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過剩還是美感不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代藝術是品味的過剩,包括多元品味。在這層意義上,它是多元化民主的過剩,民主化平等的過剩。" ~Boris Groys

某知名藝術家慨嘆當代藝術論述與表現繁多,就是沒有「美」。

我不否認審美是藝術傳承與表現的操作性功能之一。但我認為:藝術是揭露世界實相,貼近(或質疑)終極價值的文明產物。而揭露的手法萬變不離感官與思辯兩路。唯有承認這種感性與理性兩路的自我辯證,才可能為藝術的發展找到出路。所謂藝術終結論,是現代主義藝術思潮與史觀的必然結局。然而,隨著人類環境的不斷變化,果然又產生不同的後現代與後後現代質疑與辯證。在這個情況來說:今日全球伊始的反全球化,反新自由主義,層層政治正確包裝下的偽多元主義,當然不可能只藉由逃遁回安祥,玄妙,空靈的「美」來直面,或者挑戰。我尤其不認為訴諸到一個所謂「美」的真空,能凍結一切求索。目前,後現代哲學觀之下的藝術實踐,同樣已捉襟見肘。但這恰巧證明:推動與解決藝術問題的,永遠不會,也不該是某個萬靈丹。而藝術,因此也不像十九、廿世紀初期有些人倡導可以取代宗教,成為現代人類的終極信仰。

