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所以哂子路,是由於子路「其言不讓」。孔子對子路微微冷笑,實在是當機點化子路好勇急進的心態,那不是辦大事之材呀!其後,子路出仕衛國,就是死在「其言不讓」啊!為政者,有時候是要懂得退讓的呀,特別是處於介乎真相與謊言之間,判別是非對錯,便須謹慎、保守、謙讓、低調,這就是孔子所講的「無為,無不為」、「無可,無不可」的道理。
至於「為國以禮」,對於現代人來說,相信就很難接受了。你說「為人以禮」,大家都能理解;要是「為國以禮」,現在是什麼年代?現在為國,是要講有多少個核彈頭的呀?這就是相當於子路當年對千乘之國要講拳頭的想法了。若為國要謙讓,又怎能展示出復興民族的自信?若為國要謙遜,又怎能顯示出治國為政的自信?若是如此好勇好強,一味前進前進,這恰恰就是底子單薄,欠缺自信,這恐怕又再重返戰國的年代!
發展軍備,是需要的,但並非首要,亦非必要。更重要的,軍備只能用作防衛而絕非侵略。足兵、足食、足信三者,若不得已,首要去兵;也就是說,發展軍備,大前提是先要足食、足信。足信是最重要的,假使政府失信於民,國家失信於國際,最終民心外向,國際孤立,就會變成國際孤兒!若要足信,必須建立禮的文化,此所以要「為國以禮」!
要理解什麼叫做「為國以禮」,首先得疏解這裡所講的「禮」。
禮,對個人來講,就是自覺心;對社會來講,就是道德風氣;對國家而言,就是精神文明。禮,才是人類共同的價值,也是一個走向文明開放的基本國策。能以禮治國,這才是「本」啊!本立然後道生,至於「末」,就會水到渠成了。
接下來再分別析述:禮…
①對個人來講,就是自覺心。
②對社會來講,就是道德風氣。
③對國家而言,就是精神文明。
這樣才比較容易明白孔子的「為國以禮」的政治理念。(待續)
(寫於2020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