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民貴、民治、民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文提到堯、舜之所以是賢君,最關鍵的就是有民本的觀念。民本,就是以民為本位,以民心為心。
民本,出自《尚書·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了, 國家就安寧。可見,民本對一個政權的認受與對一個國家的穩定,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孟子引《尚書·泰誓》的話: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此即以民意反映天意,可知民意的重要性。
「民本」會走向「民主」嗎?
以筆者的愚見,民本是目的,也是基礎;而民主是手段,也是政體。換言之,無論是什麼政體,民主政體也好、共和政體也好,抑或是君主立憲也好,只要是講人性的政體,都應以民為本。民本若無法真正落實,所有什麼特色的民主,都是空談。
孟子之所以主張推行仁政,因為仁政,是以人性主導政體。故此,孟子有「民貴君輕」之說。
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民為貴」,過去有兩種解釋:
①在諸侯分治的時代,孟子既然提出民貴君輕,當然是以民為主的民主思想。
②「民為貴」,這只是強調人民的重要性,人民和土地都是立國的必要條件,是一種以民為本的民本思想。
其實,當時孟子提出「民貴君輕」之說,並未成為一種普遍的共識,而只是孟子個人的主張而已,只是以民為本為主,這與當今的所謂民主主義,還有一段相當的遙距啊!
要民主,首先要民治,也就是說,執政者的權力來源,是源自人民,而人民不僅有參與政治權,而且可直接或間接監督政府行使各種權力。可惜,中國自古以來,就從沒有走上民治。
雖然,古有「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這個觀念,姑且說是民享吧(for the people);而且亦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這種天下為公,算是民有吧(of the people);但很可惜,始終未走上民治(by the people)。
民本思想雖然是民主精神的種子,卻不等同民主思想,也不包含民治的觀念,而只能派生出賢人政治;而賢人政治,又只能依靠執政者的道德自覺,對權力的約束與轉移,完全沒有法理可依,故而無法開出民主的政體,這就是中國傳統政治的缺失啊!
(寫於2022年2月8日於海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文提到齊宣王問孟子:商湯放逐夏桀,武王討伐殷紂,是有這種事嗎?臣下弒君犯上,可以嗎? 孟子回應說:當然,臣是不可不臣,但前提是君不可不君。若是君不君在先,臣也可以不臣。也就是說,夏桀與殷紂都是君不君在先;那麼,怎能怪責商湯和周武王的臣不臣呢?再者,夏桀和殷紂都是虐殺無道,眾叛親離,這是違反仁義的。
不錯,現代社會,人多事雜,加上私心權鬥,個人面子尤關,大同的理想社會,確實是鏡花水月,一廂情願而已。不過,世事總有例外的,就以澳洲的社會體制為例,確實步向大同。那麼,我們不妨再看看【大同與小康】是怎麼說的。 【大同與小康】: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澳洲是一個民主的國家,這個國家屬於國民大家的,每一個
上文有句話:儒家對治理天下,是把政治看作文化教養,而不是權力的統治。另外也提到:孔子是反對禮樂只惠及貴族,而平民卻受刑政的管治;這是不公平的階級統治呀! 所謂「禮樂」,具體來說,就是道德教化。換言之,儒家的治道,其根本就在於道德教化。故此,唐君毅先生自逃離中國大陸而漂泊海外(當時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
為政者,本身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正也。 蓋從政者必須心術端正,對人對事必須公正,而面對錢財利誘時必須廉正。這對己才有誠信,對人才有公信。所以,孔子勸勉當時魯國相國季康子,說:「你以正道來領導民眾,誰敢不依正道來做呢?」這就是「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的詮釋。 接著季康子問:「眼下盜賊猖獗,該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生存的要求是相當簡單、相當基本的,就是四個字— —生養死葬。也就是說,活得有尊嚴,無須嗟來之食;死時有尊嚴,能葬之以禮。如果連這些基本的要求都無法達到的話,小則民怨,大則動亂。 帝堯對著阿舜說:治理天下,要允執其中,也就是要按著本心的真誠,合情合理地對待百姓。如果四海困窮,人民到
粵語的「睇」字,很有意思,它不但有「視」、「看見」、「觀望」的含意,而且還有「凝視」而直透內心世界的意思。所以俗語說「睇穿」,而不說「視穿」。 白居易(讀簡易的易)說:「含情凝睇謝君王」。即使對方是君王的來使,還要凝睇對方的臉色,藉此而揣摩君王的心意,揣測君王的內心世界。如此又焉能隨隨便便地視而不見
