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再讀紅樓(下)

2023/01/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The Blossoming of Dreams -- 跨域歷程記錄]
身體不舒服,還是得趕完最後的畫,知道一旦錯過發表時間遲交會更懶散,又把schedule擠更滿,於是再一回趕在時間內完成這幅練習作業。

畫裡走廊的窗戶上課前才補上,底下角度不大對還得調整,如果可以要加上一些屋簷下的陰影會更美,真要當幅心目中欣賞的畫,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就睜隻眼閉隻眼欣賞好啦。那座石頭,石頭,畫得我腦子差點要變石頭了。
圖 YHCC@Pastels on paper, 65 x 48 cm

這是江蘇的蘇州園林,書上說「網師園是蘇州最小的園林,卻集中江蘇園林佈局精巧的獨藝匠心」《中國瑰寶-世界地理雜誌》(錦繡出版,1989)。

選這張圖,喜歡亭子頂端線條,覆雪的綠色涼亭更突顯與勾勒出它的美。

柱子上兩束紅聯,空著字可惜,我想應該可以從書中找到些詩句放上去。碰巧,這兩句我以往半懂的話,再適合不過了,或許花這麼多時間磨這幅畫,就為了最後換來這兩句話:「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正愁著怎麼跟教授同學們解釋,上網試查了英文版,我覺得這個翻譯很好,比起一字多譯的中文,每個字都懂拼起來不懂,英文簡單清楚的邏輯,讓我重新想了這兩個句子,豁然開朗。

“When the unreal is taken for the real, then the real becomes unreal.
Where non-existence is taken for existence, existence becomes non-existence. ”

沒有機會在課堂上跟教授同學分享這些心得,感覺班上的層度還沒這麼深入,這樣的文化衝擊與人生課題討論太過沉重,如果是加州那位油畫老師,很可能會繼續跟我討論人生。倒是他們都稱這亭子叫「Pegoda」是日語的亭子,我畫的是中國庭園裡的涼亭。慢慢理解許多華人文化會被加上Japanese,然後當他們看到這些東西時還以為是中國抄襲…。

舉個例子,像中國餐館外帶的紙飯盒,有高塔的造型,一回聽藝術欣賞課的同學說「這明明是日本建築,怎麼會在中國餐盒上?」我頓時傻眼;又這裡人常把我誤認為日本人,跟我說日語。不僅想喊話,加油阿,張曼玉、章子儀、舒琪!

學,無止境~。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YH.CC
YH.CC
86追蹤者
290內容數
喜愛跨域觀察碰撞奇趣,體驗藝術人文細微,我是CC,在 [The Blossoming of Dreams] 分享跨域歷程與個人創作;目前每週更新親近藝文的內容工具,謝謝您的來訪回饋與關注支持 .♡.
獻給嘗試跨域但暫時還離不開崗位與剛踏入繽紛新領域的你 💞 -- 系列完結#感謝您閱讀與回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