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解密 - 失敗的小說家

2023/01/16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寫在分析之前,目的不在於複雜化小說本質,而是為了一氣呵成地將故事說完,總會有沒有說盡的部份,這篇主要就是為此誕生的。可搭配時間軸後記,瞭解整個設計過程的細節。當然,如果有疏漏之處,就當作你個人的小發現、小驚喜。

劇本動態性

失敗的小說家的起點來自於大興附中的五名學生:蘇逸洋、藍勝義、尹正華、林昶維(林)、汪晴雯。而蘇逸洋、藍勝義、尹正華即便從大興附中畢業之後也仍為死黨。蘇逸洋與汪晴雯為情侶,直到汪晴雯失蹤以前兩人同居在一起。
距今現在的八年前開始(2014年),在汪晴雯寫完最後一本小說之後,在一次與蘇逸洋討論之後就失去蹤影。在這八年之間,以蘇逸洋為首腦,策劃了2022年六月的這一場社會性連續恐怖攻擊。
作為起點與終點,蘇逸洋的父親是過去有名的律師事務所主要律師,承辦了許多案件,也結盟了許多地方派系人員。安德全的兒子「阿草」因為在學校的個人污點記錄,依靠著「蘇事務所」的協助得以不被起訴。在此關係之下,蘇逸洋以安德全的原兩營業事業台中「娜娜」酒吧與台北的「B642雞尾餐酒館」在指定時間改造成Y軸樂園酒吧。
藍勝義(藍)
負責台北線主要負責人、現身於台北Y軸樂園作為主謀、W小姐
旗下人員:台北Y軸樂園工作人員、小橘、有方文化工作人員、半角電視台工作人員、台北警局相關工作人員
尹正華(尹司機)
協助工作、作為與向菁萍的合作對象,篩選前來探訪的人、挾持范可欣
旗下人員:副駕駛警員、物流人員
蘇逸洋(天鵝面具)
整齣行動的主謀。負責台中線主要負責人,現身於台中Y軸樂園作為主謀。
旗下人員:台中Y軸樂園工作人員、夜市商圈工作人員及臨演、第六分局內線、德老企業相關體系下的合作工作人員、殯儀館合作人員

第一階段:Y軸樂園的存在

  • 目的:傳遞「下班後同好會」存在,目的讓臥底警察、探員開始想試著研究這個假組織。
  • 備案:6月21日前後幾日都舉辦相同的Y軸樂園聚會,並安排各個Target加入。
為了完全仿造汪晴雯小說之描述,台中Y軸酒吧的開始與結束都是各自不同劇本的臨演組成的。多數的人都是蘇逸洋團隊演員,少部份的人則為Target(對象)。林昶維(林)則是第一段劇本的觸發點,蘇逸洋已有設計與王培鑫相仿的寫手,作為「原作的改編任務」,王培鑫這個角色是可以被抽換的,因此當蘇逸洋在03話前往東機工業要脅王培鑫所說的算是真實的狀況。只是林的說詞相當順利,提供了一個與小說相仿的角色給予蘇逸洋進行操作。如果有平行時空存在,即便林不會真的說出什麼有用的資訊,王培鑫還是可以充當改編寫手,只是無法完全將連接線串接在一起。而這樣的串接目的也只是要讓林最後坐向市民廣場的那張長椅來得更順利而已。林本身參加Y軸樂園這件事情,只是台中Y軸樂園多個晚上的巡演之其中一晚,這些被蘇逸洋集團相中的Target用意都是設法讓資訊傳遞出去,接著將這些資訊滲透到警方身上。

第二階段:高以柔綁架案

  • 目的:製造聲量、流量,讓連載小說的起點有個開頭
  • 備案:假演員組
高以柔綁架案是以真實的方式呈現,以蘇逸洋與夜市商圈的地方勢力操刀處理。高以柔綁架案的備案是存在的,由於目的只是讓社會新聞與現在進行式小說進行完美的對照,因此假設這起綁架案中間有任何瑕疵,蘇逸洋可以啟動備案去爭取另外一起社會新聞的誕生。只是備案就會是演員組來擔當,風險自然是有的,但即便有風險,只要一開始能製造出社會與輿論的聲量,這個階段的任務就完成了。只是蘇逸洋的運氣很好,高以柔沒辦法拒絕鉅額的鈔票,因此得到了一個更為寫實的狀況。而高以柔本人在蘇逸洋集團的安置之下,在七月中之後才會回到原始生活。而她的說詞也被指派了一定的說詞,包括中間如何被綁架。

