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心變好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raw-image

現在,人們四處求功德 ,似乎總是會於往返的路程間在巴蓬寺短暫逗留。有些人行色匆匆,我甚至連和他們見面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多數人都是來求功德,我很少看到他們前來尋求斷惡之道。他們急於得到功德,卻不知該將它擺在哪裡,猶如想為髒布染色,卻不先清洗它一樣。

雖然比丘們如此直言不諱,但對多數人而言,卻不知如何將這類教導付諸實踐。之所以困難,是因為他們不懂,若能瞭解就會比較容易。想像有樣東西在洞底,伸手搆不到底的人可能會說洞太深,成千上百的人伸手進去可能都會如此說,卻沒有人會說是自己的手太短了!

這些求功德者遲早都必須開始尋找斷惡之道,但很少人對它有興趣。佛陀的教導如此簡潔,多數人都忽略了它,就如同他們經過巴蓬寺一樣。對多數人而言,「法」只不過是個中途休息站而已。

不肯斷惡,永遠求不到功德

這是諸佛的教導,只有三行字。第一行是「諸惡莫作」 —— 斷一切出於身、語、意,無論大小之惡,這是諸佛的教戒、佛教的核心,但人們老是忽略它,他們不想要這個。

若要染布,必須先清洗它,但多數人不這麼做,無視於布料的情況,直接把它浸入染料中。若是塊髒布,取出後反而會比先前更糟。想想看!染塊骯髒的舊破布,效果會好嗎?

你瞭解嗎?這就是佛教的教導,但多數的人都忽略它。他們只想做好事,而不想斷除惡行。猶如只會說洞太深,而不檢討自己手太短一樣。我們必須反求諸己,根據這教導,你必須退一步反省自己。

有時他們藉由搭車求功德,甚至可能在車上爭吵或喝醉。問要去何處,他們會回答說要去求功德。他們想要功德,卻不肯斷惡,因此永遠求不到功德。

人們就像這樣,你必須看好自己,佛陀教導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正念、正知。惡行從身、語、意生起,一切善、惡、福、禍都存在於行為、言語與思想裡。這是你必須觀察的地方,就在這裡,看看自身的作為是否正確,而無須搭車到遠處求功德。

人們並非真的在乎這些,就如同家庭主婦板著臉洗盤子一樣,她只是急於洗盤子,而未覺察自己的心並不清淨!她看得太遠了,不是嗎?人們如此在意洗盤子,卻放任心變髒。這並不好,他們正在遺忘自己。

及時看見自己,就可停止作惡

因為不瞭解自己,人們可能犯下各種惡行。當他們計畫作惡時,會先環顧四周,觀察是否有人注意。「媽媽會看到我嗎?」「先生會看到我嗎?」「孩子們會看到我嗎?」「太太會看到我嗎?」若是沒有人注意,就會放手去做。他們是在侮辱自己,自以為沒有人注意,趁別人看到之前趕快做完這件事。但他們自己算什麼呢?難道不是「某個人」嗎?

你瞭解嗎?他們如此輕視自己,所以永遠無法發現真實的價值,找不到「法」。若你看著自己,就會看見自己。每當作惡時,若能及時看見自己,你就可能停止。若希望做些有意義的事,就看著自己的心。若知道如何看自己,就會知道對錯、禍福與善惡了。

這些事若我不說,你不會知道自己的心中有貪與痴。若你一直向外看,就不會知道任何事,這是不知自省的麻煩。向內看,就會看見善惡,看到善法,就可以記住它,並照著修行。

斷惡、修善是佛教的核心,諸惡莫作——無論經由身、語或意。那是正確的修行,佛陀的教法。然後,「我們的衣服」就會乾乾淨淨。

若心是善良與正直的就會微笑

接下來是「眾善奉行」。若心是正直與善巧的,就無須搭車四處求功德,即使坐在家裡,也能獲得功德。多數人只是四處求功德,卻不肯斷除諸惡,兩手空空地回到家裡,又回復原先的臭臉,故態復萌地板起臉洗盤子。人們就是不願向內看,因而離功德愈來愈遠。

我們可能知道這一切,但若非真的知道它在我們裡面,佛教就不會進入內心。若心是善良與正直的,它就是快樂的,心中也會有微笑,但多數人卻很難找到時間微笑,我們能嗎?我們只有在事情稱心時才笑得出來。

