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轉型與台積電關係看不懂?先進製程、封裝差距越來越近還是越差越多?|趕快tech我 8.2.6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早期的半導體產業,像 Intel 是採取一條龍垂直整合形式,公司會自己設計、自己製造、自己封測、自己銷售。然而,這種垂直整合的一個問題,就是非常消耗資本,因為要製造晶片必須要先有晶圓廠,入門門檻非常高(1,000 億 up)。

處在這情況下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決定只專注做其中一個部分:IC 製造。

這種資本額不用很大、只要畫設計圖的做法在當時並沒有受到正視,甚至 Intel 還不願意投資台積電。但事實證明這條路是可行的,後來台積電開始做專業晶圓代工後,IC 設計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前情提要:
X86 vs ARM 孰優孰劣?快速帶你認識電腦的大腦 CPU|趕快tech我 EP8.2.1

Intel 的未來佈局、台積電的地緣政治問題

相對於韓國的三星(Samsung),Intel 在成本控管上對於台積電的壓力較小,因為 Intel 工廠在美國,人力成本比台灣還要高很多;但在技術層面,Intel 就是台積電非常大的對手。

raw-image

Intel 的佈局,是想在 2024 年前追上台積電(2 奈米製程),因為前面 7 奈米、3 奈米都比台積電量產時程來得晚,整體技術落後大概三年(目前主要為 7 奈米製程)。

另外,台灣晶片大廠聯發科也和 Intel 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利用 Intel 晶圓代工(IFS)的 16 奈米成熟製程製造晶片。由此來看,儘管聯發科在先進製程上仍持續與台積電維持緊密夥伴關係,但成熟製程晶圓製造上與 Intel 的合作,顯示其考量地緣政治分散風險,透過兩廠競爭壓制價格的雙重策略。

延伸閱讀:
3奈米真的是三星的救星?!|趕快tech我 EP9.2.4

晶圓代工後進者 Intel vs. 台積電

從總業務來看,晶圓代工只是 Intel 一小塊事業群而已。Intel 的主要營收,是來自資料中心人工智慧事業群以及網路邊緣事業群(處理器),代工事業成長空間有限,在在證明想要做晶圓代工,大量資本支出來興建晶圓廠相當必要。

而晶圓廠設在美國這種高成本的地方,更是會讓公司面臨極高財務壓力,專業分工路線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後來 Intel 也確實選擇拆分,讓技術研發和代工部門分離。

延伸閱讀:
Intel 如何不斷技術創新?帶你一路從晶片發展史看到 Intel 崛起過程!|趕快tech我 EP8.2.2

台積電為何要蓋美國廠?先進封裝技術和 Intel 不分軒輊

raw-image

台灣半導體的發展,很大程度是立基於兩岸和平的情況之下。雖然在國外設廠成本會更高,但可在美國分散風險,確保台積電這個台灣公司不會因為地緣政治而讓全球斷鏈。

從另個角度來看,Intel 發展先進製程之餘也在專攻量子電腦,強調希望加強研發、整合先進製程和量子電腦。

此外,雖然 Intel 在晶圓代工技術面不如台積電,然而,在先進封裝領域,台積電其實和 Intel 是並駕齊驅的,而且也積極和台積電合作,將部分晶片交給台積電使用最先進的三奈米製程來代工。這樣的策略,對於 Intel 而言可將重心放在技術面,持續推展下一代製程的進度。

延伸閱讀:
為甚麼晶片會缺貨?帶你快速輕鬆搞懂IC、半導體產業|趕快tech我 EP9.2.1

怪獸科技公司

怪獸科技公司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Premium/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
🔥 社群|怪獸科技公司 IG:科技✖️時事✖️人生=怪獸科技公司
📰 電子報|怪獸雙週快報:1 則熱門時事分析✖️ 2 本人生思考書摘