第三階段:假兇殺案

  • 目的:製造出與小說名稱相仿的案件,提升「果腹犬」在大眾面前的形象、拋給警方一個疑問
  • 備案:無(無現場執行案件,由後勤組處理完發佈所有訊息出去)
以王培鑫提供出的高慶祥作為支點。這一段用意是要提高「果腹犬」犯案的上限,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威懾力來支撐起死亡直播與爆炸案。因此這段幾乎是沒有直接揭露在大眾面前的,主要以葉曉峰、袁世宗進行現場鑑識的確認來帶出這個案子,並且試圖混淆視聽者本身的猜測,多數人應該會往案件本身死者、細節作為探討,然而實際上這只是一宗屍體搗毀案件,雖然故事在滿前期就已經從袁世宗拿到的法醫報告揭露這個事實,但做為背後最重要的動機是提供拋給警方一個訊息。由於偵察不公開的前提之下,警方手握屍體搗毀的真實資訊,但苦無尋找到動機與其他相關線索。這時候就會開始往前兩個階段的事件作為線索探討,而葉曉峰也被直覺性地引導到「Y軸樂園」是一個值得被探索的地方。而被高慶祥實際上是被綁架,一樣到整段事件結束之後才會回到原始生活。

第四階段:Y軸樂園的探訪

  • 目的:要對真實尾段的章節保留可控制空間
  • 備案:對第五階段對峙所需要的人員已有做安排
在台中線而言,德老設計出來的支點提供了一個「合理性」,也為結局段落埋上了一個種子。德老在行前被告知來探訪的兩個人是蘇逸洋期望發生的事情。作為兩間被改造酒吧的背後持有者,若有人能不辭辛勞地探訪,代表探訪者或許會漸漸地往兩地的Y軸樂園開始查詢。蘇逸洋最困難完成之處就是要讓事件引導到最終結局,這需要相當多的前置量。
以台北線而言,向菁萍在接獲藍的牛皮紙袋任務之後,就與尹司機各司其職地觀察任何有可能來有方文化的對象。在黎維良尚未接近台北Y軸樂園之前,尹司機已經備選好幾個對象作為影響警界的支點,這幾個對象主要會將消息傳遞給黃凱元為主。至於黃凱元的揀選是透過這幾年田調結果,這些可能會在關鍵時間點成為重要人物的高官都有被系統性調查,黃凱元由於污點最多(揭發同事性騷擾案件、私生女事件)並且爬升過快,成為了重要指定對象。而這個猜測意外地也被周心禹猜測到。現場指揮官假設臨時被抽換,那麼W的說詞就要進行微調,以D-day開始作為啟動點來說,黃凱元會是W最好的對峙對象,但如果不是,對峙場面的殺傷力就會降低。這一方面將會由最後前往半角電視台的警界主官是誰作為考量與判斷。
而黎維良的滲透,反而讓尹正華看出了值得利用的可能,他讓華全天候地監視著黎維良。有鑑於小說篇幅關係,黎維良在台北Y軸樂園滲透過程只保留到他與華直接溝通的過程,中間的觀察期就省略,目的希望可以較為快速地讓主題進入到中段的半角電視台章節。

