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中鏡中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其中最重要的一系列作品「無限鏡室」的裝置使人目眩神迷,而她只利用一個簡單不過的原理,把兩面平衡鏡子置於觀者中間,兩面鏡子跟觀者的距離一樣,就會出現無限個觀者,而更重要的是觀者儼然是這藝術作品的一個最重要部份。這是草間彌生為觀者製造的沈浸式空間,觀賞者同時是被觀賞的人,而且很難分辨哪個觀賞者在觀賞哪個被觀賞者。

鏡子從來都是使人著迷的東西。惡毒皇后天天對著魔鏡問世上誰最漂亮,魔鏡卻毫不識趣地反映白雪公主的花容月貌;中國神話和民間傳說頻繁出現的照妖鏡亦令人人渴望擁有一面。近年一面最令不少港人神魂顛倒的鏡子,非男團Mirror莫屬。這鏡子不僅讓沉寂一時的娛樂圈再度熱鬧,甚至沸騰起來,而且他們引發的話題更是一浪接一浪,而最新鮮滾熱辣的一個,當然是姜濤暴走叱吒頒獎禮。

不論是挺姜派還是倒姜派,只是各執一詞的批鬥大會,但肯定的一點,就是在現今娛樂圈,恐怕只有姜濤能引發如此巨大的爭議。這不止是茶餘飯後的話題,更是一種有趣現象,在姜濤身上反映了出來,因為他恰恰集合了幾個港人特別關注的議題:青年人、身型、情緒病。

姜濤以十九歲之齡贏得首屆全民造星,成為當時得令的青年偶像,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在銅鑼灣被不識泰山的警察截查,坊間更打趣地說「連姜濤都唔識,啲差佬肯定唔喺香港人」。姜濤的成功彷彿成為香港青年不是廢青的代表之一。更有趣的是追捧姜濤的不多數是中年以上的「姨姨和叔叔們」,這或多或少反映中年人自反修例以來對青年人的愛惜。當很多人取笑Mirror成員不再少年時,姜濤和另一成員Tiger 則稍微可拉低團隊的平均年齡。猶記得美心太子女的「放棄年輕人論」,很多港人則抱持「珍惜年輕人論」。誠然,年輕人是社會的未來棟樑,所謂成也年輕,敗也年輕,不能好好守護年輕人,高談闊論社會的未來不啻是種玄談。

反修例運動中有「年輕是罪」之說,年輕當然不是罪,姜濤的年輕更讓不少香港人有點回春的感覺。因此看見他不懂珍惜身體會大喊心疼,看到他起勁打球就高興不已,得知他獲獎更會差點高呼香港樂壇有救云云,莫怪乎陶傑說Mirro是虛火就惹來別人圍攻,直至他求饒(真心假意也說不定)。

陶生說的虛火,或許是指這隊現時炙手可熱的男團,其歌藝與舞技以至外貌都不甚了了,一切都只是時勢造Mirror 而已,對於姜濤的外貌與身型,一直存在兩極的看法,而他最近的暴漲身型再次成為被攻擊的要害。追溯他的胖子減肥經歷確實勵志動人,因身型而受盡欺凌,到發奮瘦身,由醜小鴨變天鵝,實在很激勵人心,因而特別獲得許多成年人的喜愛,自不待言。故此,當看見他以暴漲身材重現舞台時,許多人都驚愕萬分,Haters則無比亢奮地數落他。這當然不是姜濤獨有的遭遇,當年欣宜受到的攻擊有過之而無不及,再者,當時的欣宜本身就不受歡迎,就算瘦身了,同樣被攻擊。儘管現在的人好像對藝人身型和外貌的包容度提高了,骨子裡裡依舊是外貌協會的會員,「憎人肥胖嫌人醜」就是他們的座右銘,一個減肥後的肥仔依舊是肥仔,尤其是受到許多異性愛戴的肥仔。

姜濤叱吒事件的另外一個關注點就是他的情緒問題。這幾年間,香港經歷的轉變實在非一般人能夠想像得到,情緒受困的人數激增一點不奇,通常人總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洩在一些被保護的人事物上,例如老弱婦孺、旅遊景點或文物,藉著破壞他/它們而得到宣洩,姜濤又稱姜B,明顯是「受保護動物」,如果愈多人對姜濤表演失控暴走加以撻伐,就愈多人發起守護行動,形成兩軍對峙的情況。對於有情緒困擾的人,過份溺愛與苛待同樣有百害而無一利,只會煽動更多情緒化的言行出來正所謂「你有情緒,我有情緒」,一味正能量和一面倒放負都不是好事,若非引發更多荒謬的笑話,就是另一場悲劇,事實上「人言可畏」這道理從來沒有因時代變遷而被淘汰。

