遇到如此多的人、事、物......卻從沒發現自己的天賦在哪個面向……? 但,奇特的是——為何從沒人思考過自己『有可能沒天賦』這件事?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如果你的孩子在20花漾年華,卻驚覺罹癌生病了! 除了身體生理治療外, 你會如何關照孩子的情緒呢 ? 子玲今天要採訪的是一對母女,女兒24歲時, 驚覺罹癌,這對母女在2022年經歷了人生中的幽谷, 這中間這位母親用了什麼智慧,鼓勵女兒、支持自己? 而這女孩,又是如何自我轉念,成功身心靈療癒的呢!
相信看到今天新聞就知道,有時就算有注意路況,問題是,人算不如天算。 颱風天在外的自閉症者遇到因為強颱的肆虐,導致需要換別條路。 而就算有在適應的自閉症者,如何陪伴? 用事先找自閉症者喜愛的事物,在自閉症者的情緒到頂端之前,引開令自閉症者焦慮不安的當下 這不是要求自閉症者迴避,而是先安撫自閉症
相信前幾天有在看新聞的網友,都有見到專家提到,往後有一週兩個颱風的情況。 因此,自閉症者對於到時能否放颱風假而感到焦慮,甚至這焦慮不安影響到日常生活,到底要怎麼陪伴自閉症者呢? 再次強調:務必給自閉症者〝活在當下〞的重要認知 在聖經的馬太福音6章34節: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
在自閉症者的第一印象,是自閉症者總是一個人時,其實,是自閉症者還在準備階段。 那麼,為了協助自閉症者能順利掌握時機,並順利回應地球人的邀請,那該怎麼做? 以扮家家做模擬 簡單說,這基本的社交,是可以用扮家家酒做模擬。 因此,這要做回應訓練。 這需要用獎勵品,在自閉症者有回應,就要給自閉症者
在颱風假時,因為颱風的風力,刮起網路基地。 而自閉症者突然沒有網路,反而出現看起來是抗拒這突然的轉變。 事實上,自閉症者只是需要時間適應轉變。 而陪伴的部分,怎麼做呢? 見到因為突然的沒有網路,先以自閉症者的特有才華(第一時間準備自閉症者的喜愛有興趣活動)進行轉移注意力 簡單說,就是用早有
Thumbnail
斯斯有兩種,功效各不同。遺囑有五種,作法各不同。 人生無常🆘 在法律諮詢時,會有許多長輩詢問遺囑要怎麼預先規劃? 遺囑有分自書遺囑、公證遺囑、密封遺囑、代筆遺囑、口授遺囑 。 但你知道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遺囑類型嗎? 阿洪(洪宗暉律師)跟你說,其實各式遺囑的眉眉角角都不同, 一不小心弄錯, 小心!
Thumbnail
自殺者遺族指的是因為自殺事件的發生,而遭受痛苦及悲傷之人,因此遺族包含親人、朋友,甚至是專業助人者們。 因此如何適當地陪伴自殺者遺族,以下提供參考
Thumbnail
有些人與我說:「我找不到自己的天賦在哪……」 反方向思考:如果花了20~30年時間遇到如此多的人、事、物......卻從沒發現自己的天賦在哪個面向……? 但,奇特的是——為何從沒人思考過自己『有可能沒天賦』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