第五階段:半角電視台

  • 目的:帶領出郭思婷自殺直播的主要舞台,與媒體、警界的周旋是製造「果腹犬」形象的最後一步。而最終只是要讓自殺直播完成的瞬間,讓警方並沒有掌握住所有現場跡證的調查時間,而在調查尚未完成的情況下發動最後一個階段的行動。
  • 備案:空屋爆炸只能啟動一次,因此當第二次倒數結束時,若尹正華並不能把范可欣帶到直播指定地點,則抽換掉郭思婷當下死亡直播的劇碼。由獨角戲的方式完成最後的跳樓。(會影響發佈的小說版本,由於這個事件已經在新書發表前一天,因此蘇逸洋團隊也編排了多種版本小說)
半角電視台所要操作的主播以「周心禹」為主。因此在行前,藍(也就是W)早已調查好了周心禹的背景。可以從藍(W)與周心禹的對談中看出,他早已觀察周心禹許久,或許選擇出半角電視台與周心禹做為這個舞台的重要對象。這邊由於小說並沒有直接透過文字把W藏在鏡頭之內,但原本我認為「領帶」的挑釁作業,與直接協助現場直播相關處理的男性助理,是作為藍(W)最好的偽裝角色,但為了保持節奏性,我並沒有過多去描述這名助理在這環節中的所有細節。
而周心禹與藍(W),算是意外地揭露出空屋爆炸這個難以忽視的事實。實際上設計就是讓藍(W)意外地接受到周心禹竟然知道爆炸現場是選擇了一棟準備拆除的空屋。而藍(W)也靠著自己話術的方式挽救了有可能造成W動搖的狀況。而那加速的四十分鐘只是為了戲劇張力為求而做的選擇,實際下一階段是一個小時後引爆,但你我已看完結局來說都知道沒有第二顆炸彈,因此那二十分鐘被壓縮到的時間就是尹正華挾持范可欣至BrezzeH廣場頂樓的可用時間,這也是在第19話,尹正華一切都看起來相當緊湊的原因。

第六階段:死亡直播

  • 目的:作為結尾案件的前導最終效果。原始設計來說,就是為了讓目光完全凝聚在郭思婷詐死的案件之中。而與此同時,隔日即為「失敗的小說家」發佈日,詐死案件的目的就是模糊警方焦點。
  • 備案:無。若郭思婷不成功被藍拉攏作為本階段主角,那麼這場歷時兩個禮拜的計畫就不會付諸執行。為了符合原作小說中所描述的「知名女星」,這是這個計畫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郭思婷作為本階段的主角會與蘇逸洋發表的「失敗的小說家」同步,當她維持與藍本身的合作關係狀況之下,那麼書中的故事才能完整呈現。在「失敗的小說家」原作中,汪晴雯自創了一個女星角色,而在現實生活之中,整個計畫的支撐點就是需要一個話題性極高的突破口,才能揭開「失敗的小說家」在尾段最後的聲量。在汪晴雯所撰寫的「失敗的小說家」當中,並未對女星媽媽背景有完整描述,因此蘇逸洋在撰寫劇本的過程中花了不少篇幅去調整范可欣與郭思婷兩人過去的相處模式(依照郭思婷提供的視角撰寫),這也是藍在13話所提到的。這個作品某種層面來說是需要共同創造的,由原始的骨幹去支撐出足夠的邊界。他們為了要找出一個如郭思婷具備人氣但內心對世界、家人感到複雜又失望的情緒,花了相當多時間,最後終於靠著藍(W)而完成了這個媒合。然而,這也是尹司機決定到最終想要告知范可欣真相的目的,這些原始都不該是范可欣所需要承受的。
這就像是周心禹所說的,這單純只是兩人的家務事,何以需要搬上檯面?這個問句也表達了「動機」的伏筆。「失敗的小說家」本質就是一部缺乏動機的小說,汪晴雯的作品就像是缺了一角的圓,而蘇逸洋的行動則製造了一個無窮的迴圈。因此郭思婷與藍(W)的合作也算是各取所需,郭思婷進而獲得了一個「機會」,而藍(W)則終於揀選到一個適合劇本發揮舞台的角色。
這也是藍(W)為何可以在第五階段對峙當中,將這段故事說得那麼透徹也是過去的默契。某一種層面而言,藍(W)與郭思婷大學之間無疾而終的戀情成為了他在W的人格上的某一種原動力。

