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中的家庭系統影響力-爸媽不可不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筆者臨床心理師的生涯當中,接觸過不少家庭、孩子及爸媽,許多爸媽對孩子狀況憂心忡忡,分析其情況,有很多不是孩子的個人因素,也不是父母的教養方法有大問題,而是一些「系統」的因素在影響!所謂的「系統」,它是個別組合的整體,個別之間有相互關聯,比如說,「家庭系統」泛指歸屬與此家庭成員所組成的組織,而在家庭這個組織內,家庭成員相互牽動。那什麼是「系統因素的影響」?意即孩子的外顯行為問題,常是家庭系統的反映形式,不是單純的「個人問題」,舉例來說,一個孩子自我放逐、有許多行為問題,可能不是他(她)不夠瞭解自己行為對自己的危害,而是他憂心爸媽間的衝突之一種表現方式!他(她)的爸媽都有意無意地爭取他(她)的同盟,爸媽紛紛讓孩子覺得都很支持爸媽個別自己(爸媽各自認為孩子都站在自己這一方),而他(她)和個別爸媽關係都很好,無法解決兩面討好的情況,總覺自己背叛了誰。這些「系統」因素非經談話分析不得而知,但是筆者歸結出常見值得注意的四大項,可以用「承先啟後」的概念來論述。「承先啓後」指得是身為人父人母在教養要注意的事。
「承先啓後」第一項要知道的是,往上聯結系統的注意,「父母-自己與另一半-兒女」,在家庭中這是向上的次系統,是身為爸媽的你(妳)對自己父母的關係聯結為何?理想的情況是「內心接受自己的父母,給予敬重的位置」。與父母的關係,往往影響和兒女的關係。筆者曾與一位診斷為亞斯伯格的父親諮商過,他與自己的兒子(同樣被診斷出亞斯伯格症)的關係很差,常認為自己兒子帶給他很多麻煩,兒子也和自己的關係不好,他回憶起小時父母對他很頭痛,後來他做了一些事去設法去改善他心中與父母的關係,說也奇怪,當他和心中的父母和解後不久,他能夠找到好方法善待兒子,改善他與兒子間的親子關係,直到後來,親子闗係變得很親密。另一個例子是一位母親恨透她父母,她回憶起小時父母都有意的忽略她,雖然她國小成績不錯!可是當她成為母親後,她唯一拿來說嘴炫耀的事情是,她的小兒子才幼稚園就比她兩個姊姊懂事,她的兒子經常稱讚她:媽媽,妳很辛苦。說著說著,這位母親眼眶紅了起來,筆者頓時覺得她仿佛成了年幼的小女孩,得到了肯定。她和父母間的聯結關係不佳,用很微妙的方式影響她與孩子間的對待方式。敏感的讀者應可觀察到,她的小兒子正扮演她的父母在肯定這個媽媽,而孩子本身的自性不見了。
第二項要注意的點是,橫向系統的聯結,「父母-自己與另一半-兒女」,這是核心家庭中常見平行關係的次系統,可以被理解為「教養者(通常是身為爸媽的您)間的關係穩定,情緒穩定,孩子易穩定」。這個教養者通常是孩子的爸媽,孩子需要的是爸爸媽媽,所以爸媽是否是在婚姻狀態並不重要,而是孩子有正常的機會當爸爸的孩子及媽媽的孩子。所以繼任者不要取代另一半先前關係所生的孩子之爸媽,而是當個和善的長輩即可,如此也可缷下硬成為無血親關係爸媽的壓力。筆者曾經有個案例,一位國小五年級的男學生他爸媽是離婚狀態,他周一到周五在爸爸家,過著「精實的生活」,爸爸家沒有電視,他放學一回家,爸爸就幫他復習或預習功課,或做題目,或訂正考卷,生活可說是一絲不苟,和軍旅生活差不多。到了周六日到母親家,孩子便常常癱在沙發上打電動、玩手機及看IPAD影片。如此周周循環,沒有問題。他告訴筆者,他最焦慮的不是爸媽離婚了,而是爸媽一起出現,為什麼呢?他告訴筆者,一方面爸媽可能吵起來,一方面爸爸會看不慣他在媽媽那邊的樣子而教訓他,他央求筆者務必不要約他爸媽一起出來,他認為現在這樣很好。
第三項要注意的點是,向下系統的聯結,「父母-自己與另一半-兒女」,是往下的次系統,這是為人爸媽最常精進的知識面,即是「一旦為人爸媽時,要給予孩子什東西或帶給他(她)什麼樣的經驗對孩子是最好的?!爸媽對孩子的職責又是什麼?」,在此,筆者的說法是「為人爸媽者要認知並接受做為爸媽的天命。」而什麼是「爸媽的天命」 (見「看見孩子」一文)?筆者認為是儘量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成年人」。爸媽扮演的角色過程是「從孩子的『導演』逐漸成為孩子的『觀眾』,並允許孩子認識他(她)自己。允許孩子有黑暗面,有負面的情緒,不會討厭自己。它的目標不是創造孩子所謂優質的人生,而是豐富「爸媽-孩子」雙方的生命旅程經驗。
最後一項是為了孩子不在親生爸媽身邊所寫的,在臨床經驗來看,雖然表面八股,但算有實用價值。就是「父母-孩子」的天然關係和法律不盡相關,對於孩子的親生爸媽要給予尊重的位子。筆者曾有過一個案例,青少年的女兒被診斷多種精神疾病並有許多行為問題,晚上常執意外出,因此和爸爸多有衝突,爸爸帶這個高中的孩子四處求醫,吃了很多藥物,仍得不到改善。後來得知這位女兒其實是養女,她小時被丟棄後,被現在的爸媽(不孕的夫妻)所領養,這對養父母在孩子小學成長階段有告知孩子被領養的事實,但絕口不提孩子親生爸媽,也要孩子完全離開他們。待筆者與孩子諮商後,承認孩子心中的原生父母的地位及事實,孩子鬆了一口氣,並流下眼淚,然後告訴筆者自己在學校的適應壓力,這都是孩子現在爸媽所不知道的。另有一位被領養的兒童,常更換領養家庭,有嚴重的行為問題,筆者跟他諮商過數次,他最初的生命感覺是「孤獨」,「覺自己被拋棄、沒人要」,當筆者說我尊重他的親生爸媽時,他的雙眼亮了起來。