許多香港人在一片愁雲慘霧的氛圍下,只好把許多不能發洩的情緒和無處寄予的希望投射到看似無關政治的娛樂上,年輕的姜濤儼如成為香港人希望的種子,這是一種心理投射。有些人會對這顆種寄望甚殷,有些則不以為然,甚至會認定它不能發芽,或者看扁它不久就枯萎。這好像一場革命或運動,覺得它成功或失敗者皆有之,他們都不自覺其實革命和運動成功與否,都視乎他們以甚麼態度對待它,事實上,他們自己也就是當中的一份子,正如草間彌生的無限鏡室,他們所看見的姜濤,往往只是自己鏡中的影像,而且是無限重複延伸的影像。「姜濤」已不止是姜濤本人,也是許多人的鏡像,誇張點說,「姜濤」的日子如何,那些人的力量也如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子遴的沙龍
29會員
188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鄭子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5
本文探討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如何在二十多年後仍具有深刻意義,並從中反思中國社會的公共空間、私有化觀念、以及知識分子的角色。文章分析王小波如何批判中國社會的「報喜不報憂」風氣、以及缺乏公共空間的概念,並探討知識分子應如何透過理性思維、批判精神與增廣知識,在話語權不對等的社會中發聲。
Thumbnail
2025/04/05
本文探討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如何在二十多年後仍具有深刻意義,並從中反思中國社會的公共空間、私有化觀念、以及知識分子的角色。文章分析王小波如何批判中國社會的「報喜不報憂」風氣、以及缺乏公共空間的概念,並探討知識分子應如何透過理性思維、批判精神與增廣知識,在話語權不對等的社會中發聲。
Thumbnail
2025/03/19
愛麗絲·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祕密》及其兒子馬丁·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探討了童年創傷如何代代相傳。文章分析了米勒的理論,指出父母的投射、壓抑以及童年創傷如何影響孩子人格發展,並導致成年後的心理問題,如自戀障礙和憂鬱症。文章強調療癒童年創傷的重要性,並呼籲人們反思家庭關係以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5/03/19
愛麗絲·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祕密》及其兒子馬丁·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探討了童年創傷如何代代相傳。文章分析了米勒的理論,指出父母的投射、壓抑以及童年創傷如何影響孩子人格發展,並導致成年後的心理問題,如自戀障礙和憂鬱症。文章強調療癒童年創傷的重要性,並呼籲人們反思家庭關係以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5/03/19
本文探討現代基督徒靈肉二元論的現象,並從麥可·福斯特的《有身體的教會》、韓炳哲的《愛欲之死》等著作中,分析靈肉疏離如何導致社會問題及信仰危機。文章強調重新建立「道成肉身」的架構,在生活中實踐信仰,並以「我與你」的關係取代「我與它」的物化關係,才能真正與上帝建立連結。
Thumbnail
2025/03/19
本文探討現代基督徒靈肉二元論的現象,並從麥可·福斯特的《有身體的教會》、韓炳哲的《愛欲之死》等著作中,分析靈肉疏離如何導致社會問題及信仰危機。文章強調重新建立「道成肉身」的架構,在生活中實踐信仰,並以「我與你」的關係取代「我與它」的物化關係,才能真正與上帝建立連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黃仁逵是位貫徹的藝術家,是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美術指導。這本散文集分為兩個部分,首為編作的角色故事,如同電影中出現的主角好,臨演也好;次為他的藝術日常分享感慨評論。  首部的人物,市井人物居多。 第一、二部加總,可見作者的藝術取向和諷刺意味,一種人人做聲稱的藝術家,同時被稱為藝術的非必有其實。
Thumbnail
黃仁逵是位貫徹的藝術家,是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美術指導。這本散文集分為兩個部分,首為編作的角色故事,如同電影中出現的主角好,臨演也好;次為他的藝術日常分享感慨評論。  首部的人物,市井人物居多。 第一、二部加總,可見作者的藝術取向和諷刺意味,一種人人做聲稱的藝術家,同時被稱為藝術的非必有其實。