第七階段(最終階段):廣場上的長椅

  • 目的:完全復刻「失敗的小說家」的結局
  • 備案:若並未啟用「林」路線作為最終結局。蘇逸洋將使用大興附中的高中友人,協助完成計畫,串接起最後一個事件副本。實際對於觀眾而言,非第四道牆的觀眾們其實沒辦法完全得知「林」的所有訊息。向菁萍在編輯「失敗的小說家」過程中,一直以來都並非使用「林」作為描述主題。原作小說中的身份一直都是主謀的高中同學,因此蘇逸洋所要瞄準的主題為此。
在蘇逸洋團隊中的不可或缺因子只有第六階段(死亡直播)的主角:郭思婷。原因是郭思婷所造成的話題性才能把這部作品以有能見度的方式「宣傳」給世人,要是第六階段並非建立在聲量足夠高的話題人物上,那麼這部小說也無足以造成最終階段的效應,某一種狀況也是反應「聲量」這件事,這也是蘇逸洋、藍(W)一同在闡述的事情,許多曾經紅及一時的人或許只是天時地利人和,那些如同鑽石原石般的潛力股一直都藏在地下。這樣的思考概念剛好映襯25話之中,蘇逸洋與林之間的對話,林對這樣的言論不以為然。
雖然蘇逸洋站在「某一種人的粉絲角度」描述著自己的想法,但這並非是那些默默無聞的作者本人所想像的。林所說的,某一種層面也是對自己提及的,唯一能夠在這個世道唯一讓自己堅持寫小說的動力,不是那些「創作以外」的事情,而是純粹的熱愛。而這樣爭論的論點,則是讓蘇逸洋想起了汪晴雯,也可以說明她在結尾那種複雜的心情,或許林口中的想法,有時候就像是汪晴雯會說的,這也是他在高中會失去理智攻擊林的原因,因為他總是在林身上看見自己沒辦法領略的事情,即便在汪晴雯離開了八年,這樣的事情依然存在。
而「林」究竟是不是蘇逸洋要復刻出失敗的小說家的必要因子呢?以原作的角色中,有幾個人物是較為模糊的輪廓,以林為主題,在汪晴雯的原作中只是一個高中同學。在11話時(7月3日),當德老與曉峰等人接觸時,蘇逸洋大概清楚幾個狀況,警方順著Y軸樂園的確找到娜娜酒吧的背後所有者,但並沒有拼湊起可能引導到真相的細節,而當時距離7月7日新書上市只有四天。
葉曉峰若沒有試著推理出真相可能與林的高中同學有關,那麼第七階段還會存在嗎?答案是成為最終階段被蘇逸洋槍擊的人,可以是任何人,可以是他們團隊成員。蘇逸洋最終目的不是真的得要殺掉林,而是完成與原作小說結局相符的結尾。因此沒有林的版本,就會是多起匿名電話與藍(W)的登場,把目光再次凝聚在他們準備好劇本在市民廣場附近公園上,然後依靠著備案演員的準備,完成最終的槍擊。
什麼時候蘇逸洋會知道不用啟動備案呢?當葉曉峰知道林被跟監時,其實並沒有採取反跟監的方式,其實當時的曉峰並非知道蘇逸洋團隊最終的目的,他只是認為一旦密切地與林接觸,那麼背後的主謀肯定會持續追蹤,葉曉峰只是單純陷入自己可以試著把這條線追出來的狀況。而最終當7月7日林在市民廣場外與曉峰、袁世宗會合時,蘇逸洋就取消了自己的備案,單純地享受這一切,因為林真的來找上他了。