這是筆者的臨床經驗告訴筆者關於家庭系統之事,注意「承先啓後」所包含的三個次系統其運作狀況,可能影響親子教養關係。分享之,供大家參考。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avatar-img
202會員
369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何有效適當地教養孩子?穗波心理師根據25年以上的臨床經驗說給你聽。
您有從「原生家庭」順利過渡到「再生家庭」嗎?心理學發現這是有個順序及優先序位的。
關照自己心身的鬆與緊,是觀照生命的起始點之一。有意識地覺察身體緊鬆程度並加以平衡操控,是讓自身處在多變的生活際遇中保持穩定健康的方法之一。如何操作?讓穗波心理師告知您。
看懂「今際之國的闖關者」所要傳達的心理學意涵嗎?穗波心理師試著用心理學角度分析給您聽。可參考看看!
淺談「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的死亡設計之心理效果。
看完「初戀」後,你(妳)害怕伴侶回去找初戀嗎?穗波心理師告訴你(妳):別怕,你(妳)有很大機會不用擔心,𤔡什麼?讓穗波心理師告訴您。
如何有效適當地教養孩子?穗波心理師根據25年以上的臨床經驗說給你聽。
您有從「原生家庭」順利過渡到「再生家庭」嗎?心理學發現這是有個順序及優先序位的。
關照自己心身的鬆與緊,是觀照生命的起始點之一。有意識地覺察身體緊鬆程度並加以平衡操控,是讓自身處在多變的生活際遇中保持穩定健康的方法之一。如何操作?讓穗波心理師告知您。
看懂「今際之國的闖關者」所要傳達的心理學意涵嗎?穗波心理師試著用心理學角度分析給您聽。可參考看看!
淺談「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的死亡設計之心理效果。
看完「初戀」後,你(妳)害怕伴侶回去找初戀嗎?穗波心理師告訴你(妳):別怕,你(妳)有很大機會不用擔心,𤔡什麼?讓穗波心理師告訴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12月6日,擁有百萬訂閱的知名反共網紅「八炯」,在其頻道『攝徒日記Fun TV』發布了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的內容訴說了昔日的統戰樣板「舔共饒舌歌手-閩南狼」,如何在被中共鐵拳(被不合理制度欺負)後,覺醒並找八炯一起策畫將中國統戰的過程記錄下來的影片,以此揭露中國統戰台灣的手法。
Thumbnail
老公和我好不容易存錢蓋了新房,沒想到大伯以大嫂得了憂鬱症需要靜養的理由,竟想直接佔用我家!更誇張的是,他們不但完全沒打算支付任何費用,連公婆也幫腔說要我們『讓給』他們。面對這種無理要求,老公果斷拒絕,結果大伯夫婦帶著淚眼汪汪的大嫂上門施壓,最後甚至演變成全家斷絕關係…原來背後還藏著這樣可怕的企圖…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Thumbnail
有沒有曾經因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感到被冒犯,或者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用傷人的言辭冒犯他人,隨後深感懊悔。然而,往往在類似的情境中,人們經常習慣性地重蹈覆轍,再次使用可能傷害他人的措辭。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12月6日,擁有百萬訂閱的知名反共網紅「八炯」,在其頻道『攝徒日記Fun TV』發布了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的內容訴說了昔日的統戰樣板「舔共饒舌歌手-閩南狼」,如何在被中共鐵拳(被不合理制度欺負)後,覺醒並找八炯一起策畫將中國統戰的過程記錄下來的影片,以此揭露中國統戰台灣的手法。
Thumbnail
老公和我好不容易存錢蓋了新房,沒想到大伯以大嫂得了憂鬱症需要靜養的理由,竟想直接佔用我家!更誇張的是,他們不但完全沒打算支付任何費用,連公婆也幫腔說要我們『讓給』他們。面對這種無理要求,老公果斷拒絕,結果大伯夫婦帶著淚眼汪汪的大嫂上門施壓,最後甚至演變成全家斷絕關係…原來背後還藏著這樣可怕的企圖…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Thumbnail
有沒有曾經因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感到被冒犯,或者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用傷人的言辭冒犯他人,隨後深感懊悔。然而,往往在類似的情境中,人們經常習慣性地重蹈覆轍,再次使用可能傷害他人的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