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考初業還是高業?非本科生,分享考試準備、注意與好處

2023/01/2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去年底,筆者報名了人生第一場金融證照考試,也是證券業最入門的「證券商業務人員」(俗稱初業、普業)。身為非本科生,其實沒有太多會計、法規知識基礎,更沒有金融證照考試經驗,應試前也是略感誠惶誠恐。
本篇想簡單分享,從決定考試、準備到應試的歷程,順便談談,究竟有無需要先考初業,還是直上高業即可?考初業有何好處?

非財經本科,為何考初業?不直上高業嗎?

首先說明一下筆者背景,國立大學新聞系畢業、當過財經記者,但並未正式修習過會計、投資學、證券法規等專業。
有人可能疑惑,記者為何去考初業?當記者不用證照吧?確實如此,比起具備金融證照,財經記者更講究新聞敏銳度、人脈建立、資訊搜集、深度採訪、議題分析、文章寫作等能力。
但也正因如此,導致我常覺在解讀財務、投資價值略顯乏力,就算具備寫作、採訪等軟實力,在財金硬知識的分析,總覺不踏實,也開始自我反思。
一來,我並不想當只會看基礎損益數字的記者。多數時候,記者只會在新聞寫營收、毛利率、淨利率等數字,儘管這是最直接反映企業經營績效的指標,卻非全部。所以,首先我想精進財金知識。而透過讀教科書、考證照,能夠以較系統化的方式建立基礎,對自己的分析和投資也可能有幫助。
二來,我也在思考記者的成長與職涯。當記者這三年,我快速精進軟實力,同時卻也感到學習曲線趨緩。可預期是,繼續當記者,再精進軟實力有限、硬實力又學不到太多。更長遠看,如果我有其他職涯規劃,只有軟實力會是一大短板,可取代性也高,且記者職能的應用領域又受限。所以打算先跳脫新聞,學習其他專業,盡量把路走寬。
當時,我參考公司一位資深厲害的金融記者姐姐作Role model。她也曾自學考金融證照,不論要轉行或留新聞業,都是很好的加分。唯一差別在於,她是考高難度的證券投資分析人員(俗稱分析師執照),也難怪她在公司談起金融投資時,總特別有底氣。
不過,我評估自身背景與能力,非本科、沒修會計和證券法規,只有自己跑新聞、接觸投資的雜學知識,貿然挑戰高業以上證照,恐怕只會白送錢給證基會,所以決定先從初業開始考起。事後來看,我覺得這個決定並不壞。

考初業的準備?總時長可抓30~40小時

準備初業期間,我正好在清大上一門全日制課程,平日僅晚上時間可供讀書,且有時課後、週末也有安排,無法每天花幾小時苦讀,所以前前後後花了約一個月時間準備。(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初業最近的考試場次就是一個月後)
當時,我是購買「老莫白話—初業講義」,裡頭共含投資學6章、財務分析7章、法規重點11章,建議按此順序研讀。老莫寫得淺顯易懂、份量也不會太重,時不時還會摻雜作者設計的小比喻、小故事,幫助考生理解概念。
於我來說,最大考驗是財務分析。特別是要將三表上(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形形色色的名詞釐清,並對照到相對應的借貸方或活動,初次讀起來會有些繁複與難以理解。
麻煩的是,這些會計科目、定義、原則,都會牽涉到後續財務比率分析和應用,所以前面勢必要下苦功理解,讀完最好立刻搭配習題實作,確保理解沒有偏誤。對於沒會計基礎的人,財分應該會是比較大的挑戰,也是時間消耗最多之處。
相較下,投資學輕鬆很多。如果平時有在投資,會覺書中概念非常親切,還可以趁機釐清自己的投資觀念,並學習基礎的技術線型、評價法、模型、折溢價計算等,算是非常有意思、一般人讀了也不虧的章節。
當然,書中針對技術線型、評價、商品特性解說,只限於理論和考試,所以若實務上想使用,仍建議上網另外找時下資料自學,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至於法規部分,沒什麼好說,只能靠常理、記憶來準備及答題。觀念題多半好解易答,但若碰到考法規細節的天數、罰金罰緩,就真的只能看個人造化了。
老莫唯一小缺憾是,僅少數題目會附上詳解。所以,如遇到不懂又沒詳解的習題,可搭配阿摩線上測驗愛舉手等網站,協助複習和釐清。此外,也可下載金融證照考試金融研訓院的App,幫助刷題和考前複習。
總歸來說,其實初業考試範圍不大,即便最挑戰的財務分析也稱不上太難,若以每章節閱讀+習題,各一小時準備時間,閱讀總時長約落在24小時。但當然,人不可能總是開啟高效率模式,而且還需要額外考前複習,抓寬鬆一點30~40小時應該還算綽綽有餘

考前該注意的事?考試很難嗎?