劇本差異性

蘇逸洋團隊所出版的「失敗的小說家」與讀者所閱讀處於現實世界的「失敗的小說家」所描寫之差異
  • 汪晴雯八年前所寫作的「失敗的小說家」原稿:簡稱「汪版本
  • 蘇逸洋團隊所出版的「失敗的小說家」:簡稱「蘇版本
  • 讀者所閱讀處於現實世界的「失敗的小說家」:簡稱「現版本
  1. 「蘇版本」缺少范可欣人格側寫,由於女星的個人生活背景會影響到整個文本寫作。在蘇版本中並未針對第六階段女星有任何細部描寫。因此整體劇本寫作過程中,是由蘇逸洋決定好第六階段女主角之後,進行蘇版本的微調。而「現版本」看到的范可欣諸多內心戲階段並未在蘇版本揭露。這個部份蘇逸洋為此花了更多心力,也因此當林嗆聲蘇逸洋,他並非真的寫作者時,蘇逸洋最終露出複雜的情緒也因為如此,他早已為了第六階段的死亡直播做足了功夫。
  2. 「汪版本」並沒有針對台北線的臥底有精確的描述,因此「蘇版本」的台北調查臥底也維持一樣的節奏。而「現版本」中對於黎維良的描寫是三版本中獨有的。「蘇版本」承接著「汪版本」的方向,目的在於給予台北警方錯誤資訊,原本有以安排幾個角色在警界,當作棋子,而這個角色並沒有在「現版本」的觀眾前揭露,另外在黎維良的出現,讓尹正華更動了實際上人員安排的調動。
  3. 「汪版本」中的主謀高中同學並未完全依照林的形象所描寫,而「蘇版本」自然也不能掌控「林」成為最後「現版本」同樣映照的人物。因此在「蘇版本」中,並沒有針對林的形象、內心、與曉峰之間的互動多做描寫。由於蘇逸洋不可能在最後一天才定稿完所有細節,因此在「蘇版本」時擬的內容只有描述到最後一個在市民廣場的槍擊案。此槍擊案在實際上的設計為,藍(W)聯絡相關警方將會在台中市區進行無差別傷害,預告選擇了一個與市民廣場接近的公園,目的在於抓緊目光而不會提前逮捕到蘇逸洋,又讓警方可以在蘇逸洋完成最後槍擊後快速地逮捕。然而根據「現版本」最後結果。最終「林」親自上陣想與蘇逸洋攀談,甚至並沒有帶上警員,讓蘇逸洋完成最美好的劇本。
  4. 無論是「汪版本」、「蘇版本」皆不存在葉曉峰、袁世宗的角色,因此只有當讀者閱讀「現版本」才看得見他們的所作所為。蘇逸洋從第一階段的Y軸樂園已對林進行跟監,原始目的是避開與「蘇版本」有可能存在相斥的狀況發生,而這樣的發展也意外地讓蘇逸洋發現到警方某個團隊的背後狀況。
  5. 向菁萍是被迫協同合作的編輯,在6月28日開始被脅迫之後,就進行一連串的表面經營工作,並且協助混淆警方工作。蘇逸洋團隊本質有另一名編輯在進行「蘇版本」的順序、細節微調,而詳細文字內容的校稿工作蘇逸洋同時有在找不同編輯進行調整,而向菁萍也是其中一員。由於她的資訊難以在編輯期間內直接同步放上,並且她本人會閱讀到相關細節。因此她本人的相關內容並沒有出現在「蘇版本」當中。另外關於她的編輯工作,這也是當藍(W)最後與向菁萍碰面時有提到的,懂得這一切的人對於向菁萍的能力讚不絕口,或許她補足了整個蘇逸洋編輯團隊需要的部份。
  6. 實際上並沒有在「汪版本」、「蘇版本」存在的配角描寫:熟知都更案細節的張翊豪。
蘇逸洋團隊所出版的「失敗的小說家」與讀者所閱讀處於現實世界的「失敗的小說家」所描寫之相同之處有哪些
  1. 復刻第一階段Y軸酒吧內容(6月21日)內容。(若林沒有進入Y軸酒吧,就由原本安排好的備選人員進行演戲,同時也讓郭思婷可以看見這個假團隊的狂熱狀況)
  2. 復刻第二階段高以柔綁架案(6月22日)內容。(有準備高以柔以外的演員組,而由於林已經在6月21日串起王培鑫、高慶祥這條線,因此高以柔就執行狀況,看高以柔的狀況決定再如何修改「蘇版本」小說。若高以柔並未決定合謀,會同時啟動備案,讓另外一起綁架案發生,但切斷以東機工業的王培鑫作為假改寫手的工作,後續的改寫手工作會交給備案處理。)
  3. 復刻第三階段假兇殺案內容(6月28日)。(此階段算是不會臨時有大動作的段落,因此文本早已定稿)
  4. 半復刻第五階段半角電視台內容(7月6日)。(此階段只能算半復刻是因為電視台主播並不會完全照著劇本方向前進,因此所有內容只能掌控W的說詞,因此W本身有分階段進行台詞準備。第一輪爆炸的對談與說法是不同版本都有的,而周心禹意外的言論也是W沒辦法掌控的。第二輪黃凱元副隊長進場後的對峙也是根據手邊準備好的其中之一版本進行調整。因此在整個第五階段行動之前,「蘇版本」小說版有寫好大約是可能來到現場坐鎮的指揮官,W所要與他們對峙的不同版本說詞。這也是「蘇版本」中作為困難掌控的段落。)
  5. 復刻第六階段死亡直播內容(7月6日)。(此階段的文稿與方向在整個計畫的前期已準備完。雖然沒辦法控制范可欣的反應內容,但是郭思婷個人的言論都是按照劇本扮演的。由於一鏡到底的關係,掩蓋掉郭思婷詐死的狀況。葉曉峰與袁世宗的大膽隨意猜測幾乎命中了真相。)
  6. 復刻第七階段槍擊案內容(7月7日)。如同前述,無論最終對象是不是林,蘇逸洋都是會啟動槍擊案,而槍擊究竟有沒有殺掉人也不重要,他要的是整個事件與汪版本、蘇版本最終結局一致。