大多數人的快樂是建立在事事稱心如意上,他們必須讓世上每個人都只說令人愉快的事,但每個人是否可能都如此做呢?若那是你想要的方式,怎麼可能找到快樂?我們怎麼可能讓別人每天都只說我們喜歡的事呢?那可能嗎?即使是自己的小孩,他們是否曾說過觸怒你的話呢?你曾經傷過父母的心嗎?不只是其他人,甚至連自己的心也可能攪亂我們。

有時我們考慮的事情是令人不悅的,你能怎麼辦?你可能正在獨自走路,突然間摔了一大跤,哎喲喂呀!問題出在哪裡?到底是誰絆倒了你?你能怪誰?那是你的錯,連自己的心也可能得罪我們。若仔細想想,你將瞭解這是真的。有時我們會做連自己都不喜歡的事,你只能說:「該死!」沒人可以責怪。

我們必須使用「法」來尋找快樂。無論它是什麼,不論是對或錯,不要盲目執著它,只要注意它,然後放下它。當心自在時,你就能微笑;一旦你討厭某樣事物,心就變壞,然後沒有一件事是好的。

覺知心就可以獲得清明

自淨其意:心斷除惡垢之後,就不再有煩惱——平靜、慈悲與正直。心恢復光明與斷惡後,隨時都有自在,平靜祥和的心是人類成就的真實表徵。

佛教中的功德,是斷一切惡。惡法斷除後,就不再有任何壓力,壓力消除後,心就會安定下來。安定的心是清淨、明亮的心,不會夾雜嗔念。

你如何讓心清明呢?只要覺知它即可。例如,你可能心想:「今天我的心情真是糟透了!看到的每樣東西都在招惹我,即使櫥櫃裡的盤子也一樣。」:你可能有種想把它們全都砸碎的衝動。你看到的所有東西都很糟糕,雞、鴨、貓、狗——你憎恨這一切。丈夫說的每件事都讓你討厭;甚至連看自己的心也覺得不滿。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辦呢?這苦惱出自何處?這就稱為「無功德」。今日在泰國有種說法,人死後功德便隨之結束。但事實不然,有許多還活著的人早已無功德了。

進行這種「作功德」之旅,就如建造華廈卻未事先整地一樣,那座房屋不久後就會倒塌,對嗎?那個地基不好,你必須用另一種方式再試一次。你必須針對身、語、意的過失,自我檢討。你還能往別處去修行嗎?人們迷失了,他們想到一個真正平靜的地方,如森林裡或巴蓬寺修法。巴蓬寺平靜嗎?不!它並非真的平靜,真正平靜的地方是在你自己家裡。

若有智慧就能無憂無慮

若你擁有智慧,無論到哪裡都能無憂無慮。整個世界原本就很好,森林裡的樹都有各自的好,有高的、矮的、空心的等各式各樣,它們就是那個樣子。但是我們忽略它們的真實本質,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它們身上:「這棵樹太矮了!」「這棵是空心的!」那些就只是樹,它們的情況比我們都要好。

所以我要將這些小詩掛在樹上,讓它們來教導你們。你們有從它們那裡學到東西嗎?你們應該試著至少學到一件事。有這麼多的樹,它們每個都有東西可以教導你們。「法」無所不在,它存在於一切自然事物中,你應該瞭解這點。不要埋怨洞太深,回過頭來看看你自己的手臂吧!若瞭解這點,你就會真的快樂。

若你們有行善或修福,把它存放在心裡,那是保存它最好的地方。你們今日所做(供養僧眾)是很好的修福方式,但並非是最好的;佈施建寺也是很有功德的事,不過也不是最好的。建設你自己的心,使它成為善的,才是最好的方式。無論你來這裡或待在家裡,只要那樣做,在你的心裡都能找到這個美善。如這座講堂的外在建物,只是樹的表皮,而非樹心。

若無智慧,善也會變成惡

若你們有智慧,放眼望去一切都是「法」:若無智慧,即使是善也會變成惡。這個惡來自何處?不是別處,就源自於自己的心。看看這顆心的變化有多大!一對夫妻平時相處融洽,彼此能快樂地交談,但有天鬧彆扭時,對方講的每句話似乎字字都很刺耳。心轉惡了,它也就跟著變了,事實就是如此。