前文提到齊宣王問孟子:商湯放逐夏桀,武王討伐殷紂,是有這種事嗎?臣下弒君犯上,可以嗎? 孟子回應說:當然,臣是不可不臣,但前提是君不可不君。若是君不君在先,臣也可以不臣。也就是說,夏桀與殷紂都是君不君在先;那麼,怎能怪責商湯和周武王的臣不臣呢?再者,夏桀和殷紂都是虐殺無道,眾叛親離,這是違反仁義的。
不錯,現代社會,人多事雜,加上私心權鬥,個人面子尤關,大同的理想社會,確實是鏡花水月,一廂情願而已。不過,世事總有例外的,就以澳洲的社會體制為例,確實步向大同。那麼,我們不妨再看看【大同與小康】是怎麼說的。 【大同與小康】: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澳洲是一個民主的國家,這個國家屬於國民大家的,每一個
上文有句話:儒家對治理天下,是把政治看作文化教養,而不是權力的統治。另外也提到:孔子是反對禮樂只惠及貴族,而平民卻受刑政的管治;這是不公平的階級統治呀! 所謂「禮樂」,具體來說,就是道德教化。換言之,儒家的治道,其根本就在於道德教化。故此,唐君毅先生自逃離中國大陸而漂泊海外(當時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
為政者,本身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正也。 蓋從政者必須心術端正,對人對事必須公正,而面對錢財利誘時必須廉正。這對己才有誠信,對人才有公信。所以,孔子勸勉當時魯國相國季康子,說:「你以正道來領導民眾,誰敢不依正道來做呢?」這就是「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的詮釋。 接著季康子問:「眼下盜賊猖獗,該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生存的要求是相當簡單、相當基本的,就是四個字— —生養死葬。也就是說,活得有尊嚴,無須嗟來之食;死時有尊嚴,能葬之以禮。如果連這些基本的要求都無法達到的話,小則民怨,大則動亂。 帝堯對著阿舜說:治理天下,要允執其中,也就是要按著本心的真誠,合情合理地對待百姓。如果四海困窮,人民到
粵語的「睇」字,很有意思,它不但有「視」、「看見」、「觀望」的含意,而且還有「凝視」而直透內心世界的意思。所以俗語說「睇穿」,而不說「視穿」。 白居易(讀簡易的易)說:「含情凝睇謝君王」。即使對方是君王的來使,還要凝睇對方的臉色,藉此而揣摩君王的心意,揣測君王的內心世界。如此又焉能隨隨便便地視而不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這一篇講的是養護百姓的心要從小做起,把根做好了國家就富足了,所以重積德沒有做不到的事,也沒有任何事可以傷害,社會人人有根本的德
2024.09.21 內政部 「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臺」第一梯次民眾提案活動已於今(113)年7月底結束,總計吸引了1萬2,064件提案數,充分展現民眾對於改善人行環境的高度關切與積極參與。內政部表示,經彙整民眾提案及票選結果,計有桃園市楊梅區中興路、臺中市南屯區向上路一段、新北市淡水區學府路、臺北
Thumbnail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這一段講的是統治者的等級之分,無為而之,親民,害怕,侮辱,不信,這些都是百姓對統治者的行為表現。坊間有很多人把這一段用作企業老闆或主管的態度作風來說。從商業的角
Thumbnail
不知不覺,錄了一年多的Podcast《隔壁的桌子》。 從媽媽罹癌至今,和郭于誠醫師邀請了很多醫護人員、病患跟照顧者們一起來節目中分享。 慢慢地我明白了,所有的恐懼都來自於未知。 可怕的不是癌症、不是死亡,而是毫無準備的自己。 我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讓更多人可以從這些恐懼中被釋放出來呢?
當我們說馬列外來時,共匪說民主也是外來。我回應:中國文化裏蘊藏的民主渴求,既有充沛浩大之源,又有清晰可見之流。大要如下: 1、《尚書》: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2、《左傳》: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3、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4、孟子:
Thumbnail
孫中山先生強調人民應該擁有選舉、罷免、創制和複決(直接民權)等權力,並隨時可以罷免政府,回收國家的大權。他認為民主制度下的關鍵在於人民能否控制政府,提出直接民權的重要性。此外,有關民國笑話也是文章的一部分。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Thumbnail
《叛逆鄉民:從迷因國度到噪反本營》是以美國匿名網站4chan幾十年的演變,和影響真實世界過程的紀錄片。由當初創立4chan的架設者、網路駭客匿名者團體、初起使用者,和之後引發的政治和社會效應。從原本ACG小圈子到後續變成了各類團體利用來煽動情緒的陰謀論發源地,網路匿名交流的出現改變了什麼是好或壞?
