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以來受邀參加不少藝術講座,從大規模的會議中心研討會,餐酒館轟趴,到小教室的線上下活動,不一而足。流程不外乎請一兩位講者上台報告,Q&A,然后自由交流。但隨著主辦與參加者的屬性,各活動的氣氛,尤其是藏家的回饋互動,有很大的差異。
如果硬要比較,我不能不說:NFT圈的藝術沙龍活動是最High最賓主盡歡的。會這樣的技術性原因,當然是主辦人設計活動與邀請嘉賓煞費苦心,才能辦得叫好叫座。但更為結構性的因素,則是NFT的圈子無論創作者、收藏者、研究者,像阿亂形容:都有一股佈道家的精神。以致他們在線上的藏品分享、情報交換、推廣合作、策略規劃、相互鼓勵,是一般傳統藝術收藏圈無法比擬的。因此,這樣熱力四射的氣氛,吸引到年輕人,特別是數位原生(Digital Native)的Z世代,是順理成章的。
或許有人舉2022年NFT NYC與Art Basel Miami這兩個堪稱全球最盛大的NFT相關聚會為例,質疑這些熱潮背後是靠美國東西岸創投與幣圈大鱷來支撐的。這說法似是而非。一來是Art Basel Miami 是在去年NFT 走空且FTX破產之後的十二月才舉辦。歷經如此的波瀾,NFT界還能鬧熱滾滾,不就證明投入者的長期信心才是NFT 界骨幹嗎?二來:抨擊NFT界充斥幣圈與金融炒家,更讓我覺得有點「只許州官放火」的荒謬--舉世皆知近年來不就是金錢遊戲堆砌出諸多當代藝術的市場榮景嗎?藝術不需要媚俗,但也毋須孤芳自賞。接地氣才能衝人氣,是天經地義。
前幾天我分別對台北當代的主辦人以及畫廊協會的幹部建議:藝博會期間何不好好辦些轟趴,而不只像歷年頂多就幾家畫廊行禮如儀辦些比扶輪社例會還冷的貴賓餐會。Art Basel 在瑞士巴塞爾與美國邁阿密藝博期間,幾乎是「全城肖藝術」!即使不冠上什麽城市會展行銷使命的大帽子,不是說藝術圈要貫徹世代交替嗎?業者至少觀摩一下以年輕人為主的NFT界怎樣種草、圈粉、熱場、辦趴、抱團,不是更能擴大客群,提高聲量,風生水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