因此,想要斷惡與修善,無須去其他任何地方。若心轉惡,不要牽扯別人,只要看你自己的心,找出這些想法來自何處。心為何會想這種事?明白一切事物都是短暫的,愛是短暫的,恨也是如此。

你愛過自己的小孩嗎?當然愛過;你恨過他們嗎?我可代你們回答,也恨過,你有時會恨他們,不是嗎?但你不能拋棄自己的小孩,你能嗎?為何不能?孩子們並不像子彈,不是嗎?子彈是筆直地往前發射,但孩子卻會射回父母的心坎裡。若孩子是好的,它會回饋父母;若孩子是壞的,它也會回饋給父母。你可以說孩子是業——你的業,業有好壞,兩者皆在孩子身上。

不過,即使他們是壞的,也是珍貴的,有人可能生來就是小兒麻痺、跛腳或畸形,卻比其他小孩都更獲得疼愛。當你暫時離家時,必須特別交代:「照顧最小的,他不是那麼強壯。」你愛他勝過其他小孩。

想建設自己的心,就要認清自己的業

所以,你應該好好建設自己的心——半愛、半恨,不偏向任何一方,永遠都要心存兩者。孩子是你的業,他們和其擁有者是相稱的,他們是你的業,你必須負起責任。若他們真的帶給你痛苦,只要提醒自己:「那是我的業。」若他們令你高興,也只要提醒自己:「那是我的業。」有時你在家裡感到很挫折,一心只想逃開,更糟的是有人甚至想上吊自殺!這都是業,我們必須接受事實。避免作惡,會讓你更看清楚自己。

所以,思惟是如此重要。通常當人禪修時,他會使用諸如Bud-dho(佛)、Dham-mo(法)或Saṅ-gho(僧)為禪修的所緣,但你甚至可用一個更短的。每次當你惱怒或心情很差時,只要說:「So!(如此而已)」當你覺得不錯時,只要說:「So!原來它並非一成不變。」若你愛某人,只要說:「So!_]當你感到憤怒時,只要說:「So!」你瞭解嗎?你不必鑽到三藏中去尋找。

只要說:「So!」意思是「它是短暫的」。愛、恨是短暫的,善、惡也是短暫的。它們怎麼可能是永恆的?其中有永遠不變的東西嗎?

停止心中的憤怒,只要一句「So!」

在「它們必然是無常的」這點上,你可說它們是常的。在這方面它們是確定的,永遠不會有例外。前一分鐘還是愛,後一分鐘變成恨,事情就是如此。在這個意義下,它們是常的。所以我說當愛生起時,只要說:「So!」那會省下很多時間,你無須說:「無常、苦、無我。」若你不想要一長串的禪修主題,只要用這個簡單的字即可。若愛生起,在尚未真的迷失於其中之前,只要告訴自己:「So!」這就夠了。

每件事都是短暫的,在總是無常這點上,它是常的。只要瞭解這麼多,就是瞭解「法」——真實法——的心要。

現在,若每個人都更常說:「So!」並如此投入訓練,貪著就會減少。人們不會再那麼執著愛與恨,或再貪著事物,就可以把信心放在實相,而非其他事物上。只要瞭解這麼多就夠了,還需要知道什麼其他的呢?

聽完這個教導,你應該試著牢記在心。應記得什麼呢?禪修。你瞭解嗎?若你瞭解,「法」也與你相應,心就會「停止」。若心裡有憤怒,只要一句「So!」就夠了,它立刻就會停止。若你還不瞭解,就更深入觀察那件事。若瞭解後,當心裡生起憤怒時,就可以用一句「So!」把它關掉。

今天,你們都有機會從內在與外在兩方面收錄佛法。內在的是聲音透過耳朵被錄在心裡,若無法如此做,你在巴蓬寺的時間就空過了。至於錄音帶則不是那麼重要,真正要緊的是心裡的「錄音機」。錄音機會損壞,若「法」真的進到心裡,它不會變壞,只會一直存在,且還不用花錢買電池!