Thumbnail
​隨著季節氣候越來越熱,現在的節氣來到清明。也是吃冰與甜品好季節。對於愛吃各種美食小編來說,吃冰與甜品絕對是重點必吃項目。小編之前介紹過許多冰與甜品店家,這篇再來介紹這家和平豆花。 和平豆花相關資訊:: 地址: 宜蘭縣羅東鎮興東南路222號 (羅東本鋪) ​營業時間: PAM12:00–
Thumbnail
最近開始閱讀之前收集到的書,其中讀到一位日本作者恆川光太郎的小說。被他的故事和描述手法吸引,以致於我不斷地去找出他寫的作品。我在幾天內已經讀完了他寫「神隱的雷季」和「夜市」的兩本小說,現在正在讀「草祭」。希望先跟大家分享過後再繼續閱讀。 一般而言,我比較偏向閱讀理論性,教人一種心態和想法的書籍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這一篇講的是養護百姓的心要從小做起,把根做好了國家就富足了,所以重積德沒有做不到的事,也沒有任何事可以傷害,社會人人有根本的德
2024.09.21 內政部 「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臺」第一梯次民眾提案活動已於今(113)年7月底結束,總計吸引了1萬2,064件提案數,充分展現民眾對於改善人行環境的高度關切與積極參與。內政部表示,經彙整民眾提案及票選結果,計有桃園市楊梅區中興路、臺中市南屯區向上路一段、新北市淡水區學府路、臺北
Thumbnail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這一段講的是統治者的等級之分,無為而之,親民,害怕,侮辱,不信,這些都是百姓對統治者的行為表現。坊間有很多人把這一段用作企業老闆或主管的態度作風來說。從商業的角
Thumbnail
不知不覺,錄了一年多的Podcast《隔壁的桌子》。 從媽媽罹癌至今,和郭于誠醫師邀請了很多醫護人員、病患跟照顧者們一起來節目中分享。 慢慢地我明白了,所有的恐懼都來自於未知。 可怕的不是癌症、不是死亡,而是毫無準備的自己。 我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讓更多人可以從這些恐懼中被釋放出來呢?
當我們說馬列外來時,共匪說民主也是外來。我回應:中國文化裏蘊藏的民主渴求,既有充沛浩大之源,又有清晰可見之流。大要如下: 1、《尚書》: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2、《左傳》: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3、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4、孟子:
Thumbnail
孫中山先生強調人民應該擁有選舉、罷免、創制和複決(直接民權)等權力,並隨時可以罷免政府,回收國家的大權。他認為民主制度下的關鍵在於人民能否控制政府,提出直接民權的重要性。此外,有關民國笑話也是文章的一部分。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Thumbnail
《叛逆鄉民:從迷因國度到噪反本營》是以美國匿名網站4chan幾十年的演變,和影響真實世界過程的紀錄片。由當初創立4chan的架設者、網路駭客匿名者團體、初起使用者,和之後引發的政治和社會效應。從原本ACG小圈子到後續變成了各類團體利用來煽動情緒的陰謀論發源地,網路匿名交流的出現改變了什麼是好或壞?
Thumbnail
​隨著季節氣候越來越熱,現在的節氣來到清明。也是吃冰與甜品好季節。對於愛吃各種美食小編來說,吃冰與甜品絕對是重點必吃項目。小編之前介紹過許多冰與甜品店家,這篇再來介紹這家和平豆花。 和平豆花相關資訊:: 地址: 宜蘭縣羅東鎮興東南路222號 (羅東本鋪) ​營業時間: PAM12:00–
Thumbnail
最近開始閱讀之前收集到的書,其中讀到一位日本作者恆川光太郎的小說。被他的故事和描述手法吸引,以致於我不斷地去找出他寫的作品。我在幾天內已經讀完了他寫「神隱的雷季」和「夜市」的兩本小說,現在正在讀「草祭」。希望先跟大家分享過後再繼續閱讀。 一般而言,我比較偏向閱讀理論性,教人一種心態和想法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