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所聞)母親的背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位母親,帶著他的兒子到學校辦休學
這孩子是大二的學生,他進到學校辦公室就開始眼神飄移,甚至像沒有靈魂似的到處走動,似乎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
主要都是他的媽媽向行政人員詢問休學的細節,因為他兒子要被二一了,不休學就要被退學了。
媽媽回頭叫著他兒子:「你自己過來聽清楚啊,助理講的規定你都懂嗎?你要學著自己處理!」
兒子只是點點頭,小小聲的說他都知道也明白,是近似自言自語的呢喃。
雖然目前台灣的大學錄取錄為99.9%,但能上國立大學,相對還是要有一點資質的,我當然知道,會讀書不一定會生活,甚至看起來是活著的,也不一定有靈魂....,這位孩子能考上國立大學,先不論他的本性如何,但可以想像他高中時代應該是按部就班的聽話用功。
總而言之,那位充滿疲憊的母親,頭髮微微的散亂,看起來雖像個上班族,但顯然是操勞過度的模樣,除了細緻的詢問相關規定,還要時不時提醒他那四處走動的兒子要自己過來注意聽。
這位孩子躲在媽媽的背後,是不是想著,就算我無法解決事情,媽媽仍舊可以這樣為我挺身而出。
不懂不解也不捨,同樣身為母親的我,只能默默希望這位孩子休學後,路可以繼續向前走,媽媽可以不用再疲憊的擋在兒子面前。
孩子還小時,常常會覺得他們任一階段的成長都是一瞬間的事,突然會抬頭、轉身、坐、爬、走,會說話.....
但好似很多孩子長到了某一階段,你反而發現,他怎麼開始成長不了了?
大家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成長是自然的過程,如果沒有繼續成長,是不是就非自然了呢?
又是什麼造成這樣的非自然情形呢?該好好想想。
avatar-img
21會員
7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emy的享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岬洋介是個不折不扣的鋼琴天才,但卻是位超直男,鷹村亮也在不知不覺中,被他這種超直男的個性所吸引,僅管在一開始時,鷹村亮嫉妒岬洋介的鋼琴天份和受女孩子歡迎,因而討厭岬洋介。 但在相後之後,慢慢了解岬洋介的真實性格:「直男」「幼稚園等級的情感表現」之後,鷹村亮開始有了想保護岬洋介的念頭(我覺得作者有點在
當然,退而不休這件事有許多背後的原因,外人無從得知;也或許他是想從繼續工作這件事上,更加豐富自己的生命。也或許,他的生活開銷,如果沒有月入十萬,也負擔不起。總之,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旁人無法置喙。 只想記錄這一段,時時提醒自己,所謂的退休準備,究竟是什麼?
每個人都可以喊累,但不要去否定對方的累(你也沒資格去否定),對方的生活你無法替他過。 感受這種事情,不是可以用來比較的。對於「別人的感受」,是需要很多尊重和適當的閉嘴的。
「泰米斯之劍」是中山七里 於2016年的著作 本書主題以一場冤獄為開始,被冤枉的無辜者以死明志之後,警方才將冤獄事件公開平反,並將真兇關進監獄裡;本以為本書就該接近尾聲了,沒想到故事才正開始,一直延續到真兇刑滿出獄後,卻馬上就被刺殺死亡,而展開真正的推理劇情。 其中反轉再反轉的「正義」,真的很精彩,
渡瀨悠宇的革神語是自2008年開始連載的漫畫,出到了2016年的24集之後,就一直沒有續集。 這部也是充滿渡瀨的風格,神話色彩 但也將人性鋪陳的很棒 主角日之原革,是個在國中飽受霸凌的孩子 好不容易以為上了高中,可以有全新的生活 卻在此時,當初施暴的那位同學門脇將人,又跟他同學校
「為了身邊的人你要快樂」「我希望你快樂」 這樣的話很可怕 尤其是對一個打從心裡就不快樂的人來說,更是沈重的石頭 衍變到最後就是報喜不報憂了 報喜不報憂 就等同把傷心難過的事都堆積在心裡 形成一把漸漸被磨利的刀刃 每劃下一刀,傷就更深,未來得及癒合的傷口,猝不及防的又被劃下一刀 試問,傷口該如何有能癒
岬洋介是個不折不扣的鋼琴天才,但卻是位超直男,鷹村亮也在不知不覺中,被他這種超直男的個性所吸引,僅管在一開始時,鷹村亮嫉妒岬洋介的鋼琴天份和受女孩子歡迎,因而討厭岬洋介。 但在相後之後,慢慢了解岬洋介的真實性格:「直男」「幼稚園等級的情感表現」之後,鷹村亮開始有了想保護岬洋介的念頭(我覺得作者有點在
當然,退而不休這件事有許多背後的原因,外人無從得知;也或許他是想從繼續工作這件事上,更加豐富自己的生命。也或許,他的生活開銷,如果沒有月入十萬,也負擔不起。總之,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旁人無法置喙。 只想記錄這一段,時時提醒自己,所謂的退休準備,究竟是什麼?