—— 阿姜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靜自在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10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10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修行篇) 1.若遇逆境的人事物,係自己在消業,故要有歡喜心,而不是一直逃避對自己不好的人事物。 2.修行,不是只在深山中修就好,而是能在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修行篇) 1.若遇逆境的人事物,係自己在消業,故要有歡喜心,而不是一直逃避對自己不好的人事物。 2.修行,不是只在深山中修就好,而是能在
Thumbnail
現在,人們四處求功德 ,似乎總是會於往返的路程間在巴蓬寺短暫逗留。有些人行色匆匆,我甚至連和他們見面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多數人都是來求功德,我很少看到他們前來尋求斷惡之道。他們急於得到功德,卻不知該將它擺在哪裡,猶如想為髒布染色,卻不先清洗它一樣。 雖然比丘們如此直言不諱,但對多數人而言,卻不知如何將
Thumbnail
現在,人們四處求功德 ,似乎總是會於往返的路程間在巴蓬寺短暫逗留。有些人行色匆匆,我甚至連和他們見面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多數人都是來求功德,我很少看到他們前來尋求斷惡之道。他們急於得到功德,卻不知該將它擺在哪裡,猶如想為髒布染色,卻不先清洗它一樣。 雖然比丘們如此直言不諱,但對多數人而言,卻不知如何將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真的是一本生活智慧寶典,時常閱讀,就能時常洗滌被五蘊六塵染污的心性,待人處事較能成熟圓融,與眾生廣結善緣,圓滿每一段緣分。 (分享完畢) 淨空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真的是一本生活智慧寶典,時常閱讀,就能時常洗滌被五蘊六塵染污的心性,待人處事較能成熟圓融,與眾生廣結善緣,圓滿每一段緣分。 (分享完畢) 淨空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Thumbnail
一個人能不能達到目的?事業會成功與否都是自己的本性,自己的習氣的關係。你若對自已的習氣不明白,不能真正去瞭解,你就沒辦法接納這個道理,對麼! 你若不相信,你回去用一個垃圾桶,把果皮裝到滿,你一定要清除掉,不然不能再丟進去的。
Thumbnail
一個人能不能達到目的?事業會成功與否都是自己的本性,自己的習氣的關係。你若對自已的習氣不明白,不能真正去瞭解,你就沒辦法接納這個道理,對麼! 你若不相信,你回去用一個垃圾桶,把果皮裝到滿,你一定要清除掉,不然不能再丟進去的。
Thumbnail
因為六道當中唯有人道才能修行聖道;神和鬼你再怎麼說,神在天上,鬼在地下,人類往往錯把神明捧到最高點,神明是有賞善罰惡的能力,但這無非是輪迴的一個相狀而已;當在懲罰你的時候,跌下來往往會跌得更深。當你跌到最底的時候,想要挽救起來卻是非常地困難。所以,佛陀的教育宗旨,基本上就是以人為主,大家平等相處。
Thumbnail
因為六道當中唯有人道才能修行聖道;神和鬼你再怎麼說,神在天上,鬼在地下,人類往往錯把神明捧到最高點,神明是有賞善罰惡的能力,但這無非是輪迴的一個相狀而已;當在懲罰你的時候,跌下來往往會跌得更深。當你跌到最底的時候,想要挽救起來卻是非常地困難。所以,佛陀的教育宗旨,基本上就是以人為主,大家平等相處。
Thumbnail
世俗人追求的,譬如所謂的「傳」宗接代,追求的皆是男女之相,有相即是虛妄,有相即有滅。用心即無滅,用相即有滅,要了解啊!我們在修的過程中,如誦經、看經、念咒,就是圓修、圓融。如處世、接物、待人,與修行皆有連帶關係,若無連帶關係,即偏於一邊。所以,修行主要是要斷自己的習氣,習氣若不斷,是非常可怕的。
Thumbnail
世俗人追求的,譬如所謂的「傳」宗接代,追求的皆是男女之相,有相即是虛妄,有相即有滅。用心即無滅,用相即有滅,要了解啊!我們在修的過程中,如誦經、看經、念咒,就是圓修、圓融。如處世、接物、待人,與修行皆有連帶關係,若無連帶關係,即偏於一邊。所以,修行主要是要斷自己的習氣,習氣若不斷,是非常可怕的。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