對治品味過剩的方式,不是定於一尊,獨沽一味。而是更弔詭的:了解更多品味,不斷批判並在行動表現上質疑自己的品味(革自己的命?)進一步則是對藝術產業、文化資本、政治勢力保持清明的覺察與警惕,就我看來,是這個領域的從業人員尤其需要的自律。畢竟,我是不相信「為藝術而藝術」的那種神話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ang-Ywe Lyau的沙龍
24會員
146內容數
「藝術生活」發掘生活中的藝術,將藝術導入生活,富厚生計,充實生趣的諸般面向。綜合感性與理性深入藝術生態鏈與創作鑒賞收藏。期望能不落入現今藝評與新聞報導的俗套,坦誠面對作品,展覽,市場,以及最重要的,人性。
Kang-Ywe Lya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2
本展掌握這種節奏與和聲的變化,使觀者可以在聲音藝術的體驗旅程中悠然聆賞策展人的調性,也容許觀者的感官與思維在適度的空間裡伸張譜寫自己的共鳴。
Thumbnail
2025/04/12
本展掌握這種節奏與和聲的變化,使觀者可以在聲音藝術的體驗旅程中悠然聆賞策展人的調性,也容許觀者的感官與思維在適度的空間裡伸張譜寫自己的共鳴。
Thumbnail
2025/03/29
只要是執念,就是束縛,就是削弱了生機,更隱含了強凌眾暴的因子--哪怕是披著如何冠冕堂皇的外衣。這種的既視感,非僅身歷戰後學潮與社會動盪的石內都深為警惕,就是草木皆兵的此間社會,不也感同身受嗎?
Thumbnail
2025/03/29
只要是執念,就是束縛,就是削弱了生機,更隱含了強凌眾暴的因子--哪怕是披著如何冠冕堂皇的外衣。這種的既視感,非僅身歷戰後學潮與社會動盪的石內都深為警惕,就是草木皆兵的此間社會,不也感同身受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常想人們能夠發現、感受、表達這世界的毫末和大千,是因著一份謙卑靜察的心、智識上的鑑別力與想像的自由。這樣的內在思索活動,產生一種「美」的心境和經驗。 藝術對我來說,不僅是美感的知能提升,多樣的觀點、價值詮釋,更有助於自己釐清,虛實之間事物的本質,學會誠實面對自己。 我的粉專「信藝藏在ART」剛
Thumbnail
我常想人們能夠發現、感受、表達這世界的毫末和大千,是因著一份謙卑靜察的心、智識上的鑑別力與想像的自由。這樣的內在思索活動,產生一種「美」的心境和經驗。 藝術對我來說,不僅是美感的知能提升,多樣的觀點、價值詮釋,更有助於自己釐清,虛實之間事物的本質,學會誠實面對自己。 我的粉專「信藝藏在ART」剛
Thumbnail
現代主義的藝術乏味,後現代主義的藝術沒有邏輯,也許未來的人們只能重現現今已有的藝術形式,但是創造的火種還是存在,只是這些火種不是現代化文明的產物。
Thumbnail
現代主義的藝術乏味,後現代主義的藝術沒有邏輯,也許未來的人們只能重現現今已有的藝術形式,但是創造的火種還是存在,只是這些火種不是現代化文明的產物。
Thumbnail
藝術以書寫自我包裝,藝術創作的元素可以包含書寫在內,也可以是為了回應書寫而作。但無論如何,不管是發表在報章雜誌、部落格與同人誌、新聞稿或學術專刊上,藝術都提供了一個寫作的機會。
Thumbnail
藝術以書寫自我包裝,藝術創作的元素可以包含書寫在內,也可以是為了回應書寫而作。但無論如何,不管是發表在報章雜誌、部落格與同人誌、新聞稿或學術專刊上,藝術都提供了一個寫作的機會。
Thumbnail
藝評已死?當媒體充斥藝術市場消息與畫廊行銷廣告、當藝術明星不斷被製造與追捧,在重重華麗的煙幕彈中,藝術評論該何去何從?又該如何堅持核心價值精神?作者派翠西亞.畢克斯在《藝術評論的終結》中試圖對當代藝術評論現狀提出觀察與擔憂。
Thumbnail
藝評已死?當媒體充斥藝術市場消息與畫廊行銷廣告、當藝術明星不斷被製造與追捧,在重重華麗的煙幕彈中,藝術評論該何去何從?又該如何堅持核心價值精神?作者派翠西亞.畢克斯在《藝術評論的終結》中試圖對當代藝術評論現狀提出觀察與擔憂。
Thumbnail
雖然有人說:”當代藝術是品味的過剩,包括多元品味。”但我認為:藝術是揭露世界實相,貼近(或質疑)終極價值的文明產物。今日的反全球化,反新自由主義,層層政治正確包裝下的偽多元主義,不可能只藉由逃遁回安祥,玄妙,空靈的"美"來直面,或者挑戰。唯有承認感性與理性兩路的自我辯證,才可能為藝術的發展找到出路。
Thumbnail
雖然有人說:”當代藝術是品味的過剩,包括多元品味。”但我認為:藝術是揭露世界實相,貼近(或質疑)終極價值的文明產物。今日的反全球化,反新自由主義,層層政治正確包裝下的偽多元主義,不可能只藉由逃遁回安祥,玄妙,空靈的"美"來直面,或者挑戰。唯有承認感性與理性兩路的自我辯證,才可能為藝術的發展找到出路。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一章 第二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一章 第二節
Thumbnail
康德也特別強調天才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天才呈現出幾個重要特質,包括原創性、典範性、不能模仿只能依賴靈感。這種神祕的藝術天才觀後來便成為現代主義藝術創作的重要信仰與動力。
Thumbnail
康德也特別強調天才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天才呈現出幾個重要特質,包括原創性、典範性、不能模仿只能依賴靈感。這種神祕的藝術天才觀後來便成為現代主義藝術創作的重要信仰與動力。
Thumbnail
【SANPHY 法國美院日常心得分享】 當代藝術創作的思考模式  - 「藝術僅僅是再現美感嗎?」 今天稍微聊一點嚴肅又輕鬆的主題  #同時這篇希望分享給同樣在進行創作或是對藝術有興趣的朋友! 就在今日早上我與教授談論個人的作品
Thumbnail
【SANPHY 法國美院日常心得分享】 當代藝術創作的思考模式  - 「藝術僅僅是再現美感嗎?」 今天稍微聊一點嚴肅又輕鬆的主題  #同時這篇希望分享給同樣在進行創作或是對藝術有興趣的朋友! 就在今日早上我與教授談論個人的作品
Thumbnail
因為沒有人規定藝術應該是什麼,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嚮往的藝術是什麼。 一直以來我們討論藝術時都會牽涉一種「幽微」的概念,譬如細微的筆觸、微妙的心理狀態乃至於非理性的感知。我們認為那就是藝術,所以整個藝術
Thumbnail
因為沒有人規定藝術應該是什麼,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嚮往的藝術是什麼。 一直以來我們討論藝術時都會牽涉一種「幽微」的概念,譬如細微的筆觸、微妙的心理狀態乃至於非理性的感知。我們認為那就是藝術,所以整個藝術
Thumbnail
當藝術與美學、哲學、玄學、社會倫理學有了關聯,藝術領域不再能獨立於邏輯之外了。今日藝評,已從詩人、文學家、品味者、觀察者的角色,跨越到使用美學、哲學、藝術史、社會學科材料的判斷角色。藝評不再只是一種感知的鑑賞工作,藝評工作更開始要求,要具有從抽象思維邁向邏輯判斷的訓練。
Thumbnail
當藝術與美學、哲學、玄學、社會倫理學有了關聯,藝術領域不再能獨立於邏輯之外了。今日藝評,已從詩人、文學家、品味者、觀察者的角色,跨越到使用美學、哲學、藝術史、社會學科材料的判斷角色。藝評不再只是一種感知的鑑賞工作,藝評工作更開始要求,要具有從抽象思維邁向邏輯判斷的訓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