計畫啟動的前置條件與流程圖

  1. 進行「蘇版本」小說版的大方向描寫與編排
  2. 進行「繁星」版本的描寫與編排
  3. 第五階段(半角電視台)將有可能與W對峙的對象進行徵信式的田調
  4. 針對「汪版本」整備所有可能需要運用到的角色進行田調安排
  5. 協同安德全雙方討論合作關係與人手出借關係。包括兩間需要在某個時間點改建酒吧、臨演、備案人員組的安排。
  6. 第六階段(死亡直播)的主角必須為知名女星才能啟動整個完整計畫
  7. 第六階段主角定案後,開始定案所有角色的安排(包括備案角色)
  8. 討論所有取消點、備案點、轉存點的細流籌會
  9. 行前準備與定調D-Day計畫
  10. 「蘇版本」小說發印、通路計畫

在7月7日之後故事與部份角色後續

發行蘇版本的「失敗的小說家」的通路以及書商會被警方約談,進行冗長的偵訊過程,至於此書能不能追回或者靜止發售都是困難的口水戰問題。隨著時間的過去,更多需要查證的細節內容會糾纏著警方,這也是一直以來蘇逸洋的拿手手牌,他只是會用更多細節、不重要又可深入的細節去掩蓋掉他的重心。即便蘇版本的小說全數回收也無所謂,因為他要的聲量與終局已經完成:「剩下只是創作以外的事情」。
在這相關案中,已知真相的相關業務人員都經過了基本訓練,而未知的業務人員會以沒有風險的方式告知警方自己所知道的一切。蘇逸洋早已寫完一組完整作案佈局內容方式,會以最大的誠意配合調查,然而這一切只是為了所有涉及此案的人員,有必要他會將刑責一次全攬。
以下沒有寫到的角色,單純只是保持更多的懸念與空間性給他們。
  • 郭思婷:完成某一種社會性死亡後,待等待時間期結束後,遠赴他鄉,重新過活。
  • 范可欣:雖尹司機多管閒事留了一張紙條,在這之後的每一天,范可欣個人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到嚴格的監控,以確保郭思婷與蘇逸洋團隊合作的前提有效存在。
  • 向菁萍:前往千洋文化工作,按照藍的指示,指派「蘇事務所」相關法律團隊進行所有法律上諮詢。而警方在這段期間也沒有放棄這條線的訊問。
  • 林昶維(林):遭受到蘇逸洋槍擊,前往醫院治療,在這之後會有很多人爭先恐後找上他,並沒有人關心他以及他個人志業,大家都在關心他的高中生活。
  • 袁世宗:事件結束後不久進行退休,在這之後還是與葉曉峰維持一同辦案的part-time活動。
  • 葉曉峰:一如往常地退場,他買了幾本「失敗的小說家」放在床頭,紀念著自己的行動失敗。
  • 周心禹:勇敢與W對峙的形象,讓他走出婚變風波,重回事業第二春,與此同時與前妻的糾葛尚未結束。
  • 劉廣錫:從蘇逸洋團隊中獲得一筆可觀的費用,但不足以設立個人工作室,目前仍繼續在電影界打拼。
  • 高以柔:被安全保護至七月中回歸社會,按照蘇逸洋團隊提供的說詞說法。
  • 高慶祥:被挾持至七月中按照回歸社會,對全案沒有任何個人想法。
Outline
Previous
Next
每一分鐘都有六十秒的機會讓小說家倒下
贊助連結如下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老鳳」,是個天橋底下販賣『懸疑』的說書人。 現任基層工程師、業餘小說家。作品風格包裹為驚悚恐怖、懸疑推理的糖衣為主,實際核心描寫內心世界的剖析與玩味,喜於將科學知識融入故事之中。寫作風格從都市、現代、新科技與人之間的視角滲透。
失敗的小說家
NT39/次(單次購買)
一部詭異的懸疑小說連載鑿開了眾人的恐懼,它指引著正在發生的案件。如同預告、如同尚未進食前就感受到味覺。
如果要發表留言,請先登入註冊會員
失敗的小說家彩蛋 的其他內容
打造你的創作天地
在這裡尋找共鳴,與方格子的 35 萬格友分享觀點與生活。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