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葉子落下後:談自殺者遺族自我照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桃園市生命線協會社工督導 陳冠伶
「督導,我的個案死亡了」
「那麼你還好嗎?」
「怎麼辦?家屬一直哭,我們要做點甚麼?」
遺族是誰?
從上述生命線推動自殺防治的經驗中發現,自殺者遺族需要的協助有別於自殺者本人,遺族們需面對喪親帶來的生活巨變,包含:處理死者後事、法律、財產、債務等事務處理;也會造成身心強烈的衝擊,包含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複雜性悲傷、憂鬱;另外,自殺事件也會帶來親友關係改變,如:親友間對死者死亡而對某位親屬有所責怪,甚至怨懟。面對這些需求,我們不禁自問:「可以做些甚麼」?從這個思考,我們開始推展遺族關懷訪視服務。
9月10日是全球自殺防治日,而自殺一事不僅影響自殺者本人,自殺者族是自殺防治服務中令人心痛的一環。自殺學學者Edwin S. Shneidman指出,一個人自殺會影響身邊超過6到10名親友,這些親屬多數自殺者親友在哀傷期內遭受情緒困擾,如趕到:孤單、憂鬱、失落、悲傷、後悔等心理上的煎熬,甚至會因家人自殺而感到羞恥。同時也會有頭痛、肩背痛、肌肉僵硬等身體上的不適。目前廣泛使用自殺者遺族(Survivors of Suicide)來形容因自殺事件而失去親友的人。所以,遺族可以是自殺者的家人、朋友,甚至於只是和他有接觸的人們,包含師長、專業服務人員、同儕或同僚。
遺族的困難
在台灣的文化中,對於死亡---特別是自殺死亡,常抱持著負向的觀點,所以遺族也鮮少有機會談論親友死亡後的影響,更困難向他人尋求協助。從生命線辦理遺族團體的經驗中發現,親友自殺事件在許多人在家中都是禁忌,即使大家都知道家人因自殺而離世,但隨著喪事結束,便沒有人再提起這件事情。也曾有遺族團體參與者邀請其他家人一同參加活動,家人已過世4、5年,參加團體中是兩人第一次討論喪親的經驗,這些經驗在親友之間竟是如此難以啟齒。
若遇到親友過世,我們可以如何幫忙自己面對生活上的改變呢?大部分的自殺者遺族發覺自己無法清楚的思考,腦袋好像麻木、被凍結一般,無法記憶事情,或者會在腦中不斷的重演自殺事件,也會無法停止詢問自己或問別人「為什麼?」、「是我做的不好嗎?」、「他為什麼會死?」、「為什麼在他痛苦的時候沒有通知我?」,這些對家屬而言都相當折磨。覺得極度哀傷,身體不適與憤怒、壓抑是很常見的,也可能會伴隨內疚或罪惡感的情緒感受,甚至,自殺者遺族也會希望想要自殺,想要和逝者一起結束生命。如果您有自殺的想法,請與生命線一起討論,應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生活並確保安全;若您身邊有親友因此有自殺的想法,大家也別忘了「一問、二應、三轉介」:
一問--主動關心,詢問這位親友的狀況,藉由主動關懷、聆聽,讓他有機會抒發內心的感受。
二應--聆聽親友的問題,並給予適當的回應,讓親友感受到被了解、關心、重視與支持,更重要的是說服有需要的親友積極尋求協助。
三轉介--針對親友面臨的問題,協助適當獲得資源協助。特別是專業人員或是醫療資源。
這三個步驟就是面對自殺高危機者的CPR,透過這個過程再加上正確的陪伴,想必我們一定可以避免許多的悲劇發生。
我可以怎麼做?
