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家庭系統和外界社會系統的關係,它們之間如何相互的作用。而一個人在原生家庭的生活經驗也會影響到他的婚姻觀。
這篇文章我們將分享家庭中的三角關係。三角關係如何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之間的感情疏離如何影響子女?為什麼在家庭中會出現對立兩極化的衝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對抗模式?還有哪些常見的家庭衝突?
家庭共同的衝突模式
家庭系統中存在著獨特的規則,這些規則影響著每個成員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家庭的歸屬感。因此,有時候一個人所面臨的壓力可能源於家庭系統中的問題。當家庭成員成熟度不足時,就會產生許多衝突,進而導致家庭的不健康。一個不健康的家庭通常會面臨以下共同的衝突:
- 壓力我們的壓力來源大部分來自於以下三種情境。第一,突發的情境壓力。例如,路上突然間有一隻狗跑出來對你吼叫,或面臨生死別離的瞬間,甚至可能是突然被裁員帶來的巨大壓力。第二種,人際關係之間的壓力。我們原本有跟自己比較要好的幾個朋友,卻因為小小的突發事件導致與他們關係不合或破裂。這種壓力和衝突模式類似於我們從家庭系統中學到的經驗,在其他生活領域中也會應用到這種模式。第三種壓力是個人內在壓力。主要是因為外在壓力內化為內心壓力,也就是我們對自己的壓力。為什麼會有這種個人內在壓力存在呢?這涉及到一種關係:在童年時期遭受父母攻擊的孩子,在成年後會將這種攻擊內化並轉向自我攻擊,最終也會將這種攻擊擴散到與他人的關係上。家庭管理不善或壓力管理不當也可能導致衝突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執。家庭成員通常會按照父母處理壓力的方式來處理壓力。換句話說,同一件事對於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詮釋和壓力反應。如何應對壓力或是讓身邊的人有不同的壓力感受,往往從原生家庭的教育中內化成為我們對事件的反應方式。
- 對立兩極化:家庭中常常起因於指責某個成員,將其視為家庭問題的罪魁禍首。舉例來說,你可能會認為是小孩皮、愛耍脾氣,不聽話。然而,這樣的說法實際上過於簡化,可能導致家庭衝突和個人與家庭的對立。當你這樣指責孩子時,小孩為了保護自己,會做出反擊,向其他人表示自己根本就不是你說的那個樣子。這樣的反擊可能引發你再次攻擊他的行為。你想要告訴這個小孩他的問題,並對他施加壓力,告訴他是他的行為才導致這樣的結果。當一方再次反擊,而另一方再次回擊,就會產生緊張的對立。我們在國家間的戰爭或公司間的競爭中,也經常看到類似的緊張對立情況。在這種爭執的過程中,我們通常只看到對方的抽象存在,自然的將對方視為威脅。你可能會認為這個孩子是一個不懂感恩、自以為是的小傢伙。然而,如果我們只看到這些,就無法看到一個生氣卻困惑的孩子;同時,孩子也無法看到一個寂寞又恐懼的母親。當我們將對方視為威脅時,我們無法看見他們的人性面。
- 三角關係:當家中的女兒與爸爸保持較親密的關係時,他們會有更多的時間相處,這可能引起媽媽的嫉妒,並引發媽媽與女兒之間的衝突。這種情況可以解釋為佛洛伊德提出的「戀父或戀母情結」。由於夫妻之間的疏離感,爸爸可能會依賴與女兒之間的親密關係。雖然爸爸與女兒之間沒有實質上的性關係,但在佛洛伊德的理論中,爸爸依賴女兒的情感親密有點類似使用孩子來填補伴侶的角色,這樣的情節在正常關係中是不太健康的。我們也經常聽到家庭中爸爸偏愛老大或媽媽偏愛老二的說法。雖然我們可以很具體的解釋為什麼父母更偏愛某個孩子,例如,因為老二比較聽媽媽的話,會主動做家事之類的。但實際上在家庭系統中,你可能是因為陷入家庭系統中的三角關係而不自覺地偏向支持某個孩子。另一個導致三角關係的原因是:父母之間的感情疏離,當夫妻兩人無法得到彼此的關愛時的孤獨感也會影響到孩子,因此而牽連小孩加入他們的情感暴風圈。這三方的人無意間共同造成了這種可笑的荒謬情況,但在這個三角關係中,沒有單一個人是有罪的,真正該承擔問題的是所有人。如果夫妻雙方無法坦然面對彼此的婚姻問題,就很容易讓小孩成為你們的夾心餅乾,利用小孩作為中間人,一起扮演三角關係。