如果是初次報名證基會電腦應試,要記得核實報名文件是否完整、上傳最高學歷證明和證件大頭照,並確認收到測驗資格審核成功通知書,以免白忙一場。
考前最好留意一下科目順序,避免考前抱佛腳、報錯科。通常第一節考法規(證券交易相關法規與實務,50題,60分鐘);第二節是考投資與財分(證券投資與財務分析,50題,90分鐘)。做答時間非常充裕,不用擔心,第一節作答完可提早交卷,便可先行出場準備第二節考試。
應試攜帶物品方面,可參考證基會的應試檢查表(註:電腦應試之電腦有內建計算機,沒帶簡易型計算機也不用擔心;另外現場會備有一張應試同意書,背面可做計算紙使用,不能自備白紙)
不過撇除科目順序,若以複習效益來看,還是建議多看投資學和財分。因為初業法規不難,輕鬆讀就有好成績,反倒投資學和財分細節多、考點多,甚至可能出現參考書外的題目,多看幾回、把確定的分數拿到手比較保險。(好比,筆者當時就碰到全部完工法、完工比例法的考題,但這部分並未在老莫講義中提及)
至於及格標準,初業要求兩科加起來超過140分、任一科目不低於50分,其實不算太難。筆者只讀完老莫重點、做完章節習題,在並未另刷考古題的情況下,以法規88分/投資財務76分過關。(不算高,但要過關拿證照足矣)
比較緊張刺激的是,現場一旦答完題、按下交卷,就會立刻在電腦螢幕看到應試結果和成績。所以交卷前,除了反覆檢查外,還得做好心理準備面對結果。若順利通過,就可直接在證基會櫃檯開心領取證書啦。

考初業的好處?該直接考高業嗎?

嘮嘮叨叨說了一堆,回歸本篇命題:所以要考初業嗎?還是該直接考高業呢?
筆者認為,確實如部分人所說,初業難度低、用途較少,所以不如直接挑戰高業(證券商高級業務員),除非是大學還沒畢業、不符考取高業資格,否則沒有非考初業不可的理由。
但,筆者同時也想以非本科生身份說個幾句,順便談談我認為考初業的好處。
一、直上高業像打大魔王,初業是不錯的小試身手
對於非本科出身,又無相關基礎的人來說,直上高業,就像剛出新手村,就跳過試煉關卡,並強行穿上厚重裝備,直接挑戰大魔王。
高業和初業難度差多少?以講義厚度來看,高業的份量、範疇,約是初業兩倍以上,考題難度也略勝一籌。況且還要同時準備三科,負擔和壓力也相對大。
先準備初業的好處。一來是初業和高業內容高度重疊,讀完、考完初業,大約就能cover高業50%內容,不只作為高業試前演練,也有分階段攻克的效果。
二來,若非本科出身,要一次讀懂高業龐雜的投資、財分、法規並不容易,甚至可能讀初業財分都略感吃力。但若先通過初業、再挑戰高業,經過兩次的內化、習題演練,效果會差非常多。許多知識往往一回生二回熟,初業的嚐鮮,可以讓讀高業的領略更為深刻。(筆者個人所感)
當然,你也可以留出兩倍時間,傾注心力讀高業兩、三遍,也會有同樣效果,考初業比較像是強迫你重複溫習內化、事前演練的手段。(當然這個小試伸手是需要一千塊代價的)
不過比較有趣的是,雖然筆者認為初業、高業難度落差大,但兩者合格率卻是意外相近,也提供大家參考:
二、若是想當券商營業員,初業就很足夠!
按教科書上所說,要進券商工作,相關金融證照可說是必備。初業可從事:有價證券承銷、自行買賣、受託買賣、主辦會計、內部稽核等職位;高業則可進一步從事:業務主管、部門經理人、投資分析人員等。
如果你的目標是券商營業員,其實初業就非常足夠,尤其多數券商都很缺第一線業務人才,這方面肯定求才若渴。筆者光是把初業證照放上104人力銀行,就立刻收到數家券商、營業員職缺的面試邀請,可見初業在此已能充分加分。
綜上所述,大概是我近一個月從準備到考試的心得,過程也逐漸從財金小白,到略懂投資、財務分析、法規等基礎知識。相信對非本科生來說,考取初業,不論在自我學習、考試經驗、知識消化、職能(職涯)發展,都有所幫助!

後記:考完初業,高業已是小菜一碟!

小小補充,在考完初業一兩月內,自己又用閒暇時間考取高業,由於有了初業基礎,不論繁複難記的法律規章,或投資學、財務分析,真的都非常快上手。所以若你也是想依序考舉初業 -> 高業的非本科生,建議兩者時間不要間隔太久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7會員
89內容數
嗨,我是羊羽,一名財經文字工作者,主要關注投資、產業研究、自我成長。過去在財經雜誌任傳產記者三年,有許多拜訪產業的經驗與故事,後來轉入金融業工作,考取高業證照。擅長將複雜議題化繁為簡,期許成為投資與大眾間,說故事的人。工作之餘,寫下觀察研究備忘錄。連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