因家人驟然過世可能面對許多人的關切或詢問,這也令人相當困擾,您有權利婉拒別人的詢問,不一定需要有問必答。另一方面,面對親友過世、特別在這樣意外的情況下離開,我們需要向別人求助。因為衝擊如此的強烈,以致剛開始是很難因應,所以,請讓其他人來幫助您,讓大家陪伴你、傾聽你的狀況。向別人傾訴或討論喪親經驗是很不容易的,但你可以決定談論的深度和範圍,每一次的討論都是整理自己經驗的機會,也可協助自己梳理過程中的感受、經歷和狀況。討論也是一個與許自己表達情緒的機會,或許悲傷、或許憤怒、或許內疚,表達這些情緒都是可以的。生命線近年推動自殺者遺族關懷訪視工作,同時也辦理遺族說故事團體,若您覺得情況允許,歡迎您與我們談一談。
恢復日常生活是條漫漫長路,面對諸多衝擊,我們可能會有生理、心理、社會關係、以及靈性方面的疑惑或改變。先讓自己的生活可以穩定下來吧!好好吃飯、睡眠狀況可以穩定,好好照顧自己的生活是首要功課;若生活干擾實在嚴重,也請不要避諱尋求醫療協助,在這些艱難的時候,身心狀況會「當機」都是正常反應。與信任的親友討論失去家人的經驗、持續整理這些想法或感受;除此之外,保留與逝者的回憶也相當重要。「他現在在哪裡呢?」、「他是否有處可歸?」、「他快樂嗎?」這些都是遺族有的疑問。創造意義、並試著與逝者保持連結都有助於生者自我調適;換句話說,逝者以矣,找到「生死兩相安」的關係是親屬重要的任務。願所有遺族都能在這段辛苦的經驗中,都能找到「安身立命」之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愛的人選擇離開,哀悼的旅程就開始了。 作者在書中提到自殺者遺族擁有悲傷的權利,期盼著如果能讓自殺者遺族感受到「悲傷也沒關係」,並願意開始說出自己的故事,那這本書便有了意義。 期盼在閱讀的過程中文字能代替擁抱陪伴在悲傷路途中行走的人們,溫暖相隨。
自殺者遺族指的是因為自殺事件的發生,而遭受痛苦及悲傷之人,因此遺族包含親人、朋友,甚至是專業助人者們。 因此如何適當地陪伴自殺者遺族,以下提供參考
這篇文章條列出自殺事件發生後的流程與處理過程中可以使用的資源。自殺事件發生後,有許多需要處理的事情。了解相關的資訊,可以協助降低焦慮,設定短期目標。
親友自殺的影響是強烈而漫長的,在過程中,每件事情都有些許幫助,但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夠完全幫助我們。以下提供一些可能有幫助的管道,挑選適合的資源管道,以自己的需求為優先,是最重要的。
當我們周邊有自殺者遺族時, 他們的困境是什麼? 我們應該怎麼樣協助他們呢?
-當愛的人選擇離開,哀悼的旅程就開始了。 作者在書中提到自殺者遺族擁有悲傷的權利,期盼著如果能讓自殺者遺族感受到「悲傷也沒關係」,並願意開始說出自己的故事,那這本書便有了意義。 期盼在閱讀的過程中文字能代替擁抱陪伴在悲傷路途中行走的人們,溫暖相隨。
自殺者遺族指的是因為自殺事件的發生,而遭受痛苦及悲傷之人,因此遺族包含親人、朋友,甚至是專業助人者們。 因此如何適當地陪伴自殺者遺族,以下提供參考
這篇文章條列出自殺事件發生後的流程與處理過程中可以使用的資源。自殺事件發生後,有許多需要處理的事情。了解相關的資訊,可以協助降低焦慮,設定短期目標。
親友自殺的影響是強烈而漫長的,在過程中,每件事情都有些許幫助,但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夠完全幫助我們。以下提供一些可能有幫助的管道,挑選適合的資源管道,以自己的需求為優先,是最重要的。
當我們周邊有自殺者遺族時, 他們的困境是什麼? 我們應該怎麼樣協助他們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人生走到最後,「回家」是所有人最中的渴望,回到家中與家人相伴,度過人生最後的日子,居家安寧已越來越普及,但當親人在家中過世時,應該如何處理?要聯絡哪些人?萬事達小編帶您從3個步驟一步一步不慌張,告訴您如何處理當親人在家中過世時的處理步驟。 親人在家中過世該怎麼辦? 疾病逝世者 (1)記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講到臨終你可能會想到遺囑、遺產等關鍵字,但臨終照顧卻鮮少有人提及。當親友即將離開人世,站在病床前的家人能對病人做的遠比護理人員能做的還多。以6大步驟來提供臨終照護,包括同理病人的心理和需求、說話、傾聽、翻身、滋潤口腔、給予宗教的力量。
Thumbnail
又是一則因長期照顧而殺人的新聞,而「兇手」與「受害者」的關係是家人。近年來類似的報導愈趨頻繁,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每當在Facebook首頁看到媒體發布這類型社會案件的報導時,貼文底下常會看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留言,而附和者之多——不論是留言或按讚數——讓這些留言排序往上衝。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人生走到最後,「回家」是所有人最中的渴望,回到家中與家人相伴,度過人生最後的日子,居家安寧已越來越普及,但當親人在家中過世時,應該如何處理?要聯絡哪些人?萬事達小編帶您從3個步驟一步一步不慌張,告訴您如何處理當親人在家中過世時的處理步驟。 親人在家中過世該怎麼辦? 疾病逝世者 (1)記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講到臨終你可能會想到遺囑、遺產等關鍵字,但臨終照顧卻鮮少有人提及。當親友即將離開人世,站在病床前的家人能對病人做的遠比護理人員能做的還多。以6大步驟來提供臨終照護,包括同理病人的心理和需求、說話、傾聽、翻身、滋潤口腔、給予宗教的力量。
Thumbnail
又是一則因長期照顧而殺人的新聞,而「兇手」與「受害者」的關係是家人。近年來類似的報導愈趨頻繁,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每當在Facebook首頁看到媒體發布這類型社會案件的報導時,貼文底下常會看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留言,而附和者之多——不論是留言或按讚數——讓這些留言排序往上衝。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