17.8K會員
374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etflix 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在市場還沒全面看好前就持續投入。從一開始的 DVD 線上租賃服務到當今的串流事業,Netflix 經歷多次 pivot,包含亞馬遜(Amazon)併購失敗、放棄 DVD 銷售,後來轉型月費訂閱制、無延遲罰款,又或是百視達(Blockbuster)不願併購導致...
在串流業燒錢又競爭的大環境下,百年老店迪士尼居然出現逆勢成長,甚至串流訂閱 Disney+ 客戶數一度超車網飛(Netflix),顯示兩者之間確實存在密切競爭關係。觀察產業「知己知彼」的能力非常重要,這篇文章,我們就從網飛最具挑戰性的競爭對手回頭看網飛。
從 DVD 租借起家的新創,一直到​後來全力轉往串流,顛覆了整個影視產業的網飛(Netflix),無疑是十年來科技產業破壞式創新的代表,甚至還讓迪士尼、華納媒體等影視巨頭都加入了影音串流市場。然而,過去堅持內容為王、無廣告模式的網飛,在舊有用戶數和營收遇到成長貧頸之時,除了漲價和打擊免費共享帳號..
Meta 推出自家混合實境頭盔 Quest 3,相較蘋果 2024 年即將推出的 Vision Pro 高階款型,Meta 主打世界首款面向大眾市場的主流 MR 頭盔,同時,Meta 也首度推出基於 Meta AI,結合了耳機、相機的智慧眼鏡。不過 Meta 為何要一直燒錢投資元宇宙業務?
2011 年,社群媒體的競爭達到了新的高峰。Facebook 才剛打敗了 Myspace 和 Twitter,谷歌則決定進軍這個領域,推出了 Google+。儘管表面上看似是一場平等的競爭,但實際上,兩家公司的實力差距極大。不過為什麼最終是臉書取勝?接下來,我們將回顧這場數位廣告戰爭的背後原因。
儘管微軟對於年輕一代相當陌生(很常用了軟體卻不知道公司在幹嘛),甚至沒有掌握當前終端消費者為主的手機市場,但微軟可不是靠併購、只會灑錢的有錢老頭(?)喔,在這幾年已經成功轉型,從 PC 巨頭轉變成以 B2B 雲端為主的生產力巨頭。
Netflix 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在市場還沒全面看好前就持續投入。從一開始的 DVD 線上租賃服務到當今的串流事業,Netflix 經歷多次 pivot,包含亞馬遜(Amazon)併購失敗、放棄 DVD 銷售,後來轉型月費訂閱制、無延遲罰款,又或是百視達(Blockbuster)不願併購導致...
在串流業燒錢又競爭的大環境下,百年老店迪士尼居然出現逆勢成長,甚至串流訂閱 Disney+ 客戶數一度超車網飛(Netflix),顯示兩者之間確實存在密切競爭關係。觀察產業「知己知彼」的能力非常重要,這篇文章,我們就從網飛最具挑戰性的競爭對手回頭看網飛。
從 DVD 租借起家的新創,一直到​後來全力轉往串流,顛覆了整個影視產業的網飛(Netflix),無疑是十年來科技產業破壞式創新的代表,甚至還讓迪士尼、華納媒體等影視巨頭都加入了影音串流市場。然而,過去堅持內容為王、無廣告模式的網飛,在舊有用戶數和營收遇到成長貧頸之時,除了漲價和打擊免費共享帳號..
Meta 推出自家混合實境頭盔 Quest 3,相較蘋果 2024 年即將推出的 Vision Pro 高階款型,Meta 主打世界首款面向大眾市場的主流 MR 頭盔,同時,Meta 也首度推出基於 Meta AI,結合了耳機、相機的智慧眼鏡。不過 Meta 為何要一直燒錢投資元宇宙業務?
2011 年,社群媒體的競爭達到了新的高峰。Facebook 才剛打敗了 Myspace 和 Twitter,谷歌則決定進軍這個領域,推出了 Google+。儘管表面上看似是一場平等的競爭,但實際上,兩家公司的實力差距極大。不過為什麼最終是臉書取勝?接下來,我們將回顧這場數位廣告戰爭的背後原因。
儘管微軟對於年輕一代相當陌生(很常用了軟體卻不知道公司在幹嘛),甚至沒有掌握當前終端消費者為主的手機市場,但微軟可不是靠併購、只會灑錢的有錢老頭(?)喔,在這幾年已經成功轉型,從 PC 巨頭轉變成以 B2B 雲端為主的生產力巨頭。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先前麥克買了在預算及性能方面都十分複合需求的NXTPAPER 11平板,但拿到辦公室使用後便發現因為時不時有簡報需求,主機本身不支援有線視訊輸出實在是非常不方便,因又開始尋找新歡。最終麥克選擇了算是還滿熟悉的品牌小米旗下的小米平板6,以下為麥克這一個月下來的使用心得。
從預計的十月底出貨經過重重波折,Pubu自家開發的10寸彩色閱讀器Pubook Pro終於是送到第一批集資者手中了。究竟這台閱讀器有沒有本事撼動目前的電子紙閱讀器市場?有達到集資時承諾的各項功能嗎?且讓身為首批集資者之一的麥克跟大家談談收到主機後使用數天的感想。
Steam Deck 迎來大改版,最重要的更新就是換成 OLED 螢幕。使用 OLED 螢幕帶來更好看的顏色,大小還小幅提升到 7.4 吋。關係續航力的電池也從 40 瓦小時升級到 50 瓦小時, 3A 大作都可以多玩一小時呢!這麼香的更新,怎麼不給他買下去呢 😄
先前麥克買了在預算及性能方面都十分複合需求的NXTPAPER 11平板,但拿到辦公室使用後便發現因為時不時有簡報需求,主機本身不支援有線視訊輸出實在是非常不方便,因又開始尋找新歡。最終麥克選擇了算是還滿熟悉的品牌小米旗下的小米平板6,以下為麥克這一個月下來的使用心得。
從預計的十月底出貨經過重重波折,Pubu自家開發的10寸彩色閱讀器Pubook Pro終於是送到第一批集資者手中了。究竟這台閱讀器有沒有本事撼動目前的電子紙閱讀器市場?有達到集資時承諾的各項功能嗎?且讓身為首批集資者之一的麥克跟大家談談收到主機後使用數天的感想。