Thumbnail
🌿「全台唯一戲曲線上頻道🗯️」 樂手師傅:我們沒有臭臉,只是比較嚴肅認真啦~😅 那個演員:OH!NO!鏡頭太近了,痘痘….😢不要入鏡啦! 這個演員:表情管理、表情管理、完美妝容、完美妝容😳 💦簡言之:「影片恆久遠,出錯永流傳」😱😱😱
Thumbnail
🌿「全台唯一戲曲線上頻道🗯️」 樂手師傅:我們沒有臭臉,只是比較嚴肅認真啦~😅 那個演員:OH!NO!鏡頭太近了,痘痘….😢不要入鏡啦! 這個演員:表情管理、表情管理、完美妝容、完美妝容😳 💦簡言之:「影片恆久遠,出錯永流傳」😱😱😱
Thumbnail
來了英國其實除了看不到演唱會及舞台劇外,可以繼續欣賞香港的歌影視作品,已很不錯,因為連港產片也可在英國上映,實在影迷之福。 第一套在英國進電影院觀看的電影﹕ 《我阿媽有咗第二個》 作為姜糖,此電影十分好看。開首很有彭秀慧的風格,處理夫妻間的冷漠場景很寫實,鋪排毛舜鈞為何復出的橋段很好。Jer演出有驚
Thumbnail
來了英國其實除了看不到演唱會及舞台劇外,可以繼續欣賞香港的歌影視作品,已很不錯,因為連港產片也可在英國上映,實在影迷之福。 第一套在英國進電影院觀看的電影﹕ 《我阿媽有咗第二個》 作為姜糖,此電影十分好看。開首很有彭秀慧的風格,處理夫妻間的冷漠場景很寫實,鋪排毛舜鈞為何復出的橋段很好。Jer演出有驚
Thumbnail
史詩級的穿越喜劇,我卻哭了。
Thumbnail
史詩級的穿越喜劇,我卻哭了。
Thumbnail
近日,跟朋友看了由「鏡粉」及「姜糖」包場的《阿媽有咗第二個》,電影由彭秀慧執導﹑毛舜筠﹑姜濤和柳應廷(Jer)等合演。因不懂寫「無雷觀後感」,電影仍在上映中,票房已過千萬(港元),故只想談歌。
Thumbnail
近日,跟朋友看了由「鏡粉」及「姜糖」包場的《阿媽有咗第二個》,電影由彭秀慧執導﹑毛舜筠﹑姜濤和柳應廷(Jer)等合演。因不懂寫「無雷觀後感」,電影仍在上映中,票房已過千萬(港元),故只想談歌。
Thumbnail
大小姐今天(1/5/2021)帶我去首映會 國片的好康, 就是會有主角們的近距離「欣賞」。  這部片子在馬來西亞拍攝,探討的主題是在保守的馬來西亞所不能接受與認同的"同性"或"變性"問題。 我感到很奇怪,如果這是馬國文化無法接受的議題;為何在秀場裡有變性人的表演? 用了不雅的文字......至少
Thumbnail
大小姐今天(1/5/2021)帶我去首映會 國片的好康, 就是會有主角們的近距離「欣賞」。  這部片子在馬來西亞拍攝,探討的主題是在保守的馬來西亞所不能接受與認同的"同性"或"變性"問題。 我感到很奇怪,如果這是馬國文化無法接受的議題;為何在秀場裡有變性人的表演? 用了不雅的文字......至少
Thumbnail
鄭文堂導演透露一個鏡子森林小故事,第一集楊謹華飾演的高明在訂婚現場還跑出去工作這個情節,其實一度讓導演跟編劇產生合理性的爭辯,這段在現實人生中真的曾發生過的例子,後來決定藉由訂婚與命案現場的兩個對比,以音效、畫面強化了對高明的衝擊,不煽情卻又能引導觀眾感覺高明的內心衝擊,認同著她後來開始轉變的抉擇。
Thumbnail
鄭文堂導演透露一個鏡子森林小故事,第一集楊謹華飾演的高明在訂婚現場還跑出去工作這個情節,其實一度讓導演跟編劇產生合理性的爭辯,這段在現實人生中真的曾發生過的例子,後來決定藉由訂婚與命案現場的兩個對比,以音效、畫面強化了對高明的衝擊,不煽情卻又能引導觀眾感覺高明的內心衝擊,認同著她後來開始轉變的抉擇。
Thumbnail
作為中國四大導演的姜文,於今年推出最新作品《邪不壓正》後,立即收穫觀眾的熱烈討論。在第五十五屆金馬獎的提名上,《邪不壓正》也收穫了六項提名,最終得到「最佳動作設計」的獎項。
Thumbnail
作為中國四大導演的姜文,於今年推出最新作品《邪不壓正》後,立即收穫觀眾的熱烈討論。在第五十五屆金馬獎的提名上,《邪不壓正》也收穫了六項提名,最終得到「最佳動作設計」的獎項。
Thumbnail
即使前路讓人憂慮,但在自己的領域中默默耕耘,盡可能發揮影響力,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也會繼續做下去。此時此刻沒有喪氣的餘地,我們會繼續說電影、想電影、寫電影,希望從中找到更多牽起人心的方法,以及抵抗世界傾斜的力量。
Thumbnail
即使前路讓人憂慮,但在自己的領域中默默耕耘,盡可能發揮影響力,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也會繼續做下去。此時此刻沒有喪氣的餘地,我們會繼續說電影、想電影、寫電影,希望從中找到更多牽起人心的方法,以及抵抗世界傾斜的力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