每個人都可以喊累,但不要去否定對方的累(你也沒資格去否定),對方的生活你無法替他過。 感受這種事情,不是可以用來比較的。對於「別人的感受」,是需要很多尊重和適當的閉嘴的。
「泰米斯之劍」是中山七里 於2016年的著作 本書主題以一場冤獄為開始,被冤枉的無辜者以死明志之後,警方才將冤獄事件公開平反,並將真兇關進監獄裡;本以為本書就該接近尾聲了,沒想到故事才正開始,一直延續到真兇刑滿出獄後,卻馬上就被刺殺死亡,而展開真正的推理劇情。 其中反轉再反轉的「正義」,真的很精彩,
渡瀨悠宇的革神語是自2008年開始連載的漫畫,出到了2016年的24集之後,就一直沒有續集。 這部也是充滿渡瀨的風格,神話色彩 但也將人性鋪陳的很棒 主角日之原革,是個在國中飽受霸凌的孩子 好不容易以為上了高中,可以有全新的生活 卻在此時,當初施暴的那位同學門脇將人,又跟他同學校
「為了身邊的人你要快樂」「我希望你快樂」 這樣的話很可怕 尤其是對一個打從心裡就不快樂的人來說,更是沈重的石頭 衍變到最後就是報喜不報憂了 報喜不報憂 就等同把傷心難過的事都堆積在心裡 形成一把漸漸被磨利的刀刃 每劃下一刀,傷就更深,未來得及癒合的傷口,猝不及防的又被劃下一刀 試問,傷口該如何有能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停止依靠記憶,開始依靠紀錄。」 「比起計畫(未來),紀錄(現在)更加值得信賴。」 與這兩句話的邂逅,是在閱讀日本作者 jMatsuzaki [1]與佐佐木正悟[2], 於2024年2月24日出版的, 《先送り0(ゼロ)―「今日もできなかった」から抜け出す[1日3分!]最強時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最近,一些父母代替其子女前往面試工作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這樣的行為既令人驚訝,也反映了當今年輕一代在尋找工作時可能面臨的壓力。作者個人在這方面有著深刻的印象,並且提到了自己在大學聯考時的經歷,以及在職場面試時遇到的一位求職者和她母親的特殊情況。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我平常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阿卡西紀錄就是:「這個靈魂來到地球上累生累世的紀錄,包含我們現在所有的互動都在紀錄當中。」
我們的文藝營,是滿懷熱情的學生們自己主動辦理的。昨日接到一位家長的電話,他說他想幫他的女兒繳報名費,但有一些細節想確認。我只是個聯絡窗口,詳情都要還要跟主辦的同學確認後才能回覆。但竟也無意間和這位媽媽稍微聊了一下: 媽媽:「我基本上都是尊重小孩子啦,像他們在做什麼,我其實也都不清楚,像這個活動的報
Thumbnail
近期朋友圈裡有人分享這個已經風靡一陣子的測驗。 我也是帶著疑惑的心情去做的,人類是否能完全相信一個測驗的測出來的結果還是對我來說還是一個未知數,我認為光用一個數值就去評判別人是不怎麼準確的。總之最後我抱著有趣的心態花了接近半小時做了這份問卷。 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他的問題比起以往的問卷更讓我容易
在FB上,看見了公視播出的「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紀錄片,裡頭部份內容值得我寫下來與各位分享。   以下是片頭對這部紀錄片的簡介: 「傳奇紀錄片大師懷斯曼,帶領觀眾深入歷史地標「紐約公共圖書館」,探索其獨到的入世之舉,如何成就紐約最美的人文風景,體現深植人心的美國民主信仰。」 紀錄片連結在此
Thumbnail
兩週了,他放爛自己不上課、不練習,打電動、追YT、玩樂高,眼看著離段考越來越近。我還是忍不住提醒他、大聲斥喝他停止使用手機。換來的是嗆聲、丟東西...。旁人都說別管他,不想念就算了。可是我太了解他了,考試時發現都不會寫,甚至會直接大鬧考場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停止依靠記憶,開始依靠紀錄。」 「比起計畫(未來),紀錄(現在)更加值得信賴。」 與這兩句話的邂逅,是在閱讀日本作者 jMatsuzaki [1]與佐佐木正悟[2], 於2024年2月24日出版的, 《先送り0(ゼロ)―「今日もできなかった」から抜け出す[1日3分!]最強時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最近,一些父母代替其子女前往面試工作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這樣的行為既令人驚訝,也反映了當今年輕一代在尋找工作時可能面臨的壓力。作者個人在這方面有著深刻的印象,並且提到了自己在大學聯考時的經歷,以及在職場面試時遇到的一位求職者和她母親的特殊情況。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我平常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阿卡西紀錄就是:「這個靈魂來到地球上累生累世的紀錄,包含我們現在所有的互動都在紀錄當中。」
我們的文藝營,是滿懷熱情的學生們自己主動辦理的。昨日接到一位家長的電話,他說他想幫他的女兒繳報名費,但有一些細節想確認。我只是個聯絡窗口,詳情都要還要跟主辦的同學確認後才能回覆。但竟也無意間和這位媽媽稍微聊了一下: 媽媽:「我基本上都是尊重小孩子啦,像他們在做什麼,我其實也都不清楚,像這個活動的報
Thumbnail
近期朋友圈裡有人分享這個已經風靡一陣子的測驗。 我也是帶著疑惑的心情去做的,人類是否能完全相信一個測驗的測出來的結果還是對我來說還是一個未知數,我認為光用一個數值就去評判別人是不怎麼準確的。總之最後我抱著有趣的心態花了接近半小時做了這份問卷。 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他的問題比起以往的問卷更讓我容易
在FB上,看見了公視播出的「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紀錄片,裡頭部份內容值得我寫下來與各位分享。   以下是片頭對這部紀錄片的簡介: 「傳奇紀錄片大師懷斯曼,帶領觀眾深入歷史地標「紐約公共圖書館」,探索其獨到的入世之舉,如何成就紐約最美的人文風景,體現深植人心的美國民主信仰。」 紀錄片連結在此
Thumbnail
兩週了,他放爛自己不上課、不練習,打電動、追YT、玩樂高,眼看著離段考越來越近。我還是忍不住提醒他、大聲斥喝他停止使用手機。換來的是嗆聲、丟東西...。旁人都說別管他,不想念就算了。可是我太了解他了,考試時發現都不會寫,甚至會直接大鬧考場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