Steam Deck 迎來大改版,最重要的更新就是換成 OLED 螢幕。使用 OLED 螢幕帶來更好看的顏色,大小還小幅提升到 7.4 吋。關係續航力的電池也從 40 瓦小時升級到 50 瓦小時, 3A 大作都可以多玩一小時呢!這麼香的更新,怎麼不給他買下去呢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Intel 於日前發佈其第 14 代桌上型電腦處理器 Raptor Lake Refresh 系列,並在昨日正式開賣。但攤開評測結果一看,整體效能提升幅度十分有限,與 AMD 之間的競爭格局無明顯變化。加上總經環境依舊不明朗,2024 年 PC 市況估計將不見明顯起色。
Thumbnail
到了 1970 年代,由於與日本 Busicom 合作,Intel 開始發展處理器,製造出第一顆 CPU Intel 4004,不過當時 Intel 主要的營收仍然來自記憶體,因此並沒有全力發展 CPU。直到 1980 年代個人電腦發展後,日本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廠開始壓縮到 Intel 的利潤
Thumbnail
談到 Intel,我們必須得先追溯晶片的發展史:一開始的電子計算機,其實是透過真空管作為電路控制的電子元件,以進行電流開關以及放大訊號。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罐子抽真空,而裡面有電路的設計,然而,這種零件非常容易壞。
Thumbnail
** 3C機構設計爸版權所有 ** 有幾位朋友在問,目前的工作是設計筆電(Notebook)的A、B件,不包括主機板,這些朋友在問,主機板的零件擺放及設計,是不是在業界常態性的屬於機構設計的一部份呢? (筆電設計中,螢幕的前、後蓋叫做A、B件,底座的上下蓋叫做C、件)。 主機板的分類,
Thumbnail
Project code name 根據 Tom’s Hardware 專訪,Intel貌似是為了保密的緣故刻意把命名搞得很複雜,讓不是內部人,常常不知道在搞什麼鬼。 “The goal for them is to get something people can understand what
Thumbnail
延續了先前幾篇相關文章的討論,我仍然認為Intel這個系列的廣告如果不是對Apple意氣用事,就只是在跟現有的幾家大客戶搏感情。如果從產品行銷的角度來看,應該還是有更好的方法。
市場上傳出 Intel有意收購 Global Foundries (格芯,GF)的消息,這次收購動機是否與台積電與 GF直至2029年的全球交互授權(patent cross license)相關?若真的收購成功,台積電如何運用其在營業秘密管理上的突破與超越來維持世界第一的地位?
Thumbnail
Intel不是不能打Apple、也不是不能打含恨分手的前客戶(還是Apple);但是以Intel作為處理器廠商的地位,去打電腦成品的form factor(造型/型態)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行為。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Intel 於日前發佈其第 14 代桌上型電腦處理器 Raptor Lake Refresh 系列,並在昨日正式開賣。但攤開評測結果一看,整體效能提升幅度十分有限,與 AMD 之間的競爭格局無明顯變化。加上總經環境依舊不明朗,2024 年 PC 市況估計將不見明顯起色。
Thumbnail
到了 1970 年代,由於與日本 Busicom 合作,Intel 開始發展處理器,製造出第一顆 CPU Intel 4004,不過當時 Intel 主要的營收仍然來自記憶體,因此並沒有全力發展 CPU。直到 1980 年代個人電腦發展後,日本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廠開始壓縮到 Intel 的利潤
Thumbnail
談到 Intel,我們必須得先追溯晶片的發展史:一開始的電子計算機,其實是透過真空管作為電路控制的電子元件,以進行電流開關以及放大訊號。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罐子抽真空,而裡面有電路的設計,然而,這種零件非常容易壞。
Thumbnail
** 3C機構設計爸版權所有 ** 有幾位朋友在問,目前的工作是設計筆電(Notebook)的A、B件,不包括主機板,這些朋友在問,主機板的零件擺放及設計,是不是在業界常態性的屬於機構設計的一部份呢? (筆電設計中,螢幕的前、後蓋叫做A、B件,底座的上下蓋叫做C、件)。 主機板的分類,
Thumbnail
Project code name 根據 Tom’s Hardware 專訪,Intel貌似是為了保密的緣故刻意把命名搞得很複雜,讓不是內部人,常常不知道在搞什麼鬼。 “The goal for them is to get something people can understand what
Thumbnail
延續了先前幾篇相關文章的討論,我仍然認為Intel這個系列的廣告如果不是對Apple意氣用事,就只是在跟現有的幾家大客戶搏感情。如果從產品行銷的角度來看,應該還是有更好的方法。
市場上傳出 Intel有意收購 Global Foundries (格芯,GF)的消息,這次收購動機是否與台積電與 GF直至2029年的全球交互授權(patent cross license)相關?若真的收購成功,台積電如何運用其在營業秘密管理上的突破與超越來維持世界第一的地位?
Thumbnail
Intel不是不能打Apple、也不是不能打含恨分手的前客戶(還是Apple);但是以Intel作為處理器廠商的地位,去打電腦成品的form factor(造型/型態)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