- 歸咎責任:在一個家庭中,當談到家庭紛爭的原因時,往往會指責特定的人為問題的源頭。例如,爸爸可能對媽媽說:「只要你改變自己的壞脾氣,家庭就會和諧」;而媽媽也可能對爸爸說:「只要你不要那麼大聲講話,我就不會發脾氣」。我們傾向於認為自己是受害者,而對方則擁有控制自己命運的權力。如果媽媽改變了她的脾氣,她就不會大聲爭吵;同樣地,媽媽認為只要爸爸不改變他大聲講話的習慣,她就會因此發怒。我們經常將自己的幸福按鈕掛在他人身上,如果對方使用不當或按錯按鈕,我們就會跟著起舞,然後指責對方讓自己這麼可憐。
- 認同感的擴散:因為你是家中的成員,所以你會認同這個家庭。比方說如果這個家庭都是吃素的,那麼認同吃素的這件事,跟別人比起來特別具有意義。你跟自己的家庭也有關聯性、你們相互依賴,互相妥協和取悅,以維持平衡的狀態。然而,這樣的家庭結構也可能形成一種僵化的模式,威脅到個人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舉例來說,一位負責照顧孩子和家務的妻子可能會因為她在這樣的系統中扮演的角色而失去自我。共生共榮雖然看似安全穩定,卻也可能犧牲個人的自主權和獨立性。如果,妻子想告訴丈夫她想要進修,但因為這個妻子對於家計的認同感,她擔心一旦做出這樣的決定,家務和照顧孩子的負擔就得由外部保姆承擔,這在經濟上也會帶來負擔。因此,妻子不敢提出這樣的要求。都為了取悅對方,但隨著時間推移,對失去自我的恐懼加深,人們開始感到焦慮。為了應對這種焦慮,家庭內部就會產生衝突。這解釋了為什麼家庭之間經常發生衝突,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這代表了家庭成員尋求獨立和分離的需求。然而,真正令人害怕的威脅並不是家庭中的任何一個人,而是這種共生關係本身。它讓人感到安全,但也讓人屈從於這樣的系統中。人們害怕破壞這種相互依賴的共生關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外表和諧的家庭實際上存在很多假象的原因。
- 停滯我們害怕關係中的死亡,特別是冷淡和疏遠的夫妻關係。表面上看,這樣的夫妻似乎像一座死火山,失去了活力和作用。然而,事實上,這種冷淡和疏遠在時間的推移下,反而會增加雙方投入對方的心力,使彼此的感受更加強烈。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呢?就像一座死火山,表面看起來似乎毫無動力,但地底下的岩漿仍然在流動,只是我們的肉眼無法看見。你知道為什麼這種疏遠和冷淡卻還能讓夫妻願意在這樣的關係中生活嗎?那是因為他們從原生家庭中學習到的親密關係模式,都沒被允許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因此,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未能真正活出自己。他們學會了模仿原生家庭父母的互動模式,將自己的「情感調溫器」調至最低,以冷漠和疏離的態度應對婚姻中的壓力和情緒。然而,火山底下的岩漿並沒有消失,它們只是被深藏在地底下,隨時準備找到出口噴發。靜止的狀態代表著某種情緒的壓抑,它可能壓抑了性、憤怒、痛苦、自由或獨立。
總結
家庭衝突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挑戰,而這樣的衝突大部分來自於不同的觀點、期望和價值觀之間的衝突,也可能是壓力、溝通困境和情感問題的結果。今天的節目分享了家庭衝突的模式,如果你能夠有這樣的深刻的體悟,才能夠幫助你在建構新家庭時帶來更小的衝擊。透過探究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和衝突背後的原因,才可以充分地理解他們的需求、情緒和行為,這個幫助我們在與家人或是其他的人際關係之間的溝通或是解決問題上真的很重要。當我們了解這些衝突的來龍去脈,理解他人也才能活出一個真正的自己。
下一篇文章將與大家分享原生家庭與選擇配偶的關聯性。原生家庭的生活經驗會對一個孩子在未來選擇他的伴侶上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待續~
Resource:
《熱鍋上的家庭》《The Family Cruc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